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0279|回复: 198

【名家近况】乐泉(201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2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4 09:52 编辑
【名家近况】乐泉
2011.5 南京月光居乐泉先生寓所

书艺公社SHUFA.org出品
600x800_mjjk_lequan.jpg


乐泉,原名康泉,别署拓园。1950年生于南京,籍扬州。曾供职于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书画院、南京博物院特聘画家。乐泉在1987年举办《乐泉书法展》(上海美术馆),1990年出版《乐泉书法选》(江苏美术出版社)、《荣宝斋》、《中国书画》、《中国书道》、《十方艺术》、《当代书法》、《书画艺术》等多种专刊设专栏介绍。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网站编辑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9:09 编辑

乐泉访谈经典语录:

1、艺术是一个人灵魂的再现,它来自于对生活的体现以及感受,它还来自于传统。

2、我在生活、创作上看得也比较淡,不是天天写、天天画、天天研究,我没有这样做,我不是很用功。
3、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很多不同,中国的文化存在很多的思考空间,这个空间是你能感受到却说不出来的东西。
4、我们对于自己十年前的作品,当时觉得很好,现在拿出来一看可能觉得不是很好,不好的东西现在觉得还不错,这就说明时空不同了,境遇不一样了。
5、书法是通俗的叫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是把它当做“书道”来追求。书法的提法在技法上可能会更偏重一些,它是一个平常意义上教学的通俗说法。
6、大师的称谓不是当代人去称呼的,是要由历史去定位。
7、我不否定过去,只是认为不要留念过去,要把握当下,把握现在。
8、我们面对一件作品的时候总想把每个问题搞清楚。我感觉我是搞不清楚的,因为我没有精力去把它分的太细,这不是我思考的问题。
9、碑和帖是人为分割出来的,其实都是写字,都是书法,对于书道的学习研究应该是不分的。
10、在书写过程中是不计较墨的,墨浓也写,淡也写,不讲究的话才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讲究以后就不自然了,所以我还是认为要“道法自然”。
11、中国的绘画或者书法,线决定了这门艺术的高度,线是最根本的东西。现在好多画国画的人不通书法,线条解决不了,所以画就空有形不见笔,注定有些人达不到高度。
12、我们写一个字无穷尽的放大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其实就是一幅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3 15:15 编辑

【访谈随笔】


乐泉的高度
——乐泉采访实录

文/贺进

结缘乐泉先生,始于去年3月份乐泉先生在今日美术馆的那次展览。也是在无形中对这位“深入简出”的书家有了简单的了解,在观赏完他的作品后对乐先生有了几许尊崇的敬仰。那次的展览中我与乐泉先生交谈,由于时间紧张,我便匆忙告知乐先生要到南京拜访,他欣然答应。半年之后,我正要赴南京探访我的大学恩师,便与乐先生通了电话,乐先生畅快答应我前往,并几经叮嘱乘车路线。那次的探访正值夏末,南京的天气阴晴不定,我从李啸先生的单位出发,一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乐泉先生的寓所。其实那次的拜访时间比较匆忙,在他的寓所我们闲聊,从艺术到人生,他滔滔不绝,俨然与之前我看到的乐泉有所不同,他曾说对于艺术他有很多话说,对于它事无可言谈,我明白乐泉先生对于艺术的那份情感。在斟茶品茗中我们对坐了近三小时,恍然发现窗外已经黑漆漆一片,忽然想到晚上要赶车回京,最后与乐泉先生商定下次再来南京就进行正式的采访。

直到今年五一之前,我原打算是要到南京的,由于订票时间较晚,最终确定在5月3日赶往南京。再次与乐先生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乐泉先生显然对我还是记忆较深的,能感受到乐泉先生的喜悦。我与乐泉先生商定到南京便于他联系,抵达南京是5月4日上午,到随园见几位大学同窗,原打算午后便前往他的寓所,便告知乐泉先生,没想到中午在打印采访稿的时候出了问题,只能推迟一天。几经辗转终于在5月5日下午抵达了乐泉先生寓所。

乐泉先生所在的小区位于江宁,江宁可以说是南京的后花园,这里的环境处在丘陵平原之间,俯仰之间都在青山绿水间。乐泉先生所住的小区掩映在一片竹林中,走过竹林街道,看到红灰相间的四层建筑就是他的居所。我赶到的时候,乐泉先生已经在等候,推门进入,乐泉先生领我到一楼南窗坐下,这里是乐泉先生喝茶的地方,窗台摆满了花花草草,茶具、桌椅都在草丛中呼应,颇有置身花海一般的意境。窗外是小花园,园内的植物也是朝气蓬勃,能看出来乐泉先生是经常打理的。我问他在家都忙什么事情?乐泉先生说出了写写字就是打理花草,真是很惬意的生活状态。闲适一词在这个社会已经是一个奢侈品了,乐泉先生得此雅兴颇有隐士之风。

我的访谈是在轻松的状态中进行的,因为有了两次的接触,我们彼此似乎都没有寒暄的必要。于是就直入主题,之前所罗列的话题无暇参考,直接与他对话我觉得是更好的方式。了解乐泉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更是一个喜欢将艺术感悟分享他人的人。所以我的采访就从他的性格谈起,他说他的性格其实很外向,但是对于艺术创作,不喜欢被外事所扰,潜心做艺是自己的本职。我能感受到他说这些话时其实是在极力地阐明艺术对于他是多么重要,也明白乐泉心中艺术的境界是很高的,他追求艺术是纯净的艺术,更是至上的艺术。关于“拓园”,他讲了很多,没想到在“拓园”背后隐藏着他艰辛的生活历程,我大概了解经过文革的人都会对那个时期的时期记忆犹新,乐泉也不例外,他被历史大浪波及,却在艺术之路坚挺,这才是乐泉的本质,“拓”是他对生活的期许,更是对艺术的包容。乐泉很真,在采访中我明显看到乐泉说的话都是真话,对于访名师、学艺术他都是有一说一,有时候他也直言不讳,对于艺术他较真,但是是对于本着负责的态度来阐明他的观点。关于南京,乐泉说其实是南京滋养了他的文人气息,他在南京受熏陶,从小到现在一直被浓烈的传统文化所感染。以至于对文革的记忆,他都一一道来,仿佛将我又领回那个年代。

对于乐泉的艺术,我是很崇拜的,但这只能代表的观点。当然正是由于乐泉作品的个性较为明显,也有一些人持保留意见,我想乐泉所追求的艺术是一种肆无忌惮的表现形式,他将艺术的真谛还原本来面目,用心去表达自己,表达他的审美。我觉得这是真心从艺的方式,他不造作、不刻意,一切都随心而语,用乐泉先生的话说是“道法自然”,自然为好,不必强求。乐泉作品的个性与他的为人正好相反,他的艺术个性更来源于他本心的表现,其实他的内心是有一种强烈的“冲劲”的,他始终都在否定当前的艺术,力争突破自我,突破传统的藩篱,对于传统他很尊崇,但是不是盲目崇拜,在传统的前提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从这方面讲他是智慧之人。我们看乐泉的作品,其实在外像表现下凸显的是他传统的根基。所以说无论是乐泉的书法还是绘画,他都有一定的高度,是凌驾于自己之上的高度。

访谈持续整整三个多小时,等结束时也是黑漆漆一片。这次访谈让我对乐泉有了更深的理解,乐泉先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的“开悟”,其实撞击我内心的更多的是他对于艺术的那份执着,有位评论家曾说“乐泉是一个孤僻的人”,我想他不是,他不孤僻,只不过看懂乐泉的人太少了,等你看懂乐泉时,才会从内心涌起对他的敬意,乐泉不孤僻,他在寻求志同道合的“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0:58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我这是第三次与您见面,第一次见面是在今日美术馆,第二次是在您的家里,还有就是这次,每次见到您我都能感觉到您脸上荡漾的宁静清逸,而且总是红光满面,我想您宁静的背后所隐藏的应该是对于书画创作的激情,不知道您是否这样?

乐泉:古人写字或者作诗,是一种激情的再现,这与他们平时的思考或者读书都有很大的关系。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安静的人,不喜欢被外界的烦事所累。我一直认为如果想安静得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而生活时时处处充满了诱惑,他都在无时不刻地干扰你,这种干扰有的人喜欢,我认为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不是说完全不接受,而是有所保留地接受。我们再来谈艺术这一问题,首先说艺术不好谈,所以我们来谈艺术其实是很奢侈,因为艺术是一个人灵魂的再现,它来自于对生活的体现以及感受,它还来自于传统,传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接受传统也并不是接受书法的含义,也包括接受它内在的人格的体现。也就是说人格、人品对艺术创作更重要。在面对古人的作品中能看到书写者的人品,古人的人品反过来滋养我们,这就说明做书法人品是第一要素,人有多高的高度都集中反映到他的笔下的时候就是“品位”、“格调”,不完全是技法上的东西,技法不能笼罩一切,当前的书法界乃至艺术界确实偏重于技法的表现,偏重于技法表现不完善,这种缺陷还是比较大的。目前的评论界也是良莠不分,有些评论把格调很低的作品说成格调很高,格调很高的作品反而看不出来,这就把一个时代的艺术差距拉大了。
DSC_016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0:59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我们来聊一聊您的斋号,您曾经曾用简斋、潜庐、松风堂等作为自己的斋号,自1990年用“拓园”,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这有什么内涵吗?您如此热衷与“拓”字,能给我解析一下“拓”的含义吗?

乐泉:80年代我用的斋号是“简斋”,那时候我参加了由《书法》杂志主办的“全国首届群众书法评比活动”并且获了奖,之后拜访过沙孟海、王个移、唐云、林散之、萧娴,当然也都是一次了,通过拜访我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安静、平和的气息,他们也都跟我讲,要踏踏实实做学问、好好写字,不要太浮躁,肯定没问题,这给我的触动很大,我记住他们的话,在以后的时间我很少参加各个活动,我潜心从事自己的书法创作,当年还是比较用功的,写的较多,所以就起斋号为“简斋”,尽量使自己简单化。“潜庐”这个斋号也是在80年代使用,与“简斋”同时使用,“潜庐”的寓意就是让自己潜下心来好好学习。

到了90年代,很多单位都实行改革,我所在的单位(金陵饭店)也是在搞改革,我就下岗了,当时的经济比较拮据,每个月就发50块钱。记得82年的时候单位来了一位老画家,他是总经理从常熟带来的,我和他是一个办公室,他这个人比较小气,每次都不给开门。后来我就不去了,创办了“金陵画廊”,当时这个画廊安排在商场部,后来就赶上搞改革,我就下岗了。后来我一个朋友跟南京电台一个叫“雪梅大姐”的人闲聊中谈到我,这位大姐然后亲自到我家里来采访我,她说我这个人的性格在社会中不吃香,她说我要开拓、打开,所以我起斋号为“拓园”,也就是开拓、拓展的意思,一是艺术上的开拓,还有就是人生等方面要打开。这个斋号一直沿用至今。
DSC_017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0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您在1987年就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乐泉书法展》,1990年出版了《乐泉书法选》,应该说您在书坛成名是很早了,但此后至今似乎您都不怎么在书法界活动,直至去年开始举办了自己的书法展,而这次展览却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您为人谦和、闲散淡薄,不知道这是否与您的性格有关?

乐泉:其实是跟性格有关系的,还有就是我对各种社会官衔等看得比较淡,我说的淡其实是让自己的心态安静下来,不愿意跟别人去比。其实名利这东西自古以来就存在,我并不是说名利不好,不反对别人追逐这东西,个人生活方式不同,你说名与利好不好?当然好了,但是一定要把它摆正,如果摆不好的话可能就不能更深入的去研修、去深入学习。我对名利的把握不是很稳定,所以我有意无意地在避开它、疏远它。其次我在生活、创作上看得也比较淡,不是天天写、天天画、天天研究,我没有这样做,我不是很用功,用功的时候其实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90年代以前我是很用功的。随着自己的阅历与境遇的不同,慢慢地对外界看得淡一些。以前认为看淡是好的,现在是觉得我应该看淡,不是一定要看淡,看淡之后才会静心,静才能生慧,佛教里面不是讲“定生慧”嘛,“戒生定”,也就是说要学会放下,真正从内心去放下才能定。我今天比昨天学到东西了,我就是进步了,这其实就是“定”。所以刚才谈了这么多,我觉得我目前的状态正是我所追求的,把一切看得淡一些,把自己的心态放轻松,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没必要去争名利,这是我目前最安逸的状态
DSC_01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2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我们知道您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工作过,担任编辑工作,同时我也关注到在书法界有好几位都曾在出版社工作,比如沈鹏、苏士澍、旭宇等,也可能只是一种巧合,您认为从事编辑工作对于书法学习有什么帮助吗?

乐泉:我从事编辑工作对于我的书画创作是有关联的。我在江苏美术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在工作当中认识到很多书法家、画家,给他们出版作品集。他们很有钱,都要在专业出版社出。出版社也提倡经济效益,在所难免就无法保证作品集的整体水平,我也避免不了,因为要完成经济指标,其实我内心里面是很难过的。自己看不上还得去做。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当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眼光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提升。其次在工作之余还会做一些自己事情,比如写写字、看看书等等。工作不是很辛苦,时间不是很紧张,就让我有了更多时间去学习书画,这对我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再者见到真正有水平的书法家、画家也会提升我的眼光,这都是编辑工作给我带来的好处
DSC_018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4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在您的作品集《当代书法家精品集·乐泉》和《中国名画家精品集·乐泉》中,我看到您在这两本作品集中在扉页中都出现一首同样的诗,内容为:“霜林飞鸟弄嗷嘈,鹤唳惊心绕九皋。冷眼红尘生万象,长风吹我雁行高。”短短几句诗文能看到您的诗歌造诣是比较深的,在这两本作品集中我也看到在书的后面附有《乐泉诗草》栏目,您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什么意义呢?您在诗歌创作上有什么体会呢?

乐泉:诗歌实际上是捡来的,忽然有些感悟就记下来,凑几句诗,并不是天天要去作诗,不是刻意的。从80年代开始写一些诗,到现在应该有了100多首诗,也都是反复修改,没有完全定稿,所以我叫做“诗草”还属于草稿状态。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把自己当做诗人,也不轻易发表诗歌,不会主动去投稿,有的是约稿,也得看对方的情况是什么样,我才会决定自己如何去处理。有些诗十年后拿出来还要动一个字,然后又要动一个字,动一个字可能就会使原本的意思改变了,所以我不轻易发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很多不同,中国的文化存在很多的思考空间,这个空间是你能感受到却说不出来的东西,你过去写的东西实在那个时空,现在生活在当前的时空里面,你的审美方式及体会都不同了,对于诗歌来说如果改多了反而就不好了,因为原来的时空价值观已经没有了。所以我对于我的诗只会动个别字,比如诗歌里面有“字眼”,动了一个字整首诗的格调就不同了,我讲的是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要否定过去,说过去的东西不好。这就好比我们看书画作品,比如我们对于自己十年前的作品,当时觉得很好,现在拿出来一看可能觉得不是很好,不好的东西现在觉得还不错,这就说明时空不同了,境遇不一样了。所以古人讲“机缘巧合”就是这个道理
DSC_01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12 11:05 编辑

——乐泉访谈录——





贺进:在您去年3月份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我对展览的题目比较感兴趣,您的展览名称为“溪山雨后——乐泉水墨 · 书道艺术巡回展”,您把自己的绘画创作以“水墨”为题,书法创作以“书道”为题,您是出于什么考虑要以此为准呢?那么展览的总标题“溪山雨后”包涵何种寓意呢

乐泉:书法是通俗的叫法,作为我个人来说,我是把它当做“书道”来追求。书法的提法在技法上可能会更偏重一些,它是一个平常意义上教学的通俗说法,说书法作品也就是技法层面上的作品。书道是研修的过程,它提倡人格、人文更高层次的学习。如果停留在技法上的学习往往使得作品变得浅薄了。我在研究书道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艺术是表达一个人整体的气息,反映精神,从笔下流淌出来的时候不仅仅是技巧,给观者的感受也不一定是技巧上的东西,打动人的是作品的整体气息,这其实反映的就是“书道”。所以说书法的技法是“道”,“道”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浅显的讲就是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从有法到无法是一种高度,很难逾越的,我讲书法的技法应该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我们很多人学书法上手很快,但是你要晓得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是要靠时间去检验,要历史去定位,大师的称谓不是当代人去称呼的,是要由历史去定位。所以说我仅仅想停留在技法上面,这不是我所希望的。书道必须上精神上的提升,不到泰山不知道众山小,所以时刻都要提升自己的艺术感悟。
中国的绘画从古至今一般都是以线为主的艺术,在元代以前可能就是“纸”的问题,无法更多地去体现墨的构成。唐代王维就提出来了“墨分五色”,他认为墨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如何丰富呢?就是要靠水。明清以后,墨色的变化就大大体现出来了,这就更加反映了画家的灵气等方面。绘画是要还原人的本心,人的审美等方面。中国的墨色需要宣纸来表达出来,完全可以和西方的色彩对比,甚至于比它还丰富,中国画的线条就可以让西方望尘莫及,如果有了水墨再加上线条就更加完美了。黄宾虹讲:“笔不够墨补,墨不够色补。”他把墨与色放在其二,他的画里面有各种墨色的表现,水墨的丰富性更加表现他的高度与深度。话说回来,水墨色表现还是需要用笔的支撑,没有用笔水墨也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水墨符合“道”,所以我讲“水墨”。用“国画”的概念来笼统概括中国人画画,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太笼统了,太宏观了。

“溪山雨后”的说法呢,因为去年的展览正好是我60岁一年,办个展览一是向世人展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我写过的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其中就有“溪山雨后”一词,这个意境是清新美好的,这是我向往的圣地,60岁也算是“溪山雨后”了,所以就这样叫了
DSC_019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