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230|回复: 9

[评批] 试论当代书法理论批评文章的文风【原载《书法》杂志、《书法导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0-11-6 19:51 编辑 3 x0 w6 t4 O% B$ S: d% j( ?7 G) s

1 }# k3 H& M( N' Y5 s, U试论当代书法理论批评文章的文风" T# ?( U& `: V6 q
6 U2 i# n% B+ _% Q1 F0 P

+ r: A  P) \. Z/ b8 H% `2 b
) O# Z; Y2 m: K+ {0 t7 S$ V傅德锋
) u( p8 M" n& r$ u# _/ w
! B- \- c7 ]# }( d0 q
$ b% T% [: n8 F9 {

# _+ Q* }9 |  h; m  f% s6 R7 q3 {4 V5 \, j5 O! o* o6 e' }
" X1 A7 r, y( t1 G( F# Q
很早就想写一点讨论当代书法理***章文风的文字,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动笔。这个想法一直搁置到今天,心里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5 o- l- _, q+ g3 l! I! o读了2008年5月31日总第758期《美术报》第9版刊发的陈健强的《批评美术界理***字》一文,深有感触,自己先前那种想写点东西的**便愈加强烈。陈健强在他这篇文章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代美术理论批评文字的四种不良倾向:一是通篇在发明新词汇的文章,概念满天飞,令人费解和莫名其妙,要看明白简直要系统研究作者所有的文章及思想发展脉络才稍稍弄懂其中之一二,也已属万幸。试问读者中又有谁为看懂一篇文章而详细研究一个作者呢?简直是匪夷所思。其二,一些文章简直就是卖弄哲学和所谓学说,堆砌国内外著作。其三,是文字晦涩难懂,学术文章连学术人都看不懂,其居心何在?由此恶性循环,学术文章缺少读者,造成很多学术人都不写学术文章。其四,相对于**、文化、经济的进步,我们很多美术教材理***字近30年来在用字、用词、句子、结构、笔法、语调、语气上变化不大,甚至没有变化。陈健强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途径和具体的方法,并用许多生动鲜明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可谓有理有据,论述得体周详,读罢引人深思。- D4 B, ^( s1 g( Z) w
7 F8 I: l& G$ N6 V* N
& b" A8 N# q. h8 E& g9 q! h! G/ V
/ q% p! R0 C# l& g  Y

  y$ U% Q! J$ j1 B% Z; x. t其实,何止美术界如此?书法界也严重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大篇幅的晦涩艰深令人不堪卒读的书法理论专著层出不穷,众多诘屈拗牙、故作高深的文章覆盖着专业报刊的大块版面,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多少读者真正去关注这一类的文章,而反倒是那些短小精悍,语言平实,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文字颇受读者的青睐。
5 u3 j# c6 v. C9 k时下有很多论家,以将文章作到让读者读不懂为荣,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学术品位”。其实,“大道至简”“大音希声”,通俗平实的语言一样可以阐释玄奥高深的道理。我们撰写理论批评文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交流思想,阐明观点,并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明白无误地传递给广大读者。但现在有很多书法理论家却并不是这样,他们为了体现所谓学术性与专业性以及规范性,满口古圣西哲,通篇都是“专业得不能再专业”的学术术语,要想弄懂里面的语句,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对照文章后面的一大堆注释。有时仅仅对照注释还不够,还须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才能明白个大概意思。而在我看来,有些问题,换个方式也是可以说清楚的,但这些理论家们就是不愿意这么做。他们有时不仅不把复杂的问题往明白里说,反而还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整得高深莫测,古奥难懂,让大批的读者面对这样的大块高文,弄不清楚这些理论批评家们究竟在喋喋不休地说些什么!% s9 N; X* {4 M6 E
. y2 C! P& ]* W/ }' |# s9 [& J
) S/ z) N% T* f! v3 U( a; j5 n: o
6 g' [1 T3 k, w- k; B- y1 U5 z1 Z

, F# A( z# I& v4 @! r* s. t书法理论方面的西化倾向较为严重。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各种文艺***大量流入我国。客观地讲,西方文艺界的一些认识论和方**对改进和提高我们旧有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研究方法还是有所补益的,适当地加以吸收消化,科学地加以利用原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我认为,西方理论绝不是解决中国书法的一切问题的唯一法宝,因为中国古代的许多书论家早已为我们树立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效法的典范。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丧失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中国书法需要保留民族特色,而书法理论更需要如此。对西方理论当中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参考,但似乎没有原样照搬的必要,更不宜将其机械地套用到书法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比我们任何人都要理智和清醒,因此他提倡“拿来主义”。2 N9 J2 u9 s/ h- c" f, v# N
8 `: a! g4 N8 U4 ^' v1 `# t
$ O% _7 G# d, b/ W

0 G$ v; H+ R' ^5 F* `$ s8 l) h7 ~$ S& e  `6 o! o
时下很多从事书论者,其实有的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书法。他们只是在学院里读了几本外国人写的书,现学现卖,有意无意将朴素简洁的书法问题复杂化,他们置中国的哲学经典于不顾,用很隔膜的西方式理论企图让中国书法在一夜之间就“与国际接起轨来”。而那些生僻的概念、模糊的专业术语、拖沓的语句和冗长的论述,不但没有将原本并不复杂的问题说清楚,反而愈发将读者搞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堕五里雾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实在是极不可取的。
( W1 b% f9 }! L  O7 J  p时下的书论书评文章给人们一种“八股文”的印象,事先设定好一些条条框框,然后将那些空洞而僵化的言论按部就班地填补于其中,通篇下来,没有多少新鲜感和思想性可言。书法界的通病是“为书法而书法”。换句话说,就是为参展比赛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但与古人任情率性的书札往来相比,总不免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他们的作品虽然看上去很精巧、华丽,但却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味与文化支撑。笔者无意“厚古薄今”,但这确实是当代展览文化背景下书法人始终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书法理论亦莫能外,很多理论作者一下笔来,恨不得将书法方面的问题一口气道尽说清,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广大读者从他们的大块高文当中实在搞不清这些论者到底在议论什么。这些文章观点模糊,论述混乱,语句艰深,术语堆砌,将原本与中国书法没什么内在联系的西方理论引用于其中,把一篇数千字的文章写得疙里疙瘩、阴阳怪气,读时既不顺口,读罢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即使对照文后的一大堆注释也难以心领神会。有时反倒让读者怀疑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太差?但细究其实,实际上是作者写得太差。- ?9 Q, w  w' M1 E4 g/ @
2 P& _2 C% _! ~) e+ X

4 f' L7 Z8 L4 d% s& B1 X7 h7 g7 v% o
. T9 S8 u6 v' w
“笔墨当随时代”,笔者认为,书法理论发展到现在,很有必要打破旧有的那些条条框框,不要让僵化的模式妨碍了作者思想的精确表达。即使是出于某种特殊的要求,比方说,时下理论界提倡理***章的学术规范,要有内容提要、关键词、文末注释等,但在论述方法上,遣词造句上要尽量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即使是写那种文白夹杂的文章,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因为文章是用来阐明观点表达思想的,要争取让更多的读者看懂,否则就会大大消弱文章的**功效。  T$ m( n3 K: _7 M

8 b% U* v5 z- [/ l, G6 Y3 o$ W8 Y% ^; r

8 F- m# u+ F0 g3 k8 W) G3 B. `$ i5 C* Y$ Z3 A. Q* f
我觉得时下的书法理***章在语言的运用上完全可以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群众,应该使用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亲和力。我们似乎没有必要为了强化所谓学术性而一再炮制那种令人敬而远之的艰深晦涩之作,不然,岂不是与搞书法理论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我一向比较反感那种人云亦云、故弄玄虚的文章,尤其是对那些内容空洞、泛泛而谈的西方式长篇大论避之唯恐不及。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而有意无意去浪费读者的时间精力实不可取。
) o: o2 N% h( x  |# \) Q# i! N) M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一种短小精悍、贴近生活、言之有物而易于理解的理论批评文风,即使是长文,仍当以通俗为原则,尤其在大众类的报刊上发表,更应当自觉信守这一原则。其实,这样做既是对广大读者的尊重,也是对作者自己负责。当你的文章让更多的书法家与爱好者不同程度地获益之时,才能更加体现出书法理论批评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c4 Q- e* ]  h5 @' Z+ S/ M; y- k  V

! M$ L8 K4 Q. j- V' W) B& E  S  A. q; @' m0 i: l; |
作者电子信箱:
fudefeng1970@163.com: p8 q# ]! ~7 `4 q% `
【附记】此文发表于《书法导报》2月11日第11版关注和《书法》2009年第2期88页翰墨。
! d/ t% f* o7 g  P9 Y6 R( d$ L
发表于 2010-10-15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楼主这样的义正言辞的理论批评文章,我最不喜欢像芙蓉姐姐一样的哗众取宠的文章,呵呵,让我带上眼镜好好来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感受!
! e& N- X: O  ]8 i/ _- ^& m; a$ y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汲古斋主人
; v1 P* [, v! c! ~% h. }+ h, N6 x1 r/ c- R$ y8 ?

- e  G4 J3 _, D' \3 |9 N0 s) u) N( `# h$ g. H

3 {3 ]) y7 r7 ~. P多谢关注!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黔墨
9 i$ D, O% [- p8 S/ c# H5 q  h1 {% N7 b# U! h
( e) S; h/ h1 H# I" t
: P7 ^9 B# ^6 a; z5 p6 }1 B: \0 J
多谢关注!撰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8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要抨击那些玩弄众口铄金,积非成是的买办文风;其次是你写滴.{:1_214:}e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0-10-18 14:40 编辑
# X. }# f# T- s; H' C% m0 v
1 |) P3 P( R7 n0 l' N" i+ D' Z8 Z6 T' h
) @+ |1 k) u/ m4 G( a& [3 Z% b/ H: l( }8 q& y, U
个人之见,不必较真。多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楼主这样的义正言辞的理论批评文章,我最不喜欢像芙蓉姐姐一样的哗众取宠的文章,呵呵,让我带上眼 ...
, ?! w" w& k( q0 ?汲古斋主人 发表于 2010-10-15 22:12
4 U" B- P) L# z# {, {8 e& C
3 r) [" i& e+ S( ]* k' R

) ~7 E* e% _2 E2 h' {6 \   启明先生其实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人。关于你和我以及黔墨先生在前些年的论辩,由于当时我真的不懂电脑,对于书法网络也只是刚刚接触,可能对网络的一些“习惯”一时之间未能适应,且在我写的那篇《答黔墨、汲古斋、一鸟诸先生》的文章中也有根据在朋友的电脑上凭借记忆写的一些语句,不尽吻合,这与不熟悉网络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一定关系!但我对那次论辩并未“耿耿于怀”。我“骂了”你们,你们也“骂了”我,我们早已扯平,完全不必再为此事念念不忘。你们的观点有我值得学习之处,我的某些观点也未必不值得诸位借鉴。今天看了启明先生的跟帖,我觉得你我都已经恢复了理性。因此说,也许从学术观点而言,我们会是“论辩对手”但是,就具体的个人而言,完全可以成为朋友。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修养和胸怀,那我们还是从此退出书法江湖,该干嘛干嘛。所以,以往如有得罪诸位之处,请多海涵!并请就拙文多提一些诚恳的批评意见!我想我们双方态度的改变(实质上我对你们从人格方面并无任何敌意),对广大网友也算是一个借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讨厌张嘴就是“贡布里希”的人,中国书法与那厮何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讨厌张嘴就是“贡布里希”的人,中国书法与那厮何干?
/ G* N' \$ a/ t& z+ v6 M4 C( w* D吾好古 发表于 2010-10-20 17:31

1 y4 z9 {0 o+ J3 j: s4 k1 t& P  f# J* Q

2 K5 Z3 \# V2 D9 S- J7 k  H6 Z. b6 I" B! E/ _
说得是!多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