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文章选段,愿意读全文者请下载。 就像可以把“前人的一切文字遗存”作为当今书法取法的对象一样,似乎所有的人类创造的“视觉形象”都可以纳入到艺术史研究和记录的范畴。尤其是电子媒介的高度发展和商业化对文化的无限渗透,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日渐消弭“,艺术在生活化”,日常生活被塞满了艺术品格;同时,“生活在艺术化”,从都市景观到个人身体的各个细节,都被美学包裹起来,装饰无所不在。虽然人们今天依然承认达·芬奇、拉斐尔作品的经典地位,但它们与15世纪意大利的某件手工艺品、20世纪某超市的食品包装盒可能以同样篇幅被写进艺术史教材。
5 E. ^ R$ g! e& M! V9 B+ d
* h" l! M. Q# w1 y5 ?4 T) n
“人人都是艺术家”,也意味着“人人都不是艺术家”;什么都是艺术,也意味着艺术什么都不是。当一切的废物都可以当成艺术品来展示时,也就意味着无论多么高贵的艺术作品都同样可以被当作废物。“如今对视觉艺术家而言,一切都是可能的,不过这种极端的开放性的一个后果是:成为一件艺术品即使它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不再受到可能面临的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