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第一现场】心缘——张培元、汪为新艺术展在北京举办(优秀回帖送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画人物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道弘道其道无上,将心比心是心即佛。祝贺二位导师弘法圆满、功德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张培元先生与庞永杰同志联展,名曰“永和元年”;今岁又与汪为新先生联展,名为“心缘”。明年可与石开联展,就叫“开元盛事”,大家说妥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1_29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到达超凡脱俗之境界,普通人(包括我)是不一定看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張培元書法藝術蠡評

                                                                                 · 徐吉春

嘗有易學家謂吾:“有貴人相助之象!”吾信也。

張培元先生即是學問上助我之人。

初識先生大名,源於《書譜》復刊。《書譜》以繁體字刊行,所載文章惟宗學術,所薦人物俱為學者。書刊一經問梓,即驚書界。獨出新意,弘揚傳統,為當代書友所讚賞。先生號鶴堂,《詩·小雅·鶴鳴》曰:

    “鶴鳴於九皋 ,聲聞於天。”

堂先生於通州宋莊成立書譜學院,雖在一隅,聲聞于天也。遠人跡而獨立,擥天倪而為儔。先生書法文章,皆為爾雅之風,令吾欽服,遂生相見之願。

或許前生善緣,讓我與先生結識。

辛卯之春,業師曾翔先生之書展上,初遇鶴堂先生。先生慈眉善目,微笑蹴來,若有佛容。先生於展間簽名,遅澀雅致,淹留鋒芒,令觀者嘆服。儒者之風,衣袖攜來。大仁之作,襟懷若見。此番相遇,心暢神和,受益頗夥。

是年之夏,與鶴堂先生相約於東北書法文化研究院成立之時。先生為東北書法文化研究院成立撰寫楹聯:

     “疏篁和氣如高士;曲檻凌霜迎道家”。

言辭清新,意境深遠。先生以楷書為之,點畫精到、寬厚雍容。先生楷法取于魏晉諸家,參以顏魯公寬博之氣,間以篆籀之法,取筆墨穠華,追意境清遠,遂生獨家面目,令書友觀而忘返,返而復觀,遙睹其氣,近染其風也。是日下午,先生於東北書法文化研究院學術研討會上作學術演講。令諸多碩博之士,豎耳傾聽,意猶未盡。鶴堂所言,吾聞所未聞也。先入以書學,續之以禪,曉之以理,發乎以情,吾頓悟也。

此後與鶴堂先生相遇之機緣日多,情隨之愈深也。吾儕有幸,近隨遊學。先生於書藝、楹聯、詩詞、歌賦、佛學、經學等俱為深研曉擅,乃大儒也。鶴堂之才必將清雅於當代,獨步於書林。

辛卯之冬與先生同遊九華山,每與人書,必為自撰楹聯。鶴堂先生為九華山甘露寺住持藏學法師所撰嵌名聯曰:

    “藏燈如晝光三界,學海即筏渡十方”。

同遊諸友,皆為服膺之至。先生於我所問,有問必答,不厭其煩。從遊之日,吾書學日進也。吾常以詩聯示於先生,先生益喜,又從而反和之。詩成益易,而語易工。先生學術若高山仰止,親和若拈花一笑,仁德若孔孟之風,書法可謂是:“儒者之工書,自由息焉而已”。

  先生弱冠即從逰書畫家鄭春松、後為古文字學者潘主蘭入室弟子、續拜梁披云大德門下。三位先生皆為學者,鶴堂先生至此潛心問學,書藝大進。先生深研古文字學,於近代學者有異曲同工之處。善者善緣,鶴堂先生又皈依佛門,古往今來,國學大師非佛即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齊家治國平天下。鶴堂先生俯仰之間,俱為國學復興之事,仁者書家,誠可頌也。

  北宋張橫渠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或許為先生之真實座右矣。

  慨歎當今書壇,真假無分,牝牡不辨,指鹿為馬者衆矣。理論者亦衆,而學問者尟矣。滋眼之纈,非為久物也。獨鶴堂張培元先生匡扶國學,書惟傳統,益於眾生,藉以他日,非有煢煢之影,皆為爽爽之儒,豈不樂哉?

                                            壬辰二月初八大吉 徐吉春謹識於東北書法文化研究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南铜都 于 2012-9-16 22:44 编辑

   
       脱俗若仙

         这也是一种缘,今晚上网欣赏了两位老师的大作,首先得感谢
当今的网络,在云南东川的铜山也能及时观赏到两位大师的艺术品,
我今年五十有七了,再过二十多天即十月五日赶往五十八了!戴老
花镜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虽然上网伤眼,但看到喜爱的佳作我也
顾不了许多,今天晚上就是这样,一气读完。两位老师的书画脱俗
而高古,大奇大美,大雅之作。两位老师深究佛学、古汉字,可谓
一般人不可及,一般人不可识。
        不见俗气,任之自然,书画中透露着仙风道骨。自然是书
画之
源,两位老师的书画艺术俱近自然,外拙内秀,脱俗清雅,自成风格。
        书画之功,佛学之养,道学之润,儒学之根,两位老师终成
正果!祝贺两位老师取得的艺术成就!书画界有你们而自豪。
        东川为我国的古铜都,有两千多年的铜矿采冶炼史,互有“天南

铜都”之美誉。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需要,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
大型铜矿基地,五十年代设省级市,1998年矿工业萎缩,撤市设区
划归昆明管辖至今。东川古铜印社成立于1987年,有25年社史,我
为现任社长,承蒙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为弘扬印学,继承传统,留
守着这片净土。如有可能,求两位老师的作品集给我社书友学习交
流,诚表谢意!!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转  顾宗元   收
     邮政编码: 654100
     QQ:499064905
     手机:15368082835

古铜印社活动室47.JPG

古铜印社活动室
古铜印社.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ejichang 于 2012-9-20 15:22 编辑

心随白云缈层巅,意到笔底画自生

——“心缘”—张培元·汪为新书画作品展观后

张培元、汪为新先生是当世著名的书画家,两位先生联合办展,为我们送上了一顿丰盛的艺术大餐。

张培元先生是从《书谱》杂志复刊开始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后来,梁披云书法大赛、书谱学院的创办等一个个事件,使张培元先生在书友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当然张先生给书友留下深刻象的还有先生的文字和书艺。先生之文高屋建瓴、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先生为人作书胸次旷达,能见高士之气。张先生书法作品古朴高迈,沉着大气,用笔灵活,墨色变化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点画、结构上的通会,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结字宽卓疏朗,意趣纵横,豪迈高旷。在欹斜错落中求变化,或夸张部分点画,或把结体正斜交错、大小搭配,使整个章法充满生动感。注重单个字造型表现,楷隶熔于一炉,注重于其形状的穿插避让和开合收放,对汉字结构作了大胆的变形处理。注重作品整体性,笔墨极尽变化,注入情感,奇正相生,燥润结合,视觉形象上极具动势、线条极具张力,从而使作品“动感十足”,却又不失和谐。

汪为新先生长于画,其作画以文人画入手,画中多有诗格,亦能疏淡随意,淡雅洒脱,意境简远。汪为新先生人物画高古不群,一派出尘气象。人物传神于一颦一动,笔法于飘洒中见谨严,设色于清淡中求典雅,取得了典雅生动而颇富韵致的效果。笔力劲健、设色古雅、墨韵清逸、构思精谨。笔墨温和清雅,其中透着不浮不燥的气质,画面之中流露出不慌不乱,井然有序的韵致。每一笔一画均含禅机,一线一点皆透着古意,正如古人所说奇逸之品,不在笔墨,而在气脉。他的山水画作用意淡而趣味浓醇,墨色淡雅而体感厚重,墨色层次丰富,其以淡为旨归,正是表达其个性、气质和心理认知的独特选择。先生的花鸟极重笔法、笔形、笔感、墨色、墨韵、墨层,其水墨花鸟画尤见传统功力。笔墨厚劲而纯和,气韵高洁而奇古,融会各家,一鱼一鸟,在极单纯、简洁的画面中营造了不寻常的空间结构,表现了造化无极的生命意象。

两位先生眼界既高,学问既深,用心挥写着自己对艺术、对哲学、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禅意十足,正可谓“心随白云缈层巅,意到笔底画自生”。

求作品集珍藏学习,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1_277:}{:1_277:}{:1_2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