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墨·档案】

最新最权威、来自一手的书家数据档案库!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档案】
楼主: 网站编辑

【墨·档案——王劲松(江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7-15 17:38 编辑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王劲松:灵动水墨的古意新味

北 乔

王劲松在真诚地参悟书法之道,由心而书水墨之象。文化入境,生活为墨,心灵为笔。这是他对书法的理解,也是他行走的姿势与目标。他的从容、自然、内秀,以及对书法的心灵悟化和虔诚淡泊的追求,成就了他的书法,也在书坛上流动成一道风景。
与许多书法家不同的是,他似乎没有渴望成为书法大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为书法而生”的豪言壮语,反而认为书法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与生命自然而然地融在一起。对于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敬重与痴迷,对于人生的大度与达观,对于精神的深度思索,是他的兴趣所在,而非刻意在为书法创作积蓄内力。许多时候,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不是为了书法而书写,确实是一份雅兴在呼吸。书法只是他与世界与心灵对话的众多方式之一,以水墨来表述情怀,传送思绪。或许正是这样的淡然甚至是超然,成就了他的书法业绩,挥洒了他极具个性的水墨之韵。他的书法蕴含浓郁的古意,但又不是那种高调张扬,恰如大地一样,平和之下充盈深邃与饱满。古典而不古板,苍劲而不苍老,飞动着当下生活的人文表情。在我看来,王劲松称得上是一位原生态的书法家,真正做到了让书法在文化和生活的大地上自由生长,随风而动,时而浅唱低吟,时而响鼓高歌,舞动书法那纯粹的精神旗帜。他在尊重书法的同时,也赢得了我们的尊重。这么一来,他已有名家之相,大家之境。
专注文化的滋养,听从兴趣的召唤,臣服水墨的玄奥,是王劲松与书法相处的内在动力。这让他在与书法毫无直接关联的繁重工作之余,在诱惑无处不在的时空里,总能瞬间切换生活状态,既兴趣盎然又静气凝神地步入书法世界。我仿佛能看到,在短暂的午间,在静谧的午夜,在那些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或浪费的零碎时间里,他提起了笔。他的书写,不是任务式的,不是休闲式的,更不是冲着名利,只是想写,只是鼓胀的兴致在呼唤他。对他而言,时间很紧张,总是不够用,可他把临帖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远远超越了他的创作。创作是表达,临帖是领悟,创作只是潜心领悟后的自在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他很少用言语来侃谈他的书法,更多的是聆听,或者回到生活本身。这一切与他的书法气质十分的相似,并以此通透地解读了“字如其人”的寓意。在他的身上,我们触摸到了“书人合一”的妙意。或许这影响了他书法的知名度,但极大营养了他书法本身的良性成长。
在30多年的书法生涯中,他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在“五体”上都有不俗的成绩。曾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大展、“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览,以及省以上书展二十余次,并多次获奖。而这之中,他的隶书更有独到之处,并成为他“书人合一”的最佳印证。坚实的文化质地,高古挺立的风骨,内敛深沉的万千气象,处处闪烁岁月的古铜色光泽。骨子里有远古的苍茫,有古典的美感,像老学究那样散发着迷人的儒雅风采。就在我们沉醉之时,十足的动感与鲜活又扑面而来,童年的天真,青春的活泼,还有中年那智性的步伐。我们感受到王劲松对自然之道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体味,对时代气息的咀嚼。与其说,他在隶书里悟化了行、草书的清灵俊秀,还不如说他以心魂赋予了隶书新的生命特质。这已不是技法能够达到的,甚至也不是王劲松有意而为之的,而是他人文精神的自然所成。
在王劲松的书法里,古朴是血,现代是气。正如他所言:“从事艺术创作,就要有问道的精神,问道就是触摸生命和自然,触摸不到生命和自然,就很难表现深刻的内涵。让我们醉心于用朴素的笔墨来表现极度强烈的生命张力和自然力量。”王劲松就是这样让书法挟裹久远的意味来到我们的当下,生机勃勃。书法亲密地参与王劲松的生活,而书法家王劲松走得那样的自如和充实,收获一个又一个喜悦。
2014年7月1日于京北阳光堂

_12Y0292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7-15 17:40 编辑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著名书法家黄继革先生点评

黄继革

劲松先生二件揉以古人风韵,抑扬跌宕的行书,线条质古,沉雄俊逸,在从容的笔调中,透出古雅淡定的情怀,又不乏性情的挥洒,文气中显出几分率意。一件书法艺术作品,除了欣赏其笔墨韵味外,通过阅读文辞的含义去寻味,或陶冶情操,或磨炼意志,或奋发向上。笔墨、线质、形式是技法和章法,且称格调;书写的内容是谓作品的品位,一件佳作必须格调和品位二者兼备,再融于书写者的情愫,使作品的内涵丰富而耐品,进入一种境界。作者书写的题材是处世思想为主的经典名作《菜根谭》句,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作品中的技法是最初级的层面,是一个“技”字,只能称写字,在“技”的基础上,通过作者思想的升华才成“艺”--书法艺术。劲松先生的二件行书作品有境界,可读性颇强。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通过作品可透视劲松先生的人生状态。
_12Y0296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7-15 17:42 编辑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王劲松书艺谈片


王慧骐


今秋十月去东台,得赠《王劲松书法》一册(言恭达先生亲题书名,华夏文艺出版社出版),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新著设计为近正方形十六开本,装帧简洁而大气,精选王劲松近年所书篆、隶、草、行、楷等多种书体代表作二十余幅,其间穿插安排了五篇耐人寻味的说艺之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我一页页地翻读、端详、体悟,恍如置身于早晨云烟尚未散去的林木之中,那里面的幽静、深奥、清新、健朗,令我留连忘返,深陷其中。于书画我愧无亲身体验,从专业角度谈不出什么,但我却认定了无论何种艺术门类,它都有一个共同(或曰共通)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情”字。在那横竖撇捺、起承转合的笔墨流程里,无疑融注了书写者或喜或忧或怒或悲的万千情愫。劲松的书法作品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激情充沛,对生活始终抱以热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愈战愈勇之态的血性男儿。所谓“字如其人”,劲松的字里透着一股昂然向上的精气神,透着一股性情中人特有的豪放、包容和通达,还透着他三十年冬来暑往的坚守中,那份寒梅俏立般的孤寂与炽热。劲松在他的一篇题为《手感》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键盘敲出的文字,字迹工整之至,只是没有神采;排列有如侍卫,只是活气尽消。而手写的文字有如清人包世臣所云‘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手工的字容易印证曾经的喜怒哀乐,更能细腻地表达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一些痕迹。”(见2012年第3期《海韵》卷首)书家的这番论述再好不过地道明了书写与情感与神采与生命之间的种种关联。
上个月的那次接触,劲松的言谈让我感受到了他心境的恬淡。读他的书法和文字,也印证了我的感觉,他用墨色和线条,营造着一种意趣,分明能感到一种情致,这种情致出自自然。

劲松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松竹堂,松与竹皆是高远、静雅之物,可见主人的心志所在。读劲松的书法,我还从中读出了一个“静”字。心之宁,神之静,用他自己的话说“竟可做到高楼视若无睹,噪音充耳不闻,正是心远地自偏。”(见《王劲松书法·行间心情》)如今我们大都身处红尘滚滚的闹世之中,每个人心中的欲望都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绿草,长了一片还想一片。而劲松却能在每天的工作忙碌之后,“临窗独坐,以书为伴以笔为友”,甚或去“住宅附近的树下走动,有时适逢雨后,水珠从枝叶滴落,打湿衣裳。”进而感叹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的这番求静而入境,颇令我心生感动。劲松近年一直悉心经营着一份地方党报,办报谈何容易,每天一张对开八版大报呈现在读者面前,个中甘苦自能想见。难能可贵的是他身上的那么一股定力,却能让一颗心从繁忙的工作状态迅速地安静下来,继而进入他情有独钟的水墨意境里去。
王劲松说道,在工作重压面前,文学和书法创作是在繁重工作之余偷一点闲乐逸趣,用创作来取得生活的平衡。在他看来,文学和艺术不是什么“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就是用来丰富精神生活。因此,大凡有感,王劲松必寄于文字之中,散文和书法作品均用笔纯熟,下笔骎骎而走,轻松自如,追求一种清新流畅、雅致的气息,完全可以看到他的喜好已深入到精神内部,投注在腕下笔端,自是另一番气象。

王劲松谈书论道的文章,我读到的不多,也就是收入书中的几篇。但书家闪现其间的才情与学养已令我深为折服。毫无疑问,他书读得多,知识的累积十分丰厚,古今中外,大家名篇,他在行文中信手拈来,且安放得恰到好处,许多古人的观点和诗句已活化成他自己的美学思想。他论苏东坡和王摩诘,说“王是诗中的散文,苏是散文中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摩诘)是一种淡定的行走;‘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东坡)是一种行走中的淡定。”倘对苏、王之作没有很深的进入,如此精当的比较之发现,是难以想像的。他读今人 施蛰存先生的《云间语小录》,生发出的感悟是:“先生这样的修行,自是秋夜庭园里袭人的晚香,淡淡的笔调透着古意。可惜书本纸张太白太厚,远不如旧旧黄黄的仿古纸能衬得起他温润的书风和文采。”虽是寥寥数语,但施先生文章的气象已活色生香,跃然纸上了。后一句更显他对先生书风的理解有几多贴近。
劲松的这类文字妙就妙在,他从不就书论书,而是思路很开阔地跳将开去,有一点信马由缰、纵横驰骋、大开大合的味道。诗词书法绘画,小说散文电影,多门类的艺术探寻在这儿交集,历史与现实在这儿碰撞、聚合。论及的不只是艺术的十八般武艺,更有对生活对人生对茫茫天地的领悟与阐释。
这些小品穿插在波起云涌的水墨之间,万不可把它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它其实给了你一条通道,带你去结识一个满腹经纶的书林高手。
2012年11月24日于南京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新华日报社)

_MG_5517 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4-7-15 17:45 编辑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创作感言]
人进入中年,不少方面相应固定,这使人没有了旁鹜过多的念头,只是想做好一两件自己喜好的事件,心志异于青年,敛约不断增强,外张渐渐淡去,显然有利于安坐案头,研阅文字,搞些创作。
最心仪的就是水墨了。水的无色无味,柔顺平和使人愿意亲近。在传统文化的寓意中,水是占很大成分的。老子“上善苦水”,寓意做人的品格,孔子用“近山则诚,近水则灵”来形象事物的秉赋和风格。
水墨的融合,便产生了黑白的节奏,章法的错落,结体的和谐等等,因此,水墨是一种灵慧之物,饱含了中国人的智慧,用水墨书法作画,派生出的艺术语言丰富而生动。
像我这样数年前还握笔挥洒我行我素的人,是什么教会我在水墨间极尽俭省,同时又笔短意长格外有味,其实是时间和空间磨励了我们。
一个人的精神进入一个新的里程,应该庆祝一下。

_MG_7355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作品·档案

_MG_7361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作品·档案

_MG_8342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作品·档案

_MG_8344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作品·档案

_MG_8350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作品·档案

_MG_8362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档案 数据库——王劲松】
>>>作品·档案

_MG_8364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