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53|回复: 4

【篆刻】展销·已故西泠印社社员·査仲林·代表作品·2方·(已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通衢斋 于 2011-4-6 15:03 编辑

査仲林·代表作·独坐幽篁里


查仲林,安徽省铜陵人。

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曾入展全国二届、三届、四届、五届、七届书法篆刻展及全国性书法篆刻展。

曾获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一九九五年十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赴香港举办书法篆刻展。

○○○年二月应美国南加州宝尔艺术博物馆邀请,赴美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并举办展览一九九七年被评为中国文联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尺寸:3*3*7cm
品相:完好
材质:辽宁丹东石

价:已售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通衢庐 于 2011-1-8 17:03 编辑

2A.jpg
IMG_588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通衢斋 于 2011-4-6 15:04 编辑

査仲林·代表作·西王母戏凤

    尺 寸:3.7*3.3*11.5cm
      品 相:完好
      材 质:寿山芙蓉石

      价:已售
1.jpg

2.jpg

4.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查仲林先生


独出时流 艺德直方——怀念查仲林先生



     文:顾建全


        2009年12月20日,查仲林先生因病逝世,噩耗传出印坛震惊。如今他离开我们一周年了,如在昨日,如在身边,音容宛在,笑貌依旧。我和先生相识于1998年夏。那时我刚刚进入古玩市场,十平方的小店,经营各地的印石。说起来也巧,那一天先生带着夫人,夫人挽着他的胳膊,来到小店柜台前。先生对着我的印谱扫了几眼,面带微笑,一言未发。然后抬起头仔细地看着橱窗里的印石。这时我才认真的打量先生:魁梧的身躯,方正白皙地面庞,两撇微短的胡须,一双发黑的眼圈里透出略带微黄的眼珠,炯炯有神的眼光里包含着平易近人的心。也不问价,挑了二三十方2.5左右的方章,石材不高,印钮古朴大方,石质很好。我一看便知是行家。他终于开口了:“算一算多少钱”?声音不大,很温和。我急忙说了价钱,态度自然亲切。“好吧,包好。”他说。在包石头期间,我拿着我的印谱让他给指导指导。他认认真真地一页一页翻看,还是一语未发。“老师肯定是行家,多批评!”我又插话。他还是一语不发。当他翻完印谱后,轻轻合上,顺手掏出钱夹,要付款时,我唐突的问:“老师刻方印多少钱?我该给你钱给你钱!我想刻一方自己的名字,因我的名字非常难刻:顾建全。”他也没犹豫,“好吧,你选方石料。”我选了一方老坑青田素章,3*10左右,装进印盒,双手递给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其实我不知道他是谁。待他走过之后,有人告诉我他叫查仲林!“哦,天哪!原来是他!”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在报纸和杂志上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身边经常被人提起的名字,心目中早已当作老师的名字,竟对面不识!哎!心里不住的自责,更为自己的唐突不安。现在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如在昨日,既想念老师的谆谆教诲,又怀念和先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正如书法家林岫先生的词写的那样:

        减字木兰——惊悉篆刻家查仲林病逝哀赋
        哀花纷下,不信薤歌君去也。
        独出时流,刀擅雄奇岂易求?
        虚怀若谷,艺德直方清自馥。
        酹酒神驰,忍对银黄泪祭之。(银黄印之别名)

  又过了几年,壬午初夏,先生来小店带来一方印:“建全,我把名字刻好了,不知你是否满意?”我先是一愣而后欣喜若狂,如左图,没想到我的名字刻得如此精彩,当然是先生最拿手的一路:汉印的基调,以刀带笔的老辣,敦睦浑厚的气息,大胆落刀的框架,细心收拾的细节,巧中藏拙,直率见性情,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当夜一手握印章一手看印蜕,直至凌晨。后来才得知先生为刻此印,数易印稿,数刻此印,直到自己满意才送给我,耗时两年。我为先生的敬业而感动。再后来接触的更多了才知先生每每为刻一方印,可以整夜的不睡觉,刻了再磨,磨了再刻!所以每次见到他总是黑眼圈。《墨海弄潮查仲林卷》有一方印《四壁清风》他自己说刻了四十几遍,历经三年,最后一气呵成,果然在三届中青展上获奖!唉,艺术家们呈现给大家光鲜一面的背后付出多少只有自己知道!社会并没有给艺术家多少压力,而艺术家们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不少压力,直到自己喘不过气来,耗尽心血。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一个人只要有从艺的追求,就像朝圣者一样,不管风雨不管春夏,向着一个方向进发。正如书法理论家西中文先生在悼念查先生时写的那样:

             灵前姓字唤千遭,
             玉碎英年怨役劳。
             共仰书坛声早著,
             空叹俗世命难逃。
             常倾肺腑酬知己,
             但遗风神教尔曹。
             此去泉台重治印,
             文彭丁敬誉名刀。

       有一次,先生又来小店,选些石料。恰巧有一位帅哥请我刻印 ,也选好石料了,关键是他刻的内容为:我爱你。估计是送给女友的。而这个“你”字,无篆。我先给帅哥商量:“能否换个能内容,因你字无篆,不好造字?”“不行,我就想刻这个内容!” 这一下我可犯难了:这个你字,怎么造?当年齐白石造字受到一阵诘难,以致引发他老人家“吾常哀时人之蠢”的那段感慨,苍颉造字固然是传说,但字是“造”出来的,汉印造字,西泠八家造字,吴昌硕造字,黄牧父造字等等,就连最反对造字的篆刻家有时也不得不造字,那今天我怎么造?何况老师今天还在场,我能为刻这方印再给顾客上一堂篆刻课?何况他是否领情还是另一说。是造成港台流行的“女”和“尔”?是造成单人旁和一个繁体的“尔”字?还是简体的“你”字?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把印刻好,打发顾客走了。他走后我急忙向查先生请教:“你”字究竟怎么篆?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查先生一不急二不慌,慢条斯理地说:“一,‘六书不精邃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何震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篆书篆学修养,造字只能是识篆,通篆者的专利,而决不能成为不识篆,不学篆者的解脱。二,造字的目的是篆刻,就应该保留篆书的精神,基本形态和线条。三,尊重文字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好的造字,妙在造与不造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四,字虽新造,气息仍“旧”。五,不为造字而造字。”先生说完,看了看我给那位帅哥刻的印,赞许地点点头说:“建全,你做的对,我刚才说的就缺少你用的这一条,从隶。”先生提着他选的石料走了。我如梦方醒,急忙记在笔记本上,先生的话言简意赅,佩服!哎,这些事都如在昨天,可他离我们而去了!他不仅在篆刻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而且在碑帖,造像,汉砖等方面也有建树,我曾经见到他亲手线装北魏拓片十余本,成为一函,我还为他做了函套。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先生在水墨山水画上下了不少工夫,他新家里就挂着一幅他的佳作,但他从不送人或出售。先生还喜欢实木家具,我见到过他自己做的小桌子和小凳子,仿明式的那种,简洁大方,做工考究。在圈内没有人不说他人缘好的。从不与人争高低,也不阿谀奉承,是非分明。因此书法篆刻家李刚田老师在致先生的唁电中写到:

       书苑污浊君自清,
       痴心刀笔尉平生。
       英才天妒仲林去,
       老泪纵横向北风。

        呜呼!先生虽去,其印活在世上,其风范长存,其为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独出时流,艺德直方。呜呼!哀哉尚飨,俎豆千秋!
                   2010年12月20日于中国印石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查仲林先生篆刻



作者:万永军


      说查仲林先生篆刻 查仲林先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于艺术更是倾注了一腔热情,用真心表真情. 查先生的印得益于汉印.他在汉印方面下真功夫,悟汉人真意,得汉印真髓.用他自己 的话说,就是从汉印中来,到汉印中去.凡是他能见到的汉印,都会用心研读,细心揣摸. 读到可借鉴的印,则反复比较,分析,探究其中的妙理.有时,他沉浸其中,与古人心贴心 的交流,领会其神韵,把握其气势,甚至精心钩勒,临摹.因此,许多经典汉印他都能烂熟 于心.每有学习汉印的心得体会,他还勤于笔耕,诉诸笔端,读印笔记写了一大本.此外, 即使像<<汉印分韵合编>>那样的工具书,他也会下功夫品读,怡养闲暇时,他常捧读 这些工具书,细读.细品,细较,记在脑里,汇于心中,在创作中厚积薄发.平常刻印时, 他会将汉印印谱置于案头,仔细体味品读,采汉人精气,取汉人神韵,助自己创作.正因为 他在汉印方面所下的真功夫,硬功夫,使他真正深入汉人堂奥,不仅临刻能酷似汉印,掌 握到汉印的形式特征,创作时也能得汉印神髓,形神兼备,颇具汉家气象.同时,他深知" 汉印以天趣胜人,有胆敢独造的精神,故能超出千古."(齐白石语)所以,他在汉印式创 作中大胆融入自己的审美思想,印内求印和印外求印相结合,创立了自己的章法,刀法, 篆法,形成了独特的查氏印风. 查先生刻印多乘兴下刀,从不为刻印而刻印,为创作而创作.他追求的是率真的自我表 达篆刻的本真.每每于物我两忘之境,心静,心净,心敬,才算进入创作状态,这时,得于 心,应于手,笔底飞花,刀头展翅,随手刊刻,在方寸之间让真情自然流露.他的许多佳作 就是在这样的有意无意之间完成的.正是在这样的心境里,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他排除了 生活,工作的繁琐,摒除了身边的杂音,卸下身心上种种无形的枷锁,个性得到了解放, 主体精神得到了弘扬,所刻自然会血脉贯通,丰神流宕,表现出洒洒落落一个超脱的率真 的自我. 他的篆刻章法自然,平稳.他没有刻意求工,求巧,求媚来赢得时人的表睐,也没有为 追求视觉冲击力而求狂求怪.他的印章往往于平实中富含意趣.他曾说:"实际上汉印给人 的感觉太平常,太一般了.越是这普普通通,越明白的东西,其内涵的方面越不易看透.汉 印便如此__平凡中寄寓着伟大."他认为,过于拘谨有做之嫌,束手束脚会泯灭个性;如 果故作姿态,过分追求刺激,往往会放纵,放荡,浮滑,虽然视觉震憾加强了,但内在的 自然关联却常被忽视,很难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故此,他的章法并没有事先定格,更没有约 定俗成的形式,常随运刀的肆意和篆法的适意而自然形成.也正如此,便没有一味地平铺直 叙,缠绕盘叠,平实的印面才有自然的疏密,轻重,开合等醒人眼目的表现,而且这种大 朴不雕的表现更丰富多样,更具原生态,不失汉印的醇古之风,也正是这种因势生情,随 情布印的方法,让真情汩汩流淌.       在用篆方面,他也有同样的指导思想.汉印朴厚,尔雅,雄强,与其缪篆的篆法分不开 .汉缪篆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做适合方寸印面的绸缪变化,同时,又与汉代通行的隶书息息相 通,其增减,伸缩,曲直等诸般变化既有小篆的手法,又受汉隶的影响.于是,查先生承袭 汉缪篆的内蕴,对汉印缪篆并不作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式的"手术",不以奇特怪异哗众 取宠,但也不照搬照抄,总是在汉缪的基础上作些因印而异的必要印化处理.有时以小篆的 婉转求其活,有时以隶书的方整求其拙.对那些俗写,别体之字,只要合于六书,他都能取 我所需,化为己出.即使那些币文,砖文,石刻等印外之字,凡心有所得,都会海纳百川, 一寓于胸,当刻印时,这些印外之字便会如蚕破茧,蝶化而出,时出新意,又总能统一在 汉印这一基调中,和谐统一而又不全同汉印.印如其人__在平实中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 这也是查先生的真实写照. 最能体现查先生率真意趣的要数他独特的镌刻方法.在用刀方面,他一改传统的渡稿上 石再缘线走刀的镌刻方法,而是直接在印面上以刀代笔直接镌刻,钝刀硬入,强调用刀的 随意性,任意恣性,变化多端.传统渡稿上石,再缘线刊刻的方法,很容易受篆法的限制或 束缚,成功的篆法固然美丽,然而,当刀法成了篆法的复制,也就失去了用刀的随意性, 失去了刀石相搏之美.也就意味着把恣意率真的刀法石性扼杀在篆法中.查先生深谙此理.因 此,他把印稿试写在小稿上,或铭记于心间,等捉刀走石直接刊刻时,使篆法作为施展刀 法的一个起点,让篆法为飞刀走石,纵横驰骋提供朦胧的启示,这样随手刊刻,突发的灵 感,意外的效果,随机应变的技巧,从心所欲,尽心流淌.这样更便于挥洒真情,常能收到 夺得天工的惊喜.传统的一刀去一刀回的刀法他几乎不用.他说如果那样,后一刀会掩盖前 一刀的美.有时,他也会复刀,可他是在前一刀的基础上作加深,加重,加宽刀口的复刀, 留给人们的仍然是最后所复的一刀,其起收行藏,洒落大方.即使刻朱文印,他也只是把印 稿粗略地直接写在印石上,然后乘兴下刀,这样刻出的印,意在刀前,趣在刀后.       查先生制作印屏常常把精采的印蜕自然妥贴地分布,很少用套式的界格装饰分框,更 没有时下流行的彩色底衬,拼接等,即使印签用纸,也选用与底色能和谐搭配,对比反差 小的色纸,因此,他的印屏朴素大方.在他的思想里,印屏过于花哨会影响印蜕的欣赏,有 喧宾夺主之憾.一如其人,有真思想,真功夫,率真的自然美,精美的印面才真正耐人回味 .就让其素面示人,不需要用多余的修饰来刺激欣赏者的眼球,更不需要多余的华丽掩饰印 面的美丽. 印如其人,查仲林先生用真功夫表达真性情,用情感动天地,其名不追自到,其名随 之昭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