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99|回复: 0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评审座谈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评审座谈会
# k2 q6 ]5 b  z. A. `: s# o0 G! O9 F
8 Q, ~- \1 a2 g6 e' N: ~' ]2 ]
0 R2 q$ e' s) H7 @  c; x
. W2 g8 L# U  H' ^3 r! }* Y; o- D6 @$ n( A" @; @
时间: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 E! k+ E" |! {8 M6 B
; T% e& b, N; B( \- x主持人:陈洪武  戴志祺. j) I* `) X8 _1 j7 c

0 f- p& L% K) e+ c5 y' X' @3 h& a" S9 v8 N
9 r' d& e. Y( x! a- h( O: D0 i
聂成文:要坚持以『二王』为主导的学术方向5 l. \# B4 j. K6 O, j5 Q) F( ]

8 q* P+ D; p3 \; _! }对于此次评选结果,我认为还是比较理想的。这次的获奖作品在『二王』书体上得到了新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比前些年写得更地道,从书法性情格调上、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与九届国展相比,有一种新的风貌出现,对今后全国书坛发展方向可以起到好的导向作用,而且,『二王』书风本身也代表了书法发展的一个好的空间。由于新生力量较多,大的面貌和气息很好,但在基本功把握、线条内涵等细节的表现上都还有不足,今后还要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的深化。所以我认为既要坚持以『二王』为主导的学术方向,又要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基础是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 P8 Y, }6 N: i. K3 O, C, x
; H$ y# Y) c) R9 W% m1 Q9 ]- x
% D5 A" Y3 c" y6 k; x' G

+ q" X6 j2 ?- \. r+ [: `张改琴:风格相对单一,其他类型的作品少了一些
, g$ O3 U! A, p" i5 G
" i$ E; W  ?1 M+ D3 W( m5 B参加评选的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这次的评审,采用初评时以作品照片替代原作的评审方法,虽然提升了劳动强度,但也是一种创新和探索。从评审结果来说,各方面都很满意,经得起检验与社会审视,在评审规则的遵守上也执行的较好。书体与书风方面,有较大进步。我认为本次评审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比如用照片赶不上用原作更到位,今后评审到底如何还需要探讨,作品初评时还是有些仓促的。评审的最后结果虽然『二王』一路的质量有提高,但风格相对单一,其他类型的作品少了一些,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入展,但在细微处经不起推敲。对于投稿作者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有一个好的鼓励机制。$ X! W, a1 g7 h& b) U5 B6 c

$ Q/ \4 M7 i% z' \! c" J; `/ t- \9 Z2 ?5 c* x' q

& s) i, Q8 j& G. k. J# v) Z何应辉:现在行草书已经进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 n5 R5 {# o- V. u- s6 [

  e, ?  x$ }, e) K4 U  l) e  Y这次评选我的看法是全面体现了当代书坛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过程中的问题。现在行草书已经进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时期,对传统的借鉴已经上溯到『二王』这个源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流行和雷同现象,与不久前的手卷展都有这个问题。我们能够看到参展作者在技巧上有很大推进,可许多作品仍然停留在模仿阶段,虽然技法学习得很深入,但在作品中看不到作者本人的体现。我很同意沈鹏的意见,就是创作要回归艺术的本质,这方面书协要重视。还有在隶书方面,虽然现在也有流行书风,从评审结果看相对较好。中国书协为了办好这个全国关注的大展,想尽了办法想使它更合理、更科学,但更重要的还是评委自身对学习传统、对不擅长书体的把握上,还要有更为全面的修养与眼光。& P; n# o. Q2 V: r2 T9 b5 {8 q

4 w/ R) i+ b/ p, X: Q
8 u; Q  P' F; ]2 f9 {# \9 h
7 k9 w' T: n, s$ Y3 p6 H4 l张业法:评审机制还有要改进的方面; I& w4 Q0 O1 T( Y4 ?! X5 E; g' K0 H
$ S% b; Q8 M& c9 l  f. h
这是一次成功的评选。一是组织工作比较到位,保证了评审的顺利进行;二是领导的重视,评审、监审与观察团的共同努力都是评选成功的保证;三是评审的效率很高,充分发挥了评委的作用,是一次『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评审,从评审情况看,整体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美中不足的是,评审机制还有要改进的方面,首先是照片评审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对有些小字作品看不太清楚,尤其是小楷作品,要有局部细节的体现,没有局部放大效果图,这可能就会造成优秀作品的流失。其次是评审结果在省际之间、书体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对此要给予关注与研究,找出相应的原因。
) s7 e# q9 L$ j' p' ?+ F  \. R  Q$ P# ^
3 R# e, [6 A* a2 }
8 m1 N' F9 }3 L' @
张学群:书法事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
+ O8 ]2 j0 o, k2 M5 k9 l" J2 @( J2 J
在初评阶段采用照片这一形式时我比较担忧,复评时也不甚理想,但今天入展获奖作品出来后则很满意。这些作品无论风格、形式、内容都呈多元化,可以说代表了当代的书法创作水平,结果很理想。这次评审的特点一是作者的创作非常理性,评审过程也很完善;二是从作品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艺术性,性情表达、艺术技巧的表现上有提高;三是从获奖与入展的作品看,有非常扎实的传统功底,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四是作者本身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注重了自作诗这一形式的表现手法,单一唐诗宋词的内容少了;第五是体现出综合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书法事业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有一点建议就是为了更好调动评委的责任意识与水平,是否应该建立一个对评委的奖励机制,也就是评委在投票中的命中率。这是对评委的一种制约,但也体现出了评委的评审水平。另外,作品尺寸的限制导致了大字作品的减少,有冲击力的大字作品少了一些。
4 X& b5 \1 @) Z' U/ Z/ b. z. L  \* g* z; X8 ~* A- a9 M

% b7 S7 E& Q, `" T' N7 u( J. ?- c) T7 |, g* q
刘恒:总的来说,这次展览很有水准
* E+ h0 G  G% a6 ^2 F0 V/ E
9 s2 n# }8 V. C& q" |% k5 O这次展览来稿反应了当前书坛创作的情况,在楷书与隶书两个领域里有雷同的倾向,这些作品的审美取向还是偏窄。从大楷来说,魏碑有了定式,唐楷风格很少,隶书的取法也很单一,这对于今后书坛创作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再有,在复评时有些其他风格的楷书隶书作品还能看到,评审到最后几乎看不见了。这次展览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今后书坛作者的创作有影响,为了改善目前这种状况,从评委的角度就应该做一些调整,放开眼光,在评审过程中给予相应重视。行草书的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获奖作品,面目也较为丰富,这可以说是通过最近一些展览的引导所起的效果。总的来说,这次展览很有水准。* o* b& c! D' {; K

. a2 i, T7 o$ v8 S, j$ `! v2 W% {2 G+ `; H" o. }& g' }; v* C

% o  D& t0 T, s! X: B赵雁君:评委集体意识有提高,地区概念很少了7 r! s  {0 {# C' @$ g* w
3 }) A0 _* I: t# C( U3 j3 C
评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审方法与评委的结构,这次用照片的评审方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一天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初评,每一件作品保证有一半以上的评委见到,这很不容易。这次评委集体意识有提高,地区概念很少了。目前书坛的现状是取法『二王』的很多,体现出一种与以前流行的区别,但对经典取法与理解还比较单一,从创作的角度还是处于模仿,对于这种现状要有深刻的理解。对经典的把握不足、风格与形式上的缺乏,导致了我们创新能力的下降,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等方面加强学习,这值得我们反思。  w: g+ P3 n6 m$ |  R* i

2 i5 C! t9 J9 s* ^7 I7 h! V/ L( O% p+ T

% a. U: g0 d! d! ^  ]刘洪彪:评委都注重了书写者性情的表达- ~2 q' G* v( d! C; H5 |
% H! w) o/ v9 r% c) i
对这个评审结果总体上很满意。主要在两点:一是评委都注重了书写者性情的表达,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有度但又具有率性,那种做作的书写形式没有了,表现出了评委的眼光和评审方向,这个导向非常好。二是获奖作品里书法风格流派的多样性得到体现,草书、隶书、楷书的取法都很丰富,三幅获奖的隶书作品放在一起也可以看出很大区别,这是对全国书坛有志于挖掘几千年来中国经典书法资源的很好鼓励。, U: L: F4 m0 v' n8 m, R  r

9 x- B) M# h* ?2 c! d2 e, l7 x  _, H$ V! x

8 L: s0 ^2 L2 t张继:这次展览对很多问题有了改观3 O5 h0 }6 `! o% H

* s3 z7 k5 I/ N. u: U原来书坛创作与评审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次展览对很多问题有了改观。具体体现在:一是肤浅的自我表现少了,原来创作时传统元素含量少,发挥自我多,作品里经典成分很少。二是刻意的东西少了,原来是刻意去学古人的东西,缺乏自我表现。三是雷同、模仿今人的东西少了。这次展览投稿虽然还存在这些问题,但到评审后期越来越精致,尤其是获奖作品,从传统、时代与个性的表达都十分到位。作为一个展览达到这个程度,我感觉很了不起。这样的导向性非常好,对今后的创作有鼓励作用。( ?# B! b" o" m3 ]" x
6 t! s1 m# t: h; X* m4 S7 c. O; J

( P& R3 ~( S- L
& p! g4 A3 ^, `8 p; K. S刘文华:从技术层面能比较好的表达作者的想法、功力与追求
' k: B% Q7 }/ B& p! a
5 ?- F" K% i% F1 l  h# b9 J参加评审的收获很大。我一直是从事教学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获奖作品看得很舒服。这次展览的小字虽然很多,但对小字的创作需要更加关注,从技术层面能比较好的表达作者的想法、功力与追求,有嚼头,都比较到位。没有思想的作品不是好作品,这次展览作品水平有提高,大字少了些是个遗憾。从创作角度讲,大字容易溶入作者的思想理念,但创作难度大,很多缺陷更容易看到,获奖作品里大字少,这不一定全是评委的因素,也与来稿数量有关。
# [2 F) `7 h0 q! i2 u) U, e: o! I
* F' g2 I# |2 C  @  Y4 \6 `# B3 K; p( i/ b; C4 z5 V, m+ Q5 |
9 s2 z; p) Z. ^* r, f: p- Z
李木教:突出的问题是大字作品不够多、不够强
1 X2 S. d' d+ ^, h
" ]+ p( }' K0 h% [+ I3 r7 m. V获奖作品基本反映了当代创作的高度,突出的问题是大字作品不够多、不够强,但这也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从明清回归到『二王』,『二王』本身就没有大字,学『二王』能写出大字可能还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对于评选程序中重复作品的取舍问题,还需要再具体商讨,如果可以一人多投,最后留下哪一件作品的这个程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对国展作品而言,书法界很多有成就的老中青书家没有投稿,是否可以在展览时邀请一些人参加,这样更能反正当代书坛的水平。
/ V5 k8 q5 W5 Q; E
( d% j: Q5 ]8 u; I
6 @2 B# ?) |) {+ S: X" w
( x* V; a- `6 d" O/ \周志高:这次评审很精彩,基本上反应了当代的创作现状. X9 k% K8 H7 j5 g

2 `6 _. X  ]! I# ?" U这次展览能在上海举办,是对上海的很大促进和推动,非常感谢。评选的方法与以往不同,有创新,也要感激中国书协把这种新方法带到上海。这次评审很精彩,基本上反应了当代的创作现状,行草书这么多,也反应了当代人抒发感情时选取书体上的倾向。入展获奖的作品新人很多;第二是风格很多,说明中国书协的工作很到位,百花齐放还是有成果的;第三是追求时代风貌、有创意、有个性的作品也很多,这『三多』反应了时代进步和书法界的进步。存在的不足有:一是缺大字,二是缺乏少字数作品。希望今后展览不要限制在六尺,可以八尺,尺寸小了很难发挥,气势上不来,要鼓励阳刚。另外,小楷作品用照片评审,在局部上要拍的更细才行。! p1 Z! B" s; S. p# [4 B8 W* _: g

9 o! `& u6 ~& f+ L' {+ n: S9 ^% f7 y  S2 V6 |! y* Z/ ~7 r+ }

& @- n& ?. k$ E* @何应辉:, \% L& Z6 p  m" r  X

, p; H/ j: `; u今后如果还是采用照片评审的话,我建议是否可以让作者自己拍照片,自己拍会更到位一些。
% i* S  h/ j$ t5 [
' H# o! p3 Y3 {. ?0 s# N3 k$ j0 H& g9 h3 G

* c& d9 A, Y$ R3 a" Z+ |( ~戴志祺:
* k# S2 S  M6 b0 @* N/ A: {% F& s
自己拍照片的条件有限,很多都拍不出效果。另外,非专业人士来拍照的话,从拍照角度、照片尺寸要求上也很难统一。
, v" N5 a: Z$ ~  I0 @- \( K, m
0 m7 n. r4 s) Z6 |! A% c; Y7 H" N4 _% k" L0 h5 N" R5 f, O

( T) a% M2 ^6 k7 c  X张建会:从获奖作者来看,大部分是新人0 ^/ j  s; F8 {% p7 b

4 t: a* V5 M3 J我感觉入展作品水平很高,创作很认真,各地积极备战起了很大作用。从获奖作者来看,大部分是新人,通过展览能够使新人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也打破论资排辈,对书坛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感觉从创作风格上看,原来是『合』,相同的东西比较多,现在逐步到『离』,就是从大家相同到有了创作认知视角转变的意识,作品风格比较丰富,比先前进步很多。入展作品在形式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对书法本体的研究还不够,这值得我们注意。隶书作品对两汉以前的经典关注不多,有简单化倾向。" z  x' f/ @5 q) e- ~5 v, T, ~) H
* K4 ^( _' r" A8 ], s8 H
6 @# f' @- M% G# i4 I

1 @; z& b9 d7 E赵长青:现在展览的导向越来越明确
% H/ \1 D9 F# s" z4 X1 [& W1 ]/ r  q- X
听了各位评委的总结,我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我对大家的意见与建议也有同感。三天来各位评委非常辛苦,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此代表中国书协向各位评委、监委和媒体,特别是上海方面对本次展览提供的良好服务表示感谢!这次评审,主席团、分党组都十分关注与重视,因为这又是一次全国书法创作的集中展示,在认真总结以前评审原则和机制的基础上,对组织与评审进行『二权分离』,做了重大改革。现在展览的导向越来越明确,追寻传统,倡导不同风格,兼顾各种书体同步发展等,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与改进。这次评审采用照片初评、学术跟进、评议结合的方式,这些新措施都值得肯定与归纳,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我们还请了不少专家作观察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创作的规律、评审的改革、风格的演变等。这次上海展区的评审结束了,下一步是广西的评审,希望广西做好准备。上海方面对接下来的工作也还要认真对待,展览形式设计、作品集的出版要有一流的体现,请大家多多配合。( T4 ?0 N, X1 k8 P& |" p/ z4 F/ B

9 Y( j8 E6 U) v: c% ^' B( S# r+ |
9 i) p7 Q8 P& g9 S( K$ P/ W( Q. Z9 e2 B6 x
张海:力争使评审机制更加科学/ A+ _' V+ p* ?
; v* _) w6 v* ?6 E! W% F) l. O
我同意长青同志的讲话。首先请各位放心,各位的建议性意见很中肯,回去以后协会将认真梳理,力争使评审机制更加科学,使展览越办越好;其次,我提三个希望:一是请诸位对这次展览过程多提意见,二是在展览展出以后,请在座的各位能以辩证的方法和科学的高度写出点评的文章,以利于今后的创作发展;三是请评委认真对待自己参加展览的作品,要认真创作才行,如果评委作品在艺术水平上赶不上投稿作者的入展作品,将在社会上产生负面的反响。最后,祝同志们工作顺利,心情愉快。
) T' r5 J+ x" x* O* s0 x" y' k! O" @

. r2 Q% F: {5 _0 L7 d1 q. m* Q0 K$ c
陈洪武: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评审工作9 b+ j4 [% S  s8 P1 W
3 J* P  m; S6 H: s% t5 p6 k, @9 l' H
今天会议虽然短,但不乏真知酌见,有真诚的批评和全新的期待。大家对上海展区的评审工作给予了比较恰当的肯定,对当代草、隶、楷的发展现状也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剖析,应该说指向具体,分析到位,给人启发。特别是有些评委能够跳出评审工作来审视当代书坛,提出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话题,比如如何形成新的流行风格将书法引向深入,如何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风格,以及如何通过评审工作来引领当代书坛的发展等,都是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国书协的评审工作正如爬山坡,目前正爬到半山腰上,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也存在着缺失,需要及时校正,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回去后加以梳理归纳,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地推动评审工作,为当代书坛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A7 Y) J' |. {! Z

5 W6 Y, c& c' O
  W+ n( p7 D$ ?. z) t
- t# ~: W5 `0 {) z; u9 e9 ?  F. p3 @                                                          (编辑:邵玉祥)7 x7 e8 x! _2 n' F. G& V

% m' Z9 r2 ]- O. \注:
( H; R/ S: h  y% c" b* v( e
  K) k' x; p. P/ k座谈会发言由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区)新闻观察团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书家审阅。
! j6 A; C9 t" ]& m/ e5 \4 C& `& a9 {8 B, ~% X/ \' i$ e' T
* K" Z3 A  q& t( d$ l3 Z: T+ f& ~  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墨樵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