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774|回复: 0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42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42讲  挹其风味

一、原文

而東晉士人,互相陶淬①。至於王謝之族,郗庾之倫②,縱不盡其神奇,鹹③亦挹其風味。去之滋永,斯道逾微④。

二、注释

①陶淬:陶冶浸染。“陶”,陶冶。“淬”,浸染。

②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王、谢、郗、庾均为东晋大族。其子弟多身居高位,书法上亦多有造诣。其中王家的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谢家的谢尚、谢奕、谢安,郗家的郗愔,庾家的庾亮等都是书法名家。

③ 咸:全,都。

④ 去之滋永,斯道逾微:距离这一时期逾加久远,书法之道逾加衰微。“去”,离开。“滋”,增添。“逾”,更加。

三、译文

东晋时期的士人,他们之间有互相陶冶浸染的风尚。这一风尚直接影响到了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书法作品之中,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王羲之、谢安、郗愔、庾亮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尽管他们的书法艺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但是他们却掌握了书法艺术中的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求,把握住了书法艺术中的具有本质特征性的东西。以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水平为参照体系,往远古去追溯,离去这一时期越久远,书法的艺术概念越微淡。

四、品评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淬”句。“而”,转折语,这里有突出强调的语气。“东晋”(317年—42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时代。公元316年,西晋的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灭亡后,一些晋朝的旧臣及中原士族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一方面大批南渡,一方面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王朝的统治。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士族与江南士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史家称之为东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四代十一帝。

当时,北方的黄河流域陷入战争的大混乱,而东晋的统治区江南却较为平静,相对处于安定状态。中原士族和民众纷纷南逃避乱,又为江南的经济和文化注入了活力。江南这块小地方经以前的东吴和东晋,以及以后的宋、齐、梁、陈历朝的经营,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时间繁华起来了,史学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士”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阶层。“士”的特点是有文化,有思想,社会地位居中,上可以达朝廷,下可以体庶民。我们的书法家就属于“士”这一阶层。“士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化人。

“互相陶淬”是士人的一种风尚。“陶”是陶冶,“淬”是侵染。“互相陶淬”,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互相发现对方的“闪亮点”,加以提炼,品评宣传。这种品评宣传有褒赏也有贬斥,当然其中也不泛吹捧与戏弄。《世说新语》一书就是“东晋士人”“互相陶淬”的产物。全书分为三十六篇,也就是三十六个门类。前四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即是所谓的“孔门四科”。后三十二篇大体上可分为褒赏和贬斥两大类。

东晋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有其特殊的文化氛围,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晋风”,所谓“晋风”就是“东晋时风”,所谓“东晋时风”就是孙过庭这里所说的“互相陶淬”之风。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特殊的文化氛围中,在“互相陶淬”这一文化时风的推动影响下,中国的书法艺术得以了发展,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书法家,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书法发展高潮。

“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淬”一句的意思是:东晋时期的士人,他们之间有互相陶冶浸染的风尚。这一风尚直接影响到了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书法作品之中,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句。“至于”,这里是着重强调的语气。“族”,家族。“伦”,同类,同等。“之伦”,之类。“王谢之族,郗庾之伦”为互文,就是“王、谢、郗、庾”之族、 “王、谢、郗、庾”这些人、“王、谢、郗、庾”这些书法家,就是以王羲之、谢安、郗愔、庾亮为代表的东晋书法家群体。

东晋政权是司马睿倚仗门阀士族琅邪王氏之王导、王敦等的策划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这个政权的管理和运行也是依靠这些门阀士族支撑的。故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王氏之后门阀士族有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先后轮流持政,形成了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之局。

“王”,就是王羲之家族,“谢”,就是谢安家族,“郗”,就是郗愔家族,“庾”,就是庾亮家族。王、谢、郗、庾四家是东晋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最具影响的大族,是东晋门阀士族的代表。四大家族中出了一大批书法家,王羲之、谢安、郗愔、庾亮是各自家族中最具书名的书法家。东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而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的书法家则是这一鼎盛时期的主要群体,而王羲之、谢安、郗愔、庾亮则是这一时期的书法家代表。“王谢之族,郗庾之伦”一句,既可以理解为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的书法家,也可以理解为以王羲之、谢安、郗愔、庾亮为代表的东晋书法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王羲之、谢安、郗愔、庾亮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

“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句。“纵”,纵然。“尽”,达到。“不尽”,没有达到。“其”,指的是书法艺术。“神奇”,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即书法品评中经常所说的出神入化。“咸”全、都。“挹”,汲取。“风味”,书法艺术中具有本质特征性的东西。这是孙过庭对东晋这一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书法家群体水平的评估,是孙过庭对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水平的充分肯定。这句话的意思是:东晋时期的那一批书法家们,尽管他们的书法艺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但是他们却掌握了书法艺术中的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求,把握住了书法艺术中具有本质特征性的东西。


“去之滋永,斯道逾微”句,“去”,相去。“之”指东晋那个时期。“滋”,增添,加多。“永”,久远。“斯道”,书法艺术之道。“逾”,更加,越  。“微”,微淡,微薄。这里有一个时间问题是需要探讨的。“去之滋永”,是距离东晋的时间越久远的意思。“去之滋永”的时间点是东晋,这一点没有问题,问题是以东晋为时间的起始点,是往前追溯呢?还是往后推移呢?这两种时间计算的方法对于“去之滋永”都能解释通,但解释的结果却是南辕北辙。应该选择哪一种时间计算的方法呢?这是解读“去之滋永,斯道逾微”这句话的焦点。将这一问题聚焦到这一时间点上,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选择方法的问题了,这关乎到了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中的一个争议热点,即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今不逮古”还是“今胜于古”?我们选择了往前追溯的方法,我们坚持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观点,我们认为中国书法“今胜于古”。通读《书谱》,孙过庭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观点就是“今胜于古”,我们和孙过庭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观点是一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东晋那个时期的书法艺术水平为参照体系,往远古去追溯,离去这一时期越久远,书法的艺术概念越微淡。

东晋是我国书法史上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挹其风味”是孙过庭对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发展高潮时期书法艺术的评价和肯定。在肯定的同时孙过庭指出,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的发展 “纵不尽其神奇”。应该说孙过庭对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孙过庭分析了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的社会背景,江南偏安所特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兴盛。指出了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直接原因,文化人的相对集中和士族文人“互相陶淬”的社会风尚。最后孙过庭指出“去之滋永,斯道逾微”。往远古去追溯,离去这一时期越久远,书法的艺术概念越微淡。

孙过庭评价总结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的书法艺术之后,为什么又要发出这样一个感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考虑到以往的书法理论对学书人有诸多的误导,在一些学书人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学书法必须学古人,今人的书艺永远超不过古人。孙过庭担心自己对东晋时期书法发展的肯定,会给学书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这是在证明“今人的书艺永远超不过古人”这一错误认识。孙过庭是在纠正这一错误认识,孙过庭要学书人明白,书法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是沿着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向成熟这样的规律向前发展的。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国历代书法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成熟的,继承传统是学习书法之必须。学书法必须学古人这是对的,但这句话说的笼统了,没有说清楚。在向古人学习的时候,具体学哪些人古人?不是离我们越远古的书法家书法艺术水平越高,也不是距离我们越久远的时代书法概念越浓厚。书法艺术是发展的,古人今人都是人,不是所有古人的书法艺术水平都高,也不是所有今人的书法艺术水平都不行,“今人的书艺永远超不过古人”,这一认识是错误的。在向古人学习的时候,是有选择的,学谁不学谁要有选择取舍,学习古人的什么要明确。不要盲目崇拜古人,不能盲目乱学,更不能误将古人的误失和败笔当作风格特点和特色去研习。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不是“今不逮古”而是“今胜于昔”。书法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以东晋那个时期的书法艺术水平为参照体系,往远古去追溯,离去这一时期越久远,书法的艺术概念越微淡,越微薄。同理,以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水平为参照体系,往远古去追溯,离去这个时代越久远,书法的艺术概念越微淡,越微薄。学习书法不但要向古人学习,同时更应该向今人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