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雪松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曾听好多人说,老书法家们都是潜心研究了多年才悟出那么点,如果让他们毫不保留,一点不剩的倒出来,是有些困难,毕竟,他一句话,也许就解决了你可能还需要十年才能悟出的道理。

古人得三两行字,便可成为一大家。说的就是理解,说的就是把握其作品的精髓,就是把握其风格,把握其笔法、墨法与章法。


三两行字真可以看出那么大的天地。我个人认为,书法,都有其共性,找出了共性,而差异性也就不难找出了。差异性也就一两句话的事,说穿了容易,说难太难。差异性就是书法家个人的风格特点。

为此,我想到孔子,他对学生的教导至今让我们受宜多多,成为典范。我们现在的书法名家,也应该学学孔子,让你们的弟子快速明白做书法人,做书法事的道理。这也是书法家的责任。
1112292137caf76819be614e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国藩曾说:“1、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5、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6独利则败,众谋则泄;7、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这些醒世良言,我们该多多解悟,对我们的健康处世,会有多么大的益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全世界上下,都极力提倡净化环境,咱们书法网也提倡绿色书法,这都非常好。窃以为:倘是人的心灵不能净化,多么响亮的口号都无济于事。若人人都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乃至那些奸诈无比的企业家、商人,假道学,都能良心发现,我们还会忧虑青山变得满目疮痍,绿水变得浑浊污秽臭气熏天么?,还会恐惧什么三氯氰胺、鹤顶红之类的杀人食品么?还怕遇到什么草菅人命的庸医杀人么?,还会愤懑什么掩恶抑善的司法黑暗么,还会有什么误人子弟的邪师授业么?而那些假道学,还会有欺世盗名的土壤了么?
定兴赋aa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西部墨潮探究要点:
  • 目前艺坛展览存在的问题、应对要略

  • 相对老一辈艺术家家我们缺什么

  • 传统绘画、书法的乐趣、精神

  • 艺术家的情感如何积累

  • 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

  • 艺术家生命的两次提升

  文学修养、学识深厚,对当今书坛的发展变化有很深的理解,同时从书法家的学识修养、学习方向、创作风格,进行探讨和交流丰富书法学习资源。推广工作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摆正心态,发挥自身优势,从容地面对市场!
P123075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历史上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大成就者,除其在所成就的专业上具有高超的技法外,于政治、社会等人文类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皆有深厚涵养;同时他一定关心社稷民族、关心庶民百姓、关心天地宇宙。识其大而养其厚,其作品才可能具有深刻内涵,直捣人的灵魂。
       书画家的襟抱学养最终将决定其创作成就的高低。技,易;道,难。道在学养,学养的差异有如花盆里的土与大地之土,盆中土所生出之木必有限,因其养份少;大地之土方可生长出参天大树,缘其厚。

1111112207579095c3b1b9e9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学养最终决定着其艺术创作所能达到的高度。一个不读书的人,作品中就会缺少文气、书卷气,也往往会流于浅薄与匠俗。一位朋友讲:人在30岁之前基本的世界观都已经形成了。而30岁之后,人与人之所以又有不同,有的人境界在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读书。读圣贤之书、读经典之书,读哲学、读史学、读文学。中国古哲先贤莫不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大迎春
P12308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确实与西方有不同,比如古琴,小的时候不懂,过了“不惑”,才明白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它的境界是“不为悦人而悦己”。只五根丝弦却不单调,是一种生发、排遣,是心绪的抽绎、灵魂的萦绕,直指内心,不需有听众。而钢琴、交响乐便适合被聆听,即使天才的肖邦,也需要在贵族们的厅堂、在情人的注目里“炫技”,用手指的舞蹈博来掌声,那么二者谁高谁低?无需回答。比如深夜里阅读典籍,如果只当做获取知识的方式便有些单薄了。我理解“慎独”不单指品德操守,也指一种私人生活方式的坚守,阅读生活便是一种状态、一种修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托福运起墨潮《长海寄情》2012大迎春
P12307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