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5294|回复: 3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关于通渭书画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关于通渭书画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通渭悠久的耕读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发酵,逐步形成以书画收藏、创作为主要内容且具有广泛而深厚群众基础的区域民间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通渭县成功地将书画艺术融入市场经济,带动了创作、培训、装裱、交易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大众化的书画收藏和创作为基础的通渭书画文化,成为蜚声国内书画艺术界的“通渭现象”。
626c3ac9da0915470ff92906ecb03cc6.jpg      

从2011年开始,通渭县每年举办一次“书画艺术节”,通过节会这一形式将通渭书画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何依托“书画艺术节”这一平台,持续放大通渭的农民书画经济社会效应?围绕这一问题,我们深入通渭县的农村、农户、企业、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广泛调研。

462e09e3435ac2de7be99a1e934cb38f.jpg    

通渭书画文化发展现状

    通渭县依托市场发展书画文化始于1982年,目前已经形成了集书画收藏、创作和交易三位一体的文化资源系统,为提升通渭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传承和弘扬积极向上的耕读精神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通渭人铭记古训,重视耕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养成了“诗书济世、耕读传家”的情怀,形成了“锄含云水笔含墨,种罢梯田种砚田”的独特现象,孕育了“耕读、坚韧、进取”的通渭精神。书画文化的发展,耕读精神的传承,引导和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着社会风气,有效减少了农村迷信、赌博等歪风邪气,在农村形成了“不进牌场进赛场,不端酒杯夺奖杯”的良好风气。


8492f7b1f23136efe29716a5564ccc91.jpg    

(二)打造出一张知名度高、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通渭先后获得“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等称号,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杭州、兰州等地先后举办书画展360多场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以书画文化为核心的“通渭现象”获得国内文化艺术界的广泛认可,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作家贾平凹等一批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曾到通渭采风交流、讲学献艺。贾平凹在其散文《通渭人家》中写道:“通渭除了重视教育外,已经扩而大之到尊重文字,以至于对书法的收藏发展到了难以想象的疯狂地步。”张贤亮在通渭采风时写下了“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的诗句。

26df0f51a3ddc057a121dd9d6adc1265.jpg    

(三)构建了初具规模、潜力巨大的文化资源系统
    建成一支宏大的本土书画创作队伍。通渭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余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5人、中国书协会员40人,省美协会员73人、省书协会员80人,在市级以上书协、美协担任重要职务7人,县级以上书协、美协会员1200余人,农民书画家达4000余人。
    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书画及其相关产业市场。全县有画廊480家、装裱店120家,书画经纪人2600人,书画作品收藏量达280万件。注册成立了画廊协会、画廊联盟、文化产业协会、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协会、教育书画协会等13个行业协会。2014年以来,全县书画交易量达到60万幅,交易额达到19亿元以上。通渭籍书画经纪人在县外经营画廊260余家,特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兰州等地建立了联系基地,有效促进了通渭与外地的书画交流。
    打造一个功能完备的发展平台。一是实施文化产业综合开发及书画产业园项目,30多位国内知名书画家在已建成的悦心国际书画村建立了创作基地,形成了通渭书画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二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办会模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书画艺术节,形成了通渭书画产业发展的宣传推介平台。三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高研班、甘肃省文联书画摄影家协会、改琴基金会等机构在通渭悦心国际书画村设立了培训基地或分支机构,县上设立了秦嘉徐淑文艺奖,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书法课,每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书画创作大赛,形成了书画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平台。四是开通了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并与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合作推出了《悦心书画苑》电视节目,形成了通渭书画产业发展的宣传交流平台。

8a35e20604e2bec4896bf28348fc3171.jpg    

  (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拓宽整体效益。目前,全县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的企业和经营户达50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达38000人。2014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424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全县已初步形成以书画产业为核心,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先后获得了“中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榜罗镇会议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得益于书画产业发展,通渭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显著提升。一些文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通渭,每年有大量的社会组织和书画爱好者专程来通渭参观学习。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5个、总投资321.38亿元,其中文化旅游类项目7个、总投资15.95亿元。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全国各地考察团300余批次、2800余人。
    助推非公经济发展。随着书画产业的发展壮大,甘肃省悦心国际书画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天象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通渭金岛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应运而生,带动了全县就业,促进了全县非公经济发展。2011年以来,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294人,其中新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3200人、占17.5%。
    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在浓厚的书画氛围中,通渭县持续加强农民书画创作培训,在各乡镇建设书画家庭,培养农民书画家,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办理书画装裱、书画售卖实体,扶持贫困户依托书画产业脱贫致富。同时,全县确定的20个书画摄影采风基地吸引了县内外书画家、美院学生、艺术爱好人士采风写生,给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带来了可观收入,有效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125c521600d239c800177752cd7bd1d4.jpg    

打造通渭书画文化品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
    通渭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5亿元,位居全省86个县市区第59名;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2.36亿元,位居全省第70名左右;完成财政支出20.96亿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056万元、仅占财政支出的1.46%。有限的地方财政,难以支撑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难、招商难,建设资金短缺,项目迟迟不能落地。

    (二)文化产业园区缺少强有力的龙头项目

    虽然建成了悦心国际书画村并正在建设天象文化综合体,但全县集中反映和推广通渭书画文化的阵地仍然较少,书画产业园、书法景观带、农民书画馆、名人纪念馆、乡级书画馆等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仍然滞后。已确定的20个书画摄影采风基地,改造和保护工作滞后。
d308579142765e57b85064adf38f155e.jpg    

(三)对外宣传力度和影响力不够
    “通渭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但仅限于国内的文化和书画艺术界,从认可度来看,在中国书画文化界的地位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知名度来看,还仅限于书画和文化界,国内省内普通大众对其了解不多。从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艺术的影响力和市场的卖点还不够明确;从国际影响看,作为“通渭现象”的耕读文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话语体系和民俗学观点,也没有引起足够关注。这些因素限制了通渭书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拓展。

    (四)多方位、多层面研究和制度性设计欠缺
    一个文化品牌市场知名度的形成和提升,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理论支持。发扬和提升通渭书画文化的精神文明和经济社会价值,不仅需要书画创作、鉴赏、经营、包装等专业技能,更需要以书画艺术理论、美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艺术政策等人文学科的研究为基础,提升规划和发展的层次;不仅需要稳定和提高现有的人才素质,更需要有效的技术传承制度。

b9582c0d07e887ed09c45c71fe2b6833.jpg      

几点建议
    通渭书画文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资源系统,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完善市场机制、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当围绕打造全国品牌节会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文化资源系统,促进通渭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一)加强策划与宣传,将“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品牌节会
    借鉴“户县农民画”的发展模式,将“通渭书画艺术”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品牌节会,不断提升“通渭现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将这一目标和计划列入甘肃省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近、中期目标包括:将一年一度的通渭书画艺术节,更名为“通渭书画文化艺术节”,并争取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全省“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的重点节会,进一步提高节会的宣传效应和文化交流功能,不断提升通渭书画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研究制定并实施高层次的宣传策略,拍摄“通渭现象”电视纪录片,争取在国家和省上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出版发行一批以书画文化为核心的通渭现象读物,努力争取在通渭举办全国性或全省性书画展览的机会等。
d4021a8bda8ea14cbe771adf540782a6.jpg    

(二)建立“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为相关产业链发展的融资平台
    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照比例筹集注入引导资金,建立“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为通渭书画文化及其相关产业链发展的融资平台,由文化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基金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按照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方式,支持通渭县逐步实现“打造全国互联网+书画作品集散地、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采风基地、西部地区最大的文房四宝交易市场”的发展目标。

dd29e7b5b756c4a2dbd0315fd49bb9af.jpg    

(三)“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推介和书写通渭现象的笔墨高峰
    积极创造通渭书画在全省、全国和国际巡回展览的机会,争取全国美协、书协经常组织国内外书画艺术家到通渭进行艺术交流、采风,省美协、书协每年组织省内书画艺术家到通渭采风、交流,努力推介和书写通渭现象的笔墨高峰。
   

(四)支持“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园”和“通渭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推进通渭书画文旅产业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应当尽早安排“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园”和“通渭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通渭书画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应集各类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书画综合交易中心、书画艺术培训学校为一体,“通渭文化旅游景点”建设项目应集温泉养生文化、书画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为一体,打造以书画文化为主,多功能配套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提高县域内书画艺术、温泉、绿色农产品、书画采风基地、旅游景区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aed065eb6856e39bc20b640288d4b150.jpg    

(五)组建甘肃省“通渭书画文化研究会”,提升书画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组建“通渭书画文化研究会”,集对外合作交流,文化研究、规划、宣传制作,书画创作、鉴赏、培训,书画行业协调等功能为一体的公益性社团,增强提升通渭书画文化品牌的智力支撑和对外交流的规格。
    (调研组成员:李发昌 李堋 马国俊 苏冠旺 包晓霞)


ca55905e0058a7868d8581b41c4d7752.jpg
8076a82cd3d101b5af78266ce299a123.jpg
发表于 2016-3-1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