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717|回复: 1

[命题创作] ■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倒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要生存就得先毁灭那个砖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4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钟国康/文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倒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要生存就得先毁灭那个“砖模”

------------------------------


吴子复与林直勉

商承祚

打基础是积学时期,喜爱遍临英勇豪迈有事迹的,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名碑名帖,是初学者必走之路,但他们普遍都存在着一个通病,那就是未能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砖瓦窑的那个模板,亦即临摹的字帖。容庚和商承祚还有很多名人,他们作品的风格和气味极其相近,应该是那个“砖模”的流毒所致。这种流毒就是普普通通而毫无特色的令人迷惑的,就像—个相貌平凡的人最难让人辨认—样的罪行。这通病不是罪行又什么?!要生存还是毁灭?!要生存就得毁灭这个罪行。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倒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要生存就得先毁灭那个“砖模”,可是很多人就是没有那一点勇气和力量,就是打不败他和炸毁那个“砖模”。 容庚和商承祚他们俩的成果丰硕的冬天早已提前来临,他们俩在书法、篆刻界是不会大红大紫的,他们春天还会很远!他们现在根本不可能扭转历史,从而实现他们的大好春天了!


撰写中)



----------------------------------

(商承祚又一名大学问家,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先世原隶旗籍,入粤久,遂寄籍广东番禺。斋名有决定不移轩、古先斋。父衍鎏公,字藻亭,为晚清甲辰科探花,曾奉派留学日本,鼎革後应邀赴德国汉堡大学任教。锡翁少时,尝随伯父居青岛,早年师从罗振玉为入室弟子,攻古文字学,21岁时入北京大学研究所为研究生,同年一部甲骨文字典《殷墟文字类编》让商承祚一举成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盛赞此书“可以传世矣”;37岁时,访古笔记《长沙古物闻见记》扬名考古学界,“自此书后,世人方知有楚文物”……。曾先后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幼承庭训临池不辍,从唐楷入手遍临历代碑帖,所作篆书章法严谨,端庄质朴,秦隶端凝厚朴,浑穆雄奇,富有金石古味。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被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出版《商承祚秦隶册》、《殷墟文字类编》等行世。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字学研究室主任。)

01300000328622123238166572966.jpg
u=3934130801,1686183552&fm=23&gp=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年青时如果身边有一位,能拨开乌云见青天的人就好了。容庚和商承祚他们的这个人就是罗振玉。罗振玉当时,在收藏界,在甲骨文字学方面,简直可以说就是权威之权威,甚至还可以说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他俩同在这优于人的条件下,老天爷让容庚和商承祚同成罗振玉的入室弟子并得甜蜜的提携,神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便产生出来这二位知名文字学家、学者,而不是杰出书法家和篆刻家,上天的决摘,一切都水到渠成。老天,让“夏天”和“冬天”同天出现?生出了这种鬼气象来!成全他们的书风、印风格调一样也。同时也是摹拓、辨伪、篆隶、印章兼具的学者。从上一辈的王国维到商承祚和容庚与同一时期的郭沫若等,民国时代应该算是古文字研究的黄金年代,大家辈出。在这些大家中,商在研究上的特别或者过人之处在哪里?商老是一个做学问极其严谨的人,但书法上看来只是个基本能够左右自己手头的本分人罢了,他应该是永远相信只有在茄子树上才能长茄子的死板人……举个例子,在我十五岁那年,亦即一九七二年,我因广州知青关系密切,这一年春节在广州逛了花阶后,回到了家乡开始留意广州市的书法界名人,商承祚先生就这次到广州后我下定决心要见的其中一位大家。示弱并非真弱,逞强不是真强。1987年这一年,我得到有关方面的邀请,得以去南京举办个展的逞强机会,其实这是一次我的真弱在呐喊。这一年我为了筹办展览,我二次进出广州,为的就是让高人过目,听取多方面意见后调整作品挺进南京,为的就那支强心剂。自从1985年至1987年,三年间我五进广州市,见过多次商老承祚、黄老文宽、秦老咢生以及同辈欧广勇、罗韬、钟兵等多人……但这一年是我第三次见到了商老,自此第三次后,我再也不愿意见他老人家了,原因何在?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呗。说到“一见钟情”,在那神话般的环境里,在那高学府的院子内,第一次相见,第一次受教于教授言语之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第二次就有“再而衰”的感觉了,原因是第二次见时,所说的话语,跟第一次见时,所见所说的话语象电脑拷贝一样的似……是不是商老人老健忘呢?第三次我真不愿意再次听到如出一辙的话语时,见鬼了,我视他是金子,他却视我如粪池般又是那几句:“”
(撰写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