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665|回复: 11

我对书法问题的一些思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5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执笔:对于毛笔的执笔方法,历来众说纷纭,最流行的就是五字执笔法,所谓的“擫、押、钩、格、抵”,尤其经沈尹默的提倡推广,认为是二王执笔法,而名传天下。又有很多人进行补充,提出了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掌若含卵的说法。
下面是网上下来的善于执笔的图片。
正面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五字执笔法,一般人不会有什么疑问,对于指实掌虚,一般人也不难理解,但对于腕平掌竖,这些年来我一直理解不好,尤其是“掌竖”,如果掌真的竖起来,书写时腔必僵死,根本无法提及运腕,而中国书法运腕要灵活,这个关键性的动作势必做不出来。不信大家试试。
为什么这样一执笔,腕就会变得变得僵硬了呢?正常人的腕,如果手心向下手背向上角度放置的话,其左右可以摇摆的角度大约是30度左右,就是说以正常伸展状态为0度的话,左右最多各可以转动约15度(或者只能达到10度),而上下扭动最大也就能达到90度,也就是说可以向下方扭转45度,向上方扭转45度,且达到45度时已是极限,如果真的做到掌竖,则手与腕全处于极度僵硬状态,这样的状态下不用说写字,就是做出这样的动作来已是非常痛苦的事儿,自然流动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是这种僵硬的动作之下创作出来的,任何一种艺术活动,包括体育运动,一般都是在舒展大方的动作下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个人人皆知。艺术品是美丽的,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作本身也同样美丽,两者必有贯通性存在。
有人生硬地说这是王羲之的执笔法,有一点特别不能理解。晋代人的生活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现代人习字,常常是端坐在高大的桌前,坐在椅子上去从事书法活动,当然也有人站着写字。但至少元代以前,我们的中国人习惯则是跪在地上的,古人把这种姿式称为“坐”,跪直了叫“危坐”,把臂部放到后脚跟上叫“安坐”,写字前也只是身前放一个很矮的小桌,叫“几”,所以古代人写字肯定不可能像现代人那个趴到桌上,让他们再去腕平掌竖,这可能吗?说王羲之这样执笔写《兰亭集序》,类同笑话吧?所以我推想,元代以前的人写字,大约全是悬肘完成的,今天的悬肘似乎是一个高难动作,但对于那时的人来说是写字的必修功夫。
还有,古代人的题壁的习惯,站着面对墙壁,提笔作字,更不可能是“掌竖”了,因为这个动作想做都做不出来,不可能趴到墙上去写字。
但对于今人,我们是不是为了写好字也一定跪到地方,弄一个小茶几去写?我不反对您这样去书写,但没必要拒绝现代的桌椅,不过执笔上千万别勉强地强调什么腕平掌竖,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在活坑人,得出的方法。腕与掌呈自然的下凹状态,以自然舒服为宜,大约呈120-170度的夹角,如此腕才能活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天地悠悠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定位
各类艺术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有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文学(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完成,也是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通过听觉来欣赏的艺术则只有音乐;通过嗅觉或触觉来欣赏的艺术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中国书法也是通过视觉来欣赏的。
艺术有抽象的有具象的,虽然绘画中有抽象派,文学中有朦胧诗,音乐本身的抽象性比较高,但一般的艺术肯定其具象内容点主导;书法艺术则属于纯抽象的,因为它没有具体的与生活一一对应的形象,也不会存在情节音素。
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在空间中进行,音乐艺术在时间中进行,戏剧,电影,舞蹈则在时空交替中进行。书法艺术从根本上讲还是在空间中进行的。
对于艺术的欣赏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摄影,绘画,电影,电视,舞蹈可以直接欣赏;文学则不能,必须识字的人才能欣赏,仅会识字还不行,还得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音乐也不完全能,必须有一定的音乐欣赏层次才能欣赏高深的音乐艺术;书法也不能,也需要长期学习观赏,然后才能知其妙。所以,书法在欣赏层面上言,也是间接的艺术。
人类的生存环境,时与空加到一起是四维;建筑,雕塑,是三维的,舞蹈,电影电视戏剧等是四维的(有时间的推进参与在内),绘画是二维的,音乐是一维的(只有时间的存在,时间消失,艺术品就消失),文学则比较复杂,印刷的字本身没有艺术性,有艺术性的则是文学家的描述,从而调动读者进行二次创作,因此也算是多维的。而中国书法则是二维的,虽然其本身也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但直接就能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书法艺术的根本是什么?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绘画是色彩的艺术(指西方油画水粉水彩之类,中国画是与之不同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书法则是线条的艺术。
通过线来表情达意,这是中国书法的关键,可惜很多人很多年都没明白这个最为简单的道理。语言是文学的基础,而线就是书法的语言,不在线上下狠功夫,而只描摹外形,徒具其表,笔画涂来抹去,或沉迷于黄自元的《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以为得书法之真谛,误矣!
什么样的线是最美的?可以是屋漏痕,可以是锥划沙,可以是虫食木,可以是折钗股,但最终追求的全是一个“力”字,绵软无力的线肯定不被认可,一言以蔽之:有意味!
这个“有意味”,可以理解二维空间中对于三维的追求,比如人们常说,线条有立体感,就是说,我们常常要在二维的欣赏中体会到三维之妙,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人的视觉有时可以把二维的信息还原成三维的,比如我们欣赏摄影作品时,虽然照片已经是二维的了,但我们分明感觉到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在二维中欣赏三维的典型事例,书法亦然。
而达到这种三维的立体效果,在运笔上中锋就常常被人们强调了,因为中锋才会出现线的中间实两边虚的立体效果,书法的线,一边光一边毛,给人的感觉就是笔不能入纸,在纸的表面浮着,不沉着,不厚实;而线条两边出现粗糙的效果则让人的视觉立即发生改变,同时行笔需要一定的速度,把笔与纸面的摩擦表现出来,“写”的意味就更强。虽然我们不拒绝侧锋甚至偏锋,但最终归于中正,这个不必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关于运笔
黄山谷学苏字而能自成面目,除了结构不同外,运笔与苏字大不相同,被苏取笑为“死蛇挂树”,但其“松风阁诗》的笔法确实让人叫绝,我们分明体会得出作者创作时的那种带有节奏的提按,也就是一种“律动”,有人刻意去模仿,也有人动笔不稳,把颤抖而写出的强线条称之为老辣,这都是对于律动线条的误解。听李双江老师唱歌,长音中带着一种带有规律的上下波动,谓之“颤音”,如果夜行遇到了鬼也会发现一种颤音,但此颤音非彼颤音也,遇鬼而颤的音是一种僵硬令人毛骨悚然的颤,听萨克斯或二胡演奏家表演时我们欣赏到的是一种优美叫人心旷神怡的颤,二者本质上不同。
笔由心运。这句话听来似乎有点玄,但其实是有道理的。乒乓球的正手进攻动作中,教练总是告诫学员们:腰带动肩,肩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动腕子,不要只用腕来打球,那样回球无力,最终是力由心生。二胡老师也是这样告诉学生们:无论拉弓还是推弓,肩胛先行,带动大臂,大臂带小臂,小臂带动腕,腕带动指,发力的一瞬间心先动。毛笔执笔也是这样吧。只强调指力不行,只强调腕力不行,强调臂力似乎也不行,应该强调心力!也依次是从大到小的带动才能运笔,心动了,然后大臂在动(写小字时只是微加力,感觉不出动而已),之后是小臂,再下来是腕(很明显能看出来),最后是指,指的动从来都不应该是主动的,而只能是从动。一味地强调某一关节而忽视了其根本发力点的运笔最终都不是自然的。体育运动与艺术创作的动作是相通的。协调的动作是最正确的。
当然枕肘而写小楷,则顺乎自然,不要说臂看不出动来,就算腕有时都感觉不出动,但力却是通达的。小提琴或二胡在演奏快弓时,我们只能感觉到演奏者的腕在动,但力绝对不是腕发出的,仅由腕去发力速度永远不会快,发出的声音也是干瘪嘶哑的,两手配合会频频失调。运笔的道理也在于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写字与书写效果
写字就是写字,什么是写,我也说不清,但不是拖,不是描,不是画,不是抹,之后就是写。
传说王羲之曾在别人家的新净的桌案上题字,之后主人不明其艺术价值,把而遗憾把好好的一个桌面弄脏了,于是找人把字用刨子刨去,结果刨去了一层,发现下面还有墨迹,再刨了一层,还有,一直刨了三层,也就是刨掉了三分,才把墨迹刨光了。这就是入木三分的来由。现代人写字也强调要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但我想,入木三分与木质是有关的,试想让王羲之在密度很大的紫檀木上写字,很难入木三分了,而在新伐来的杨木板上题写,板材要趁着湿去写的话,就算我们任何人去写,也能做到入木三分。而力透纸背也看什么纸了,在印刷用的铜版纸上写字,肯定透不过去,如果有好宣纸上写字,墨很容易就渗透到纸的背面去。所以结果就是:入木三分的说法你不必信,所谓的力透纸背与入木三分,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也只是一种视觉效应,并非真实。
传说智永的字写得相当有立体感,有人好奇,映日视之,则发现其书法线条的中间是一道深色的墨痕,而两边变淡,于是悟出,书法应该中锋用笔。这个结果是对的,但说法则是牵强的。不信的话,我们自己去试,似乎永远写不出那种中间深两边浅的线条来。如果用浓墨呢,则中间与两边的墨色肯定相同了,分不出哪儿重哪儿轻,如果用淡墨呢,则两边与中间全是淡的;如果先把毛笔蘸足了清水,再把笔尖蘸一点点浓墨去写呢?似乎可行,但这样做又不是画中国画,似乎智永虽然可能与懂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术语,但书法创作这样搞类乎搞笑,并且就算这样做了,也只是偏锋时见效,中锋时则肯定没效果了,比如中画画画家画写意花卉——比如画菊花的叶子,先用淡墨加一点花青把叶子大形表现出来,然后稍等一会儿之后,再用浓墨去勾,叫勾筋,但条件是画家必须等一会儿,他们不会在画完叶子外形之后立即就去勾,如果那样,浓墨肯定会渗化到淡墨中去,这个筋就白勾了,什么也看不出来。所以用一枝笔蘸不同的墨的办法去写,因为浓墨与无色的清水同时着纸,浓墨自然会向清水中渗化开去,最终我们也只是自作多情,什么也看不出来。因此这个传说实践过的人就知道是假的。但智永的中锋运笔却是真的。
传说王献之在写字,羲之突然从身后去抽献之的笔,结果没有抽下来,所以羲之预言,此子将来在书法上必能大成。原因就是这个孩子执笔有力,这个近乎妄谈,运笔的力不由执笔来,线条的力也不同于大力士的力,这种力是一种视觉上的力,并非实力,否则天下大力士都能成为书坛高手,而身体柔弱之人似乎永远与书法无缘了。再说那种执笔再牢固也不及握拳,如果把一枝笔牢牢地攥在手心中,是不是更牢固?但这样执笔,笔力就一定足了吗?
笔力与线条的粗细没有关系,有人看到别人写的字线条细,就认为写得过于软弱无力,成语有“一发千钧”,一根发丝是不是太细了,却在一瞬间承受着千钧之力,这个发丝应该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发丝,不会因其细而无力,却因其细显得特别有力。粗就有力吗?笔画为墨猪如何?也只是臃肿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呀。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科拉希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听蝉坐禅客


    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