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151|回复: 0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19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19讲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典出《晋书·左思传》,说是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所作的《三都赋》一时在洛阳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传抄,使洛阳的纸价贵了许多。“洛阳纸贵”这一典故流传下来了,但左思其人及《三都赋》后来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三都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没有占有一席之地。“洛阳纸贵”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即文化载体的流行,这一文化现象反映出的实质是文化内容的广受欢迎和广为传播。孙过庭的《书谱》一书一经问世,就倍受书法人的重视和关爱,就在书法人中广为流传。孙过庭本人出于讲学的需要多次抄写过《书谱》,其它学书人出于学习书法艺术的需要,也多次抄写过《书谱》,当年的传抄流传会不会轰动一时,让洛阳城内的纸价飞涨呢?我们说完全有这种可能。

孙过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难得而少有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陈子昂称其为“有唐之不遇人也”。孙过庭五十六岁被免官后,所从事的职业就是研究书法、教授书法、为中国书法艺术著书立说,他长期住在客舍里,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当时的人们对类似于这类职业称之为“座主”,孙过庭就是“书法座主”。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很多,但绝大多数书法家都不是职业书法家,而是兼职书法家,所兼之职多是官僚,其书名的获得多与其官位相关。官僚书家多以官显书,服务的对象是少数达官显贵,对于官僚书家,大众人群是可望而不可及。孙过庭是一位职业书法家,其书名的获得靠的是他的书法艺术技艺和书法理论建树,他的服务对象是大众人群。孙过庭的《书谱》必然深受大众人群的欢迎和喜爱。

孙过庭用骈体诗文三千七百余字写就的《书谱》,既是一部优美的书法史诗,又是一部完整充分的书法学讲义。这部书法学讲义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为主旨,对书家、学书、书牒、运笔、授书、评书等给以了充分论述。其中充满了辩证法,巧用了方法论。说理透彻,比喻精辟,妙语连珠,富有情趣。《书家论》、《学书论》、《书牒论》、《运笔论》、《授书论》、《评书论》等六篇内容各自独立成篇,篇与篇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六篇的内容将书法艺术中的问题全都覆盖了。对书法的批评,从书法艺术的指导思想,到学习书法艺术的具体实践,所击之处,无不切中了书法学习中之积习陈弊。鞭辟入里,言真意切,有拨云见日之效。通过这些批评为学书人指明了一条学习书法以及书法创作的成名、成家、成功的正确道路。如此书法学讲义,不要说是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就在今天,依然是一部非常好的书法学讲义。

孙过庭《书谱》墨迹,翰墨精妙,“书乱二王”,结字运笔,入规合矩,字数之多,堪为后世草书法帖之上乘。这又是孙过庭《书谱》一大卖点。

从书学的角度说,《书谱》是一部书法学讲义,它叫《书谱》。若从文学的角度说,《书谱》是一篇优美的书法史诗,应该叫它《书赋》。如此书学文学兼优兼备的诗篇,中国书法史、中国文学史首屈一指,受到时人的喜爱当属必然。

以上是孙过庭《书谱》所具备的社会轰动效应的条件,即《书谱》响亮的社会卖点。以下我们再看看孙过庭《书谱》所处时代的文化大背景。

唐代取仕的制度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就是考文章,但文章是靠书写表现的,写不好一手好字,就受不到考官的看重,就相当于文章没有写好,文章不好就意味着功名无望,就相当于自我断送了仕途前程。由此见得,书法于科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同小可的,科举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书法。对于这一点,现在的大多数读书人是没有感觉的,而唐代的读书人是非常清楚的。有了这样一种潜在动力,这就有了学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都在那里练习书法,书法练习就成了士子们的必修课。这就是孙过庭《书谱》的社会需求,这也就是孙过庭《书谱》广为流传的社会大背景。试想,在那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中,向孙过庭求习书法的人为数一定不在少数,希望有一本《书谱》手稿的人也一定不在少数,《书谱》的传抄和流传当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二次书法发展高潮,除了科举考试,能够刺激引发士子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外,最高统治层的崇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唐太宗特别喜好和重视书法,在翰林院设侍书博士,国子监设书学博士,科举考试中设有《明书科》,以书取仕。太宗特别推崇王羲之,在位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搜集王羲之的墨迹,在搜集王羲之的墨迹的时候,可以说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太宗下令全国,以重金收集王羲之的书法墨迹,只要献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要官的给官,要钱的给钱。唐高宗和武则天也都非常喜好和重视书法,他们的字都写得特别好,且都师王羲之,都是书法大家。上行下效,统治者高层对书法艺术的崇尚,必然影响带动社会尚书的时风。孙过庭传承王羲之书艺,“书乱二王”,得到过太宗的首肯,《书谱》的传抄和流传又当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

有孙过庭《书谱》的响亮卖点,有社会的尚书时风,二者的自然结合,孙过庭《书谱》的广为流传抄转就属一种必然,“洛阳纸贵”也就成为一种可能。关于这件事情史料中虽然没有留有像左思的《三都赋》那样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很欣慰,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类似于《三都赋》那样的文化现象的记载,史料中却随处可见。

熟读孙过庭《书谱》,我们首先从《书谱》中发现了有关这件事情的大量事实依据。

第一,《书谱·授书论》一篇起首说有这样一段话:“尝有好事,就我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这是孙过庭教授书法的自我描述。这一自我描述说明,孙过庭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老师,是一位非常会教书的书法老师,教授书法非常内行,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他知道不同的学生各自缺什么、少什么、需要什么,他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浅显易懂的道理,去讲授学生最需要的东西,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书法教学效果,很受学书人的欢迎和喜爱,向孙过庭求习书法的人很多。

第二,孙过庭《书谱》后记中说的明白,“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工用”。这说明《书谱》的内容很多,篇幅也长,但学习起来很方便,可以“第其工用”。学书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的不同,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部分即某一篇章单独拿出来学习。这说明的是《书谱》的时用性。

第三,孙过庭《书谱》墨本开卷写道:“吴郡孙过庭撰”,卷末又书“垂拱三年写记”。前边呼“撰”,后边称“记”,两款意思相通,只需要出现一个就行了,为什么要重复?重复的意思就是在告诉读者,书是自己撰著的,现在自己又在抄写。

第四,《书谱》墨迹手稿影印本,第五行与第四行内容抄错了行,抄重复了。按照一般的抄写常规,出现这种情况后,处理办法多是毁了重抄,而孙过庭并没有毁掉重抄,只是作了一些删去标记。孙过庭不毁掉重抄是出于一种什么原因呢?我们说,孙过庭出于珍惜时间,不想反工。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抄错行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孙过庭已习以为常了。抄错了,不要紧,只要不影响使用,也就不再重抄了。孙过庭在处理错抄重抄问题上已经非常有经验了,既保证了内容的正确无误,还不出现涂抹,以显书面的整洁,目的在于使用者看起来舒服。说明孙过庭对于《书谱》的抄写,已经是一件很频繁、很平常的事情了,对《书谱》已经抄写了许多次了;说明孙过庭抄写《书谱》,是以实用为目的,只重文字内容而轻于书写形式;说明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一墨迹不是《书谱》原撰稿底稿,而是多次抄写稿中其中的一稿。

第五,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一稿《书谱》墨迹的落款“垂拱三年写记”,但真正的书写时间不是垂拱三年,而是永昌元年。由于是抄写,一旦抄错了,补救的办法是怎么方便怎么改。说成是垂拱三年抄写,关系不大,因为垂拱三年也是抄写过的,垂拱三年抄写的,永昌元年拿出来使用没有什么错。如果是撰写而不是抄写,那么落款就不能像现在这样随便了,这说明孙过庭抄写自己的《书谱》,已经抄写了许多篇。

第六,散文便于叙事论理,诗歌便于抒情,骈文易于上口,便于记忆。按照《书谱》内容,散文最合适,孙过庭为什么不用散文的形式,而用骈体诗的形式,而且非常注重文采?目的就在于易于记忆,便于抄写,利于传播。

以上几点说明了一个问题,孙过庭对其《书谱》进行了大量的抄写。孙过庭所生活的唐代还没有印刷技术,书籍的流传靠的就是抄写。《书谱》承载着孙过庭书法艺术理论思想,为了使自己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得以传播,最好的办法就是抄写《书谱》。孙过庭是书法老师,教学生学习书法需要教本,为学生讲课,不能想到那里讲到那里,得有个纲目,得有一个系统,得有具体内容。学生学习书法更需要有个课本,书法这门艺术不是讲完后就能完全领会掌握的,需要年复一年的练习,需要反复的体会理解琢磨。学生索要老师的讲义作为自己的课本当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老师发给学生课本也是一件必要的事情。这就是孙过庭多次抄写《书谱》的原因。相信孙过庭的众多学生出于学习的目的和需要也在抄写《书谱》。

关于《书谱》当时在社会上的广受欢迎和广为流传,除《书谱》自身所反映出的信息外,还有两件事情最能说明问题。

张怀瓘晚于孙过庭五十年左右,其《书断》云:“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才。真、行之书亚于草矣。尝作‘运笔论’,亦得书之旨趣也”。张怀瓘这里所说的“尚异好奇”、“尝作‘运笔论’”、“亦得书之旨趣也”,说的就是孙过庭《书谱》之书法理论。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书法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长期以来书法家的书名并非以书艺水平的优劣高下排名,多以官职的大小而论。孙过庭的官太小,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书名并未能列入初唐大家之中,新旧唐书没有他的传记。孙过庭逝世半个多世纪后,能被张怀瓘所重视并提名品评,这无疑就是《书谱》广为传播的结果。

窦臮,宝年间书法家、书学家。窦臮《述书赋》云:“虔礼凡草,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这句话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孙过庭《书谱》的广为传抄和广为流传“洛阳纸贵”由此而可见一斑。

有关日本高僧空海书法的史料最能说明孙过庭《书谱》的广为传抄和广为流传,当属“洛阳纸贵”最有力的事实支持。清沈增植《海日楼札丛》载:“空海入唐留学,就韩方明受书法,尝奉宪宗敕补唐宫壁上字。”空海是孙过庭逝世一百年后来中国求学的,他的书法老师是当时长安书法名家韩方明,而所学到的却是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和书写运笔神韵。这说明韩方明就是孙过庭的学生,韩方明的书法讲义就是孙过庭的《书谱》。日本御府藏空海所书《风信》帖,从运笔到神韵完全源于孙过庭《书谱》墨迹。日本阳明文库馆藏有空海《书谱》临本,自“五十知命”起,至“时然后”止,共三行。所临极为逼真,可以书乱《书谱》真迹,足以见得空海于孙过庭《书谱》上所下的功夫了。日本御府所藏,有一件空海抄录孙过庭《书谱》的文字,自“互相陶染”起,至“假令薄解”止,共十三行。录文中,“不悟所致之由”之“不悟”,录作“岂悟”,余无异。见《书道全集》第十一卷(平凡社旧版)。日本宽政年间北条铉刻《集古法帖》,有空海写本《书谱》,殆同卷中分散者。《书道全集》第八卷(昭和三十二年新版)节印六行,自“形质使转为情性”起,至“草乖使转不”止,其中较我们现在看到的孙过庭《书谱》墨本,“使转为形质”下多出了六句话,这六句话为:“草无点画,不扬魁岸;真无使转,都乏神明。真势促而易从,草体赊而难就。”共二十八字。《书道全集》特以其异文而节载之。这说明韩方明教授书法使用的抄本是孙过庭《书谱》的另一版本,说明《书谱》是在孙过庭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了文字加工修改,最后得以完善;说明空海不至一次抄写了《书谱》,而是多次抄写了《书谱》;还说明空海抄写《书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的学习,他要将《书谱》的书艺和书艺思想理论带回日本,让更多的人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