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李欣书法

西部墨潮书论选〈面对魏碑书法〉--魏钦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时不见 魏老师还是精神 健谈如从前  从他的言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执着是什么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听到春江花月夜的旋律  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潮的后起之秀敬仰魏、张2老师!!
20071229_15eaedf667fdeb027f119upzsRr5qDRv.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坐多读圣贤书,仰听琴曲卧观云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6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写性灵,书写生命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书法的人似乎都有这个经历。当我们练习楷书感到烦躁时可以穿插行书或草书,可以写写篆书及隶书,我在“迷茫”时就用这个办法。这个交叉法使我受益匪浅。会学习的人应该是会找出路的人。楷书习练是书法的根基,不是越练越死。在书法班里我是唯一会写草书的人。就是因为我明白王羲之有一句话“以楷做草”。也就是说你得在理论指导中学习。理论是黑夜里行路的光亮。所谓“高古”即笔画凝重,具有含蓄美。古人写字说是随意,其实用心良苦!另外,文字初创是道法自然,后来在使用中日益规范化抽象化从而渐失美感。现在书法人认为写情写意与道法自然都是最高境界,就出现了所谓“丑书”,“流行书风”。这是站在楷书起点来看书法的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清风--西安市政协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展
《风雨同舟、共创辉煌》——
P10106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央视“开心学国学’现场专家毛XX把一波三折解释为特指隶书,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说的是书写“永”字八法的(捺)画时。所彩的运笔
方法和取势要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每作一
波,常三过折笔。”“波”,在这里指的捺画。捺画分竖捺与横捺两
种,又称纵与横波。虽然它们的写法,都是一波三折,然而却略有不
同。元代陈绎曾在<<翰林要决>>中写道:“波,纵捺(微直谓碟)五
停,首一中三尾一。横捺(横过曰波)五停,首一中二尾二。苦体作
仰画不蹲,以锋旁果空蹲,三面力倒,顺指下,力满微驻仰出,三过
笔中又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因此,后人常有“一波三折”之说。
横波,又名平碟,宋<<翰林密论>>作过注脚说:“不迟不疾,战笔
侧去,势卷不可便出,须驻笔而后放.<<禁论>>云:碟碟如生蛇渡水”。
古人分论了“波”与“碟”的不同写法和不同取势,可谓比较详
备。倘若合起来简单的解释,就是:起笔时的笔锋要束得紧一些;行
至劲部,笔锋要提得起;至捺处,笔毫要铺得满,拓得开。起,劲,
捺,称为三过或三折,合为一波。三折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过一折,
因其用笔方法和取势的不同,又有击石波,缺波,开元式,隼尾波,
金刀势,兰叶波势,奋波势,侧捺,反捺,翻捺,短捺,曲头捺,瓜
种势,漫游鱼等等的不同
一波三折,应该指的是楷书,而且在以后的一个关于柳公权的问题时画面出现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多宝塔碑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彪是中国半壁江山的缔造者,其人有战无不胜的神话。林彪何以如此厉害呢?有人把他归结到林彪的读地图背地图基本功上,这也的确有道理。林彪在地图前一站就是半天,再一站就是一天,长此以往,数年如一日。他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地图,他把他叫做读地图背地图,他的读背地图不是眼前只见地图,他看地图是看到真山真水的。他是能闭上眼睛而能知道地图上任何一点的位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他是能读到任何一点的现实地理环境的。有了这基本功他才能缔造此战无不胜的神话。由此我想到了学书画的读帖读画,其实读帖读画与林彪的读地图背地图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帖读画,不是简单的看帖看画,高手同样是可以读到创作者的创作状态,挥笔速度,细微处的处理方法,创作者当初创作时哪里为先,哪里为后。似乎是可以再现创作的当初创作的全过程。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能为真读懂原帖原画。也只有这样的读帖读画的硬功夫方可为真知古人者。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这样的读帖读画的硬功夫方可为真知古人者。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w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