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08-2-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510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江淮懒散人 于 2010-12-30 19:39 编辑 3 P" P1 A* J5 D- C2 W/ D% x
# G$ X, Y( \( c5 b1 B# w* x( n
品读陈振濂
. R' Y5 c% ?: c, ^& t6 G q' V. ^& {' _9 q* {! z7 p0 P/ ^: s7 o/ C
刘传奇 7 L7 h5 _1 q9 j; J/ M& ]
) M" `7 t7 B5 M8 S
& K4 a. ]' Z( B, P1 S, q/ \0 Y 前一阶段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话题,《谁可以载入当代书法史?》。我觉得有一个人应该说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陈振濂先生。因为不管从陈先生的职位,从他在书坛的影响力,以及他那众多的门人弟子,另外还有他在书法学术上的贡献等各个方面,陈先生都是响当当的,不是吗?
7 {3 {) x, i0 h) R( `( O9 Y7 F9 G% f* ^ 然而对于陈振濂先生的书法,我们到底该如何解读呢?他的书法与他的“学院派书法”的理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呢?另外他又为何提出了“书法的文献价值”的理论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深思。( \9 |6 r. j. @; k* d4 V) f
他是文革中也有名师做书画指导,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被文革耽误的一个人,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最早考上书法研究生的一个人,他是在那个书法热刚开始时就在风头浪尖击水的一个人。然而他到底又是凭什么刮起了“陈振濂旋风”的?是陈振濂体行书吗!
7 X# u2 b- H0 i* C7 X. Q 陈振濂先生的行书风格到底是在何时形成并基本确立下来的呢?他到底是在什么书学理论引导下完成自己的行书风格的确立的?他的书法风格形成与沙孟海书法风格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呢?这些都很值得我们书法学习者的关注和玩味。
: K. V' ~; y( Y+ O7 \ 陈振濂先生的行书风格应该形成在其三十岁左右,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吧?然而他的导师沙孟海以霸悍雄强著称,为何他却形成了自己秀雅飘逸的风格呢?这也许就是师法的学问了,是学老师的笔底之“形”还是学老师灵活的腕法。是学老师的风格还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情感写字。古人到底是如何理解书法的?在三十岁左右,我想智慧的陈振濂先生已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他形成了自己陈振濂体行书。
, q9 x9 v& @# K: K1 A6 t; J6 } 是的,用自己的情感写字和有先天的灵活的腕法成就了陈振濂的行书。其实这也是成就古人苏东坡书法风格的核心内容,只有这种内容才让苏东坡说“我书意造本无法”才会说“常谓不学可”。这种书法流露的是真性情,有一种天成之“流美”。这就是所谓的才情吧?陈振濂同样具有这样的才情。; K* b7 ]6 g8 r4 B a& v L
然而用这种才情去面对学生,去搞教学很显然是不可以的,这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去解读经典的问题。解读经典,假如只拿古人的思想进行解读,很显然会落入空洞的局面。也就是说解读经典如何落实在古人的技法上,这才是关键。如何让古人的技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去把握,也就是如何分解古人的技法,让古人的技法陈式化。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陈振濂实践出了自己的一套解读经典的技法,于是他实时地提出了“学院派书法”,为了丰富“学院派书法”的内涵,让它有自己的理论支撑,于是陈振濂又先生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论探索。
4 @5 Z4 s5 U& m4 O8 L" @ “学院派书法”最终指导出的书法风格是什么样的?这个样本就是陈振濂先生的篆书。这个以经营位置,视觉冲击为时代审美特征的风格很快就完成了。这种风格是与其行书风格的指导思想完全不同却并行不悖的形成在陈振濂先生一个人的身上。这就是书法学科化专业化带来明显的特点。书法不再完全以情感化为追求的主要目标,而是让线条格式化形成风格为个性旨归。3 G! T+ H* J$ B: L0 w$ _5 G, w
09年陈振濂先生举办了两次书法大展,一次是“意义追寻”,一次是“线条之舞”。“意义追寻”,陈振濂先生要追求书法的什么样的“意义”呢?是他的小行书放大版的书法意义吗?是他的篆书超大版的意义吗?其实说到底是他的“书法学院派”的追求到底在书法当下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种追求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方向。
* @' L6 h; Q: y8 T8 x6 k' P 然而思考是持续的,书法不是只为了客体的字形,而是更是为了主体的精神。这是陈振濂先生思想认识的一次再转变吗?陈振濂先生以“线条之舞”命名他的第二次书法展览,我觉得这就是陈对主体精神回归的再认识。(不知是否受了《夜宴》之舞的影响)然而我有个疑问,就是陈振濂先生为什么不涉猎狂草呢?是因走不出古人的框架难形成自己的风格吗?还是别的原因?还是腕力不足以成就其草书风格呢?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总之陈振濂先生的超大版书法的确唱响了时代书法的最强音。
- J! O+ m0 S- F. o) X! ` 吴冠中晚年著文说一百个吴冠中也抵不上一个鲁迅,吴老为何发出如此感慨?因为其追求的唯美的形式难免走向空洞。书法会因为追求唯美而走向空洞吗?也许会吧!在这样的思辨中振濂先生又提出了书法作品必须具有“书法的文献价值”。假如书法仅是抄抄诗,让书法仅具有风格价值,也就是只有唯美,未免空虚,不是吗?" c' u& m, C3 ~7 i& V' {* L4 w8 Y B
我们为陈振濂先生的不断探索感到钦佩!然而书法脱离了实用的土壤,难免面临生存的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书法真的会“退隐”吗?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陈振濂先生”来探索,让书法修养我们更多的国人,让书法美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0 O* e+ q5 p& b4 d7 F
2010年12月27日20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