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贺进

【全纪录】“真境界——叶华洲书法展”在江苏美术馆隆重举办(获奖名单2楼公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ejichang 于 2013-12-16 14:25 编辑


雄秀齐飞
——“真境界—叶华洲书法展”观后
“真境界—叶华洲书法展”让我们有机会非常全面的阅读到叶华洲先生的作品。此次阅读让人穆如春风,身心俱陶醉其中。叶华洲先生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艺术境界,这种真实源自于他书法所透露出来的对书法新的阐释空间,观看叶先生作品,萦绕心间久久不去的一个词汇就是“雄秀齐飞”。
叶华洲先生的书作面目多样,多体兼能,既有雄强奔放之风魏碑、隶书作品,又有蕴含秀丽典雅之韵行草,这就是“雄秀齐飞”。先生的每幅作品都有他的独到之处,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是叶华洲先生作品给人的第一直感。每个细节都是精心经营的,但与刻意时相反的,以乎是从男子汉身心内部流出的,是不羁性情的释放。
叶华洲先生的创作最多的是行草书,他的行草书给人的印象是刚阳正派、雅士风流。他的行草书作上追晋唐,取法多家,在书法的技法上下足功夫,可是他在书法创作中更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行草作品笔力清劲遒健,线条圆劲结实,方圆相济,洒脱不拘,结字姿态横生,俊逸灵动,仿佛具有了生命力。作品在传统中突现个性,以“气”带动节律,以“势”震撼人目,节奏起伏跌宕,灵动不失厚重非常好看,风格清逸刚健,可见情感的挥洒。“二王”书风的复兴使当代展览出现了复古向前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审美趋于雷同“千作一面”的怪圈,如何在众多学王者这颖而出,形成自己的面貌是学王者应思考的问题。在叶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到了区别于他人的自己的风格特点,“参悟魏晋”应是这种风格的最传神写照,蓄情趣,富灵气,出新意而具有古朴风韵,潇洒自如仿佛信手拈来。叶先生的行草书有传统的圆、润、厚、纯,又有现代人的构成意识。何绍基曾说:“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由此可见其对中锋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叶华洲先生的笔锋始终是在坚持中锋不倒的大前提下加以变化的。在笔法上,叶先生八面出锋而不失中锋之轨迹,使转提按极其自如,线条平实劲挺而富有弹性,富有质感、力感、涩感的效果。观其用笔,如公孙大娘舞剑,行云流水,气息一贯始终,深入有力,清晰可见;观其结字,平正中欹侧多变,或扁或长,或方或圆,顺势而成,生动自然,饶有情趣。林散之先生曾说过:“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书法用笔难在刚柔相济,但刚和柔在叶先生笔下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融合。叶华洲先生的行草书清逸淡雅,谐调而优美,表现出了超强的笔墨控制力。结体平稳端庄,既无局促险怪之态,又无剑拔弩张之势;用笔凝练含蓄,行气疏朗明晰而气势贯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审美取向的准确把握。
当代书法的审美倾向最显而易见的特征是注重字形姿态的塑造与整体气息的放纵。叶华洲先生的魏碑风格作品虽然表现出对上述特点的认同,但在具体的应用上又给人以适度而含蓄的感受。叶先生的楷书深深植根于碑学传统之中,以平和的心态,矻矻以求,所表现出的毅力、胆识和智慧让人的钦佩。他的楷书古意盎然,活泼自然,不张扬,不做作,一任收敛自如。用笔苍茫、大刀阔斧,坚定而沉着;结构精心构筑,刻意于黑白的强烈对比,现代意识强烈;布局上追求大效果,气势雄壮,姿态;线条有适度的可视性,空间有信手夸张、伸缩自如。所以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叶先生真正做到了“不为笔奴,只为笔主”,用笔极其轻松自然,但又笔笔遒劲、入木三分。这种能力的实现,除了创作心态上的不刻意、无拘无束,还有对楷书结字的高度精熟以及准确把握魏碑的抒情倾向。叶华洲先生是在树立古拙而又清新的风格中采用朴实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窥见他的审美能力、书外功夫、意境转换与实现能力非同一般。
王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职者方可绍于古人。”我觉得“神采”二字,也就是一种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形质”则是赖以成化的笔墨技法;神采是精神的外化,形质则是笔墨功力的内核。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神游、卧看、观览上极具魅力,融内心感悟于一体。观看叶华洲先生此展作品会感受到一股扑面文化气场,它需要文化感应,才能去进行神游观览;也需要观者深深体味中国书法的那种书卷气,方可领略其古雅韵致。
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

请叶先生赐赠精装作品集或斋号“有万熹室”珍藏学习,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财政局办公室  谢吉昌
电话:138942825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庐 于 2015-6-30 16:29 编辑

游走在碑帖两极

叶华洲的书法艺术

碑和帖,是书法的两大阵营,也是学书者取法的主要源泉,是成就一个书法家的必经之路。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人侧重于碑,有人侧重于帖,还有的人在碑帖之间,既雄既秀。叶华洲先生无疑是属于后者,既能写雄浑大气的魏体楷书,又能写秀逸清俊的小字草书,前者是碑,后者是帖,两者貌似没有瓜葛,在叶华洲先生的书法世界里,其实又是相互融通,相互滋养的。
叶华洲先生可谓是真正的国展精英,这从他历年来在各大国展上摘金夺银的表现上可以体现。无疑他是一个以实力取胜的书家,是一个典型的实力派,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也能够得到印证和彰显。其技法之纯熟、老练,形式之精巧、新颖、匠心独运,无不令人所深深叹服。
深入传统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则,叶华洲先生能够傲立于书坛,和他那深厚地传统功力是分不开的,他扎根于传统,敬畏经典,其视野相当之开阔,常游走于历代碑帖之间,兼收并蓄,化古为我。于楷,于隶,于行,于草,他无不擅长,虽博而尤能精,自成一格,尽显其名家风范。
小字草书是叶华洲先生在其众多书体中写得最为精彩,同时也是最见其性情的。他的小字草书取法高古,意在晋唐,尤其得力于王羲之、孙过庭。作品圆熟精悍,刚健遒劲,秀逸典雅,婀娜多姿,可谓字字珠玑。笔法,字法极其精熟,练达。细审其用笔,刚劲、紧结而洒脱,落落大方,绞转笔法运用自如;线条雅致而稳健,尤其是在线条的粗细,轻重,疾徐对比处理上恰到好处,自然而不造作;结体法度谨严,古雅峭拔,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燥润变化丰富;章法随机生发,呼应转合,一任自然。叶华洲先生的楷书也是可圈可点,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多彩的。其楷书以两种面貌示人,其一是大气雄强的魏碑楷书,主要取法于《张猛龙碑》和《爨龙颜碑》,写得古拙厚重,朴茂刚健;其二是秀雅清逸的唐楷,主要取法于褚遂良,写得雅致柔美,婉约清丽。一个书家能够同时写这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楷书,且都能写得出彩,这不易,也很难得,同时也彰显出他为艺之广博和深厚的书法功底。
书法历经千年的传承、发展,最终衍化为艺术,除了她具有独特的美感之外,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她还能够表达情感,能够将书法家的性情融入其中。叶华洲先生就是这样,善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其作品中去,既是写字,也是写心。书为心画,在这里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有理由相信,以叶华洲先生的才情与功力,他的路必然会走的更加开阔,更加通畅,期待他的更大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云楼阁 于 2013-12-10 16:30 编辑

“真境界—叶华洲书法展”
真境界  真君子  真原朴
撰文人:程星琰
   
      记得第一次看到叶华洲老师的书法作品,是早在第十届国展上的专题看到的那幅行草书法作品。当时算是比较记忆犹新的一幅作品,当时就记住了这幅字、这个人。这就是叶华洲老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再者,有一次的书法访谈专题当中,也品读到了叶华洲老师的书法境界,我想借用那次的访谈,结合本次书法展览来谈下叶华洲老师的“真境界”。
      首先来回顾下叶华洲老师的谈艺“真境界”。与其他的专题写评论不一样的是,我这次结合了书法作品的展出的同时结合了其对于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访谈抒放。这个很好,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说,有着指引性的作用,另外叶华洲老师对于当下书法创作、国展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也代表着一位书家对于当下中国书法发展的一种态度吧!本次还融入了隶书、篆书作品,更是让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叶华洲老师的“真境界”的书法世界。晋韵为宗,魏势为用,宋意为养,写心为本的时代创意,让华洲的书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正如很多书法评论名家评论的那样,叶华洲老师的书法以其书论铸就书艺的完美结合。很好的诠释了其“真境界”的书法人生。

       而对于书法作品,正如老师本人所诠释的那样,分有两者追求,魏碑和行草两个。叶华洲老师的书法,我看了前面一些当今书坛的大家对其进行了很深刻的品读,有着各式的理解,也有着极大的评价!而我自己的感觉是这样的。其行草书法为第一。结合孙过庭、二王晋唐书风,多元化的结合,铸就成现在的书法书风!其行草注重线条的流畅性,粗细明显,顿挫有度,整个章法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甚是爽快!第二个我喜欢其魏碑的作品那股劲味!还有褚遂良楷书的那份空灵感!线条张弛有度。有着这样的褚味楷书的底子,叶华洲老师在其行草当中,逐渐加入了这点褚味元素进来。把其魏碑的那股阳与褚遂良空灵的那股阴,用行书的表现形式把二者完美的结合了起来。有着特别的一种效果!而叶华洲老师当今的成绩就说明了这一切!我想,现在还只是开始,从这次的访谈录当中就可以了解到叶华洲老师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那份真挚之情,怀着对于书法的那份本真思想,定会在未来的书法艺术创作上有着更为宽敞道路!
        再者来看下其隶书。这两样也让我们对于叶华洲老师全面其书法的另一俩侧面。其隶书可谓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都知道当代隶书创作可谓异彩纷呈。叶华洲老师深化碑帖传统,敏锐的观察力,并从他自己生活入手把隶书写得既古意盎然,又精彩飞动。做到了天然自得。叶华洲老师的隶书功底,很是牢固,以帖学的用笔去表现碑刻的结字,也很好的结合了自身的隶书书风特点。其隶书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汉隶的那种古朴与现代观念的一种结合。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张势”之感。往外延伸扩展!注重的是内外结合的书法表现形式!另外其作品在作品的形式上也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表现形式。
        篆书作品的话,叶华洲老师的篆书书法作品,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一种金鼎文的一种“金石气韵”,在当今书坛上,在篆书的创作特点上也是极为稍有的。然,在这里面,还带有着篆书的一种情趣在里面,与楷书一样,它没有很古板的去表现一种正书的过于端庄,而是把篆书写活起来,这样的创作,离不开叶华洲老师对篆书的深研之硕。当然,从这点来看的话,也可以看的出来叶华洲老师在生活等方面也有着这样的性格,字为心画,也不正是如此吗?
       小楷方面。纵观这些小楷作品,我个人认为叶华洲老师的的晋唐小楷的味道十足其字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而其书笔法上厚重,结体宽博,意态古朴,纵横使转,备尽法度,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而在整个作品的章法处理上来看的话,叶华洲老师的写得更为雍容大方,加上笔势精妙,行笔自然,更充分表现了其楷书严谨的法度和优雅的神采。

        最后祝本次网络大展圆满成功!求作品一幅及或斋号:潜行慧堂 一幅及作品集一本。顿首!拜谢!
                             癸巳年冬月程星琰于锦城东隅青云楼阁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下东大街段216号喜年广场37层日新伟业
邮编:610021
收件人:程星琰
电话:13982233592

葉華洲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0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老师作品是很精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1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1_277:}{:1_2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古不泥终成器    传承达变谱新篇
                                                         ------叶华洲先生书法艺术赏析      
     首先祝贺叶华洲先生书法展览取得成功!
     先生作为书坛近年来涌现出的中青年书家,作为当今书坛最具实力和最富盛名的书家之一,早为书坛所熟识和推崇。
对于先生书法艺术特点,言恭达先生作了高度概括:晋韵为宗,魏势为用,宋意为养,写心为本,其书艺已经进入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后学不敢枉自评说,谈谈肤浅认识而已。
    先生五体兼擅,且都风格独具,放眼当今书坛,五体皆擅者不在少数,但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独立艺术风范者则屈指可数,而先生当为其中之佼佼者。祝福先生!
    先生行草深得二王过庭精髓,碑帖兼融,用笔方圆兼济,变化丰富,笔法精致劲健,行笔收放自如,跌宕起伏,一任挥洒,雄中寓秀,巧中蕴拙,用墨枯润浓淡相得益彰,将用墨技巧发挥到极致,结体或依字赋形,或依势赋形,或收或放,章法错落有致,揖让有序,呼应自如,行气畅达,将厚重与灵动化为一体,将沉雄与飘逸熔铸于一炉,注重通篇作品的整体和谐统一,将行草书的激情与气势充分表达和淋漓展现,凸显先生扎实深厚的书写功力和高超的驾驭笔墨能力以及过人的艺术感悟和创造力,因而使得先生的行草书富有极强的视觉震撼和艺术感染,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先生篆书取法高古,线条遒劲朴拙,结体以纵取势,用墨枯润得宜,呈现出一种苍茫浑厚、朴茂稚拙、豁达烂漫、率意自然之态,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与人一种古韵、古雅、古趣之感,让人回味悠 先生小楷用笔精到细致,尤其是对钟繇、玉版、黄庭深耕恭读,精研细思,从笔法、结体、气息、章法上予以吸收并融入自己见解和时代气息,因而先生之小楷不但富 功力和韵味,更富才情和意蕴,呈现出温润典雅,秀逸瑰丽。笔法自然流动不失厚重、雅致,笔势潇洒随意,烂漫自如,气息高古淳厚,与人一种温文尔雅、秀丽雅致、烂漫自然之感,富有一种艺术之美、秀丽之美、典雅之。而先生取法魏碑风格的楷书,将魏碑书法的雄强开张、劲健朴茂、浑穆奇逸、厚重跌宕、豪迈宽博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不体现出先生深厚的书学功力以及过人的创造能力,尤其是在章法、结体、形式上的大胆变革,结体寓巧于拙,意态古雅,静穆灵动,率真浪漫,尤其是在形式上的变化可以将魏碑书法从看似古板刻意单一的书写形态中融入灵活机变的当今时尚元素,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新颖别致的面貌,与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和视觉享。 先生隶书具有一种别致的面貌和内涵,既继承了汉隶书质朴大气的内涵与风骨,又融入了当代隶书变革求新的时代审美元素,呈现出古朴、厚重、静穆志态,尤其是在结体、笔法和用墨上娴熟的技巧及丰富的章法形式变化无不彰显出先生对于隶书艺术高深的造诣,因而富有新的意趣与神。
    以上是个人赏读学习先生书艺的肤浅认识,不当之处,请莞尔一笑,权当浅陋之识。
    祝福  先生  书艺精进!更上层楼!!
    如能蒙先生厚爱题赠陋室虚名“求愚斋”及作品集以时时赏读学习。当不胜感激!!
    511515 广东省 清远市 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电话:135424938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祝福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华洲老师的书法,给人以美的感受,气的通畅,诗的吟唱,画的意韵。叶老师的书作在风格气息上侧重于对秀逸,典雅,淡雅,疏朗的追求,他充分发挥自己用笔技巧娴熟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心态的调整控制,使其作品在面目的稳定性和精到程度上十分到位。其书在取法“二王”的基础上,又融入孙过庭的一些姿态特征,精谨流丽中时见散淡萧疏。章法紧密连贯,聚散自然,心手相得之际更有率真之趣。他的用笔有一股从容洒脱的韵质,但很难确切指出是专学哪一家哪一派。这种效果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作者通过对古人作品的反复临习揣摩而获得的技巧和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更反映出作者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还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没有被古法所束缚,并从中摸索和强化个人习惯乃至风格特征。他的书作往往不拘中侧,仅情动言形而已,笔势时而起伏流动,畅快淋漓;时而又缓进 徐行,超逸出尘。给人以一种变化莫测而又法度谨严、清俊典雅而又活脱的美感。可谓“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的旨趣。
         叶华洲
老师的行草作品隽秀俊美,跌宕起伏,飘逸洒脱。有魏晋的清朗秀逸;唐人的严谨精湛;宋人的意态横生。同时从作品中又可看出其有着超强的笔控能力,能自觉把握行笔速度的缓急和提按的轻重,其顺逆转折之变无不体现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映带、穿插、呼应、避就关系,促成了总体气势的连贯和丰满;而点画之间的参差、错落、疏密、偏侧、奇支斜,又体现出细节的精微和灵妙。其书作,有如长河奔涌,一泻千里,从中分明可以看出叶老师激情奔放时的不可遏止,甚至是喜怒之情的尽情宣泄。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叶华
老师书法既谨守法度,又畅叙出情,体现一种闲适高雅的人文精神,既可让人直观生动的画面形象,又可感受到情感活动的节奏,既有感性的激发,又有理性的启迪,叶华洲
老师把情感、想象、理解、体悟全调动起来,从而产生美不胜收的审美感受。
    求题"茶禅一味斋"及作品集学习欣赏,谢谢!


--------------------------------------------------------------------------------------------------------------------------------
321100   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 寿建刚  电话13706897290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兰亭书友会创始会员   兰溪市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主席  [入展中国书协展览12次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