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968|回复: 10

水墨味最新动态:游于艺——笔墨传承中国画十六家邀请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芥圃书社 于 2010-8-4 10:44 编辑

山东·日照《游于艺》笔墨传承中国画十六家邀请展





总策划:李挺岳

策展人:弘 石 项 堃

学术主持:刘 墨

主办单位:雅都美术馆 芥圃书社

展览地点:雅都美术馆(烟台路130号市广电大厦对面)

展览时间:2010年7月31日——8月15日

开幕酒会:2010年7月31日上午10时(周六)

参展画家名单

陈传席 刘 墨 董 浩 高英柱 杨中良 老 圃 齐剑楠 汪为新

曾三凯 陈震生 康 文 唐书安 徐忠平 弘 石 项 堃 少 白

特邀名家名单

吴悦石 欧阳中石 饶宗颐 崔如琢 沈 鹏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墨:


项堃上一次来,说他要和弘石策划一个展览,把一些在画里比较具有水墨味的同人聚在一起。他再次邮来策划书的时候,名字就取作“游于艺”,并列了参展人的名单,其中有我的旧友,也有闻名而不曾见其面者,但对他们的作品我是熟悉的。

让我出乎意外的是,这个展名字取得真好!所以好,是因为它不仅来自于《论语》,是孔子的名言,更重要的,它的根基是在“志于道,依于仁”。这年头说“道”说“仁”,也许都会受到某些人的窃笑了,只要画画,何必说读书、说人格、说修养、说笔墨、说境界?

但我仍然顽强地认为,画家合该饱读诗书,心地合该静美,吾辈学艺,一笔一墨,一招一式,都应不失中国文化所培养出来的意趣,比如画梅,通过岁月的磨炼,结晶又结晶,仿佛人也该是有了梅花的品性,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如此根基,却是非“志于道,依于仁”不可的。

绘画不仅是视觉的记录,它的魂魄藏在经史里,藏在诗文里,藏在金石里。于是我们才能对着水墨,嗅到来自陈纸旧墨的芬芳。

现代中国在努力营造着经济和科技的圣殿,绘画与它相比,殊不足道。但是在这圣殿的后面,还应该有一处后花园,让一群不搞经济、不搞科技的人在那里写字、画画、著述、喝茶、聊天、抽烟、喝酒,吟唱,甚至发呆。

“游于艺”的现代意义,可能正在于此。



刘墨 于藤石昌寿山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都集团董事长   李挺岳: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范围之中。

  书画艺术的收藏和鉴赏已成为当代人尤其是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书画艺术的世界里,有着许多充满灵感和才华的艺术家。20089月开馆的雅都美术馆自诞生之日起始终推崇“独具慧眼,领悟非凡”的艺术鉴赏品质,一直与书画界保持着紧密联系,致力于推荐和展出那些充满才华与灵感的艺术大家的作品。2008年至今已有20多位在各自领域做出非凡成就的艺术家的作品在雅都美术馆展出。这次“游于艺——笔墨传承十六家邀请展”在雅都美术馆展出,既是美术界的一件盛事,定会推动和提升雅都美术馆的建设,这种对艺术的传承及推广也契合了雅都公司的企业理念:成就雅致都市生活。

  游于艺:以艺术展览和品鉴活动为手段和途径

  据于德、依于仁:以仁、德作为企业的纲领;

  志于道:坚持追求无愧于城市,无愧于大众的企业之道。

  雅都美术馆的创办和发展,希望能体现一个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能表达企业的一种人文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0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241.jpg

展览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 586.jpg

研讨会现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芥圃书社 于 2010-8-4 13:00 编辑

p5710094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雅都美术馆馆长弘石先生接受民生881栏目现场直播的专访

下午在广播电台就“游于艺——笔墨传承中国画十六家邀请展”这次艺术活动接受民生881栏目现场直播的专访。下面是这次专访的提纲。



      听众朋友下午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民生881》说起中国画这个名称大家并不陌生,可是对于中国画这个画种您了解多少呢?中国画很古老,可中国画这个名称,并不太古老!应该是百多年前西洋文化的大举入侵以后的产物。就象中国的医学叫中医;中国的传统文化称为国学,中国的音乐叫国乐;中国武术也有一个名字叫国术一样!应该说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签了,那同样一座城市的文明也要有他独有的标签。在今天的节目中让我们栏目请到嘉宾弘石先生就731日主题为“游于艺”的中国画展览与大家一起分享。
     主持人:弘石先生是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与批评研究生班。曾任《藏画导刊》、《画风》、《聊摘》主编、执行主编。作为学术秘书和学术总监参与策划“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艺术家如何自处学术对话”、“中国•北京•高碑店首届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参加“笔墨群力——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曾对陈丹青、贾平凹等中国40余位著名画家、作家、学者、理论家等进行专访,策划艺术类专题10余个,发表文化艺术类访谈和艺术评论文字30余万字。并在北京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文画集等,现为雅都美术馆馆长、艺术策展人、《雅库》、《艺苑弥珍》主编。

    主持人:由弘石先生策展的,也就是在这个周六,即7月31日开始的一次艺术活动,这次活动将在我们日照的雅都美术馆举行,这次活动的主题叫“游于艺——笔墨传承中国画十六家邀请展”,展览策划人试图通过十六位中国画家的笔墨传承,来梳理和探讨当下中国画存在的人文价值、文化形态和社会意义。包括,中国画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如何用传统的绘画题材和手段来表达当代人的情感?等等。同时,这次活动还将涉足地域和中心,城市人文与历史等很多话题的探讨。
    下面就这次活动的有关问题我们来对话弘石先生。

    主持人:弘石先生你好,请你谈谈这次艺术活动有几个部分组成?
    弘石:刚才你也介绍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叫“游于艺——笔墨传承中国画十六家邀请展”。
    这次活动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出版一期活动展刊;二是举办一个展览;三是进行一次研讨。
    展刊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我和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主题性对话,贾先生通过他独特的个人体验和视角来谈他对中国书画的理解,包括他个人的实践以及对当下画坛现状的看法,很实在也很生动。还有我和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李小倩女士的一次有关中国民营美术馆状况的访谈,题目是美术馆时代到了吗?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期,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和审美的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艺术市场也非常火爆,中国书画的拍卖也屡创新高,这是好事,其实,这也是社会和谐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在这样的前提下,经济发达的城市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民营美术馆,这也是私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象雅都美术馆创办也是雅都集团为这个城市在文化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二是有关“游于艺”这个主题的经典文献的摘编,主要选摘自国学大师钱穆的《论语新解》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这两年,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出现了一股热潮,包括近几年的“国学热”,我们呢,也是想通过这个展览把中国画这门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连接起来。其实,作为国粹的中国书画,它本身的包容量就非常之大,千万不要简单的把它看成是一门手艺,所谓“功夫在诗外,功夫在画外”,要想在中国书画方面有所成就,这对艺术家要求是很高的,古人就讲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有拜访高人,历练心性。而且中国书画讲究“人书俱老,人画俱老,”这也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中国艺术是与人生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画如其人”,就是说,看你的画就知道你这个人,或者说看到你这个人,大体也就更知道你能画出什么样的画了。而西方艺术体现的更多是人性的东西,要为艺术献身,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荷兰画家梵高,最后就是在艺术中燃烧了自己。而中国艺术则是重人生修为、修心养气、人生和艺术是一个整体。

     三是展刊中刊登了这次活动邀请的十六位书画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简历。包括这次活动的总策划雅都集团的董事长李挺岳先生和学术主持北京大学刘墨教授对“游于艺”这个主题的不同解读,李挺岳先生是从做人做事和企业文化的角度,刘墨先生是从做学问、以及人生与艺术的角度。这样一来,使这个展览显得更加立体、生动,传达的信息量也更全面、丰富。通过展刊这种形式的前期传播,也使得这次活动更加完整,而且具有一定的文献性。

    展览是这次活动的主体:就是我们邀请的十六个画家(陈传席、刘墨、董浩、高英柱、杨中良、老圃、齐剑楠、汪为新、曾三凯、陈震生、康文、唐书安、徐忠平、项堃、少白,还有我),象陈传席和刘墨是著名学者和理论家;董浩是央视的著名主持人,也是画家;杨中良和项堃则长期从事中国书画的研究和出版工作;老圃和曾三凯在荣宝斋和中国艺术研究员任职;高英柱、齐剑楠、汪为新、陈震生、康文、唐书安、徐忠平、少白他们几个是边搞研究,边从事中国书画的创作。另外,这次活动我们还特邀了五位国学与书画大家:饶宗颐、沈鹏、欧阳中石、吴悦石、崔如琢的作品,使这此活动锦上添花,也更增强了这次活动的厚度。应该说,这次参展的书画家,也基本上是当前中国书画界比较活跃和具有学术思考的一个群体。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其中大部分都著述等身,学问和修养都非常高,甚至书画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他们的“余事”,但这恰恰是中国书画的一个最好的状态。比方说,元代有一个大画家叫倪瓒,他对书画的态度就是“聊写胸中逸气耳”,就是以书画聊以自娱的状态。而他这种状态恰恰成就了他的艺术,使他的画呈现了散淡、超逸的品格。倪瓒的画在绘画史上被认为是最高的格调,也就是“逸”格。其实,从古至今中国能流传下来的大画家,差不多都是业余的。不管是宋代的苏东坡、元代的赵孟頫,还是明代的董其昌都是朝廷的大官员。还有一部分是高僧,象宋代的法常、清代的四僧、担当等等,书画也只是他们参修悟道的一种手段。所以中国画不注重功利性,是修为的手段和人生的方式。所以,文人画一直是中国艺术里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思想情感和文化价值的部分。比如,这个展览中陈传席先生画的一张山水,他题为“一叶小舟任意飞,莫管前程是与非,陈传席感事写此寄怀”,这完全是他一种片刻情怀的表达,是有感而发。象陈震生的一幅人物画,他题为“身如磐石定,心似白云闲,为得自在意,宁被说痴顽”,画家通过这张画和题跋很好的传达了他的人生状态,以及他受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象儒家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再加上禅宗求的是“人与内心的和谐”,所以“儒、道、释”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化体系。

    主持人:你是以画山水著称,怎么这次展览你却画了四幅人物画参展?
    弘石:画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画家要传达什么是重要的。不管是画画还是写文章其实都是一种表达的需要。这次我画了四个人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比较具有符号性的人物,他们也都具有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上的代表性。比如我画“怀素种蕉”,这个典故很多人也都知道,是说怀素为了省纸,寺院旁种了浩浩荡荡的万余株芭蕉,芭蕉叶长成时,怀素取叶片铺于龛桌,临遍他喜欢的所有书帖。还有一幅“板桥觅句”是画郑板桥在竹林里行吟觅句的一种状态。包括另外两幅“六祖砍柴”和“八大写梅”,都是想通过这些历史的典故和高人逸士来抒发情怀,也是想通过这种艺术方式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解读吧。当然,我画的这四个人物,本身也有禅机和妙趣,与这次活动的主题也是吻合的。

   主持人:为什么选择“游于艺”作为展览的主题。
   弘石:儒者以为:学艺、通艺而进德。“游于艺”,就是指为学者遍历、熟习六艺,故仁德日新,身心自适、顺畅而入优游之境、达明道之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也是《论语》里的中心思想。
“游于艺”的“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这个“游于艺”的“艺”在孔子时代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是指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时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体育等等。“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则指科学方面。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原来绘画是文艺,现在美术却与文艺分开,越分越细,但也越分越窄。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就说,他一直反对文学上分散文、小说、诗歌,小说里又分工业题材、农业题材、林业题材、校园题材等。他说,那样最后只剩题材,没有艺术了。但中国古代不这样分,凡属六艺范围的都是艺。人生对于道、德、仁、艺这四种文化思想上修养的要点都要懂。这四个重点的前一半“志于道,据于德”包括了精神思想,加上“依于仁,游于艺”作为生活处世的准绳,是他全部的原则,同时告诉每个人,具备这些要点,才叫学问。如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德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
    另外,“游于艺”主要还想传达一个“技”与“道”的关系。象日本的书画就叫“书道”、“画道”这直接与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了。但现在一般人通常认为的书画就是一种技能。其实不然,中国书画是与人情、人心、人生密切相关,更是一个书画家的生命状态、学问和涵养的自然流露。
    象这次活动我邀请的学术主持北京大学的教授刘墨先生对“游于艺”就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画家应该饱读诗书,心地静美,一笔一墨,一招一式,都应不失中国文化所培养出来的意趣,比如画梅,通过岁月的磨炼,结晶又结晶,仿佛人也该是有了梅花的品性,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如此根基,却是非“志于道,依于仁”不可的。另外,现代中国在努力营造着经济和科技的圣殿,绘画与它相比,殊不足道。但是在这圣殿的后面,还应该有一处后花园,让一群不搞经济、不搞科技的人在那里写字、画画、著述、喝茶、聊天、抽烟、喝酒,吟唱,甚至发呆。其实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一个互补,“游于艺”的现代意义,可能正在于此。”

   主持人:谈谈这次活动的初衷。
   弘石:一个鲜活的城市是有它的建筑、历史、人文和艺术等几个方面所构成的,这几个方面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以象雅都在改善城市居住的同时,也想通过美术馆搭建一个文化平台:从城市本身来看,可以追溯它的历史、寻访它的人文脉络,挖掘出这个城市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特性;从地域和中心来看,可以通过美术馆这个平台,进行地域和中心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入整个中国文化的进程中。象这次活动我们就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陈传席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北大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墨先生,荣宝斋画院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主任老圃先生,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画家董浩先生等16位来自北京的著名学者、理论家、书画家参加这次活动,并且还将通过研讨会等形式来进行区域和中心文化艺术的探讨和互动。以此来传播城市的文化理念、精神面貌和发展活力。并通过研讨对中国画存在的人文价值、文化形态和社会意义,提出问题,发现可能。然后,我们把这次活动的理念和成果通过全国的一些媒体进行传播,让更多外界的人士来了解和认识这个城市的文化。
    其实,美术馆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审美教育功能,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把中国一流的学者和艺术家请过来,会拓宽我们审美的视野,提升我们审美的品位。同时可以把美术馆作为学生和儿童接受最直观的审美教育的平台。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感兴趣的家长和孩子,包括学生可以在这个暑假中过来参观展览,也可以利用这个很好的机会和北京来的学者和艺术家进行互动,现场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增长艺术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可以把美术馆的电话留下,欢迎广大朋友前来学习交流。雅都美术馆电话:8011699,我的策展助理的电话是:13792032031  欢迎你们。

    主持人:谈谈这次活动的意义。
    弘石:一是通过这种活动给关心这个城市的文化和艺术的人士提供一个话语的平台,以此来影响更多的人,慢慢形成属于这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土壤,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关心这个城市的文化艺术,从而培养一种有格调的城市人文情怀。
    二是通过这种学术活动给更多的喜欢书画艺术的朋友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层次。
    三是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对中国的高雅艺术有一个更具体的认知,最终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风气。
  
   主持人:节目最后引用弘石先生采访李小倩博士的一个主题“美术馆时代到了吗?”让我们把这个话题从艺术的角度延伸思考……
   主持人:好,谢谢弘石馆长来参加我们这次节目。
   弘石:好的,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