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傲世牌匾称雄 读钟国康的《金字招牌》
深圳晚报记者 杨端端/文
自称“丑人”的著名书法篆刻家钟国康又出一本新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金字招牌》。之前虽然钟国康出了不少书,但他的主攻项目榜书招牌还是第一次得以详述。
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钟国康写书有个本事,让读者好似跟着他一起喝茶吹水,蹦到脑子里的全是砰砰乓乓活脱脱的口语。诚然口语人人有,但落到书面还能那么鲜活有料有理也就不太多了。比如这句,“写字不要怕笔痛,一怕魂神就会错过”,体会起来还有点词句大师林夕的神韵。这就是钟国康将玩笔墨金石的魔性拿到文字中来制造惊喜的效果。
至于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悠久历史的中国牌匾文化做追根溯源的学术梳理?这不是钟国康的兴趣。集结历史名联名匾?更不是钟国康的态度。《金字招牌》这本书只说明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好牌匾。二,为什么钟国康写的牌匾最好。此书当中,钟国康带你走中国,从1000多幅牌匾中海选出100件名作来点评。对于有问题的牌匾,钟国康开药方的方式很简单直接,自己写一幅同样内容形式的,放在旁边,一目了然。结结实实地对比下来,不能不承认,钟国康的书法天生适合做牌匾。
牌匾这东西,本来是千百年中国人的文化DNA,早已经深入到华夏子孙骨子里。 但近些年走在中国的城市乡村,众多的奇葩招牌和的奇葩建筑相映成趣,躲都躲不开。有些地方一整条街的牌匾被某个财大气粗的品牌给包养下来——每块招牌上除了花花绿绿电脑字外,还统一配上一尊某明星的亮丽半身像,这时候中国的招牌文化已经走向了视觉污染。 想起在日本的街头,你会深刻感到他们将书法艺术在招牌中用到了极致,每家每户对于自己的招牌都极度重视,费劲心思,美不胜收。小小的居酒屋,夜半亮着的匾牌灯笼,上面雅趣的书法虽然不及中国书法的功夫深厚,但那笔墨意趣营造的氛围却能将寻味者的心迅速地给勾了去。好在,中国还有钟国康这样的牌匾专家。
牌匾这桩事,虽然和书法的关系最大,却并非只要是个书法家就在行的事。先不说这书家的字是否镇得住水泥花岗岩墙体,单是匾牌中的那包括文学,易学,文字学,书法,美术,土木工程,雕刻,化工油漆,装修,广告,市场学,民俗民风等一体的学问,如果不是在这其中浸淫专研多年,哪里搞得掂?钟国康钻研榜书招牌三十多年,自己又涉足过装饰装修和设计,他对于一块匾牌可以讲究到是平底刻,圆底刻,斜边刻,还是直边刻,是阳刻,阴刻,还是花底阳刻等等。这些招牌制作者的计谋钟国康都一一熟悉,游刃有余。
目前为止钟国康已经写了一千多块牌匾和对联。之间他还有12年自我囚禁的钻研生涯,曾经抱着吴昌硕陆维钊的帖子苦苦研究,连边款与正文的距离这种细节也是他的重点课题。 所以钟国康能在此书中自信地给出各种断语:书画家不写招牌匾额则会输人一筹。康有为的书法有碑味金石味。孙大炮的书法了不得。鲁迅周恩来弘一法师都是招牌高手。书写招牌不要太相信某协主席的虚名。启功书法俨然大众情人。草书就是不适宜做招牌匾额。败笔全聚德。康生书法眼高手低。舒同体被收入字库成了牺牲品。王羲之极雅的东西俗场上用多了就尊贵不起来了。刘炳森写的招牌犹如肥肉肥肠般腻。。。这些一针见血的评论,读过之后我们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有些牌匾读不懂,不是我们没有文化,而是草书本不该入匾。有些牌匾读不通,也不怪咱们读书少,只怪落款刻错了方向。还有把”山东博物馆“认作为”心在情妇那“,也不怪大家思想复杂,是做匾牌的人将郭沫若的款识字用作招牌字,不是一回事却胡乱混为一谈。
在钟国康这里,学问知识都是实用性极强的,而且完全用大白话表达,绝对不玩虚。钟国康写字刻印多年,搞的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走向社会和生活的艺术。比如他坚持十几年不主动做展览,因为他清楚,展览就是开幕那天有点观众的自欺欺人,但是匾牌却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活展览,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借由牌匾得到最佳的传扬传承。所以这本《金字招牌》也是很有实用性的,那些做老板有门面的人读了会懂得为什么要找个行家来制作自家的牌匾。毕竟”匾牌门额神圣庄严,马虎不得“。钟国康告诉你,写招牌和制作招牌是传播工程,吉祥工程,通俗地说就叫”抬头见喜“的工程。兹事体大不可造次。 至于那些企图用电脑字体做牌匾的老板们读了此书更要三思而行,因为钟国康毒舌讽刺:电脑字牌匾意味着主人家付不起润笔费,主人家朋友圈小,此地如厕所一般没人愿意题字,并且主人家缺乏对于中国诗书画篆刻的应有情怀。
钟国康的不同于常人的艺术人生,是因他从艺术返照回人间一个活泼泼的生命。所以,无论是艺论,还是牌匾论,钟国康都在不断强调着一种生命力的体现,无论他的文章还是书法篆刻都非得是强烈的钟式风格,这一点他将白石老人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八字精神体会得最深刻。 比如他的”邋遢理论“————他就是要把字写得水墨横飞,浓密淡出,飞白苦涩,牵丝块面,毛骨悚然。这般风格让电脑字体收集者望而却步,他却得意洋洋了,断不会落得舒同的字被收入字库做了牺牲品的悲催。钟国康就是要拼死呈现那个个性的自我,绝不被任何手段给淹没阉割。他多处强调一个”味“字——金石味,墨味,毛笔味。。。其实都是捍卫一个“人味”。 虽然人人都想有自我的面貌,自古却只有少数英雄得偿宿愿,因为自我的显现是需要实力的。钟国康花几十年时间对匾牌艺术孜孜以求,靠的是他自称的“蚂蟥附体”一般的魔怔。他的书法和他的篆刻相因相生,他的那种“笔当刀用,墨当水用,纸当石刻,石当纸泼”的方式与气势,让他的书法内含强烈的金石气味,雄强笔性,实力出来,挡也挡不住。因着这般,所以才有了贾平凹这样的大文人将自己的印石和文学馆匾牌都一并托付给钟国康,由着他任性。
《金字招牌》这本书,好看,过瘾,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