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807|回复: 3

“烈妇”到哪里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0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烈妇”到哪里去了4 G- S% A1 h! I' a! S' B' O

  M) ~3 \5 ]* F! h/ w& U* `! E                    0 R$ `# d# v2 @- {
刘传奇读黄庭坚; ^+ i+ x  ]8 s, X- ^$ r

0 W- Q+ w" \1 }   
7 i: O3 c* ~/ c( A" I8 ]' c7 v& F     黄庭坚在《李致尧乞书书卷后》,有一段话我很喜欢“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 E, N% w+ y$ E$ m& t
    到底什么态属于书法的“烈妇态”?是枯笔的老辣吗?可我没感觉到这个总喜欢枯笔的书法家时代却好像似乎并没有黄庭坚的所说的“烈妇”。是康有为喜欢的长枪大戟的拉拽吗?可那长枪大戟似乎总有一种无法摆脱的小女子的扭捏造作。是如逆水行舟的抖颤式运笔结果吗?好像也没那烈妇味。
# t' q! g4 J: n- a$ Y# E6 h   到底什么是"烈妇态 "?4 |5 g* m3 f% S2 W" n- g
( l7 U3 H6 z) a- |5 Y/ m
   今天偶读陆俨少的《山水画刍议》中《画忌平》一节。他说画怎样才能不平呢?就是全在虚实轻重的对比上。我画画近来也关键在研究对比,对比是艺术的节奏,是画的调子。处理好了应该说就成功了一大半。我觉得书法也应该这样吧?当代二王书风盛行,可为何有软媚之感,无“烈妇态”?我觉得就是缺乏对比,平和的线与砍杀的线随情而变,加强线的变化,就是加强节奏。这也许就是当代二王之失吧!长与短的对比,粗与细的对比,三角面与叉股线的对比,速度快与速度慢的对比。我们可以用此检验当代的二王体,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吧!
; g6 l- z3 T0 G2 l, t9 R% u                  2011年7月10日16:04
发表于 2011-7-1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刚看你的牡丹图真不像你说理论里的那样,呵呵,距离产生美?还想多远再美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世人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6 z3 I; o  v6 Q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