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23|回复: 2

[转帖]《般若波罗蜜心经》新解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1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观自在菩萨 1
二、行般若波罗蜜 3
三、波罗蜜是长生果 4
四、要多时不能少时 5
五、照见五蕴皆空 6
六、度一切苦厄 8
七、舍利子空色不二 12
八、般若波罗密的核心在“心无挂碍” 15
九、般若波罗蜜咒 18
《般若波羅蜜心經》新解
康熙禦筆一時錯 誤了多少修行人
朱崇奎
一、觀自在菩薩
《般若波羅蜜心經》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金鑰匙。此經的核心在“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一段。“觀自在菩薩”。觀,即妙觀察。“觀自在”即是將目光定在自在的方向上。學生把心光盯在上大學上,就會向上大學的方向努力,修行家將心盯在自在、清淨、光明、超越的方向,其心靈就會向自在、光明、超越的方向精進。“菩薩”是梵語,不義譯爲中文,是因有多義:一 、菩薩指修行家的某種精神、思維。常精進菩薩即精進不退的精神。解脫菩薩就是自我解脫思維。二、菩薩是代表某一法門。觀音菩薩就是代表“從聞思修”的觀音法門。觀自在菩薩就是觀自在法門。三、菩薩是指掌握了某一法門的修行家。用觀自在法門自度的修行家稱觀自在菩薩。用觀音法門自度的修行家稱觀音菩薩。四、菩薩是修行某一法門成就了一定果位者。
《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應如是理解:1、觀自在菩薩是指修行觀自在法門自度的修行家。具體說來,是當年修行觀自在法門的釋迦牟尼。如果當年佛祖沒有觀自在,不悟深般若,不能五蘊皆空,就說不出舍利子諸法空相之實相。2、觀自在菩薩是修行觀自在法門的衆生。世人誰掌握了觀自在法門,誰就是觀自在菩薩。倘若能悟深般若波羅蜜,又能精進猛進,必成無上正等正覺。
世人,有的在觀市場行情、有的在觀別人臉色、有的在觀財源滾滾,多在觀察研究外部客觀世界,改造外部客觀世界。他們在觀察改造客觀世界中碰了很多釘子,喝了很多苦水,很不快樂,常爲疾病所折磨,爲煩惱所束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人們知道煩惱是苦海,煩惱無邊,苦海無邊,就是不知回頭,不願回頭,不知岸在哪里?觀自在菩薩告訴人們,只要人們掌握了觀自在的思維方法,就會樂意回頭,知道怎么回頭,回頭觀察研究自身的運動規律,駕馭多病不自在的身體,向著自在健康的方向運動,就可從疾病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登上健康長壽之岸。駕馭煩惱困惑的心靈,向著自在自由的心靈王國運動,就可從煩惱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登上智慧善良之岸。駕馭多塵無明的自性,向著自在光明的自性運動,就可從攀緣的習性中解脫出來,登上自在極樂之岸。年輕時健康智慧,爲社會貢獻更多。老來健康長壽,生死自主,無疾而終,不爲兒女增添麻煩。倘若世人都如此觀自在,都駕馭自心在改造主觀世界上下功夫,爲官的不貪,爲民的不盜,人人自在、善良、超越,人類社會就會變成沒有戰爭,沒有邪惡的極樂世界。

二、行般若波羅蜜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行”即“修行”。修與行是有區別的。不悟深般若的修行家煩惱太多,常用“修”字訣將種種煩惱修掉,謂“修者”。悟了深般若不存在煩惱,自己的思惟沿著佛陀無二無邊無中間的正道精進即是,這樣的修行家謂“行者”。“般若”作智慧講。但不能作一般的智慧講。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共講了十大波羅蜜。“莫將十法作六解,肢解佛法是謗佛”。佛陀有時只講六波羅蜜,那是對不同根基者說法,真修佛法還是要行《大方廣佛華嚴經》,此經是經中之王。真修行,十大波羅蜜缺一不可。十波羅蜜是十大佛法,是向佛世界過渡的十大法船,是修行的十大正定,有別於天魔外道的十大邪定。十大正定的聚合就是“正定聚”。當修行家進入“正定聚”後,方知十大波羅蜜都在其中。十波羅蜜中有般若波羅蜜和智波羅蜜。兩者有根本的區別:破除種種心魔的束縛,向著自在解脫的精神世界過渡的智慧謂智波羅蜜。看准自在的方向,使不自在的心身,不斷地向著自在超越方向過渡的智慧謂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有深淺之別。行淺般若波羅蜜的修行家,在觀自在的過程中,常常會湧現種種煩惱,常用觀自在的方法把煩惱修正,他們存在妙觀察的欲望。行深般若的修行家已經沒有妙觀察的欲望。他們的心中一片光明自在解脫。道家“有欲觀竅”近似淺般若。“無欲觀妙”近似深般若。
三、波羅蜜是長生果
“波羅蜜”是熱帶一種味正香甜的水果,是果中之王,果中極品。佛陀用來喻義佛法是香果,是甜果,是長生果,是果王。十大波羅蜜就是十大長生果,十大果王。誰得到它,即得善果,立地成佛,在世能健康長壽,出世能長生久住。成就無量光佛,無量壽佛。古人將波羅蜜解爲“度”字,當然不錯。“佛”可解爲度衆生。菩薩可解爲度有情。佛經就是論“度”的書,是度衆生的書,能不能把佛經說成“度經”?一個“度”字是不能說明波羅蜜真義的。如果用“度”字可以代替,當年爲什么不將十大波羅蜜譯成佈施度、戒度、忍度、精進度、方便度、禪度、般若度、願度,力度、智度。當年譯者本著多義不譯的原則,音譯成波羅蜜是有甚深義味的。當人們對佛陀的說法真的躬行實踐進去了,不難理解我解說的義味。修行佛法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修行佛法,沒覺快樂,怎證極樂。若依佛法修行,在世還一身病苦,不能健康長壽,怎能出世而長生久住,成就無量壽?若行佛法還疾病纏身,不是躬行實踐不夠,就是對佛法的理解有誤。一定沒有飽嘗波羅蜜這長生果的妙味而無正果。修佛要在躬行實踐中去理解。道不可言,可言之者非道也。所以佛陀當年說法,總是以有形說無形,以有相說無相,以有法說無法,以牛車喻佛法,以雲雨喻佛法,以波羅蜜的正果妙味形容修行佛法的快樂甜蜜是順理成章的。當人進入深般若,其心相是不可言的,是不能用“快樂甜蜜”四字表達的。“快樂甜蜜”四字已經著相。般若波羅蜜,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佛法不可取,不可說,佛法非法,非非法是也。佛法無相,其真相只能是躬行實踐者自知。
四、要多時不能少時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行深般若波羅蜜要“多時”,不能“少時”。觀一下不觀了,行一會不行了半途而返,謂少時,不能謂“多時”。何謂多時?一天兩天不爲少,十天半月不爲多。只有“多時”才能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時間少了就空不了。修行的成敗在“多時”二字。《心經》若無“多時” 義,無量佛子難成佛。我說:康熙禦筆一時錯,誤了多少修行人。就是他將“多”字送給波羅蜜了。如果將《般若波羅蜜》心經,書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一句就無“多時”義了。我手頭有一些佛經,唯有《心經》、《大般若》等是“波羅蜜多”,其餘皆是“波羅蜜”。鳩摩羅什、般剌密諦、實叉難陀….都作“波羅蜜”譯。只有唐玄奘等譯成“波羅蜜多”。“波羅蜜”按音釋也可釋爲“波羅蜜多”。從修行的實踐看,應爲“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多時”才對。現行的讀本都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可能是抄者漏抄,特別是康熙抄錯影響最甚。皇帝錯了也是對的,以錯傳錯。
佛法無邊,本不立對與錯、多與少兩個邊際。人們只要躬行實踐,不要“多時”,能一時照見五蘊皆空更好。人人成佛我認錯,皆大歡喜。不過,《心經》若無“多時”義,行者難得照見五蘊皆空,成就舍利。在觀自在的過程中,只能多時,不能少時,更不能一時。正如行路,“跨者不行”。小鬼不能一步登天,唐僧不能刹那到西天。
五、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皆空”。“照見”就是用見性觀照。人體皆陰,只有雙眼通陽,觀自在就是從見性入手,用見性觀空五蘊。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別由見性、聞性、嗅性、味性、觸性、法性主宰。六性合一即是清淨佛性。人之初,性本善。佛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本來清淨,是無二無邊無中間的圓滿法身。爲後天塵染之後,內蘊無量塵埃,稱謂五蘊:色、受、想、行、識。人的圓滿法身,人的佛性本來無二無邊無中間,爲後天塵染後,變成了有二有邊有中間的凡心了。色與空是色邊際。即與離是受邊際。記與忘是想邊際。動與靜是行邊際。有與無是識邊際。這五個對立的邊際亦稱五陰樞宇。這五陰樞宇中蘊藏六根納入的大量資訊。污染了人的清淨本根。
人的清淨本根正如一張無形透明的玻璃紙,人的生活在這玻璃紙上畫了很多美麗的字畫和醜陋的墨染。這美與醜,善與惡的萬種色彩,將這張無形透明的玻璃紙變成了一張黑紙。於是,清淨無染的本心本性就不那么乾淨了,由陽性變成了陰性。我們一般人兩眼一閉,只覺眼前一片黑暗。那是無量美與醜,善與惡的色彩織成的黑幕。這黑幕是五陰樞宇的總合。內蘊無量塵埃和諸魔事是謂五蘊。
人的清淨本根本來無明亦無暗的。無論睜眼閉眼,身內身外是一片光明的。現代人注重胎教。胎兒在母腹看不見,聽不著如何教?胎教所以能發揮作用,是因爲胎兒的清淨本根沒有太多的污染,其光明心還沒迷失,能看到母腹內外的事物,聽到母腹內外的聲音。人出生後,隨著知見的不斷豐富,光明心漸漸迷失,五陰增長,本根污染,兩眼一閉才一片黑暗。如果人能正解《心經》,在躬行實踐中,能觀自在,行淺般若,即能空少量塵埃,點亮心中的明燈,成就小明(少光天)。如果能行深般若不再退轉,即可空五蘊,點亮心中的佛燈,成就大明,成就無量光佛。
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等十二光明心俱足,就是阿彌陀佛光明。正如太陽升起,陰暗就會消失一樣,心中佛光普照,五陰魔事化爲烏有,五蘊必空。
六、度一切苦厄
“度一切苦厄”。“苦”即生、老、病、死輪回諸苦。“厄”即厄運,壞運。“度”即過度。通過觀自在的方法,將苦難過度到甜蜜,將厄運轉變成好運。度是自度,不是他度。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當人領悟了自在如何觀,般若波羅蜜如何甜,說明上了法船,自己就要精進猛進,將煩惱過度到清淨,將凡心過度到佛心。偉大的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無量佛法加被衆生,只是給人以法船。給人法船,即了普度衆生之緣。給人法船,就是爲你加持。“清靜佛國,在汝自攝”,爲你加持,你不修持還是不行。給你法船,能否到達金色彼岸,還要自己努力搖櫓,還要靠自己去努力修持。給你法船,你不上船,站在生老病死的煩惱岸上,求佛菩薩把你拉上船,拉到極樂岸上是不可能的。
自心求者是佛道,
心向外求即外道。
迷者求佛不求心,
覺者求心不求佛。
如果求佛能解決問題,佛陀何必講法49年,運用無邊神通將六道衆生一下拉到極樂世界,不是一了百了。
修行觀自在法門,行深般若波羅蜜,可根除諸苦,徹底改變人的命運。這裏要指出的是,行淺般若波羅蜜是不能根除一切苦厄的。“自在”分小自在和大自在。“般若”分淺般若和深般若。人們身心健康,吃喝不愁,沒有煩惱謂小自在。將心定位于小自在,只會得小自在。正如人們目光盯在百萬富翁,成了百萬富翁就不再努力成就億萬富翁一樣,成就小自在不再努力,就不能成就大自在,就不能度一切苦厄。
觀小自在,行淺般若,是一般修行家促進身心健康的心法:平日保持一種自在不在,不在自在,自由自在無挂礙的顯密狀態。人們常常有種種煩惱,種種病苦,心身很不自在。人們把心定在煩惱病苦上,愈想愈煩惱,愈想愈痛苦,覺不能睡,飯吃不進,不得解脫。觀小自在,行淺般若,就是要人將心從煩惱病苦中脫出,向自在解脫的方向過度,變煩惱爲歡喜,化病苦爲健康,由不自在向自在的方向運轉,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小自在,不是大自在。佛法可除一切苦厄。觀小自在,行淺般若者,即會無病無災。那種認爲佛法只是爲了上西天,不能除病的說法是錯誤的,是謗佛。觀自在可除一切苦厄,當然能除病苦,改變厄運。不在你會不會背誦《心經》,關鍵看人是否明瞭其中真義,是否躬行實踐,是否依法修行。當人將“觀自在菩薩”解爲“觀自在法門”,是人明瞭《心經》真義。當人掌握了般若智,嘗到波羅蜜的甜蜜,此人已經變信仰佛學,爲實踐佛學。變外求佛學,爲自度佛學。變如幻不思議的天外佛學,爲利己,利人,利世的人間佛學。是真修佛。
當行者行淺般若得到小自在,身心輕安,才能行深般若,得大自在。倘若一身病,坐在那裏周身酸痛,很不自在,決不能進入深般若,得大自在的。也只有行淺般若,觀小自在,才能領悟自在如何觀,般若是何智。“心經”講的就是觀大自在,行深般若,向著無二無邊無中間的精神世界深入的法門。是徹底根除一切苦厄的方法。
觀大自在,行深般若,才能稱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就是觀音菩薩。觀自在法門與觀音法門是不能分的。觀自在,要從觀音入手。不悟觀音法,難得觀自在。首先要從聞思修。善於用耳門圓照三昧,謂初獲妙妙聞心。初獲妙妙聞心,心無思議,緣心自在。自心自性會自然流出無邊秘密神咒,無量身法手法。會現衆多妙容和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除一切苦厄得大自在。
皈依佛,皈依僧,
皈依南無觀世音。
觀自心,觀自身,
觀察自心玄妙音。
似蟬唱,似鶴鳴,
十方妙音一時聞。
聞所無聞聞亦空,
空覺圓明心自明。
無對待,無方所,
依次大身無邊身。
自知如來真面目,
方知我佛是我心。
修佛要皈依佛、法、僧三寶。觀自心是皈依佛寶。觀自身是皈依僧寶。觀音是皈依法寶。法寶之中命寶第一。僧寶即是命寶。所以十四無畏功德中首先講的是命寶。“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十方苦惱衆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由我”就是由自己。觀音是法寶,是佛法,是不二法門。佛法無邊,觀與音是兩個邊際,當心精遺聞,去觀察妙音的運動時,觀與音合二爲一,觀即是音,音即是觀,以至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沒有對立面,沒有兩個邊際,如是成就第一清淨寶覺。如此觀音即是“不自觀音”。它不存在觀與音兩個邊,謂佛法無邊。十方苦惱衆生善用“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便成就第一清淨寶覺,從苦惱中解脫出來。
妙音,
觀音。
救苦尋聲。
淨眼、淨藏轉邪心。
人無邪心便無邪病。人若已經有了邪心邪病就會有痛苦。爲了救苦,就要用自己的聞性去尋找自身的妙音。找到妙音後,觀察妙音運動規律的過程就是觀音。在觀音的過程中還要“緣心自在”。觀音的心要自由自在,不要定死了。在觀音的同時要觀自在,要駕馭自心向著自在的方向去觀音。觀音、觀自在同是正定,合二爲一,正定聚也。如何觀音?請參考我的《觀心音法》,這裏就不多講。
七、舍利子空色不二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即佛果。舍利子是金黃圓潤的稻米。(秘藏記上言“天竺呼米粒爲舍利。佛舍利亦似舍利”彌勒上生經疏下言“舍利者稻穀也,佛體大小如稻穀量。”惠苑音義下言“舍利是稻穀也。”)春花秋實,佛陀用這金黃圓潤的稻穀來譬喻修佛法,開佛知見,五蘊皆空,苦厄度盡之後,成就的究竟佛果。佛果就是舍利子。舍利子含有三義:1、舍利子是佛知見。2、舍利子是佛身。3、舍利子是佛光明。
1、舍利子是佛知見。佛法無邊,佛身無邊,佛的知見無邊。五蘊皆空,苦厄度盡,並不是佛無知見。佛是有知見的。佛是正遍知見。有見謂色,無見謂空。色與空合二爲一,正如氫與氧合二爲一化成水氣,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佛的知見,非色非空。言其是色,色不異空,色即是空。言其是空,空不異色,空即是色。受:即與離。想:記與忘。行:動與靜。識:有與無。亦出現非即非離,非記非忘,非動非靜,非有非無的境界,不再有兩個邊的存在——佛法無邊,知見無邊。
2、舍利子是佛身。佛身即佛心,是不生不滅的清淨本心。“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舍利子是佛身,是佛心。這佛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量壽命的。但爲什么又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諸法空相是佛無一切法之義。成就舍利後,棄船上岸再無諸法。舍利子是空相並非烏有,並非頑空。舍利子諸法空相,是指空中無色。即:無色、受、想、行、識,五識歸爲無垢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歸於清淨本根。無色聲香味觸法,五法歸於自在法身。正因萬殊歸爲一本,
3、舍利子是無量光。“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正定相聚,眼、耳、鼻、舌、身、意合一,成就清淨本根,各種念頭不存在了,萬殊歸爲一本,本來就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十八界都不存在。這時入佛知見沒有限量,大到無量宏觀世界,小到微觀世界,知而不知,不知而自知。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明”即是黑暗。“無無明”即是無黑暗。“無明盡”即是黑暗沒盡沒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是無明亦無暗之義,離開了明和暗兩個邊際,光遍一切處,佛光普照。如果只照明處,不照暗處。或者只照暗處,不照明處,就不是佛光普照,就不是光遍一切處。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佛心永遠,佛光永恒,不存在死與不死。“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苦、集、滅、道四諦是佛法,是法船。成就舍利子謂到彼岸,上岸便棄船,丟棄苦集滅道,便無苦集滅道四法。上岸後具有正遍知見,具有佛智,再無修行的智慧,是謂無智無得。因爲,道無所得,有所得是謂非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法”即是人的思維想法。人生在世,有諸多想法,不是善法,即是邪法。人作善事即行善法,人作惡事即行邪法。善法邪法都是法。有法就不是空相,有相就不是舍利子。有得就不是舍利子。
是把金丹比西土,
只緣西土在金方。
金者堅之義,丹者圓之喻。道家將堅固不壞,圓滿光明的道境喻謂金丹。佛家將五蘊皆空,苦厄度盡,不生不滅,光明自在的佛國喻謂舍利。金丹就是舍利,舍利就是金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物就是夷、希、微三者混合之物,即是金丹。苦厄度盡,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空皈而爲一即是舍利。金丹是道境,舍利是佛境。道境、佛境都是無二無邊無中間的心境。八識田中無善無惡,無取無舍,無動無靜,無見無無見,這正是舍利子之空相。不生不滅,無垢無淨,不增不減,寂然不動的空相,不是一無所有的空相,是沒有善惡的空相,沒有取捨的空相,沒有動靜的空相。動與靜、善與惡、取與舍、見與無見皆是色相。所以說這種諸法空相是空中無色,並非頑空,空中存真有,存在人的本覺妙圓清淨本根。這清淨本根就是舍利子。道家謂道,儒家稱仁。
覺者佛道是通家,
迷者佛道是冤家。
迷者一家非一家,
你爭我吵非行家。
佛門力戒貪嗔癡,
爭吵不是修行家。
佛、道、儒皆是修心養性的學問,本是一家。若有分別心,一家非一家,一家分萬家。
八、般若波羅密的核心在“心無挂礙”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菩提薩埵指開了無上覺悟的衆生,這裏指觀自在的修行家。由於他們皈依般若波羅蜜的緣故,所以心無挂礙。由於心無挂礙的緣故,就沒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成就究竟涅盤。是否領悟般若波羅蜜,就在於是否心無挂礙。般若波羅蜜的核心和目的都在於此。
世人心中皆有挂礙。有的挂著名,有的挂著錢,有的挂著權不得解脫。修行家最大的毛病是挂著法,常爲某一法所困。世人不爲名、利、權所困,心地就感到快樂。修行家不爲法所困,就感到甜蜜。佛法無有定法,無有定法不是沒有法,是不要定在一法之上。定在某一法上不能解脫就有苦頭。有位虔誠的佛門弟子對我言,我算算時日不多,誠心念佛,成天念佛,口幹舌燥,但還是煩惱不斷,病苦不斷,還得了胃癌,不知爲什么?我給他寫了幾句:
算算時日不多,
念佛不死難活。
念佛病疾不了,
休怪阿彌陀佛。
念佛能夠長壽,
念佛可除苦厄。
念佛快樂無限,
不然怎去極樂。
關鍵佛在何處,
決定念頭差錯。
真念心中光明,
盲念煩惱難除。
真念自在解脫,
盲念難除束縛。
但願佛子真念,
立證自在極樂。
我認爲世人應當如此念佛:
心中有佛如來佛,
嘴上有佛口乾渴。
我佛如來清淨性,
自心光明是彌陀。
貪得無厭心作惡,
心中沒有阿彌陀。
嗔心作怪癡心重,
必生怪病受折磨。
心念清淨心自淨,
心念快樂心自樂。
心念光明心自明,
一念不生是極樂。
極樂心國無病苦,
極樂心國無邪惡。
極樂心國人長久,
極樂心國真極樂。
口念阿彌陀佛是心住於法,定會口幹舌燥。心念阿彌陀佛是念淨、念樂、念明,它的核心是心無挂礙。心無挂礙必然出現我樂、我淨、我明的精神境界。如果嘴上念佛不斷,心挂在嘴上,心中必有障礙,決不會出現一念不生的境界。佛陀言:吾法念無念念,言無言言,行無行行,修無修修。念無念的念頭是念真佛,念我佛。有念與無念合二爲一了,即是我佛心無挂礙,無恐怖,無顛倒夢想,謂究竟涅盤。“清淨佛國,在汝自攝”。人攝人得,自攝自得,不攝不得。不悟般若波羅蜜,終無可得。“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去成佛道,是依般若波羅蜜修行,得正等正覺。現在和將來欲成佛道者,也只有依法修行方得佛果。
九、般若波羅蜜咒
“般若波羅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佛咒是通過發音來除一切苦的。“般若波羅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其義是說掌握了般若波羅蜜,可發大悲咒、大神咒、大明咒、楞嚴咒…..可發一切佛咒。爲什么又說“是無等等咒”呢?一種佛咒能除一種病苦,掌握了般若波羅蜜心法,不發咒就可除一切苦厄。所以說“無等等咒”,無大神咒,無大明咒,無楞嚴咒,無一切咒。般若波羅蜜能代替一切佛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那么,爲什么佛陀在後面又發般若波羅蜜咒呢?正如人說話,有什么心就說什么話。說什么話就有什么心。通過人的語言可以看到人心是善是惡,非善非惡。發咒也是,有個什么咒心,就會發什么佛咒。通過咒聲可以檢驗咒心是否正確。只要咒心正確,佛咒會從口中自然流出。當人真悟大神心,就是不會背誦大神咒,口中會自然流出大神咒。真悟大明心,就是不會背誦大明咒,口中也會自然流出大明咒。因爲咒心只能意會,用語言無法講得很清楚。當年,佛陀發了許多佛咒,稱謂咒印,不是要人照著咒印一字一字念誦的,是用來印證修行家咒心正確與否。只要人的咒心正確,口裏會自然流出與佛相同的佛咒來。如果沒有掌握大神咒的咒心,口中就發不出大神咒。如果沒掌握大明咒的咒心,口中也就發不出大明咒。如果不悟楞嚴心,決不會發楞嚴咒。如果掌握了咒心,根本不用死記咒印,死記硬背不但無益,還會增加煩惱。掌握了某種咒心,發起咒來也不一定與咒印完全相同。如掌握了大明咒心,不一定就一口氣發“唵嘛呢叭彌吽” 六個音。有時就發“唵嘛、唵嘛”。但首先發的是“唵”音。如果掌握了大悲咒心,開初會反復發“南無、南無”。有時會變音爲“喇嘛、喇嘛”。其音色旋律是後天學不來的,完全依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旋轉。隨著心靈的不斷淨化,各種佛咒才能發得完美無缺。但無論發什么咒都不能少了般若波羅蜜的咒心。少了此咒心,就不是真正意義的佛咒。
佛陀在此發般若波羅蜜咒,是深般若波羅蜜咒印,是用來檢驗人們是否悟到深般若波羅蜜心法的。如果真正掌握了深般若波羅蜜心法,口中會自然發出“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其旋律的快慢高低,音色的美妙動聽,均非有意所爲。發此咒時人的煩惱會化爲烏有,心情會感到非常甜蜜,如果能保持多時,不是少時,身體會很快得到調整,病苦會很快消除。如果沒有掌握深般若波羅蜜的咒心,照著咒印念念不停,發音決無旋律,音色也不圓潤,不但心不清淨,還會口幹舌燥,更不會五蘊皆空。
前面講了,觀自在分小自在和大自在。般若波羅蜜分淺般若和深般若。佛陀這裏發的是深般若波羅蜜佛咒,不是淺般若波羅蜜佛咒。當人初悟觀自在時,只是掌握了淺般若波羅蜜,如果發咒,發的最多的是大悲咒,藥師佛咒。咒聲中出現的“南無喝羅怛那”等音很多,是除病健身的。當病苦除盡,進入深般若波羅蜜時,就會發“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口中自然流出此咒時,說明修行家已經進入深般若。如果精進不退,漸次深入,定結菩提果。“菩提薩婆訶”即是圓滿佛果之義。
http://www.neweal.net/bbs/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51&show=0


发表于 2003-7-1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般若波罗蜜心经》新解 1  

可参看这里:
https://www.shufa.org/cgi-bin/bbs/topic.cgi?forum=35&topic=44&show=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16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般若波罗蜜心经》新解 1  

你把书都搬到网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