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7-15 08:02 编辑 / J5 ~4 E6 V' F, N4 m
2 K4 ~" O, Z) l6 G2 ?4 @9 J
【八零点将录·八十年代优秀书家推荐系列】: S2 M! z; p* c0 W$ h, z9 P* v
彭双龙(广东) " I: h' u9 m0 C3 Z3 E, j3 Z2 x; D' G
——艺术钩沉——
4 ^4 T* v: X" h, e! m9 b1 a
, A/ e r) ^4 g7 R0 `9 {2 I7 X2 o
, S% l9 T: p; k
+ q" s% Y. P+ u# d3 \笛音落处梅心惊& x3 A+ f" ?" u0 U. Z/ z
——彭双龙书法印象5 |0 H, g/ i( X/ ?" ?9 e
6 F) u7 C8 w& H2 `文/夜语风荷
* Y0 T, z" \/ [! c& y4 C4 v/ ?* \, t) e: [; e9 r: N
尽管周周折折,今年的春天还是如约而来。
8 {+ U5 g) F& b; _
& H7 r d! V2 K7 W* N5 l' ~道旁,河边,新萌的绿,一天比一天更葱茏,又是个蓬勃的时节。而我此时还欣喜地得知,我那斯文帅气的双龙弟弟,要出集子了,于是无论案头心头,这春意又浓郁了一层。; Q/ q7 Y$ t7 K6 b( j# ] R0 ?4 r& p5 O
4 N8 i# e; X! ]( Y我对双龙的了解算不上多,甚至,我们并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喜欢,当他如同亲弟弟一般地喜欢。与他,从当代书法网“九届国展”的网络报道合作开始,慢慢走近,渐渐熟识,既而欣赏,一步一步和这个男孩子亲切起来。
* p9 q* X# a& ~! j& q; |
3 o6 h b/ @4 f2 k+ M$ Z我记得,在网站组织团队报道九届国展的日日夜夜里,版主群里有那么一个可爱的大男孩,为配合我们的集体报道,深夜跑到大学附近的网吧义务协助发帖,以至于工作完毕后学校宿舍锁了门;我记得,某个冬天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踏雪寻梅》,语句清丽文采飞扬,让人读之不忍释手;我记得,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航空,随后的个人签名档也改为“任何时候,自然体贴”,让我感受到这个年轻人强烈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我记得,那年他被公司派到哈尔滨工作一年,不知道这个南方小伙是怎样对付冰雪之城的强悍天气的,只晓得在那个冰天雪地的陌生城市,他坚守着一个又一个“很长很安静”的清冷夜晚,潜心于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独步自己的寻梦之旅……
. `' c, c0 e4 M; M( p3 a" u7 R3 g W4 z; a' b* C0 ~
我对双龙的私事没有刻意了解过,因此我的记得也仅仅是这些浮光掠影。我甚至不知道他的籍贯他的声音,但我可以负责地说,他寄来的每一篇文字,每一幅作品,我都认真读过、品过,不止一遍。因此我想,我是理解他的。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理解是从他的文和字出发,那么这条理解之路也就变得直接和透明了。
: Y; T$ T0 m+ Z+ [4 u$ ^3 W# j e: X* a( ?, l6 D
我的印象,双龙似乎是个安静的年轻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做什么事情都遵循尺度、讲究分寸,和我们印象中的“经典八零后”远远不同。他的作品似乎也具有相类的格调,不跳脱,不抢镜,不搞怪,不给人意外,而是法度谨严,态度雍容,风度萧散,总能带给你一种舒缓熨帖、清新自然的阅读体验,很准确地传达出他在书法创作上“入古”的追求。遍读他的文字,我发现,他是个不但会学,而且善悟的人,尤其是在取法问题上,有着超乎年龄的冷静和理性。这和我了解的许多书家的“摸索”不同,双龙显然清醒地超越了很多人“跟着感觉走”的感性境界,路数纯正、指向明确、脚步坚定——于书法,这是一种智慧的学习能力,会产生加速和催生的作用,也属于新生代书家的新标志吧,年轻真好。! l0 o- M! D3 G5 k" [
3 n: m0 Q$ X( l3 ^9 r1 R) e& S
年轻真好,可以不回头,可以一直行走。. u! K A {( }% d5 M9 i) n3 I6 y
4 v1 O/ s. u2 u" d% u: T* h. Q他和他的字,都跃动在行走的路上,向着心中的理想地带,接近,再接近。
4 A- I4 X9 a+ ?4 K9 _0 M# B$ N+ s) u d
除了晋唐轩,我还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笛落江南”。多美好的四个字,一读之下满目葱茏。在这个春天里,顺着“笛落江南”的指引,我读了很多他的字,一遍,又一遍。我想说,他的字是有气息的,又安静又驿动的,春天一般的气息。我喜欢的那种干净,那种纯粹,那种青翠的激情,那种芬芳的心意,在他的字里都能找到。在这样的美妙瞬间,仿佛有笛音传来——
) y7 ^ S C& _) n! t( g0 P0 T- V6 } }3 T+ ?! @- z
谁家玉笛暗飞声?这般的清越,这般的灵透,这般的欣欣然活泼泼,折杨柳的伤感已然淡去,落梅花的情致愈加深厚了,那昏睡了一冬的梅心,就被这样的笛音生生惊破了,绽开了,一霎时,暗香满襟。
+ z; Z( ^; I1 d) t0 k9 T6 p' b+ U& ^6 ?" b" Y
多少春情意。
, d0 |5 I# V9 |——夜语风荷 匆匆 20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