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790|回复: 21

[展览] 刘恒书法作品展将于元月九日在淄博书画院美术馆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刘恒书法作品展将于元月九日在淄博书画院美术馆开幕
1.jpg
2.jpg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恒艺术简介

刘恒,字树恒,一九五九年一月生於北京,一九八二年七月毕业於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於首都博物馆、《中国书法》杂志社,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副主任。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杂志特约编审、西泠印社社员、沧浪书社社员。
书法篆刻作品曾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全国篆刻评比优秀作品奖,著作《中国书法史·清代卷》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作品先后参加第二、三、七、八、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第一、三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等重大展览。担任第三至八届全国中青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三、四、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第三至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评审委员。出版著作有《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历代尺牍书法》(知识出版社)、《中国书法全集·张瑞图卷》、《中国书法全集·倪元璐卷》(荣宝斋出版社)、《篆刻创作大典》(新时代出版社)、《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刘恒》(河北教育出版社)等,并有论文多篇发表於专业报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书法
                                                                   刘恒
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近几十年来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同时也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抒情手段到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艺术活动,从个人书斋或
小范围聚会中走向公共展出场所,如此的变化,使书法艺术在学习方法、实践理念、
风格样式以及品评标准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做法和追求,然而对书法本身影响最
大的变化,还应该说是人们对书法艺术理解的拓展和多样化。
    当今书坛流派纷呈,追求各异,究其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大家对书法的理
解与态度各有不同。比如许多人将书法当作独立、纯粹的视觉艺术看待,希望书法作
品具有与绘画、雕塑作品同样的特点及功效,所以在实践中极力追求“创作”的感觉
和效果;有人则钟情于形形色色的新潮艺术理论和“现代艺术”现象,认为书法也应
该加入到其中,从而对现实社会有更直接的介入和影响;更有一些人站在现实利益的
角度,将书法作为名目或手段,制造各种花样翻新的名称派别来引起关注;当然也有
人仅仅把书法视为——门技艺,沉醉于对既往的某些法度规则的追仿体验之中……种种
不同的理解与态度反映在作品中,必然形成不同的风格样式。应该相信,各种追求实
践都有成功的可能,因为艺术风格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能用一条标准去衡量
或约束。尤其是在多元化、不信权威的今天,书法艺术正是通过多样化的理解追求及
风格面貌,实现着自己的发展。
    书法实践从根本上说属于个体活动,每个书法家所选择的道路方向,是由个人所
受的审美教育和影响熏陶决定的。至于最终能够达到何种水平,则与天资禀赋及修养
积累有很大关系。从我自己来说,我习惯于从书法的发展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来认识理解这门艺术,更愿意将书法看作一种生存状态——古典的文人生活方式的反
映:明窗净几,清茶一杯,读书之暇,在悠闲的心境里从容命笔,优游不迫;遇到纸
笔相得,心手双畅之时,则不妨放浪形骸,率性涂抹之中,也往往会产生意外偶得的
巧妙佳作。在轻松超然,不受功利目的约束的书写中,自然显示出技巧能力,流露出
作者审美趣味与理想追求,我以为这才是书法生存的方式,也是书法能够成为一门艺
术而且绵延两千年不断发展的重要依据。
    书法首先是写字,但又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利用特定的工具材料,通过必要的
技巧方式来书写文字。当然,在达到一定的技巧水平以后,或是对某种书体风格来说,
挥毫落墨之际,考虑更多的是笔势的娴熟流动、字形的呼应变化以及气韵的连贯充足,
此时写字的含义相对淡化或隐退,转化为潜在的支撑和不自觉的习惯,但即便如此,
也还是在书写文字。可以说,只要是书法作品,一定离不开两项要素:文字结构和书
写意趣,否则它就不能算是书法,只能是其他的什么。所以书法归根结底还是写字!
只是看谁写得好、写得妙、写得有技巧而又有个性风格。
    说到好坏,书法要有技巧,但只有技巧又不行。没有技巧便无法区别书法与简单
的写字;但光看技巧,则失去了书法艺术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意象。写字可以说人人
都会,但即使是在大家都用毛笔宣纸写字的古代文人中,也仍有书法家和不善书法者
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技巧的掌握运用能力。然而书法的技巧不外乎用笔、
结字和布局,不用说在人人用毛笔写字的古代,即使是在使用毛笔需要专门训练的今天,
精于技巧的也大有人在,而且不乏年轻后生。不过每个时代最终能够以书法著称乃至
传于后世者,仅仅是一小部分人。试想唐代有多少人精通楷书?宋元以来又有多少人
学“二王”,学颜、柳、苏、米?到今天能让我们记住、说起的又有多少人!这就不能
不说到书写技巧以外的综合修养与字外影响。纵观历代书法大家,大多都具有书法以
外的业绩、才能及影响,只会写字而别无所长者极少见。古人论书强调“如其学,如
其才,如其志”,“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作者人格的高下,修养的优劣,对其书法的
价值轻重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难道今天从事书法学习与实践的人可以忽视这方面的
修养吗?
    书法艺术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除了变化奇妙、不断出新的技巧因素外,还在于其
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很难说书法是一门纯粹独立的视觉艺术。作为以文字为素材对象
的艺术活动,书法与字形(文字学)、字义(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正确使用文字,
选择适当的书写内容,都是作为书法家必备的能力。虽然有人宣称书法可以抛弃文字
内容的可读性甚至不写汉字,但事实上即使是只写一两个字的少字作品,其内容也都
有明确的含义,而且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词语。至于认为书法作品只看风格个性,写错
别字没有关系的观点,只能说是为缺乏修养而开脱的遁词。其实正视书法的综合艺术
特征特别是与文学的紧密结合,并不贬低书法的价值。应该承认,文学是许多艺术形
式的必要因素,如电影、戏剧、音乐及大量的绘画、雕塑作品,都是以文学内容作为
表现对象,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中包含了文学因素,既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是书法
艺术丰富内涵的体现。
    在当今的文化环境里,许多传统事物或习惯都在发生着变化;书法也难以避免。
但是书法艺术中的本质特征,如与文字书写的密不可分,传统技法原则及品评标准的
传承延续,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以及生活态度,也是书法艺术生命活力的基
础保证,不论书法如何创新发展,这些特征都不会消失。

[ 本帖最后由 舍者 于 2009-1-7 15: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寓于有益 为物所乐

刘恒书法篆刻作品读后

作者 丛文俊

在古代,关于书法的各种探索和论说,集中表现为实用与艺术的矛盾,而二者都需要美,于是彼此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许这正是书法艺术化发展的过渡状态,或者说是刚从母体脱胎出来的一种转型的开端。这样,我们就可以以古人认为参照,为当代若干风格类型的作品找到历史的依托。下面将要介绍刘恒的书法篆刻作品。即以此为出发点。



刘恒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凡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苟同、不见异思迁,其书法研究和写字治印,都是如此。同时,他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在书法界盛行“作秀”的风气当中,显得有些寂寥。其中自然有天生的性格因素,而更多的,恐怕还是出于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刘恒常说,他喜欢简单朴实的生活,每天能平静的读书写字,于愿足矣。我和刘恒交往十几年,了解颇深,我相信他说的都是心里话,我所看到的刘恒,也的确如此。
刘恒的学术功底很厚,知识面宽,在明清和近现代书家及作品研究上,尤具心得。由于经常在一起活动,聊天的机会很多。其中一个乐趣,就是听他如说家珍般的讲述心得。又以争辩时最有味道。高手争辩,最具可观性,我也常于此中受益。我从未当面恭维过他,而心底下还是很佩服的。这只要读一下他写的《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尤其是关于风格、用笔等细节问题的分析叙说,即不准证实。
刘恒有学问,但从不张扬,也不随意臧否人物。刘恒的学问,从读书中自然化出,但他不愿像大学教师那样,对某一领域做深入系统地发掘。做学问枯燥无味,累心劳形,常与“书呆子”为邻。一旦成为书呆子,即不免窘于性情,失掉读书为乐的本意。就我的观察和体会而言。刘恒是以一种超然、写意的心态来读书的,正如苏东坡论书“没人操舟,无意济否”之意;我读书总是有明确的目的,多想些为什么,做许许多多的分析归纳,或是繁琐考证,朋友常问“你累不累呀”。真的很累,真想像刘恒那样轻松地读书,重在内得,沾染些许林下之风。可惜积习难改。
读书轻松,可以自由地撷取,凡能益心智,怡性情、扩才智、和气血者,皆为我用。读书养人,可以陶冶胸次。人不如人,胸次卑俗,而要使书法过人,势比登天还难。不过,刘恒的读书在于自乐,并没有预想要如何去陶冶胸次,一切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用心去体会书味,书才能给人以有益的滋养。刘恒不是那种有板有眼、或是自由放任的人,他在读书当中逐渐开辟出一片能够自守自足的小天地,一片没有喧嚣和辉煌,也不必顾影自怜的小天地。我常看到—些评介文章,说某某如何“甘于寂寞”。其实,甘于寂寞还是心中已有寂寞,而后约束自己。努力去想象“谁谓茶苦,其甘如饴”的情景。
如果心中本无寂寞。即不必想象自己如何地高尚或坚忍不拔,也不必希冀谁来揭示于世,以偿甘苦。找之所以从刘恒的学问谈到他的读书,只想说明两点:一是他的学问、读书都有其独到之处;二是能与他的写字、刻印保持一致。
黄庭坚评苏东坡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这是书法史上首次以学问、读书和写字对应,亦即“书卷气”之滥觞。刘恒的学问和读书,不以工拙立论,而皆在雅俗。就此而言,刘恒其人其学其书,颇有与古人暗合处,至于能否入时人眼,倒在其次。


据了解,刘恒学习书法,从未系统临过占帖,借用张怀瓘的话说,是“先其天性, 后其学习”。一般说来,学习书法不临帖不行,临帖不像不行,像之而后不出帖不行,没有艺术个性不行。按照这一传统标准,人们都得经过马拉松似的漫长历程,才能有所成就。刘恒则不然,他好像从一开始就站在终点,以书法服务于自己。他见多识广,聪明善悟,逐步认识书法,转化而为笔迹,省去许多入帖出帖的劳累。但这种方法不宜推广,也无法推广。
所谓善悟。指善于观察感悟,从技术、风格到作者的精神世界,其悟有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能胜过多年攻习某帖的汗水所得。古人一向提倡“格物致知”、“心与物游”,道理即在于此。翻检书法史,积功而成名家者众,能以聪明善悟成名家者少,关键在于某种天资的有无。例如,观公孙大娘舞剑的人何止千万,独张旭悟而进于书道;
夏云司空见惯,只有怀素通其物理,师而进于书道。再具体一些,如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观古人帖如见其挥运之时,等等。人家能想到、能讲出来。我们心中只有笔法、间架结构之类,这就是差别。

刘恒任《中国书法》编辑多年,所见古今作品极多,“眼力过人”已成口碑。在书写当中,平日观察积累的印象和因悟转化的书理,都会跳出来。循个性的秩序与节律,来诱导情感,协调心手,而资于眼力的益助,自不难想见。康有为曾有“观千帖,方能帖”之说,用意正在于此。按照常理,所观既多,可借鉴汲取者亦富,如囿于闻见。直“不可与谈斯道”矣。当然。借鉴不是向—切好的东西学习,而要顺其性情,做合理的选择,即禅宗“直指人心”之意。
据刘恒讲,他比较喜欢颜真卿的行书,推而广之,则兼及宋元明清学颜书而有特色的名家。从刘恒的作品来看,才气多于功夫,性情多于理法,走笔遣墨,了无碍滞。我常看他写字,从来都是随意挥洒,自然而然,没有“创作”的郑重,也没有“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准确地说,是心态超然所致。只有敞到超然。才能尽去胜负得失之心,完全地放松,展现其本色。保持超然的心态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超然而后再辅以好的客观条件,往往可以出佳作,古人称为“合作”。就刘恒的作品观之,略见颜书体格,而以何绍基为多,用笔及章法均有尺牍之意,故而亦或可见其信笔处。
我看刘恒书法,有几点可贵之处:—是无意于佳。就像他的学问和读书。本不求闻达, 旁人观之,柳已成荫矣。二是得无法之法。无法是不寄任何名家门下,靠会心和熔裁而广泛汲取,脱去古人痕迹以就个性;说他有法,是指其新而能古,近于传统。三是脱俗,没有当代流行书风常见的—些弊端,如果归结于“书卷气”大体似之。古人认为“写字者,写志也”、书法“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恒已然得之。
我忽然想起刘恒歌唱;听曲调知道是哪首歌,听他唱的却是另一种味道,而其嘹亮慷慨,情绪饱满,亦足以感动人。唱歌如为娱人,则须依谱谐调,字正腔圆,美从规范,或由时尚;如为娱己,则本无—定标准。书法艺术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凡有守于内,平淡而真,自然个性丰满,艺术有成;世俗但求悦心开日,趋时标榜,反而难于建树。传统一向以人为本,强调内质,以艺术美与思想性并重,亦即“尽善尽美”、“中和”的标准。就书法艺术的抽象品格而言,如果只讲形式,不看内美,则其字外功、其文化承载即失去凭依,书法也会随之沦入下乘。遗憾的是,解于平淡者几稀,能赏遇其内美者尤稀。我比较欣赏刘恒的书法,或许是出于这种有志同罢。



刘恒的篆刻,一如其书法。也是循着性情来学习和创作的。所不同的是,其篆刻倒是老老实实地学过汉印,以白文积习尤深,于明清诸家如吴让之、吴昌硕、黄牧甫等,亦多有寓目。其印平正朴实,但不作传统之饱满密缜的式样,喜欢留有余地,以活跃印面的气氛。出于本心,也不愿意趁时作惊世骇俗的面貌,在极工与极野之间,守拙自适。正如雨中的赋闲,头顶伞大的托寄,脚下自在从容,其写意抒怀的质量,并不比那种晴天的摩肩接踵、穿红饰金的感觉差。刘恒自知印拙难人时赏,却乐之不疲,实则亦在娱己。
篆刻是一种模仿性较强的艺术,古代玺印的遗迹现象及美感,是人们心追手摹的目标,其创作性有时只在于某种现象的综合或有限的变化。近年渐使范围拓展到砖瓦等其他文字遗迹上面,视野大宽,而仿古的基本特征不变。即使学习明清以降的流派印,提倡书卷气,也是在间接地仿古。古典具有永恒的价值。可以说,不论风格是如何的温文尔雅,或是如何的粗野狂怪,当代的
篆刻艺术都有古典的影子,美的展示也都是经过精心制作所得,其枢纽只在“巧妙”二字。篆刻的工艺性为我们提出若干问题:篆刻家处在怎样的位置?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艺术创造?以相当多的流派风格和作品来说,它们的价值难道仅仅是—种高超的“仿古品”?再回过头来,什么是篆刻艺术?当代的篆刻艺术如火如荼,却缺少富于哲理的思考和探索,理论的滞后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只是从刘恒的篆刻作品的欣赏中突然冒出来的—些想法,暂时还不能回答,评说也难免要落人俗套了。

刘恒的白文印颇讲布局和疏密变化、有清楚的“计白当黑”的倾向。其印外之致,以及丰满而瑰丽的作者内心世界,藏于平实,也美在平实。古印皆出自匠人之手,文人好之,则赋之以书卷气,倡言“印外求印”;艺术家为之,则重视形
式变化和美感,功在印内。刘恒以读书人为本色,自然要与前者亲和,而读书与研究的浸润,也会
使他的价值取向向前者倾斜。刘恒的朱文印风格近似,有时取法战国铸款刀币和兵器题铭而生动活泼,亦能自备体格,雅有远韵。和书法相比,刘恒篆刻的重性情不免受到—些限制,大概这也
是很多人都会碰到的问题。《书谱》论书,有“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的名言;也可以用来概括刘恒书法。在创新百变、鼎革喧嚣的当代书坛,刘恒能保持一份平静、平淡、平实,实在难得,我不揣笔拙,为其写评介文章,亦缘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13 face13 em1 em1 em5 em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