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588|回复: 11

[出版] 赵雪松散文随笔集《穿堂风》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1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赵雪松散文随笔集《穿堂风》出版发行

   

知名诗人、作家、书法家雪松的散文随笔集《穿堂风》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收入作者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90余篇,十余万字。在本书中,作者以与大地精神往还的纯朴心灵,阅读大地上的事物,感悟大地的内蕴,发现大地上鲜活的生存细节,并依此抒发、延展自己富有诗性的***、感动和思考。作品情感沉郁,语言富有张力,篇幅短小而存宽厚的精神容量。此前,作者已出版诗集、书法集六种,本书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文心) 

有根的行走

——《穿堂风》序

王冰


  

当代散文已经构成一个大的对话文化空间,其中,个人经验和大众经验对话的重叠,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存在。就山东的散文创作而言,雪松的散文在这个方面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散文立足鲁北平原的文化积淀,融合了诸多新鲜因素,在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宛如挺立在鲁北平原的文学之树,散发着自己特有的地域光彩,给人以勃勃生长之感。
  雪松是由诗歌转向散文创作的。因此,在雪松的散文中必然泛着诗意的光泽。他的散文字面干净洗练、段落张弛有度,给人一种剑锋一般的光芒,激发了人的精神之兴愤,可以使人从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雪松散文的文字是干练的,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这自然得益于他多年来诗歌创作的历练。他用多年来练就出的识见力,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表达着诗一样敏锐的内心体验。因此,他的作品注重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从而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的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比如在《其他,及写作》中,他的发现独具慧眼,他把为人所忽略的“其他”所隐含的最为隐秘的事情一一透视出来,他写到:“其他,在灾害似的叙述里,往往就这样被放置在词语的后面,不被命名地一笔带过。”“一本书,方方正正。早已远离了真正的‘叙述’。它是叙述者的棺木,同时,隆起话语权利的坟头。”“道德的迷雾、生命的骨头、时间的枯井、思想的闪电——使你从周围缓缓展开的时空锁链中分离出去,处于无助的困境,或像一阵风吹去你脸上的水珠。”于是,大多数的书写者成为了“丢失了词根的写作者、失语症患者涌荡在大街、印刷所和书亭。”“写作,就是对词语的反复侮辱。”这些文字,具有具象化的多意性、喻拟性和朦胧性,它能把最鲜明的感官形象堆列到突出的前景位置,以激发读者欣赏的能动作用。这标志着雪松对其散文的把握与深化程度。
  如同写作诗歌一样,雪松总在寻找某个词语来突出一种意象,并能自然地将其所附带或含盖的意义,作为自己写作的入口和归宿。比如他在《穿堂风》中,将罗伯特·勃莱的“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做了中国式的阐释——老屋、童年、祖母、村庄、北中国、都是作为一种精神在“抚摸着我裸露的每一块皮肤、骨骼和整个心灵”。记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一个“隔”的概念,在雪松的这些散文里,其情、景、词、或是艺术构思、境界物化等,都在隔与不隔之间自由跳荡,强调出他对于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文化理想以及平凡生活的诗意的重视,它体现了散文这一文体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自然状态,也在于一种智性发现与人性关怀,所有形式方面的追求,仅仅是以其自身达到完美为终极目的方式而已。而一个优秀的作者也只有在洞悉了这一前提下,才有可能真实地表述他的思想、抒发他的感情、描摹他的所见所闻,雪松的散文也在努力体现着这些。比如在《行走的亲戚》中,雪松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发现了旧历新年亲戚之间的行走,是“一种有根的行走”——那种劳作之后的收获与欢欣、淳朴的民风民俗融化在了作者心里,也融化在阔大的天地之间,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它温暖着一种渴望,孕育着一种希望,于是“我的心田正像一壶被漫天风雪烫热的酒”——这样的表达方式很特别,漫天风雪的寒冷在作者笔下,隐得无影无踪,只有温暖流淌在心间,这种笔调明显具有诗意的独有色彩。
  一般说来,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思想活跃、丰富,明显地呈现出民间性、多元化的特征,其内涵和格局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散文创作所涉及的立意和主题、以及写作的基本立场和倾向性发生了很大的偏转,个人化的趋势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当然,“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及社会因素对于作家的影响,也使散文创作必然会出现多元化的态势。这个时期的创作,或者富有哲理和人道精神、或者婉转抒情、或者倾向于个体内心的倾诉、或者注重文体的创造与革新,甚至是一些大众消费性的散文也应运而生。因此,作为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山东,其散文创作必然会出现繁盛的局面。在这中间,雪松的散文创作是有着其独特贡献的。比如他的散文《玩泥》、《二月》、《哺乳》写得都很别致、精巧,表达出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其中充盈的真实情感,无不激荡着作者自己本真的思考和冲动。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生命的***、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生命存在,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他在对生活和社会深入的思考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弘扬了一种人文精神和生存价值取向。
  在人的生命本能中,有一种对智慧的渴求。正是这种渴求,使人始终处于一种上升的状态之中。而当下的某些散文,便是用这一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智慧的——它们或是呈现一种游离、或是表达一种忤逆、或是显示一种喧哗,但都在努力呈现自己的精神才智。他们在创作中踽踽独行,努力倾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正是这种智慧,应该成为引领我们进入智性阐释的主要途径。雪松的散文正是有着明显的智性色彩,《黄河上的月光》就是这样的一篇——在雪松的笔下,只有月光在为“疲惫至极”“老马一样”的黄河疗伤,而“月光下的黄河,静静地、把声音藏在心里,竖起无数只灌满泥沙的耳朵,在谛听一只只蝴蝶。”可以说,雪松的这篇文字,完美浑成、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生动、含意深厚、耐人寻味。雪松的散文在文学性中渗透智慧性,在智慧性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内敛、超脱、聪明、甚至有些冷峻。

(作者为著名散文评论家、鲁迅文学院教授)

作者小传

雪松,姓名赵雪松,生于1963年春,山东阳信人,山东大学首届作家班毕业。做过摄影工、文化馆创作员、电视新闻记者。198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钟山》《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声音》《诗歌研究》等海内外多种文学杂志、报刊和民刊发表诗歌及散文随笔作品近百万字,作品入选《先锋诗歌20年——谱系与典藏》《1978——2008中国优秀诗歌》等多种全国性诗歌散文选本。著有诗集《前方,就是前面的一个地方》,散文随笔集《穿堂风》等四部。曾获山东省齐鲁文学奖,《诗歌月刊》全国探索诗奖等文学奖项。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

   

我学习诗歌写作多年,于散文随笔类的文字实属余事。而开始着意于它们,则只是近几年的事。我的这类文字,曾受到职业散文家朋友的批评指正,也曾受到著名诗人黑大春、青年评论家王冰等诸多朋友热情洋溢的肯定和鼓励——这也许源于我在写作方式上偏于野异的思考和另类的实践:我所寻找的,是介于散文与诗歌、“正文”与“序言”之间的一种新的形式——对我来说,这种新的形式还很不清晰、很不稳定,还介于想象冲动与理性认知之间,我希望读者朋友批评它,并帮助我将它们清晰起来。

为了出版这些杂花生树般的文字,我尊敬的著名诗人、画家林莽老师专门画了三张插图,评论家王冰先生写来了评介文章,作家马明博先生牵线搭桥,百花文艺社的王雅静、鲍伯霞老师劳神费力,为了帮助我整理打印文稿,我的妻子经常要熬到深夜,在此,一并鞠躬致谢。





2010120濯耳堂

温暖与感念
——
与雪松书



孙光新

细腻、安静、诗意——随手写下的这几个词,是我对你的最初印象。然后,我又把这几个词一一地划去,因为在你的《大地手记》里、在你的诗作里、甚至也在你飞舞着的书法线条里,我更看到了深处的隐藏——有成长、有勃发,但更有你的苦闷,或者是痛苦。你说,那是“郁勃的痛苦”、那是“缘于我们不能在鸟和青草中看见我们自己”。我看见的是,“青草在微风中呼喊”,其间隐着凄厉与惊心、隐着卑微与无奈——那是你焦灼的内心。你是不是就是那些青草中的微细一株?你为那些青草发言——你平静外表下那颗舞蹈的心,为多少寂静所养育。如果不是在某个冬夜里,亲眼目睹了你与诗人朋友的激烈而持久的论辩,我实在无法想象在你儒雅、平静的外表下竟然也如此矛盾——冷静与***、放松与警惕之间的相持,夹以若有若无的焦虑——那是无法找寻到出口的痛苦。那个时候,你已经退回到了你自己的内心,你郁勃的痛苦在你警惕的内心里纠结,化而为文字的精魂。
   ——必须是印痕!在印痕里,你寻找着自己。那些印痕里,有生存对你的伤害(我不愿意说塑造,塑造有着太多的矫情)。你试图在自然界中寻找到那个“我”,你多么渴望能够“看见”自己,在阳光、在正午、在午睡、在玩泥、在二月、在深处的鹰、在石头、在山中、在荒原、在黄河……我看到了你投在诸多事物上的多重影子(你肯定也看见了)。我知道,那是这个繁杂世界在你身体里、在你内心里留下的深深印痕。这些或模糊或明晰或细微的印痕,有生活对你的伤害,但更多的,是你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能够找到我们自己吗?你借助那个玩泥的孩子说 :“泥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不知被谁偷走了。他们光着屁股回家,泥藏进了他们的身体里。

我越来越惊喜于我能看到你真实而丰富的内心,向我敞开着。然后,我感到了你传递的温暖。我越来越视你为我文学上的长兄(我感激汉语词汇的丰富与饱满,比如“长兄”这个词,有着太多的温暖,有如你对我的关爱)。你所给予我的,首先是精神上的温暖。在与你一次次的短暂电话、邮件交流之中,我一直把你视若我文学上的长兄。

    初次得到你的启迪,是《落叶之美》。我始终记得那篇文章在我内心里划过的闪电——是它,使我开始睁开眼睛看文学,我在其中找到了后来你所说的我的“新散文”的师承,诚如你所启迪于我的:“在随笔形态与传统散文之间寻找自己的路径”。由诗歌入散文,我在你的散文里看到的是随意的、诗性的、跳跃的美,那是诗的本质,你不是早已经开始了么!
   文字的质地源于心灵的质地,其中所呈现、或着所隐藏着的,是一个庞大的精神家族。2003年冬天,你,作为我文学上的长兄,在给我的信中嘱我:要建立自己的精神谱系。尚有些年轻的我,当时不太明白——谱系,是什么?我试着做简单地拆解:家谱,系统。是根的,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体系;是发散的,但更是包容的。我在后来写作《根秘密》系列时才明白你那句话的含量:谱系,多像一棵大树——那是精神的树,或者根,生发成一个子嗣众多的家族。我愈来愈明白,是你指引着我构建自己的精神谱系。我文学上的长兄啊,因为你所传递的温暖,我倍加珍惜“谱系”这个词,每每念及,都视若与你的精神重逢,并深深地感受到你的温暖。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是前辈伟大诗人的一句。而我所看到的是,作为后来者的杜甫对他文学上的长兄李白的深深想念与景钦。笔下羞涩的我,谨借前人,以表我对你的感念之情。
                              

读雪松的散文



孙永庆

我在雪松的散文中读到这样独到的文字:“锄头铁的部分,是马弓着头的形状。马豪放的气势被猛地拽回来,形成一个弯曲内敛的弧,就像是粗头粗脑蛮劲十足而有纯正善良的农人兄弟的命运。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不是一时一地)经历劳动,经历意志的考验和对土地的依赖和忠诚。铁被磨亮,在茫茫土地中耀眼地闪光。在太阳下,那种闪光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安慰,一种微不足道的荣誉,一种微不足道的瞬间,一种不被看见的见证……(《锄头颂》)。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仿佛看见农人们灵巧地挥舞锄头的姿态,仿佛听见锄头扎实地嵌入大地时让人敬畏的声音,那是锄头对大地的依赖和忠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锄头会成为一种历史的见证,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它那伟大的身影——那是农人命运的缩影,它的血脉已是大地精神的一部分,会继续滋养着后人。

在这之前,我读过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读过李汉荣的《与天地精神往来》……我以为写大地,写大地上的事情,他们和雪松真正写出了与大地精神的往来。他们与梭罗不同,《瓦尔登湖》用美丽的语言营造出精神上的大地;与屠格涅夫不同,《猎人笔记》再现了俄罗斯大地上的景致;也不同与刘亮程,他的《一个人的村庄》赞美的是满街牛羊,满街粪,满街的膻味,很多是乡村生活中的陋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被文明的生活行为所代替。我想,每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对刘亮程的村庄不会产生留恋,它只是刘亮程的自恋,他的散文尚不具备开掘深层生活造成哲思的能力。现在的乡村,多少还保留着自然的状态。农人们还多少保留着善良、淳朴、友爱、宽容与宁静等人文特征。农业文明的土壤可以承接作家的人文主张与人文理想,但你必须找到精神的凭依,提炼出乡村中那些永恒的东西——它应是精神的传承,而不是其它东西。

怎样用最简洁的文字来形容这些散文在我脑海里形成的意象呢?苇岸写大地的清洁,李汉荣写大地的宽厚,雪松的大地呢——在雪松的笔下,穿堂风是大地的气脉,“抚摸着我裸露的每一块皮肤、骨骼和整个的心灵。”你也许忘记在穿堂风中,在祖母纳鞋底的声音里,渡过的漫长的暑期。忘记在虫鸣与蛙唱交织的沃野,两个少年所沉醉的田野的宁静——长期身居钢筋水泥的都市之中,这些往事已被你封存在记忆的深处,只有激起你与自然亲近的冲动,这些往事的记忆才会渐渐复苏。因此,我们需要雪松的《大地手记》,其朴素无华的文字里闪动着生命的光芒,使那些孤寂的灵魂,不至于在铜臭气弥漫的世界里彻底迷失,不至于遗忘自己的生命之源——大地。

读《大地手记》,享受文字中溢出的地气,并用大地的自然之气滋养心灵。随雪松漫步在大地上,穿过片片飘落的树叶,去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记忆底片上是那些简单的物事:穿堂风、落叶、村街、锄头——它们“在生命之间经历漫长而无声的传递,在无比美妙的时刻和地方。”只有对大地敬畏的作家才会产生令人抖颤的生命感悟,才能对大地上的事物产生深沉的感情,并从简单的事物挖掘出生命的本源与精神的原点。被选为《散文》封面语的《锄头》,写出了启人深思的哲理,足可看出雪松对于大地与人生的独特理解。当作家不易,能成为有思想的作家更不易,雪松的散文告诉我,要拥抱大地,更要思考大地。


  

发表于 2010-9-1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乡!赵老师老早的大学生了,学习,书法也很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穿堂风---南北通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赠书吗?期待中,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雪松老师《穿堂风》散文随笔集出版发行,雪松老师是滨州市在诗文书法方面卓有建树的作家、书法家,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再次祝贺,期待赵老师有更大的艺术成就。  红国顿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