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650|回复: 35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在读【刘超】国画作品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耕耘斋 于 2014-8-6 11:59 编辑

    刘超,江苏常州人
       字达尔,号玄白,斋号易居、端堂。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在读,主要致力于《史记》及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协助导师参与中华书局“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史记》部分修订工作。在学术研究之余,热衷于书画之道,自清初六家上溯宋元,希望继承宋元以来优良的绘画传统。
作者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独自学习中国绘画的道路上,更多的在于自身的体悟,对自然的感受,对前人笔墨的追寻,对当代理念的求索。其作品中所透露的清新俊爽的古典主义画风,体现了作者的学养和对传统笔墨气韵的把握。观其画如与古人语,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清凉境界。   【刘超】
国画作品一:

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耕耘斋 于 2014-8-6 12:13 编辑

国画作品二:
尺寸:34厘米*34厘米
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耕耘斋 于 2014-8-6 12:04 编辑

【刘超】论画一则
       余尝言郭河阳笔健,范中立笔壮,李营丘笔清,关长安笔峻,各为风貌。董华亭以画分南北宗,而以南宗为正,此四子分明在列。然董氏之笔皆不似此四子,气力不逮。董氏犹不及,而况于今人者乎?苏州有“清”、“奇”、“古”、“怪”四柏,千年犹盛。论此四字,余喜“清”者、“古”者,而厌“奇”者、“怪”者。盖奇怪者,以其鲜见而为称。少见而多怪,罕闻而足奇,其皆非正途,以人欲速成而为之者也。奇怪易得而清古诚难,虽极力追摹,寒暑累易,或恐不得。所称月余而得其道者,余以为痴也。
作者.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耕耘斋 于 2014-8-6 12:14 编辑

国画作品三:
尺寸:34厘米*34厘米
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风与书风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而影响深远。累世绵延,成就了难以计数的书法大家,从而又一人一面,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格。究其书风的形成,历来论者不乏,仅在此稍缕其绪。
我国书法自魏晋分自觉与自发两个阶段。在魏晋以前,书法并未为人有意识的进行艺术加工。对于汉字的改造,也多是从实用出发。正是由于当时人的忽视,以至于现今所见的先秦两汉时期的书法作品,大多为无名写手所为,而其书法的独立面貌也不是很明显,更无从考证其书风源流。所以在此对于魏晋以前的书法暂不作讨论,本文仅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做一些分析。
想要对书家书风的形成作讨论,我们不能避开书家所处的时代及世风。以书圣王羲之为例。王羲之生活在西晋末期至东晋前期这个极其动荡的年代。前期较为跌宕,从临沂老家辗转入越。东晋以降,社会才稍稍安稳。然而社会风气一如西晋之时,世家大族流亡至江南依旧如前一般耽于享乐。他们生活在物质享受和故国破灭的纠葛之中。由于政治的黑暗,人人自危,享乐便成为躲避政治斗争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当时所流行的清谈风气,又让士人在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清谈的内容大多是玄言。所言者不着边际,然而这却可以避免因言获罪。这就是为什么阮籍的《咏怀》诗旨让人难以把握的原因。阮氏与司马氏之间关系复杂,而钟会又常常有诬陷之辞,以至于阮籍只能终朝生活在酒醉与痛苦之中。正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言:“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我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可谓是对当时士人的极佳写照。但是王羲之对于清谈之风有着自己的认识。他对谢安说:“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叙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他的言论表明其清醒的认识,以至于反映在书风上,形成了刚健之风,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蓬勃的生气。
晋人尚名士风度,而书法也是其考量的标准。而晋人对于书法的重视程度也是极高的。世家大族南迁之时皆将前代名帖妥加珍藏,带至江南。这也间接影响到了南方书法的发展。王羲之家藏名帖众多,而族人又多善书者,家庭的熏陶和书学基础,为王羲之研习书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此同时,书法工具的改良为非常成功。当时在剡溪一代,盛产极便书写的藤纸。而书家用的笔更是精良,不少书家又兼能治笔。王羲之写《兰亭序》所用的鼠须笔便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笔“心圆管直”,弹性极佳,书写时“万毫齐力”,得心应手。书写工具的改进为晋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书写工具与书家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书写工具会影响书写习惯,从而影响书风。而书家又会根据自己的好恶,审美标准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来表现。就如明代董其昌好禅之虚空,所用的纸张皆是吸水性较差的纸张,所用的笔皆是弹性较好的笔。
两晋之际,道家思想盛行,影响到书法方面,便形成了晋人书风,自由洒脱,汪洋恣肆的面貌。王羲之虽然反对沉溺于清谈,具有务实主义的精神。但他仍然深受着道家思想的影响,并且他也是个虔诚的道教徒。历来有“《黄庭》换鹅”之说,虽然这个故事有待考正,但也可以从侧面表现其道教信仰。他信奉的是五斗米道,而其子亦然。关于王羲之及其众子为何都从“之”,有人认为这恐怕是他们教内是平辈的缘故。而他喜好服食丹药也是以个明证。这在他的诸多尺牍中都可以找到依据。诸如《君顷帖》、《十月五日帖》、《寒切帖》、《干呕帖》等都述及了他在服食丹药后的种种副作用。在精神上晋人显示出了与黑暗压抑的现实截然相反的面貌。他们在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极智慧的。晋人的这种个性解放非常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今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沈子善评论王羲之“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之性灵,发而为超妙之书艺”。晋人因其心性所向,故而崇尚书法的韵律感。其书风与其他时代迥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晋人最喜品评人物,这个稍稍看看《晋书》便可见一斑,而《晋书》与其他史书相比,也更富于浪漫色彩,其缘由也大致如此。我们更容易见到的是记录两晋人物的《世说新语》。晋人注重容止与言语,更主要的是关注人的精神风貌。《晋书·安帝纪》评价王羲之“风骨清举”,殷浩也说王羲之“清鉴贵要”。颜推之更是用“风流才士,萧散名人”八字来形容。晋人品评人物的风气影响到了其他领域,这个时期以至稍后,在诗歌绘画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形式。诸如钟嵘的《诗品》、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绪画品录》等。其品评人物的标准又对书风产深了较大的影响。他以此中精神面貌投入到书法创作中时,必然是书法作品中显示出更多的气韵与神气,便显现出了“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风貌来。
历来都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正如一时有一时之文学,同样,书法也是如此。虽然同时代的书家有这不同的面貌,但由于大环境的相似,他们在不同中有显示出来一些共性的东西。正如孟子所言的“知人论事”一样,我们通过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掌握,可以更有助于对当时书法风格的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耕耘斋 于 2014-8-6 12:14 编辑

国画作品四:
尺寸:34厘米*34厘米
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画作品五:
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画作品六:
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山谷书
    山谷善书.东坡颇赏之,亦知音者也。坡仙谓鲁直书有三反:“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此论可谓至矣。自鲁直出而学之者甚,然得其骨力者鲜矣。或有故书以抖擞笔,不以为陋。余尝欲作此书,然无勇无力乃罢。

论香光书
   香光书谓得力二王最多,余观董氏临二王法帖,可知二王笔墨之来龙去脉耳。人谓其书有媚姿,恐未见其书而梦呓之也。董氏书于书卷雅气外,更的藏针之功也。学之者无学养,而入俗境,岂董书之过也与。
作者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