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网站编辑

【邱振中新著《书法》每日一读】——每日添加更新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2 em2 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face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就是这样一种又远又近的关系,让我们感到既亲近又神秘,从而让我们牵挂不已。
我们要怎样才能接近这样一种既亲近又神秘的艺术呢?


  非常亲切的叙述。引人入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宽阔的展厅中,从远处慢慢走近一件书法作品,在离它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仔细观看
书法比任何人——不管是热衷于书法的人们还是从不关心书法的人们——所设想的离我们更近。

亲切、平和,娓娓道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拓本还有一种残缺之美。由于石质的风化、损坏,石刻往往有着程度不等的残缺(图0-7),这种字迹和底纹的缺损,引发了人们朦胧、荒远、高古一类的感觉和联想,模仿这些并不清晰的字迹,便给想象力留出了空间。这也成为拓本一个重要的特点。

文学化的描述,给人想象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墨迹非常容易损毁。经过漫长岁月中数不清的天灾人祸,到清代,宋代以前的墨迹已经稀如星凤,偶尔留存几件,也大多成为皇室的藏品,人们只能从经过无数次翻刻的拓本中,从晚近的墨迹中去想象那些伟大的书写。事实上这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由此得来的已经远离事情的真相。面对那些无法追溯的杰作,人们对晚近的墨迹和翻刻的拓本,萌生出对墨迹强烈的不信任感,并转而对古代碑刻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这些石刻未经修饰,更为真实地保存了当时的书写状态。
20世纪20年代,《流沙坠简》——西域汉简的出版使人们看到了十几个世纪以前的墨迹,它们与传世的所有墨迹形成一个比照(图0-8);特别是在30年代,几件日本所藏王羲之作品的摹本传回中国(图0-9),这是在中国传世文献中未经著录的作品。经过几十年的悟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王羲之最优秀的作品,尽管它们还不是原作,但它们所展现的微妙变化,远不是拓本所能传达的。
目前,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能够方便地获得那些印刷精美的珍贵的传世墨迹。墨迹正在恢复、扩展它无可替代的影响和价值。
现在一件重要的作品往往会有几种不同出版社的印本,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够很快学会鉴别印刷质量的高低。
早期使用竹木简时,用皮条或绳子把简串联在一起,卷成一卷(图0-11)。使用纸张以后,也把纸张拼接成为长条,抄写经文或书籍,尾部粘在一根小圆棍上。这正是后来的书籍中划分卷数的由来。

讲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发现。

[ 本帖最后由 杨梅岗人 于 2009-2-18 14: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振中新著《书法》每日一读】——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

书艺公社编者按:经邱振中新著《书法》出版商授权本站独家网络发表转载该书的部分精选精彩文章!未经本站许可,请勿擅自转载本内容!
以下发表的文章为本站节选,
如何第一时间全面阅读该书?

【邱振中签名版新著——《书法》限量销售】(限额50本)
https://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107337
(说明:以下文字为本站节选后网络公开发表,详细的全文请阅读该书)

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

使用文字的民族,几乎都形成了自己民族文字的书写艺术。但是汉字书写与其他民族文字的书写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其他民族文字的书写几乎总是导向一种装饰趣味,而汉字书写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一条以日常书写为基础,以人的充分表现为目标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书法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追溯到中国书法的起源。

对书法起源的探究,可以利用的考古发掘材料十分有限,商代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此外,即使有朝一日我们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关于早期书迹和书写工具的材料,那也仅仅对揭示书法产生的过程有所帮助,这一过程背后的思维方式、文化机制的揭示,仍然要依靠其他方面——例如文献、理论等——的支持。

书法是语言的书面形式这一简单的事实,几乎被人们完全忽略。这一简单的事实极为重要。现代学术对语言的思考,使我们在考察一切与语言有关的现象时获得了有力的支持,书法与语言的这一重关系,使我们对书法起源的思考能够在当代语言研究的广阔背景前展开。

这种考察使我们注意到一些从来没有被关注过的现象,也使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观察、思考书法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以下文字为本站节选后网络公开发表,详细的全文请阅读该书)

【邱振中新著《书法》每日一读】——
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


汉字与毛笔



中国书法是一种如此复杂、如此微妙的艺术,它肯定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怎么开始的,为什么它走了一条与其他民族文字书写都不同的道路?

人们对此做出了不少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汉字结构复杂,变化丰富,而且演变中产生了多种结构特征迥然不同的书体,这使得中国书法在视觉上有可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二、毛笔是中国特殊的书写工具,它的笔头由柔软的兽毫做成,书写时触纸的深浅、不同方向的扭曲,造成笔画——线条的无穷变化。

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因。汉字总数大约为45 000个,其中常用汉字约为3000个。它们由各种形状的部件组成,其中最常用的部件被称作“部首”。“部首”虽然只有一百余个,但它们与其他部件组合而成的变化极为丰富。

......

中国毛笔是一种特殊的书写工具。它与其他书写工具的不同之处,是它的笔头蘸墨后能够聚成一个锋尖,书写中又能够随时铺开、聚拢,也能够做上下、转动、摆动等动作。毛笔基本的运动虽然只有不多几种,但每一种运动中速度、方向、节奏的变化已经非常丰富,各种运动的配合所产生的运动状态更是无法穷尽,这便造成了书法笔画——线条无穷变化的可能性。

中国使用毛笔的漫长历史,使这种可能变成了一种丰富的历史遗存。

出土的毛笔实物可以追溯到西汉、战国(图1-1a1-1b),笔杆用木或竹制成,笔头用的是兔毫,有的笔将一半笔毫纳入杆内。汉墓出土的毛笔,有的还能保持锋颖的整齐、尖锐。可见制作毛笔的工艺到汉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此后毛笔制作的材料、工艺不断变化,与各个时代书法风格的变迁密切相关。

书写是非常微妙的活动,而且动作在瞬间完成,也不允许修改,没有工具的良好配合,一切都不可能实现。这是从毛笔的质量方面来说。在毛笔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还有一个制造工艺问题。不同时代的书写风格与那个时代的制笔工艺是有对应关系的。就是说,用不同工艺制作的毛笔,只能自然地写出某种特定风格的笔画。用一个时代制作的毛笔来再现另一时代的风格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只有改变原有的运动方式,重新设计出一种操纵方式和书写节奏,以写出与目标接近的风格。例如,《伯远帖》(图1-2)的笔画潇洒而随意,但是使用今天制作的毛笔,就必须非常小心地控制笔毫压下的程度,压下后再细心控制高度不变,才有可能写出接近这种形状的笔画。不能设想当时人们会如此小心翼翼地去对付一封普通的信札。

这种推论使我们在观察、比较各个时代的不同风格时,多出一份体贴之心。

汉字结构的复杂性、毛笔线条变化的丰富性,是中国书法得以成立的重要原因。

......
作为一种艺术的书法,其起源要同时从两个方向去寻找:一个是造成视觉形式上复杂变化的原因,这正是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内容;另一个是精神生活向形式渗透的动机和可能性。


......

1·1 a.jpg
1·1 b.jpg
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8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以下文字为本站节选后网络公开发表,详细的全文请阅读该书)

【邱振中新著《书法》每日一读】——
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


书法:语言的视觉形式


中国书法通常被看作关于汉字的艺术,这便诱使人们在汉字结构、在文字学中去寻找书法艺术成为独立艺术的原因,多少掩盖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书法作品中的汉字都已经组织成具有一定内容的语言形式。
字不等于语言,字只是构筑语言的材料。
......

虽然书面语言的线结构仍然由字的线结构缀合而成,但这里所包含的深层意义是绝不相同的——它把我们思考的范围从形式构成层次引向了语言层次。问题立刻可以归结为:中华民族为什么选择了语言的视觉形式,把它锻造得如此敏感、如此精微?人们又为什么在语言的视觉形式中倾注了那么丰富的精神内涵?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