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606|回复: 1

清风徐来 “书香”四溢——“恒盛•庄园杯”书法篆刻大赛走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清风徐来

“书香”四溢

——“恒盛·庄园杯”书法篆刻大赛走笔

                                                       古 剑

     建国60周年的时候,南通广电报和市书协一同主办过一场书赛,参与者之众、书作质量之高,至今说起,仍然可圈可点;时隔两年——纪念建党90周年的年初,操办书赛之念头再次萌生。书协主席丘石先生与报社总编杨梦石先生初始商榷,便欣然默契——不仅要办,而且要办成广电报、书协与大众互动的一个文化活动品牌。

鄙人有幸忝为活动的具体联络人与组织者,手持这样的“令念”,不敢懈怠。还好,广电报作为一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文化娱乐综合周报,有着扎实的群众根基和百万余受众,大赛启事启动于四月底,应征书作便纷纷涌来。于是,这样一个春夏之度,这样一个文化“戏台”,犹如一股清风,徐徐而来,闻之“书香”,“四溢”蔓延——

一溢:人气

你们广电报一搞书赛啊、摄影大赛啊,为什么参与的人这么多?一搞就能“轰轰烈烈”?

这是某一平面媒体的负责人慨叹。

不言而喻,广电报的根基在群众,在基层;而书法这门艺术的根基也在基层,属于“群艺”。当它们不期而遇,自然,“艺不挡众”。

这次大赛历时四个月,收到800余件作品。他们有来自稚童之手,有出自老叟之心,幼不过十龄,长已越九五,不同的是岁月,相同的是喜好。九三老翁杨茂林先生两年之前参加过(建国杯)书赛,获得荣誉奖;今次再见其书,书风一以贯之,严谨、沉静,寒灯夜雨,汲汲穷年,经过数十年的艰苦磨炼,杨老终于在书法里寻找到了最适宜于抒发自家性情和自身价值的书写语言。更为不易的是,这次还收到了十多幅有着明显杨氏书风的作品,均出自杨老不同时期先后辅导过的学生之作,这些孩子有的仍在深造,有的走上工作岗位,有的业已为人父(母),但是他们手中依然握着中国最古老的笔墨。特别奖,莫属杨老乎?

一个地方的文化,并非都是精英文化。也许,因为毛笔的得来之易,水墨的巧便之取,纸张的信手拈来,让很多人都有了书法施展的冲动与机会。于是,他们带着对建党90周年的欣喜,带着对书法本真的向往,一百多件这样分明带着“泥土芬芳”的原始味道的群众作品,也来到大赛作客。这是一件异常难得的事情——红纸、战斗牌墨汁、自拟的词句、末端自画的钤印……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群众书法的生态图,让人感动,让人回味。

一个地级市,一次书赛,就能出现800件作品,我们如果以此推算,全国性的赛事理应出现多少?那就是30万件,而不是眼前几万件了。

艺术,一定是一座塔,没有根基,便不见塔尖。

二溢:执著

来了,又来了;换了,又换了。

这不是歌词,而是一群可爱而执著的作者们的执著的姿势。

如东的石剑波,城管的杨久祥,都是资深“书者”了,其书其论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是两次大赛的最早的参与者,几乎都是在大赛启事发出去后的两天,我就收到了两君的作品,其情令人感动。剑波的书作沿二王之风,开己身之气,形成含蓄、低调、内敛之格;久祥的作品,渐成开合之像,在米王的光环下烂熳散步。在两次的大赛作品选刊上,是他们为大赛打了一个很好的头阵。更让人感佩的是,他们的“善始善终”让人难忘。临到大赛鸣金之时,剑波寄来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并补来电话:最近的状态,看看还是这件作品尚好,就以这件作品为准吧!而后,久祥君又送来一件近作,其书之貌,又有一变。

吴邦志君处事之真令人敬佩。他身兼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秘书长,除了自己创作了力作参赛,我还通过他约请研究会的几位先生关注赛事。他左右协调,上下沟通——那些执著于书数十年的老先生也热情的送来了参赛书作。

期待,铺满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通州区平东镇一位平凡的妈妈,眼睛高度近视,数次驱车前来,几易其作,送来她临摹的“主席体”;港闸区一位身患咽喉癌的老者,拿着体外助讲机,和我交流书作的“凹凸”得失;崇川区一位书家,前后为书赛写了二十多幅作品……所有的这些,叠加起来,我们看到了一种为事的执著。

林散之诗云:流水落花风送雨,天机流出即功夫。在书法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执著精神,这种精神又如同林老说的“天机”,只字半墨无以表述,而又是当下书坛所缺失的——一片宁静、执著之中,专注于线条的塑造,超越岁月,超越自我。书法,太需要这样安静的执著。

三溢:气质

漂亮也许是一种形式,但气质却是一种底蕴与内涵。

风格、气质的迥异造就了南通书法的百花齐放。

也许是南通特有的包容,让南通的书坛呈现出多元与惊艳。

陈晓慧的书作,据说今期有君他版作了富有深情而精妙的详叙,于此,只想点一句:照此长往,巾帼何须让须眉,越之矣。

朱单之拙,顾健红之洒,施惠新之灵,吴伟之厚,吴飞之朴,孙鑫之秀……这是一幅幅跳脱的书风。中国书法重“雅”重“气”,雅则质美,气生神韵。尽管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但追求的气息都有一个向心点——这便是诸君于滚滚红尘中守望理想的一种生存方式吧。

法的气质尤为重要。正如人的精气神,物的性能,命的魂灵。究其内质,风格流派渊源技法等等都可各为其道、各说其理、各树宗旗,但,气质却是不可匮缺的。艺术气质,则是披揽前贤、体悟人生、感怀万事、创造新异之后的秉承、扬弃与遴选及升华,甚至是苛刻的再生与再造。你可以说这个人不漂亮,但很有气质;但如果你对一个人说这个人很漂亮,但没有气质,这几乎将一个人的内涵的评价打入了死牢。

南通书画,以区域或者以时间的点来关照,我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没有雷同之处。这是一件好事,所谓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是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书法之流派同时需要一大批有着共同志趣的同道共同来呵护,培育一个可以让人慢慢咀嚼的艺术气质。

南通书法的个性、流派以至气质,需要大家的精心孕育与呵护。

四溢:公平

所谓大赛,必将有一个评析与“较量”。公平,再公平,这是所有参与者的期望。

活动本身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有一个近距离展示近期创作状态的平台,以及集中观摩他人书法路径的阵地。这样的目的,显然达到了。不仅如此,邦志君还将获奖作品在书法网等更迅捷更宽阔的平台给予充分展示,使得这次赛事的影响得以传播得更大、更久、更远。

一等奖第一名的作者,恕我寡闻,之前,我闻之未闻。他叫张建军,如皋人。那天清晨,当我打开他充满浓郁书卷气息的书作,我反复端详,不能自已:这是一件好东西。其结构,其用笔,其气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其章法,在传统与创新的囿与不囿之间,法度拿捏相当精到,特别书到最后,几近淋漓。

这样的作品,终于在各位评委睿智的眼光中脱颖而出——全票。

——这次的评审采用了无记名投票制。

800余件作品里,海选出80件入围;在80件作品中,评委以无记名投票、现场唱票的形式挑出入展作品60余件;在入展作品中再投票选出特别奖以及一二三等奖作品、以此类推。

施鹏飞,这个名字,我们也是首次谋面,他对书法的感觉与把握,让人过目难忘;毛剑兄,笔触流利老到;陈学光,小楷精到安详……诸如这样的新人,一一从评委的指间潇洒而出。

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丘石主席反复斟酌、细细赏析的身影,听到魏武副主席见到会意之作的那种会心的微笑,读到杨谔副主席发现新人般的那种兴奋……

丘石主席说:活动是大家的活动,比赛是大家的比赛。这些年,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活动、赛事,发现一批新人,培养一批新人,推出一批新人。这样的赛事,一定会成为我们书协与广电报的一个文化品牌,要一直办下去。

如是,作为一名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与诸君若行若悟,渐行渐学,岂不快哉。

以上,只是大赛之囫囵走笔,挂一漏万,祈望诸君海涵并教正——

因为,他们,有作品在,而你们,亦自有目光如炬在!




中秋之后,简斋。



该贴已经同步到 吴邦志的微博
发表于 2011-9-2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