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00|回复: 0

也说黄仁宇——兼与胡文辉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9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也说黄仁宇——兼与胡文辉先生商榷
作者:王志毅
近日在世纪中国网站上看到东方杂志2002年3月期署名胡文辉的一篇文章《局部或有所见,大体仍属不经——黄仁宇大历史观批判》。奇怪的是当笔者在goole上以“数目字管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时候,却在南方都市报的网站上发现了该报3月2日另一篇署名于朝阳的文章《学术替代品与华丽历史观 》,内容基本相同。不管如何,我在这里要评论的是黄仁宇和那篇评论黄仁宇的文章。
正如胡文辉(或者于朝阳)所指出的,贯穿于黄仁宇所有文章之中的中心词是“大历史”和“数目字管理”。前者是(黄仁宇)“史学概念的统称,后者则是这种史学概念的实际操演”1)。那么黄仁宇为什么要建立这种史学概念,或者说该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怎样的识见呢?
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黄仁宇借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的片段指出只有“有效率的私人财产权”才能使资本主义得以推行2)。而“有效率的私人财产权”则依赖于一个“有各种因素,已到达了一个能公平而自由交换”程度的下层机构3)。也就是能用数目字管理。
黄仁宇认为西方社会是从下到上,在下层机构中先形成习惯,再积成传统,不像中国社会从上到下,用观念的统一替代实际的不一致。如在论及周朝井田制时,黄仁宇就认为(井田制)意味着国家和社会结构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的,同时也导致上层设计的形式远比下层运作的实质更为重要的统治习惯4)。当谈到明财政税收的时候,黄又指出整套设计“缺乏侧面的、客观的和公允的力量监督,执行时全靠由上至下加压力,其整体效能必低”5)。对这点笔者深有感触,在阅读明实录6)的时候笔者就发现明政府定期有人口数量的汇总,其精确程度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技术可能,因此必然如黄仁宇所说其意义全在于形式上的一统。
这种“间架性设计”或者“金字塔倒砌”超越了具体朝代,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中(既见于周,又现于明),那么强调历史的统一性又或者以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又有什么错呢?布罗代尔曾指出“长期过程乃是人类深刻的历史……长期过程是什么?长期过程是我所刻划的(历史) 坐标的轴线”7)。王家范也认为黄仁宇这种把视野放宽到历史的全过程,“宏观地由前后(时)、中西(空)的往复观照,去考察审视中国历史”8)的治史路向,对他很有启发意义。
胡文辉认为黄仁宇历史观犯了历史目的论的错误,是发生即合理的“历史意志论”,对此我实在不能苟同。黄仁宇本人就反驳过这种“力量即正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9)。黄仁宇指出“我自信我的叙述比较近乎实情,可是也会造成一种定命的印象”10),但这并非他的本意。在他看来,“历史家的眼光总是以回顾为主,在广大空间划出几条短线,并无预言的意义”11)。
也就是说,黄仁宇主张将已知的历史事实作一归纳,指出其中可比较、可捉摸之处,提出能够对此做出解释的理论。这种方法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不论,也许在某些人看来黄仁宇太不后现代了。但显然黄并不是一个历史目的或决定论者。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结尾,黄仁宇还特地指出“人类的理解力有此限度,我们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这样写历史,避免落入一个目的论圈套”12)。
现在让我们看看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开章明义: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13)。这与黄仁宇的思路可说是不谋而合,黄指出“……先进国家完成现代化之程序,当中无不有一个从以农业作基础的管制方式进而采取以商业为主体的管制方式”14)而从一种方式过渡到另一种方式则需要从飞禽到走兽般的脱胎换骨,黄仁宇正是以此来解释中国近代的百年革命。黄笔下的“数目字管理”指的是一整套制度,其技术性格依赖信用,而信用则靠法治维持,这与传统中国的道德至上当然风马牛不相及。也正因此,黄仁宇认为不能简单地中国近百年的失败归于一人一事,只有知晓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或者说差异)才能理解为什么这百年走的这么辛苦。余英时也指出官僚体制对中国明清商人的压迫使得“突破传统”成为不可能15),这可与黄仁宇的主张相对照。
那么以“数目字管理”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是否只能是中国的唯一选择呢。黄仁宇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他说“我们所能想象的结局,也无非大陆整块土地上产生的中国文明和这西方的海洋文化汇合”16)其实按哈耶克的看法,资本主义不过是个被误解的概念,它的准确表述应该是“人类合作中不断扩展的秩序”17)。汪丁丁也曾借助哈耶克的思想讨论了为什么资本主义要求用“数目字管理”,其结论是在分工和合作不断扩展的过程当中,人们产生了对“可计算性”的要求18),或者说数目字管理是人类合作秩序的基础。
换句话说,传统中国无法突破走向不断扩展的自发秩序,其原因则在于数目字管理的缺席。而根源则是作为“文化统一体”的中国,其金字塔倒砌的模式压制了一切可能产生数目字管理的下层因素。
当然这仅仅是黄仁宇的一家之见,没有人说这就是最后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对明清历史的不同解释,比如许倬云认为明清的问题在于中层和下层的断裂,使人才的流动发生了断层,致使社会发生危机19)。许的看法与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的意见是相似的。
那么黄仁宇是否如胡文辉所说“以今律古,极力寻找中国古代制度的缺点,将近代中国的困境完全归因于古代中国文明的整体”呢?在《万历十五年》一书的结尾处,黄仁宇借富路特的英文序指出“不要认为目前的偃蹇,忽视中国伟大的地方”20)。他还承认对中国有“苛刻的批判,其用意无非说明此中确有‘根源’,但无‘疯狂’”21)。
正如黄仁宇在《成则为王》一文中所指出的“成功与失败可能从不同的层面与场次论断。”从今人的眼光来看,明的制度当然一无是处,以保持最低水平为基础,保守内敛,无法把目光投向长远,“明朝的覆亡,乃是财政破产”22)。但从另一面看,将整个中国组织起来,形成一统,本身亦说明制度的合理性或者说其历史合理性。从中我看不出有什么荒谬和幼稚可言。当然胡先生可以追问这不是“看上去解释了一切,实则说了等于没说”、自我循环、自说自话吗。我只好借用哲人的话作一小结,而不再探讨该永恒的问题:决定性的东西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至于黄仁宇有没有正确地进入历史的大圆圈,恐怕没有人可以知道,因为谁敢说他本人的历史观就一定正确呢。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黄仁宇的历史观是相当开放的,与其它史学家的理论可相互映证、对比。如孔飞力的《叫魂》一书通过1768年那个怪异的案例对中国的官僚体制进行了检查。他对中国官僚体制的特性所作的结论其实与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描述殊途同归,尽管角度不同,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当然,黄仁宇的历史观也有很多可商榷之处,如具体概念的模糊:“长期的合理性”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如黄仁宇尽管本人反对历史目的论,但其理论仍有建构理性主义的嫌疑。这一点,我们在下面详述之。
无可否认,黄仁宇的著作中对历史做出了相当单调的解释。比如他认为近代中国“***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和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23)经此突破,到了邓小平时代长期革命即告完成。也就是说,在黄仁宇眼中,中国除了此革命路径(由上重建高层,往下则通过土地革命改造下层)以外再无其它可选方法。
之所以在黄仁宇的框架中历史的前进呈现出某种必然的味道,原因是他的历史理念是提出某种可供证实的假说,这一点在他对布罗代尔的批评中表现的最明显24)。反观布罗代尔,他则更倾向于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在一次研讨会上针对沃勒斯坦希望自己的观点符合实际的看法,他指出“……假如能让历史重新开始,把所有事情都恢复原状,历史将成为科学,可惜历史不是科学”25)。可以说,正是让历史成为科学的治史观倾向,使得黄仁宇的著作中出现了他自己也不愿意见到的宿命感。
我们可以发现黄仁宇之所以对地理因素的极端看重,并致力于对不同现象做出相同的解释(如沿用下层、高层论来阐述英国革命过程),很大的原因便是他对解释历史的强烈兴趣。这一方面使黄仁宇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对中国历史的解读,另一方面也让他有意无意地对原本复杂而多变的历史做出了某种程度上的简化和归约。
韦森曾批评诺斯理论中对“人为力量”的过分倚重26)。这种把统治者看成制度创新的动力27),将规章的发明视为所有权演进途径28)的“工具理性主义”自然可能会犯过于轻视自然习俗的危险。当然黄仁宇作为历史学家,对习俗、习惯在历史中起的作用有着充分的了解,但他似乎是把诺斯的“人为力量”转换成了“社会规律”:一只无形的手提引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他从未谈论过中国历史除他所叙述的图景以外其它的可能发展方向,也缺少对“大历史”下微观机制的探讨。也许如他所说儒家的原则“简单粗俗而又无法固定29)”,使得社会发展受到限制,但他又承认中国历史上存在数次突破。他断定在不承认“私人财产之坚定性”,不具备“司法独立,民法展开”30)的情况下,王安石的改革必然失败,但又指出王的法令在地方试行时确有效果,并且改革旷日持久,也让人寻味。既然改革在地方试行时大有效果,我们又怎能断定就不能将之推广,又怎能不设想在某种阴差阳错的情况之下,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改变的可能呢?如果完全以黄仁宇的地缘政治推论之,中国在“数目字管理”上的突破在千年中就只有坐等1840年那场战争了,这样的结论显然无法让人满意。
黄仁宇自己承认受马克思影响,“刻下将历史视作冗长、互相继续而作梯度前进的观察时尤然”31)。但仅此不能作为忽视历史中个别因素的依据。有论者曾将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作类比,指出他们都“促使了各自的人民摆脱了权威而走向思想的解放”32)。这又该如何理解?在明清两朝,亦不断有思想家重新检讨儒家理念和政治体制,不论是否将中国带向突破,我们总也不应轻轻放过这些历史细节。而黄仁宇在《万》一书中对此的论述非常笼统,并无追究之意。固然就大历史而言,我们可说王阳明未能在思想上做到马基亚弗里的彻底,也无洛克在时代上的贡献。但就详略的程度而论,的确让人觉得黄仁宇对历史细节的取舍还有商榷的余地。当然这并非黄仁宇的问题,恐怕还是历史本身让人过于捉摸不定了吧,记得一个老师在回答我关于经济史的疑问时指出“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被学界认同的经济史研究范式”。今天看来,这的确是问题所在。
我完全同意黄仁宇所说历史学家“不能过度着重猜度并未发生的事情33)”,也欣赏他不从道德方面讨论历史的态度。作为他的读者,深为其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所吸引。黄仁宇的历史框架并非像胡文辉所说的那样大量重复运用几个概念和基本解释,而是史实与史料相当精巧的结合,虽然有时给人过于精巧的感觉。
同时胡文辉对黄仁宇的批评很不严谨,似乎有断章取义之嫌。以1619年辽东之役为例,胡文辉认为黄将此战明军失败的原因和甲午海战等役联系起来,是犯了“将每次挫败都解释为同一个原因,那就等于没有解释”的错误。既然胡文辉读过大大小小黄仁宇十几本书,应该知道黄仁宇的联系并不是无的放矢的。在辽东战役中,“明军分为四路,在一个弧形上展开逾一百五十英里,给努尔哈赤以各个击破的机会”34)。而在黄海之役北洋舰队以“一弯新月的阵容与日本海军交锋。战事紧张之际也不知道这舰队系受提督指挥,或者是英国顾问指挥,还是旗舰长指挥”35),“战后残余的船只退避于威海卫海湾,反在日军取得炮台时遭海防炮轰击”36)。
既然在不同战役中,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如此的相似,那么把它们结合起来讨论又有什么不对呢?当时的中国海军以装备论可在亚洲称霸,却败于不如已的日军手下,这难道不是军事思想仍停留在步战时代的表现吗?难道一定要把每次挫败都解释为不同的原因,才等于有解释吗?
黄海一役的失败揭示了中国作为大陆国家对海洋的无知,而战后布置的失当则说明整个军队的体制无法上下通顺,黄仁宇以此说明“中国近五百年历史为一元”,以及明清的内向和收敛亦无不可。至于胡文辉对黄仁宇历史意志的误解,将看重历史意义视为“发生即合理”,把清朝的“成功”当成对黄仁宇的反驳(不过我也觉得黄仁宇对清史的了解相对欠缺),诸此种种,即看不出对黄的著作有多少了解,也未显出作者本人的学养,对此我只能用遗憾来形容。
黄仁宇的著作中当然存在可议之处,比如对韦伯的理解有欠妥之处,似乎有只取一端,不计其他的嫌疑37)。另一方面,对历史的多元性似乎也不重视。只是作为黄仁宇的热心读者,我想看到的是对其思想所作的严谨批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指责。

注:
1、邱澎生 审视明清中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演变 工
http://betray2001.51.net/xueshuqingting/007.htm 发于台大历史学报第二十六期
2、黄仁宇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P23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
书店 1997
3、同上
4、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P15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5、黄仁宇 放宽历史的视界 P250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
6、明实录类纂-经济史料卷 武汉出版社 1993
7、布罗代尔 资本主义的动力 P94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8、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前编 P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9、见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P278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00第七次印刷
10、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P316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11、同上 P317
12、黄仁宇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P513-514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13、诺斯、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P5 华夏出版社 1999
14、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P213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15、余英时 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P258-263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16、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P292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17、哈耶克 致命的自负 导论 素心学苑 http://member.netease.com/~luolian/
18、汪丁丁 谈谈“能用数目字管理”的资本主义 收于永远徘徊 P30-3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9、许倬云 历史分光镜 P231-235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20、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P266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21、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P239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22、黄仁宇 放宽历史的视界 P77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
23、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P295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24、黄仁宇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P29-31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25、布罗代尔 资本主义论丛 P50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26、韦森 难得糊涂的经济学家 P69-83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27、诺斯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P32 商务印书馆 1992
28、同上 P85
29、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P245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30、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P159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31、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 P308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32、何俊 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 P364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33、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P163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34、黄仁宇 放宽历史的视界 P202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
35、同上
36、黄仁宇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P472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1997
37、参阅 李福钟 黄仁宇与他的大历史

(王志毅 学者 杭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