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149|回复: 3

[热点] 荣宝斋在线专访郑晓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08_副本.jpg
郑晓华,1963年出生于浙江缙云。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师从我国书法界耆宿欧阳中石教授,199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为我国首届书法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长期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艺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秘书长。

荣宝斋在线:郑老师您好!感谢百忙之中接受荣宝斋在线的采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艺术成长经历中的几个关键点。

郑晓华: 有的事很难说清,我把它归结为是一种宿缘。我爷爷民国时候是小学校长,读过师范,在我爸爸小的时候他就去世了,但是给我爸爸留下了一个书柜,那时候叫书箧,还有两方砚台。书箧从小就伴随着我成长,可能无形之中受到它的影响,我大概初中的时候突然就对书、画、印喜欢起来。当时正处于“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中,不是很重视正常上课,所以跟着我们美术老师外出写生。而且当时写大字报需要拿毛笔,突然发现毛笔对我非常具有吸引力,于是从那个时候起痴迷于翰墨之间。

高考恢复以后,报考美院的人大部分是原美院附中的学生,因美院停办十年无法考学,他们上山下乡,搞宣传多年,艺术水准都很高,普通中学生根本没有考上的希望。而且当时的招生人数很少,几乎没有什么机会,于是就考了普通大学,兴趣所在,上了人大历史系。在大学,参加了学校里的书画社,接触到了一些书法方面的老师。到了90年,学校要出版一本书法教材,请了刘炳森先生做主编,我从旁协助,才接触了一些书法比较规范的学习知识。后来,首师大的老师引荐我认识了欧阳中石先生,去他那听了2年的课,这才慢慢的入了书法之门。

95年首师大书法研究所招第一届博士,我有幸考中,成了第一批博士。我认认真真地学了三年,从学科的系统性和研究的深度上也算是找到了进入的法门。随着时间的积累,现在对写字,感觉是逐渐有点信心了。

荣宝斋在线:由您观照当下的教育环境,您觉得学校应该如何培养艺术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呢?

郑晓华:从整个艺术教育来说,我觉得中国的艺术教育注重已有技术的传承,而培养学生原创能力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在国际交往当中我们也有这样的发现。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以模仿居多,这反映我们艺术教育的格局。原因是我们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再进入到信息社会,这个时间跨越才一百年。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思维创造能力,跟我们原来农业社会所给予的深层基础知识、艺术审美的经验积累,可能厚薄相差很多。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要超越世界一流的强国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艺术、人文其实也是一样。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我们这个现状是历史的一个必然。大学艺术教育在这里面应该可以多发挥作用,多提倡原创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多去想象、创造。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有条不紊的在艺术教育方面做一些改革。

如果我们只是安于现状,擅长于培养技术型人才,那我们就很难有将来超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创造和发明。因此,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也很难实现,因为实际上产业升级是需要科学的原创和文化艺术的原创同步的,现在无论是工业还是文化,越来越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了。这方面我觉得艺术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荣宝斋在线:在圈外人看来您是一位热心于推广传统书法艺术普及的学者、艺术家,但在文化发展上您却是一位主张积极创新的探索者,您是怎样看待这其中的创新呢?
郑晓华:在大文化概念上,我觉得必须倡导原创。因为国际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原创,我们才能和国外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我们只继承古人的,只学习外国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那我们永远是跟在别人后面。那我们国家文化何时能居于世界前沿,引领一方呢?不能引领,怎么能算是一个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呢?

我觉得提倡创新,最好不要设定限制。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应该既鼓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也要鼓励在不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都要鼓励人们去尝试。因为已知的是有限的,我们要不断地全方位地开拓,加大文化创造、发现,这样中国文化的样式和体量才能是一个不断的增量。甚至向传统相反的方向去认真探索,或许会有意外的惊人发现。一万个人去探索,只要一个人成功,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原创。如果全世界都承认了,那他就是世界大师。

对于我们书法艺术来说,可能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强调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因为这种艺术,仅中国等少数国家才有。而汉字载体的特殊性,使它不能随便和其他艺术等量齐观。

但如果放大到整个视听艺术领域,我觉得就要敞开了去探索。因为那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的领域。他们都在无限制地自由探索。中国艺术家不能,等于困住了中国艺术家的手脚,限制我们自己去发现、创造。所以不能认为只能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一旦违反了传统就觉得不能够忍受。这样的话就把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限定在我们祖先、古人、外国人探索过的这个区域了,这对我们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不利。
荣宝斋在线:您在中外书法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开设国际书法班,去国外讲授书法,您曾说“让书法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生动名片”,这背后的思想您能谈下吗?
郑晓华:去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了展览和演讲,《光明日报》做了整版的刊登,我刚收到的《新华文摘》也把这篇文章收录了,这对我们书法界来说不太容易。

近百年中国现代化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尤其是电脑普及,对中国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文化史学观的角度来看,近百年文化近代化,汉字被误解,书法艺术始终被低估。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国力今非昔比。所以倡导文化自信,文化要“走出去”。中国最本土化的艺术——就是书法(其标准、形式和规则都是中国人创造制订的,是艺术的中国模式)。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要给外国人看看它到底哪些东西是独特的。现在,对于过去我们认为最土的东西发现了它的价值,而且越来越把它作为我们自己真正的代表。要向全世界展示代表中国的东西,最好不要中西结合的,你学人家的,人家看来怎么也是二等货,怎么能代表中国呢?应该找完全中国本土的。
荣宝斋在线:书法艺术走出去的阻力是不是比较大?

郑晓华:西方国家大学没有书法专业。在西方字母文化里,书法只是一门技术,他们的书法家不是艺术家,只是一个手艺人,艺术学院没有这个专业,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授。文化差异和隔阂,可能还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障碍。

现在,我们国家很重视国际交流。我们人大艺术学院在国际交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且获得了很多方面的支持。我们学校有一个国际小学期,开了书法班,跟人大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生都可以选课,本校还承认学分。所以从01年开始今年已经办六届了,来自全世界的学生,抱着对中国文化兴趣来看一看,相当于我们开全世界的选修课。我们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书法家,而是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一门独特的艺术,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性,也了解中国艺术的魅力。
荣宝斋在线:您经常跟韩国、日本的同道交流,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呢?

郑晓华:我的感觉是,韩国和日本在历史上受中国影响很大,但是中国的文化传播过去后,他们也会根据本民族的习俗,发展出自己喜欢的趣味。整体来说,中国的书法比较注重法度,是高级的技术规范下的传统书写,日韩书法更注重比较强烈的个性色彩。在我们看来有的时候过于个性化,技术的元素被消解了。这个可能也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标准吧。我觉得中、日、韩书法风格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民族性。他们崇尚的是艺术对个人精神生活乃至于生命观的一种感悟,一种理解。在艺术上他们更多追求瞬间的宣泄,个人色彩强烈,必然导致风格不一样。咱们是注重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传承,所以精研技术,优游不迫。

二十年前中国大学的书法专业没有日本多。因为日本的小学有美术、音乐、书道三门选修课,因此日本的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书法教师,师范院校也有书道专业。此外,日本有正式职业的书法家、书法教师。我们现在开始中小学进课堂,这很有意义。
荣宝斋在线:书法这门艺术有其自身的魅力,谈一些你怎样看待市场在书法艺术传播与推广方面的一些作用?

郑晓华:就国际而言,目前中国书法在国际上谈不上市场,因为文化隔阂。如果将来国际上形成对中国书法的认知,不排除中国书法市场能够突破东亚圈,引起世界性的拍卖和收藏关注。

在国内,市场对于书法的影响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因为收藏会刺激创作。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收藏市场还是比较健康,特别是对于书法,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喜欢主流的、传统的以及格调高的。现代书法有它的学术意义,但是和中国国情还是有写距离。所以在九十年代流行了一阵子,但是市场份额占有量低。中国收藏市场基本还是以传统书法为主。
荣宝斋在线:荣宝斋顺应时代发展,新近上线了“荣宝斋在线”网络平台,请问您能否也给我们提一些宝贵建议?

郑晓华:我也经常上网跟博友交流,微博上也会定期更新,也有微信,基本上还算是一个现代人。

荣宝斋基本上是做历代大师的,眼光很高。在选择书画家这方面,不应看什么头衔,应该看综合实力和成就,未来是否能代表这个时代,能否在历史上获得地位。我们也可以看看历史,比如看看代表民国时期的大书法家到底有哪些。我查了查,大部分都是在文化教育机构里,和学术研究有关联。有学术,在美术史上就立得住。当时有过什么头衔,或拿过什么奖的,一摞一摞的,历史大箩一筛,都不见踪影了。
荣宝斋在线:您能否给初学书法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郑晓华:我的意见就是循序渐进。传统的书法教学是由学习楷书入手,这是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楷书是封建社会官员入仕的一个条件,不会写楷书不能上奏折,必须会写馆阁小楷才能够进入科举,所以学楷就成为了一个学习书法的固定模式。然而历史上书写的发展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由浅入深,笔法也是由简单到复杂。只有遵循这个顺序练习,才是做出最正确的书法入门选择。类似于学音乐一开始就学交响乐,容易望而生畏,最后就把学习的热情给挫伤了。所以,书法教育应该改变观念,由浅入深,由简入难。
荣宝斋在线:很多人对艺术家的业余生活也很感兴趣。最后,您能否简单谈下您的其他爱好吗?

郑晓华:我的兴趣就是读书,阅读古文,所以别人看起来枯燥的历史书和古文字书,我却读的津津有味。在我看来,古文字语言有一种精炼的形式美,像古典音乐一样,非常精致,阅读起来很享受。其他的爱好,打打球,游泳。但是现在因为时间忙,不怎么坚持了。

荣宝斋在线:再次感谢郑老师接受荣宝斋在线的采访!谢谢!
说明:本次刊出作品出自“托举希望--郑晓华翰墨中华系列·红色记忆当代篇”, 2014年12月贵阳黄果树美术馆。
注:本文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立场,也不代表荣宝斋在线的价值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01篆书横幅《讲仁爱》.jpg
篆书横幅《讲仁爱》

02 篆书横幅《重民本》.jpg
篆书横幅《重民本》

03 篆书横幅《守诚信》.jpg
篆书横幅《守诚信》

04 篆书横幅《崇正义》.jpg
篆书横幅《崇正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05 篆书横幅《尚和合》.jpg
篆书横幅《尚和合》

06 篆书横幅《求大同》.jpg
篆书横幅《求大同》

09 隶书斗方《满招损》.jpg
隶书斗方《满招损》

12 美意延年 68×70cm.jpg
美意延年 68×70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13 会文聚雅 68×70cm.jpg
会文聚雅 68×70cm

14 岁和年丰.jpg
岁和年丰

15 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格言系列 己欲立而立人.jpg
影响中国两千年的格言系列 己欲立而立人

16 翰墨香 35×139cm×2.jpg
翰墨香 35×139cm×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