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30|回复: 0

关于书法基础的一些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     中国书法的定义: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的书写来表达书者的思想感情的活动。
解释: 载体(客体):汉字      形成过程:书写     主体:书者  
目标:思想感情       性质:活动
省去笔、纸、墨、作品等具象,一切形式的汉字书写均可归为书法,如空写与实写、各形质软笔与硬笔等。
性质归为活动表明书法是通过书写完成的,其贵在抒发和体验的过程,作品只是这种抒发和体验的既定结果。
二、中国书法的表现形式   书写过程和书成作品
解释:动态的书写过程和静态的书成作品,也是书者和观者得以赏评的对象,也是书法的自我存在和社会存在。
三、     中国书法的书写
书写的产生和构成
书写就是制造的过程,是书者对书写资源进行整合所产生的书写理解与塑造,分心力和手力两方面。
心力   是书者萌发书写的心理诉求和基调,有感而发。其决定书写的时机、书写的格调。
手力   是书者通过书写之器精准塑造心力之外象。其决定书写的表达忠实性。
心力和手力关系: 心起方手提,手提必应心,心慕手追,心手呼应而两忘。
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即从心力和手力两方面锤炼。
心力方面主要是从学识和精神上要增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可通过勤于观察、实践、印证、比较、换位、学习、思考等方式锻炼和提升。生活处处皆学问!不断完善和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才思和胸襟。
手力方面主要是从身法和器物方面增强直抒胸臆的点画控制能力。可通过探究器物原理、发掘和掌控器物性能、注意书写身法配合等方面予以锻炼和提升。
四、     中国书法的意义
书为心画!通过书写可以展现书者自我的心情志趣,这种展现往往也能感染观者,这是书法的赏。文以记事、文以明道,这又是书法的实用性,是与生俱来的不能丢弃,否则就不属于书法的范畴了。
五、     中国书法意义的呈现
实用性 如典籍、信札、碑帖、手稿、题字、书法创作、题字、牌匾、对联、宣传语、日常写字记事等,均用到书写汉字,是生活所需。其要求文字规范、文理明晰。
欣赏性 汉文字的基础为象形,故汉文字及其书写总能或多或少的给人带来一定的意象感受。似云水、如舞歌、如苍山、似金刚。故其要求文字在视觉上要有感染冲击力,使人头脑产生联想。
六、     汉字的笔墨形态
汉字的外在规定性是“点画”,抛弃了点画的线条形式就不属于中国书法了。线条更倾向于长度的形的描述,而点画则倾向形和态的描述,因为汉字是由若干笔画有机结合而成,笔画讲求呼应关系,“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即是。这也恰恰是毛笔的性能体现。
     汉字笔墨形态有如下四点基本特性:笔画为实画(飞白算技法吧);笔画呈点画形态;一笔画内、笔画间呼应气贯;笔画有力度
七、     毛笔汉字的笔墨形态塑造
如第六条所说,笔墨的四点特性对毛笔的运行相应提出了基本要求即:笔锋应聚敛,运笔应势全。应只有如此才可时时处处写出随欲和张力的笔画。
笔锋的聚敛和分散相对。聚或散与笔锋之毫、墨、纸、锋行状态皆有关系,是一个状态程度问题。运笔过程中应使笔锋始终保持易于聚敛的趋势,其中关键在于把控锋行状态,即为:笔锋弹活(有弹性有活力,);用锋不宜超笔腹;手身使转尽力调锋。也可以只说笔锋弹活,后两项是具体保证。
运笔应势全是行笔张力的问题。如疾涩、顿挫、曲直、起伏、行留、开合等,从而产生整饬、静穆、雄健、恣肆、逸秀、温润等感受。
运笔的势全和笔锋的聚敛之间的关系处理是笔法的重点。
八、     关于中侧偏锋
中锋:明代之前的书论中不见“中锋”一词,惟有正锋、直锋。唐虞世南云:“竖管直锋则乾枯而骨露”;南宋姜夔云:“正锋则无飘逸之气”;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宋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其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中锋”一词始见于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论书》云:“唐代诸家,字取中锋,而规矩端倪,显豁呈露。” 可见正锋、直锋可以理解为就是中锋。
侧锋:最早明确谈到侧锋的是唐张怀瓘,他在论揭笔之法时说:“侧锋平发。[人][天]之脚是,如鸟爪形。”即说撇和捺都可用侧锋。实际上,晋王羲之已谈到了侧锋,他说:“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伏,用笔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其中“棱侧起伏”即是侧锋的效果。
偏锋:元 李溥光在《永字八法·八法解》: “偏锋者不可使其笔正,正锋者不可使其笔偏”;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正锋、偏锋之说,古本无之,近来专欲攻祝京兆,故借此为谈耳。”
由上可见,中侧偏锋在书作中均能见到,中侧偏锋仅是针对笔锋尖部与行笔方向的角度大小而言的一种概念性位置程度划分,侧锋可能还含有借以发力的意思。中侧偏锋只要符合“锋行画中”的敛锋效果都可,而且各自写得的笔画效果各不相同也各尽其态,中锋易得静、平画多中锋;侧锋易得动、斜画多侧锋,动静互生,扬抑相为,情之阴阳,是自然所限也是自然而为,都是为笔墨的丰富性服务。在书写时应注重心力的抒发和运笔的势全,而不该囿于可能导致形式上的僵化的法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