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6229|回复: 21

形象,形式,形式构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杨某的打人行为恶劣,不但给受害方造成很大的伤害,也严重影响到了南京的形象。”民警告诉记者,警方对此事一定严处。
! R- S8 }1 j7 Chttp://expo2010.ifeng.com/dongtai/detail_2010_03/30/439655_0.shtml
9 l& Z3 e. M0 M" F# W5 D- ?# O, b, f# h
2. “抗战八年中, 蒋 对***无论在形式上本质上,都不是放在平等的地位。”周恩来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
' r6 z* K, X" F& g) o) Z3 R) E( Y$ d) d4 [5 w  ]1 u, c
8 R1 @7 v1 z7 Z- n' y; y
3. 内容与形式: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http://baike.baidu.com/view/115814.htm
; ^; i$ f1 w; c- W$ q- `3 F; u$ K+ x# u5 V
4.形式主義formalism),指在藝術、文學、與哲學上,對形式而非內容的著重。有形式主義行為的人,被稱為形式主義者。2 C! j* Z7 J' e1 @
5.宗教上的形式主義代表對儀式、典禮、與遵守規則的重視,更甚於其意義。
9 W6 u0 k* k4 n% D! p6.詩歌中的形式主義代表著重詩歌中的押韻、聲調、字數句數等,多於詩歌本身的主題、內容或意義。為了清楚分別這種詩和所謂的「古體詩」,有些時候會用「新形式主義」這個字眼。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D%A2%E5%BC%8F%E4%B8%BB%E4%B9%89
7 N- o* b) J8 ~% ~, H" C: a/ B, t/ s6 z! H: D
7.书法形式构成一般指的就是汉字形象,黑与白构成的形象。基本要素指的是书法形象。一个书法形象是由哪些必不可少的元素、要素组成的呢?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五个方面:即线方向、线长度、线位置、线形状、线质感。任何一个书法形象都是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的结果。
0 h3 c% T# A6 w% s9 X$ m8 ehttp://art.china.cn/calligraphy/2009-11/14/content_3243201.htm
4 K: t$ N0 s0 F6 t2 x5 M; _# ~6 q5 u2 T0 z/ }8 f. u
8.形式構成基礎與創作研究課題是從形式的相對獨立意義出發,對構成畫面的各種因素所帶來的視覺張力、視覺心理、視覺通感、情境氛圍等作深入的分析、歸納、研究。http://www.bookssearching.com/product/100001/191794/" W4 V( I' a3 B) U5 M% V# c8 F! h2 K) H
" d# h# u/ Q& I" n- |
9.我的作品在传统借鉴上重视民间书法,在创作上强调形式构成,不少人表示非议,而我还是认为自己的创作方向没错,“心以为是,不敢不为”, 因此集子中的作品依然“独持己见,一意孤行”。    ---沃兴华http://bookd.bi3jia.com/bookcmp_733002.html% h* x7 T; r0 B4 u) {5 c
6 M- G3 L- \4 a- }6 y5 Q5 d: C
10.书法艺术要强调视觉效果,在通篇的组合方法上自己就特别强调空间关系,具体来说,一是取法碑版,注重变形,字不作正局;二是向绘画学习,注重形式构成,如空间分割,疏密对比,枯湿变化等处理手段。  ---沃兴华http://www.yingbishufa.com/yanjiu/shulun005.htm
/ v& S' f' q* X1 ^' B4 T  `2 Z4 J) |% O3 j7 _
11.邱振中先生应该说是形式构成比较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有关形式构成的理论可以说是影响了很多当代中青年书家的创作,但就是这位形式构成的积极倡导者,它也是辩证的看待形式构成和气韵生动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关系的。他说他非常喜欢一位当代中青年书家的作品,这位非常有影响的中青年书家很关注形式构成,有很多作品写得都非常精彩。邱振中先生前一段时间在南京看到这位书家的一张作品。但那一次看的时候,他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突然领悟到了一种东西。他觉得强调形式构成的作品中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种雅致的东西,那种气韵的东西。如何处理和解决形式构成与气韵生动就显得非常重要。《初春,拜访邱振中先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dtpa.html# f: w/ V- i) u2 \1 ?3 A0 i9 [9 m

$ d; u) h. T. z) o1 N8 q, e4 ^, s12.邱振中因此认为,在可观察、可分析的形式之外,还存在有一些隐藏的,目前尚不能加以观察和分析的形式构成细节。他将之称为“微形式微形式的提出将使对形神关系的考察增加一个新的支点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7bf560100hcul.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没写完,有事情就离开了。
; x" b( `7 Z5 x# V4 l2 L2 C( F% ]& c1 X: R9 y; C: H# ~3 s/ f
我是觉得书法既然是艺术,就离不开形式上的考虑。考虑到什么程度?以前可以不怎么考虑的地方,现在好像都重要起来了。例如章法。甚至像沃兴华提出了形式构成这样的重要命题,邱振中的“逼肖”问题。让人不能不更加考虑形式上的追求,固然没有止境,但是否真的那么绝对重要。我怀疑。所以就查查“形式”“形式构成”等方面的资料,看看人家的看法到底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兴华提出的“形式构成”,是有前提的。就是展览。“与以往的交流方式相比,展览会的最大特点是营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比较场所,与他人作品比,与自己作品比,为了在眼花缭乱的比较中脱颖而出,作者必须要有强烈的创作意识,懂得变化,力求新颖别致;作品必须强调视觉效果,无论内涵多么深刻的作品,都要为自己找到一种引人注目的表现形式。”(见上面的链接)
# O* A% ^/ g* A% f5 ^( Z; o6 k. N: y
固然,为展览而写,当然要尽快吸引评委----还有观众-----的注意力。要有视觉冲击力。而且要强烈。9 ~9 Y# Q- U* U) S& E" Y3 T3 G

" y: z/ P; f: h但回头想想。书法并不全为了展览。大浪淘沙,杰作留下来的,很多没有这样强烈的冲击力,但是耐看,耐人寻味。这种品质,现在不需要了吗? 还是不那么需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引用沃兴华的话: “可以设想,参观一个500件作品的展览,如果看1个小时,每件作品的关注时间平均为7秒,扣除观看过程中步子的移挪和眼光的漂移,实际上不会超过5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品要想引人注目,脱颖而出,必须具有强烈的个性面貌和视觉效果。”(还是见上面链接)
  b- a/ A1 f+ k# K# e6 v! a  }: K+ K0 g+ \! I7 e
固然能在5秒钟里吸引注意力是好。这让我想起女人的化妆。可是那个女人会满足我们只有5秒钟的注意力?秀外慧中的要求,也过时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展览不值得。至少这说明,为了展览,需要一些手段。这样的手段,可以参考,可以利用。但要是我们----像我一样----为这个理论疑惑,就要动动脑子,分析一下,这些是不是很重要,还是有更重要,更基本的要求?或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几秒钟内,吸引了注意力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凭什么继续吸引注意力?  书法艺术和很多别的艺术(包括视觉)不一样的地方,是它要记得起长时间的审阅。白纸黑字,“裸体”挂在那里,年复一年,甚至很多世纪。观众不但有业余的,也有高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惊艳之后,是最挑剔的审视。人怕上床,字怕上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墙(或床)之后呢?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个世纪,真从这种长时间审视之后,留下来的杰作其实不是很多的缘故。风雨战火这些的摧残是一回事,现在书家所说的“书法史”上能留点痕迹,确实是不容易的,残酷的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10-4-11 11:18 编辑 7 ~" r9 u4 g" Q) w. I9 E, L

. e1 x+ ^" K# @& @如果在剔除很多位高名重者的名作,实际上“杰作”的分量更少。; D. ]; V- _+ K* A$ D  C+ Q- X( o
$ n( _' c; T: G, s0 @
这不是说,既然淘汰率这么高,我们就不写了。而是说,应该从真的不朽的作品里,学习。颜真卿问张旭,“何以齐于古人?”,正是这种态度。我们看许多作品,都可以看到这种对“不朽”的追求,就如同人们对爱情“地老天荒”的追求,非常不同于对“一夜情”的热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