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627|回复: 11

[分享] 胡抗美先生在线答:琴岛大布衣问(选节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2-19 18:01 编辑 : S* S  p6 i* ^& W4 C

1 [1 H2 ^# k' m- w% v9 H  E【胡抗美先生在线答:琴岛大布衣问(选节版)】
. G4 U# z3 x( P' A时间:2007‘ 7】
3 R& k* _# d% y3 b  ]& b3 E4 f
胡抗美先生书法网在线答问
2 a1 E5 m! L/ O: ?2 f, `1 l. e) w2 P4 a% I' S) H
各位网友,周末好!
8 x. J/ G4 r$ Z- H

4 B/ J2 V' ?& D( I3 j; c
    本来计划上周的在线,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延迟到今天,我深表歉意!. T4 A  V% ?$ |) c6 |) k3 ?( y
    朋友们提了很多问题,我综合了一下,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有关书法艺术问题,包括创作问题,风格问题,继承与创新问题等等。二是有关我个人书法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个人对艺术的认识问题,还有如何评价自己水平问题等等。三是书法艺术之外的一些话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与朋友们沟通交流前两个问题。
! g4 n9 L9 Z- e; w; ]( `    咱们今天进行交流和沟通,回答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海涵!对前段时间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我将概括归纳进行回答,不再针对某一个网友的问题,请大家谅解!

, H. A1 I4 ~% [: h: X
2 R- l8 S! c* @$ u

7 h6 ?4 y! ~1 g8 ~5 D6 ?$ @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8 w/ o: {# D) O/ W, D  s
琴岛大布衣问:
# }* s' g6 L+ E2 Z; W( M
& B6 y% H  b1 b/ ^& l: j9 z  A        对所谓的“新帖学”学说如何评价?2 R0 h' q" E3 G! B

( f1 g9 G* k$ S- p6 Q
胡抗美先生 答:7 U, q5 D- D( S* [, Y% I1 c1 X4 O6 [
! @( ?( P" z) i' E2 \( Y
关于碑帖关系问题* s, A# v! z( ^) E* `
    为了说明碑帖关系,我们先对汉字的发展作一个简要说明。汉字的原生态是篆类字体,秦代以前的文字基本上都是篆书,这大体上可算作汉文字的第一个阶段。汉字的第二个大的阶段是汉隶,就是汉代隶书。第三个大的阶段是魏晋时期的楷、行、草书。书法传统不仅仅是魏晋书法经典的法度与风格,还应包括原生态的篆书和秦汉隶书。谈及碑帖关系,不得不追本求源,阐明先秦和秦汉之后书法精神的统一性和传承性。为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即,就书法的法度及精神而言,当以篆隶为本。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真书不师篆古,行书不师章分,如人食粟衣丝,而不知蚕茧禾苗所出也。”这是认识碑帖关系极为通俗的比喻,但不可忽视。
, c; l/ F- R* S+ ]: v8 ?    碑帖在信息狭窄的古代,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诸如北碑南帖之说。这种区域性对于今天的书法创作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总的看,无论是尊碑抑帖,还是尊帖抑碑,争论是阶段性的,碑中有帖,帖中有碑是永恒的,这几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帖学来说,篆隶是本;对于碑学来说,魏晋是源。钟王以篆隶为法;明清以来的碑学大师无不以二王帖学为起点。康有为理论上鼓吹碑学,但其书法作品& x; B* y. L: R
却明显地表现出碑帖结合的痕迹。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填过一首《长相思》,词曰:“碑亦精,帖亦精,孰好身前身后评。皆当翰墨名。帖举旌,碑有声,赵舞燕歌双翼行。比肩获两赢”。这可能是我最早的碑帖观了。写碑写帖只是风格不同,不应该存在谁高谁低、此俗彼雅的问题,写帖的大手笔与写碑的大手笔同样都是书法艺术领域的大师。由于审美取向的差异,或因社会环境、生存背景的影响,导致阶段性的碑盛帖衰现象或个人碑帖选择,它只能说明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绝不是碑帖的对峙。因为碑之美,承载着悠久的帖之美的积淀。
* W1 Y' A- C, k! X; `' r    有朋友询问我个人在碑帖结合方面有过什么样的探讨,有哪些体会。我一直学帖写帖,从颜入手,又翻过去学二王,接着专题研习米芾、王铎。时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总感觉自己作品中缺了点什么似的,这时发现碑的营养的缺失。于是有了临写大小篆及金文墓志的愿望,也有了对帖学的反思与总结。写了一段时间篆碑类作品之后,最深切的体会是,草不入篆隶其用笔不知所以然,其形再妙,终难脱俗。关于作品中缺碑的苦恼,我曾经向沈鹏老师请教过。先生在《进入狂草》序言中说:“胡抗美在反思自己的创作时,直言对碑的学习不多。写狂草而要从方笔居多的碑吸取营养,确有困难;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碑缚束狂草途径,使创作思想不得解放。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遵循老师的教诲,我边临边创边体会,把碑的切笔等引入狂草的起笔处,学习篆隶以活泼狂草的使转等。后来我又专门研究索靖的章草与篆隶的关系,体会就更加深刻一些。最近,沈老师在《傅山书学的原创精神》一文中,从书法诸体的融合运用的角度,再次深刻的阐述了碑帖关系,从而使碑帖关系在理论上有了新的高度。
1 x' ~+ k$ K; g

% y3 P6 w4 d" @9 Z& @4 T7 c
碑帖关系中还涉及到新帖学问题。新帖学概念的提出,有对帖学复苏、振兴的思考,也有对帖学的回顾与总结。帖学的发展是曲折的,但它一直是在传承中发展,从而使之成为中国书法的基础。从明末开始,碑刻金石的价值已经开始被书家所认识并努力在创作中予以运用。以董其昌为领袖,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为骨干的晚明书法家掀起了一场张扬个性的艺术运动。但是,董其昌流畅润雅,极为典型的帖学特征,而同一宗旨下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共同特点却呈造型张扬,通篇跌岩,气势奇崛之象。我举这个例证以说明当前新帖学的倡导者们,提出这一概念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当然也有其现实针对性。应该说,目前产生新帖学理论的条件是成熟的。前提是帖学,关键是新。新观念、新面貌、新内容等等如何定位,如何确切反映近现代帖学发展变化的实际,特别是经历了碑盛帖衰之后和有意识的碑帖结合之后的新帖学,它的价值何在等等。当前,新帖学还处在探讨完善阶段,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关注,至于概念科学与否,准确与否,有待历史的检验。1 V' J, k4 k( q+ M4 _2 q4 k$ A. O

/ }( p! j6 P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问 :
2 p& x! N# e0 N1 Q- M- M, d+ O
; ^! u5 O4 I0 _- }; v' Y/ e
请问先生:王羲之学习“众碑”,是否可以说,“帖”从“碑”出?
9 W, X& A) |9 m; u他为何说:“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 F: x# a3 b5 N- C6 `2 c2 ^
4 E8 y/ {( U3 @2 X# \% ~" v
胡抗美先生 答:
- M/ S. n5 A( d$ z0 G( I+ e

; C: x. T$ N# J+ q3 i第一个回答:关于碑帖关系问题已经回答了此问题,请参考!# n( k3 {# q; g. l' C5 j
"对于帖学来说,篆隶是本;对于碑学来说,魏晋是源。", f% \( W, |, P
7 ^+ y& h+ @2 ^; T3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问 :
( ]# n# x0 L: X( Y: \( h  }8 O& @; `! b" E+ |# F5 n8 q- j
谢谢!3 m% `: ]4 Z+ H3 `8 z
那么,“新帖学”,何“新”之有呢?2 B5 A& y0 }. m1 w. `, I
胡抗美先生 答:
+ c3 s2 d" ?0 E7 {2 e! a  E3 H- C  F- z" U* M) |; U
对于新帖学的新,有一些想法:% ^* c( T5 b" s3 A
一)新帖学是新时代书法艺术与国学基础之间关系认识的新成果
; U9 y) d1 e+ Z+ r二)新帖学是书法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新展现
- A# n- |1 s7 [( y- q# Z三)新帖学是书法艺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
! }. U* ~3 u. a0 L$ C四)新帖学是书法艺术与绘画、歌舞、建筑等诸多艺术深度融合的新面貌
4 z/ S3 X* x; O1 f+ N五)新帖学是书法艺术经历了碑帖相争、碑帖结合以及吸收西方艺术精华后的- A* P" u5 a& u) g
新发展
4 r* r& c3 A0 ~" r* u* C新帖学是帖学走出了神话、走出了困扰,出现了风格多元、取法多种、造型多
) v6 e9 J& k7 \. q1 m" d姿、章法多变等好的势头!! X' N! M% ?+ D6 J8 B* Z0 \$ m3 y
. m# M% }2 U$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问 :1 L; x' W7 N+ r4 @" O6 J
% e/ w3 h/ ~5 W# z, f) @0 y
那么,是否还要有“新碑学”学说?在我看了,将先生所论中的“新帖学”换成“新碑学”,也是能讲得通的吧?
# l5 N7 B. E3 i( w% @+ y; r
胡抗美先生 答:& |% T' Q5 j6 z: P$ z: z
( {# p! S& z8 R# G
正如网友所言,碑也有“后碑学”之说。
0 e3 w, y+ A3 G- e, i- O- E4 q

3 Q. |5 a$ p8 t3 Y9 \* W( I7 b
; \$ r) W+ k4 O% l4 j, `7 X+ e( W- N& W" ~!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问 :
/ P$ j: ?( R2 o) I' @对新兴的“艺术书法”理论学说如何评价?3 ?! v2 d' ~: F# g

" @' }2 n4 e: L7 U

# @. l4 w# ~" c* }! j) V! [胡抗美先生 答:" j/ Z( Q' ~5 M3 w. z' E' o

$ S/ }' E( ~# ^: M/ u) W
关于如何看待艺术书法问题 # V2 o1 W. m; d% h- p2 v7 G

' @: U& M3 v6 z5 s; A    艺术书法的提出,我想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非艺术性书法和书法中非艺术性负* k% C) o- ~$ _4 f# z! @- m* h  ^
担。我注意到对艺术书法的不同看法及批评立场,但我以为它不是书法艺术说法上的" p* P6 C( |" [( d/ G+ f
顺序调整,更不是书法艺术的审美疲劳,而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升华。同时也是经济社- L3 I0 l7 w7 j: Y' R" c* v
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与人生体验的必然反映。因此,艺术书法的概念,是对书法特殊
7 h1 c5 j# r/ E" j  f1 M0 P: K4 `1 N审美性质的突出强调。
- p1 Y! D% M/ V$ j# K    艺术书法审美观念的萌芽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的大幅书法现象。徐渭、张瑞图、$ T$ I9 w4 j" r8 I: p" U/ R
王铎、傅山等大幅作品,绝大多数具有今天的专门展示功能。这种纯粹展览性的意. p5 X* d* k3 v
义就在于书法“尚用”与“尚美”的决裂,尤其是那些抄录古人诗词及古文经典的大幅作/ r" y) X) B* V6 p5 P) E' U
品,基本上是站在“尚美”的立场上观照书法,不再承载实用的负担。
, M: e. D3 B5 L艺术书法张扬书法的审美性,它摆脱了书法之外的诸多属性,从“尚用”与“尚美”: P( p6 k, \4 k7 n1 k5 K
的结合走上了纯粹“尚美”的轨道。它诠释的是人们深化了的对美的含义,魏文帝曹
7 R: P8 C" C$ a. F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文学新观念。鲁迅先生$ U. Y. [' l; C) a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 F; h! W$ ]9 J. n: V
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
$ _" U. ~$ G+ H  ^代”,或者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艺术书法追求的是艺术,把书法的形式美摆( l4 ~' x7 V3 [* G. Z) W
在首位,作为第一重要因素进行强调。艺术书法不再是纪事载言的工具,而成为艺$ T9 O# V" i, Q) V2 y: f
术书法家审美体验的空间。同时,也实现着艺术书法自身美的独特价值,证明艺术
6 j  C1 j* s/ |* X- a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 P( v  _# i- y; ~$ l7 B    艺术书法是书法活动长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成果,是书法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社
% ^( O" W5 h4 |会的适应。书法艺术的艺术性早已存在,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却难于进入艺术! m; y$ ~# @# |# m, E. _" M! X
领域,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员。究其原因,与它长期同其他文化形态纠葛不清具有- y9 S1 L" [% H+ |( v+ Z
直接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强调书法的社会功能有着不同的表现,但都集中在$ S  t' V  E$ ^! ]
历史、政治、伦理、宗教、社会学等等方面,而对于那些属于美学范畴的灵感、妙8 Y8 V; p* C, M1 P5 u% ]( W
悟、迷狂、想象、升华、象征、气韵等等,或被列入小技,或被称之为玄乎。
) L. \7 W. ?" p* E
3 `+ d$ O* v1 O* k"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抗美先生在线答问整理版】
: p  {# y- w  t" ]5 L地址 https://www.shufa.org/bbs/viewthr ... 5&fromuid=44767# V: u1 H1 U+ `! Y& E
# a3 W" G2 r" L,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晋王羲之云:“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学习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1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