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506|回复: 0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王根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谱>品评一百讲》自序

<书谱>品评一百讲》历经数年反复修改终于脱稿了,心情既轻松亦澎湃,轻松的是《书谱》品评很快就能与读者见面了,澎湃的是《书谱》品评将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爱恋之情推向了巅峰,此时此刻我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从什么地方说起呢?掩卷静思,还是想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书法家这个问题,从我开始学书写字到现在,可以说一直萦绕于心。这个命题的反命题就是:为什么学习练习书法的人很多,而成为书法家的人很少?多年来,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搞不明白,通过对孙过庭《书谱》的解读品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学习书法艺术达到成功之目的,一位书法家的成长必须同时具备学习书法艺术的三大基本要件:

第一,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作指导;

第二,科学的学习练习方法作保障;

第三,要具有刻苦的学习投入精神。

学习书法的人很多,而成为书法家的人很少的原因就是,一般的学书人,有的只有刻苦的学习投入精神,而缺少的是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学习练习方法。

我们尊重历代的书法名家大家,每每提及他们的时候,我们不是称“圣”就是呼“杰”。我们更重视书法先哲们的书法艺术理论,每每说到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自豪地说,我们有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理论“宝库”。但事实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所谓“宝库”中存放的“宝贝”,就是历代书家们的书论文章。当我们真正需要书法艺术理论,打开我们的书法艺术理论“宝库”,仔细地品味那些“宝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谓的理论“宝库”,那只是一种鼓舞宣传,所谓的“宝贝”那些书论文章中具有深刻思想内容者少之又少,大多数“宝贝”多是一些书法人对书法艺术的认识、看法、感想、感言、体会、以及评论认定结论性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书法艺术理论吗?严格意义上说,与完全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理论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充其量只能沾上一点理论的边。我们虽然不能说对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宝库”不重视之类的话,但确实让人不满意,令人失望。这就是孙过庭在其《书谱·书牒论》一篇中所说的:“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孙过庭在《书谱》后记中云:“自漢、魏已來,論書者多矣。妍蚩雜糅,條目糾紛。或重述舊章,了不殊於既往。或苟興新說,竟無益於將來。徒使繁者彌繁,闕者仍闕。”这是孙过庭对“自汉、魏已来”的书法理论所作的一个回顾性总结,将这个总结加以整理就是:

第一,“论书者多矣”,理论书法艺术的人很多,留下来的书法评论品评文章也很多。

第二,书论的内容很乱,质量很差。“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或苟兴新说”。

第三,对学书人有用的东西太少,对学书人无用以至干扰误导的东西太多太滥。“繁者弥繁,阙者仍阙”。

我们说,要想学成书法,成为一位书法家,必须同时具备学习书法艺术的三大基本要件,而绝大多数的学书人,有的只是学书三大基本要件中的一个要件,“刻苦的学习投入精神”,缺少的是“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学习练习方法”两个基本要件。以往的书法理论恰巧相反,对学书人已经具备了的“刻苦的学习投入精神”这一学书要件则大讲特讲,而对“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学习练习方法”这两个基本学书要件则不说或少说。我们说,“缺”与“繁”还仅仅只是问题的一面,更糟的是“诡词异说”者的胡说乱说,即错误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和不公正的书法艺术评论对学书人的干扰与误导,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书法的人很多,而学成书法,成为一位书法家的人很少的原因。

孙过庭的《书谱》与以往的书法理论论著最大的不同就是:

第一,
注重书法艺术思想理论;

第二,
注重科学的学书方法。

孙过庭的《书谱》与以往的书法理论恰巧相反,对学书人已经具备了的学书要件则不说或少说,而对学书人缺少的学书要件则大讲特讲。《书谱》撰写总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就是“除繁去滥,睹迹明心”。

以往书法艺术理论中的什么东西太繁太滥呢?诸如如何刻苦、如何用功学习练习,此类的所谓书法理论太繁太滥。

以往书论者的指导思想大都没有摆脱玄学与神学的束缚,他们喜欢用玄学与神学解读书法艺术,只注意书法艺术的表象,而不注重书法艺术的实质,其书论充满了虚假和虚无。尽管他们在那里不断地变换着形式和方法,试图以所谓“自己的观点”去解读书法,试图诠释书法,最终的结果无一不是解释不了书法,解释不清书法,故此既往,关于书法的解读也就越演越繁,越演越滥。

这类书论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将一些原本很简单问题说的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让人不知所云,以此显示自己书法理论的高深。他们不懂装懂、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牵强附会、强词夺理,以此蒙人,以此欺世,以此忽悠学书人。一些学书人曾就这个问题与我进行过交流,他们的感觉是对这些书论文章读不懂,越读越糊涂。我说这就对了,那些文章不仅仅是读者读不懂,作者自己也读不懂。学书人不读这些书论文章还罢了,凭着自己的认识能力,对书法艺术中的一些问题还能清楚一些,当读了这些书论文章以后,反倒更加糊涂。

孙过庭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而我们的书法理论“宝库”虽说丰富了许多,但其中有价值的“宝贝”并未增加多少。孙过庭所指出的那些书论现象,时至今日,依旧没有多大改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所谓的书论文章,仍然是你抄我,我抄他,在那里“重述旧章”。或者不切实际随便轻率地、不严肃负责地出一些风头,创立所谓的新学说,标榜所谓的新观点,所谓的“新说”,大都没有跳出“奇”“丑”“怪”的圈子。空洞无物,呓语连篇,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套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用来解释另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结论还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大概念,这就是当今所盛行的书法理论文章的样式。如此书法艺术理论,对于学习书法的人,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繁者弥繁,阙者仍阙”,依旧是当今中国书法艺术理论之现状。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难得而少有的一部书法艺术理论巨著,对于《书谱》的解读,千百年来偏读、错解者多,全读、正解者少。罕议、妄评者多,公议、确评者少。尽管历代评书者对其并不甚解,甚或发出了种种非难和批评,但这些均未能影响《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传播,也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书人对它的珍重。一些批评者一边批着,一边用着。一些学书人虽不甚懂,但也开卷有益。

玄学与神学的“克星”是科学,一旦拿起了科学的武器,玄学与神学便失去了魔力。《书谱》正是拿起了科学这一武器,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解读书法艺术,这就是《书谱》作为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科学正确性。《书谱》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从根本上摒弃了“诡词异说”,这就为学书人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学书理念和学书方法。

我们在肯定《书谱》的同时不得不指出,孙过庭作为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他站在了书法艺术历史发展的前沿,论述了一系列科学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和学书方法,但受其时代及文体的限制,《书谱》作为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却有还不够具体,不够细致,不具有说理的充分性和说理的透彻性的缺憾。尤其是对书法艺术中的诸多名词概念,只是提出和应用,而未作解释,这就为学书人带来了诸多的不理解,这就影响了《书谱》对中国书法艺术实践的指导作用,这当是未能引起书家们的普遍重视,相当多的书法人对《书谱》不能全面准确理解的又一重要原因。

中国书法的现实是,学书人需要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作指导,即“睹迹明心”,而大量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糟粕和不公正的书法艺术评论,即“诡词异说”又误导着学书人。怎么办?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这一责任和义务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书法理论工作者的肩上了,这就是《<书谱>品评一百讲》的撰写工作。

在撰写《<书谱>品评一百讲》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准确解读尤为注重了《书谱》中各类书法艺术名词及其概念定义的解释说明,这就大大地方便了学书人对《书谱》的学习理解,并通过品评能够使他们“睹迹明心”,从而用正确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学习练习实践,掌握科学、实用、高效的学书方法,使自己同时具备学习书法艺术的三大基本要件,早日成一位书法家。

孙过庭留给后世的宝贵而丰富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后世书法人的珍重,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实在是一件莫大的憾事。今天我们研究他及他的《书谱》,解读他及他的《书谱》,客观公正地评判品评他及他的《书谱》,虽然晚了许多,但是终归是在做书法人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仁朋友的指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根权


2011年5月1日于



古城西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