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09|回复: 0

为欧阳璞石同志写“心”---记德源公社书画名家欧阳璞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为欧阳璞石同志写---璞石无需雕饰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伴随而来的有各种艺术,绘画艺术,即为其中之一。中国绘画,在佛教末传入以前,自具独特的风格。受佛教艺术的影响,遂发生了不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家们,为佛教浓墨重彩,也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及绘画作品。佛教的传入,是从西北陆路与西南海路,双方并进,绘画艺术输入的途径,也完全相同。自汉以后,南朝与北朝,都很快的接受了带有佛教色彩的绘画技。,各有发展,比画与绢素,也都各极其妙。至隋唐时代,而南北合流,融合了民族的传统,表现出优秀的佛学画风,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中古时期光辉的成就。从而刺激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发展。当它渗入到艺术和审美领域的同时时,这种对心的重视和对主体意识的回归,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载道”论,而出现了“写心”、“写意”等艺术理论观点。在绘画中,画坛逐渐形成了尚意、尚心、写意抒情的人文理念。画家们用“笔情墨趣”的主观情感,代替了此前注重写实的形式,使画面空间不再受客体形象的束缚,而更多地表达画家的心情意趣,他们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主体精神活动的反映,而不是对客体形象的描摹。唐代著名画论家张彦远将其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画名家大多具有禅宗精神,在他们浩阔幽邃的画境中,无不潜藏着“籍境观心”的禅的意蕴。唐人尚神韵,注重体现“心”之活动的创作思想一直延续到后世。到了宋代,欧阳修有“寓其意,乐其心”,董适则认为“寓物写形,取成于心”的观点,都强调了心在绘画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清代禅僧画家、“一画论” 创立者苦瓜和尚石涛则主张绘画的“无法之法”,即艺术创作要超越物象,服从自己的“心”,抒发情感,正所谓:“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欧阳璞石,在绘画领域与我同出师门。一个虔诚的佛门清修者。先后就读于西南民族学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在美学和国学上都接受到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璞石者,蕴藏有玉的石头。汉 王符 《潜夫论·论荣》:“夫 和氏 之璧,出於璞石; 隋氏之珠,产於蜃蛤。”。乃至性的体现。正因如此,她对人对事都有一种包容,至善质朴之心。她在佛学修养颇高。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把所学禅宗思想融入绘画当中,使观者在品读其作品时感受其本质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其表现手法脱俗、空寂、古拙、无味有味、呆而不板、无理有理、无心包心、兀傲……极尽非知识、非理无意识、无逻辑的绘画表现之路,但又感受到洒脱、活泼……很平常的方法,这是自然的流露的大美。形式上不拘任何体裁,不拘任何方式,却生发出生生不息的禅心。也是绘画中写“心”的体现
      我国古代画论中把作品格调分为逸、神、妙、能四格,也把平庸的作品归纳为甜、熟、俗、腻四病,为许多画家终生的不治之症。听来似乎玄而又玄,神乎其神,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作品格调确有高雅和平庸之别。静美被列为高格,潘天寿认为静美高于动美,静美更适合于表达一种高层次的审美境界。他说静美的境界,只有具备相当文化修养的人才可能领会,须静观妙悟方能体察。欧阳璞石的山水画作品已经达到了静雅的格调,实属难得。如果能潜心在笔墨上加以锤炼,再结合上述所说的美学思想,会达到心手统一。那么,璞石无需别人再雕饰。阿弥陀佛。。。。。。

  

                                             11年写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魏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