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258|回复: 1

书法、《书法清口》与书学讨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0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记忆当中,用几个月的时间去反反复复的很认真的阅读一本书并在上面圈圈点点的情况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过了!现在大家都忙,忙着挣钱养家糊口买房买车,不要说天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引车卖浆织席贩履者,即便那些钟鸣鼎食金盅玉盏有条件红袖添香舞文弄墨琴棋书画的人家,也很难再现“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样的诗情画意了!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报纸上看到了上海《书法》杂志副主编胡传海先生出版《书法清口》的消息,就设法弄到了两本(我看书有个习惯,只要是自己心仪的图书,都一次买两本,一本拿来阅读,另外一本,当做收藏品收藏。藏品是讲究品相的,而我读书还很喜欢在上面圈圈点点,所以要另外专门再弄一本用来收藏)。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不是很在意,看着看着,人就有些激动,等用了两个整晚全部看完之后,突然感觉喉头哽咽,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总觉得有很多年都没有看过这么过瘾的类似散文的书法评论了,和以前看其他书评文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第一遍看完之后,想了很多与书法有关的问题,一周以后,开始第二遍认真阅读,这一次,没有读那么快,边看边想,边想边记下以下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
7 @3 U( J  b1 p. j
4 N( {2 F% h) {; H# X1 j0 Q我非常敬佩发明“中国特色”这个词汇的人!/ i9 B* i* a4 n, p6 P" _
能发明出这个词汇的人绝对配称伟人!
4 O' C. L2 Y* L7 f* [$ u和“中国特色”同级别的词汇还有很多,“书法”就是其中之一!7 K. f& [* N/ h
有人说“书法”和京剧、中药一样,是中国特有的“地标性”词汇。这个我多少持一点异议。, M5 ~8 p! W7 z  e! o' J
京剧和中药没有错,中国独有举世无双。书法就不一样,韩国没有吗?日本没有吗?朝鲜没有吗?尤其是日本,我们的中国书法家协会1981年才呱呱坠地,日本1962年就在我国京沪等地组织书法巡展。我们的书法家特有东方民族的内涵与气质,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迟至1976年才组织书法篆刻代表团赴日巡展。; M* ?9 K" w/ K1 j: Z
还有,在中国的文学艺术界,书法单立门户的历史太短太短。你想想,连“美术”一词都是舶来品,哪有书法的立足之地!直至1949年全国举办第一次美展,才开始考虑把书法单列。
) o; F  i1 Q& @) `6 B1 E) t再说书展。现在有人动辄在中国美术馆搞书展,以为在这里搞一个个展就好像很有档次很有层次,殊不知中国美术馆自建成之日就没怎么把书法当成一回事!直至2005年才开始考虑把书法篆刻纳入收藏范围。
. O: q; x9 G; U' U  c' h我们东方民族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一个民族,内敛是其特征之一。什么是内敛?有话不说,装低调。深层次的东西就是虚伪。就说这个书法,说白了就是写毛笔字。文革前后大家都说是写美术字的。可现在的书法家们会有一个承认的吗?那咱就说是书法,可人家还嫌不够,非要说是书法艺术,那咱就书法艺术,可人家还嫌不够,还非要找来一些生涩拗口的词汇证明这门艺术的高深莫测和捉摸不定!这还不够,还非要折腾出一点火药味来,让人觉得书坛波诡云谲波澜起伏!胡传海先生说,“就算是写写字这样的小盘子,要写一本《三十年目睹之书坛怪现状》是一点都不困难的”。
% ?5 D- J) i* A, l% g& q胡传海先生还说,艺术就是玩玩,如此而已!7 m0 `4 A6 q- a2 ~7 Z: ?
文联下辖十几个协会,其中就有一个电影家协会,文化部因此还成立了一个电影局,专门管理电影的创作与发行。怎么就没听说过国家要打算成立书法局呢?你不是说你很不得了吗?国家都懒得管你,换句话说,国家都明白,不就写个字嘛,再怎么折腾,还能揭竿而起?1 H3 y% p; t8 r
只是我们自己太拿自己当回事了!- A7 j: f! q4 b
忽然想起《光明日报》摄美部副主任三桂先生说过的一段话:3 t* k/ m6 A7 z4 H+ ]
至于古人技法的学习继承,也并非难事,眼界到了,学养够了,自然知道从哪里下手。一套中国画全集足够临摹,眼中所见就超过了一般古人。看别人画几次就可以知道技法的大概,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努力程度是否够了。根本用不着听信当下的所谓“名师”们的误导。中国绘画并不神秘,却的的确确与个人修养、悟性密切相关。把中国画说得神秘无比的,一定是别有用心者!: N& {9 t, x! c4 ]7 B/ X5 _2 l
这话痛快!但,您敢这样说书法吗?至少会有一百个“大人物”把你给撕撕吃了!  T0 W4 R& ~. S" Y& p+ i& v
中国书坛太脆弱了,脆弱到经不起一丁点的逆耳之言!只能吹捧!, K0 g* ?0 \8 _$ O  [2 k
忽然想到中国的企业,本来就是一厂长,嫌小,不够大气,就改称公司经理!还不够,就改称总公司总经理!还不够,就改称董事长!还不够,就改称董事局主席!怕人说土豪,又引进一个英文单词,CEO!
& a  a5 P* o# K8 \! D. W% ?4 T5 G+ m0 U. ^3 `$ @
微信微博微电影,进入“微”时代以后时时处处都感到“微”力无比!人们普遍在见微知著的同时感受到微言大义!
" s' h5 I/ @* [2 l( [7 ]8 t" B《平复帖》9行84个字,《快雪时晴帖》4行28个字,《伯远帖》5行47个字,《丧乱帖》8行62个字,《姨母帖》6行42个字,《奉橘帖》2行12个字,《鸭头丸帖》2行15个字,《中秋帖》3行22个字,就连卖了822.9万美金的《功甫帖》也才9个字!
1 x* r) `- L* p8 R+ t9 J% |' b与我们每次可输入140个字的微博相比,古人的“微”力远在我们之上!( O& {2 c4 _" @
折腾了几千年,我们现在才知道“微”力无比!可我们的祖先,尤其我们书法人认可的各位列祖列宗,当初就看清楚了这一点啊!
% H. o7 g; Z/ F$ p, ]我们是一个喜欢“大”的民族!在我们的企业纷纷起名叫“宇宙”、“巨人”、“神舟”、“全球”、“环宇”的时候,人家却偏爱“微软”、“松下”之类!0 z/ `* y6 \- i  o
还回头说书法吧!当我们为古代这些碑帖所折服的时候,却都忽略了他们的“三言两语”、“只言片语”!
) |  Q  Z: N6 Z- V! S我们每一次书法比赛都必须在征稿启事里反复强调“作品最大不能超过六尺”!言外之意,如果不作限制,怕是丈二皮宣铺天盖地!
$ ?4 h* O; i4 a3 A3 p  }尺寸巨大还不够,为了感动评委,作者还刻意以字多取胜,恨不得在一平尺之内把《毛泽东选集》书写一遍!还有的选手一次国展就投稿290件,光参展费就花去一万多元,不由人扼腕长叹!! I* k* X/ |, U4 \0 h
中国人太熟悉苦肉计了!' w( q" O- O7 i
那么,书评呢?书法理论界呢?为什么少有关注?/ U/ A5 O- B" ~( K6 ^1 H( E$ {# V
我不知道全国书学讨论会组委会有没有像央视调查收视率一样对阅读书学论文的情况搞一个抽查或者调查,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在一字一句的阅读那些动辄数千甚至过万的书学理论文章!大专院校专业研究人士除外!& p9 |$ X# s6 C0 T7 o- V6 A) D
自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有功夫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的人,即便如此,很久以来能够认认真真把一本书学理论书籍一字一句认真看上几遍的,怕是就《书法清口》这一本!
* t  J2 H3 K) |+ i5 h有人说了,《书法清口》能叫书学理论书籍吗?顶多也就一书学方便面。
: Q& [+ [6 N" n. m  r* T7 d; K  K4 J没错,他是一碗方便面!但是,您见过谁在火车车厢里或者飞机座舱里吃满汉全席吗?我们都要赶路啊!
. z! h1 k, L3 G% U+ c1 W杂志不是大学教材!报纸也不是大学学报!没有受众,再正确的理论又有何用?
8 S. g( ?0 t0 ?8 b2 S  m" d4 o全中国研究《论语》的专家学者成千上万,真正让《论语》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不就是于丹吗?
, v* h$ u3 o' X0 p于丹功莫大焉!
3 |% i( ^' q  w+ l; a! X2 Y+ Z# T胡先生的《书法清口》让书法变得好玩、可爱、亲近!# ]/ F- E, i9 H" l# p
记得,九届书学讨论会,获奖和入选论文共103篇,其作者的工作单位在高等院校的竟然占到70%左右!
3 r8 c$ M, i1 _- B有人就给书学讨论会的入选论文编了一首打油诗——5 G* ?( \' l5 C! A& R! N
一半文字抄古人
9 w/ u4 c+ N. N& V# f& W1 p无关紧要狠刨根
' U. ~6 a. H! x' w一板正经说废话
5 ^; c0 s; s2 T& n4 W8 [* n千篇一律八股文
# Z% f7 n' w# G忽然想起陈震生的一句话:记住,理论都是错的!( s; ^- g( M) ^
我自己也给入选论文凑几句吧——
* G0 _# x4 {" I1 z8 E谁写谁看
, n7 h  _/ u/ `  N# w写谁谁看
$ h6 X: A. h3 T谁评谁看
5 k4 z9 e7 D3 l评谁谁看( X  L0 }0 V, L

+ H0 R$ j. k9 T. r. u8 a- `中国美术馆是个什么地方?您能想象他的博大与宏伟吗?您去过吗?您想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里开个展吗?可以肯定的说,几乎每一个舞文弄墨或者能拿起毛笔画笔耍两下的,没有一个不想的!别说那些光“艺术简历”就能打满好几页4A纸的大腕,像咱这样连苏黄米蔡颜柳钟王究竟是何方神圣还闹不明白的菜鸟都想象过有一天也能在这里被两个花枝乱颤的窈窕淑女搀扶着原本可以走得好好的自己上台为自己的个展挥舞剪刀,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为什么相信?你懂的!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至当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58年开始兴建,1963年由老人家亲自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并正式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家文化标志性建筑。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式,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四周廊榭围绕,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一至五层有17个展览厅,展览总面积达8300平方米,九五年又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程度极高的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这样一个地方,光说说就让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真要是自己能在那里讲两句并开个展,那种风光,那种做派,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奇妙感觉,想一想就魂飞魄散荡气回肠三月不知肉味更不知今夕何夕!正是因为有这种神圣的感觉,我最初对那些在这里开个展的书法家画家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一般人穷其一生也难以望其项背!后来发现,隔一段日子就会有一个人来开个展,按中国美术馆的官方说法,开馆以来,各种展览已经举办数千场,数千是多少?三千?五千?咱暂且按较保守的三千说,这每年也有60多场。其中的个展有多少呢?这个人家没透露,三分之一不算多吧,那每年也有20多场,50年算下来,来这里开过个展的书画家也该在1000人左右,按最新统计,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22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6人,两下加起来也才431人,即便每个人都来办一次个展,也才431场,还不到理论场次的一半啊!何况其中还有人搞一次不过瘾,过几年还要再搞一次,因为他的“技法”有了创新和变革,要以新的面目示人!这样算下来,来这里举办过个展的书画家也就在300人上下,按书画各半算,来这里办个展的书法家也应该在150人上下,咱再保守一些,就按100位算,对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比例算大么?的确不大!但,现在能在全国真正叫得响的书法家,或者说真正家喻户晓专家百姓均认可的书法家究有多少?太远不说,从人们基本认可的千余年书法史算下来,我们真正记住的书法家有几个呢?《书法》“卷首语”说过,从王羲之到杨凝式,从杨凝式到苏黄米,从苏黄米到后来的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等等,一千余年的书法史,有这些处于不同时代风尚的书家贯穿了起来!我们那些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个展的书法家,有几个配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法家?公众需要知道的是,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东西还能不能真正代表当代最高艺术水准?中国美术馆是不是为每一张“入场券”都设置有条理分明的门槛?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水平才可以在这里办展?
6 z1 h1 Y5 l; |( f胡先生在《书法清口》里对在中国美术馆办展有精彩叙述——
+ f# y9 `! Q' d  d这次到中国美术馆办展后才知道原来办展和结婚没什么两样,订场地(婚房)、订酒水、订衣服、订司仪、印请柬、印集子(嫁妆)、请嘉宾、请媒体……现在知道原来喜欢办展就是喜欢那种新婚的感觉。那种感觉挺好,要不是钱的问题俺天天办,天天做“新郎”。直到人看了吐了为止。" c, L/ T* d( G) b0 R4 c9 j
胡先生又说,原来中国的展览太多了,大家都兴奋,抢着做新郎,管它什么级别的,这就是展览的泡沫化,适当的泡沫泡沫还是有意思的,网络那可热闹了,有人可贺、可扁、可骂了,媒体记者像鲫鱼似的窜来窜去,高兴得屁颠屁颠的,主办方也可搞些钱,老板可以拿些字当礼品。想想谁都是赢家。
6 l( V; D% s4 z
) _. u# ^! N) m! G, `0 `% m看胡先生的《书法清口》会产生一种感觉:“字如其人”、“书以人贵”和“书如其人”之类的观点不靠谱!0 ?! X, L1 Y4 J# H# H4 D3 a
书品与人品是否相统一,一直都无定论!以人品论书品,这是中国书法与其他一切艺术的一大特点。清人松年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朱和羹也说:“学术不过一技耳,然定品是第一关头。”经典的书法作品都是与其人品的修养、文化积淀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把书法和书法家的人格品行节操紧密联系起来评判已成为书法理论的传统和定式,甚至有人说不懂得此道即不懂书法之道。那是否可以说,书道即是做人之道呢?
) u: P/ w! P) Y2 d我看未必!胡先生也觉得没有必然联系。《书法清口》第46页说:一天,徐建融跑到我这里说,其实历史上文人坏料太多了,很多坏事都是文人干的!0 u. z7 ^0 d& p6 B  m
还是这个徐老师,他曾对胡先生说,中纪委进驻上海“马勒别墅”后,去举报揭发写匿名信的大多数是文化界的,弄得中纪委头都晕了,因为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 D" h8 i% g! A0 G5 b上海的文人能是一般水平吗?上海的文人都这样,其他地方呢?5 C/ ^( A4 W* X# u) G+ L# Z
书坛有很多“高手”都号称能从一个人的书法作品中读出许多信息,那他能光看作品就知道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吗?我不信。
; I: C0 E9 X' ^5 T# Y6 ~0 Z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也包括着人文意向和人格旨趣,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比如说,岳飞是忠臣武将,一生疆场为国献身,大概不可能有更多的写字时间,他有两个流传至今的版本,一个是《吊古战场文》,另一个是《出师表》,字写得很好,但现在有人考证,说那不是岳飞的墨迹,但大家就宁可认为是岳飞的真迹流传于世。还有颜真卿的《祭经稿》,乍一看杂乱无章,但正是这种“缭乱”字迹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作者激烈跳动的心境,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振颤。/ l8 P: F. {' }
从这些例子看,字如其人好像还有一定说道。- t7 R2 A# `3 }$ t
但,另外一些例子就与此说大相径庭了!
) i' c# z6 R# H/ {明朝末年的张瑞图,其书法结体奇崛,动势极强,多数书家都认为从艺术角度评价是可取的。但由于他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后人厌恶其人,所以不齿他的书法。虽然有人为他不平,认为应当把书品与人品分开评价,但是即使是这些企图“公正”的人也不写他的字。
5 T6 U4 s1 W! u5 q+ t7 ~6 N还有秦桧,字也写得不错,我们今天电脑里的宋体字最早出自他的书体,我们知道中国书法从来都是以人命名的,如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等等,只有宋体,虽然美观实用,但是决不能叫秦桧体。8 Y6 ]* H' Z5 x+ |& G4 o7 C$ ?
胡先生认可《文人多坏料》,但,他去看书展,也未必能从中看出几分作品背后的人品啊!
8 r$ {  S# K6 s1 Z4 {7 Q3 K) w1 M7 ~" ?4 i
书展还有必要吗?还出作品集吗?( i3 O, p; }( ^/ b& h# X
提问是多余的,回答是肯定的!
% g+ z3 S$ d7 H* D* o; f如果不搞书展,如果不出版作品集,如果不参加书协组织的下乡写春联,如果再按某些人的要求取消书法家协会,那,我们还玩书法吗?$ U2 j, b$ s' E: ?( v
玩!绝大部分人都会这么回答。他们的理由是:纯属个人爱好,充实业余生活!
* I4 ~3 n* [8 C# W# ]) R3 ]每当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还很稀疏)、目光呆滞、面无表情、言语迟滞、饭局牌桌上呆若木鸡的书法家我就喉头哽咽目不忍睹,想起胡先生的那句感叹:哥啊,犯得着吗,不就写个字嘛!太费精气神的话,咱不弄不成吗?; S8 d' Z; s% U# E3 Y3 f
还说书展。
' F& h8 C, d& q$ V# |1 h2 ~9 c鉴于以上原因,书展还得继续搞,不但要搞,很可能还得长期持续的搞下去!! X9 `& r& ]( G7 G1 K) K
但,现在的书展,不仅仅是让人觉得审美疲劳!按胡先生的话说就是,我们的书法家办展非要办到“直到人看了吐了为止”。; r3 G( Y" f' [  E
现在的办展程序:哀求赞助,哀求捧场,哀求媒体,哀求到场!然后——瞎看、胡吹、乱评、海吃、胡拿,出丑!最最令人作呕的就是展后的研讨会!
* E7 \5 ~( X* o) K胡传海先生在《书法清口》里谈到林岫先生对研讨会的看法,她说,与其掏钱开研讨会让人对着你讲好话(这让她挺难受的),还不如出本集子让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自己也想退出“江湖”了,写文章讲话得罪不少人。其实,讲真话不易,这要比整天说好的好的、对的对的、是的是的人强上一百倍,因为你很真诚地把你要表达的东西说出来了,艺术家就需要这种品格。真诚是一种美德。9 l7 F7 [1 y6 ~1 t! W8 o
我看,书展要搞,就这样搞——
5 C8 G% G" m9 w1、自己精挑细选参展作品。3 q4 |/ }0 ~: g/ d
2、自己出面去寻找场所。# J' ?4 O( W4 v5 q" D
3、自己找人布展。3 K$ z( p6 h9 k) L7 |1 I  [6 `* W, }
4、自己掏腰包在媒体发表通告,说,自己有个书展,几月几号在哪里。) N( J% l- P% y8 @
5、自己找个愿意给您卖力的联系人,在媒体留个咨询电话。
& b9 n- y2 L# {  }3 L6 {6、自己在开展那天亲自站在门口迎接来宾。* L9 x# o6 B. k; `" x. X6 c
7、自己请人默默统计流量,做到心中有数。5 t2 w, G8 a/ R$ M# {- V+ r; e
8、自己设个留言薄,听听来自大众的声音。! |; e0 H. e) \1 d' z6 w/ Z
9、如有贵宾,自己掏腰包请人家下馆子。
% J" G- m$ a+ u* v9 T
" `" W8 M( _& [" a; N《求是》上的文章好不好?当然很好,因为那些文章大多出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和国内顶尖理论专家学者。) B4 w* O; z: N0 V9 u. f
可是,不要说普通党员,县市委书记究竟有几个把一篇文章一字一句从头看到尾的?如果最需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县市委书记以及以下党员领导干部都不看的话,《求是》的价值在哪里?
; g" ]8 a* y: Y8 S* s书学讨论会好不好?好!很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当然需要好好研究研究。
* a4 p/ H; @; ?, V% C: n可是,不要说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国家级以及省级书协会员或者书学领导究竟有几个把我们每一届汇编成册的获奖论文集认真看一篇的?央视还有个收视率调查,我们的书学论文集有几个人在看有过调查吗?
1 U& j& {. H' P8 d/ h" f0 i杨勇先生说过,平时我们会看到很多论文,字数上很具有规模(绝对在5000字以上),有大量的参考文献、注释等,非常符合学术规范,但看过之后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看过等于没看(用大量的文字证明了一个不需要证明的问题),这些有文字数量但没有质量的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是各个单位量化考核催生出来的泡沫文章。
- A6 s& }$ H: c一次国展可以收稿50000多件,一次书学讨论会收稿多少呢?一千多件!论文获奖者有70%是高等院校的师生,那么这一千余件的来稿作者中高校师生占多大比重呢?如果搞书法理论研究的都是一些“业内人士”,那这些研究成果于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又有何用?
5 h! ]* l8 C: K2 t2 N: x我们回过头来看《书法清口》,他的三个特点让他注定能让书法爱好者手不释卷:不打官腔!不玩深沉!不长篇大论卖弄玄虚!, _# E" w+ q* j& x
手头有一本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印数1000册,我想知道两个数据:图书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自然售出多少?现在还有多少库存?谁能告诉我?  G6 ]& j- g/ ]& D  L& R  |
另外一本,就是这个《书法清口》,印数3000册,我也想知道这两个数据。
9 w2 u4 r! x  Z* {) i《书法清口》至少能让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些与书法理论、书法批评相关的问题!  b; U, ^4 f, l6 m+ T) b' Z1 z
我看过杨勇先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他说,这些有文字数量但没有质量的文章,很大程度上都是各个单位量化考核催生出来的泡沫文章。古代那些语录式的书论虽然看似简短随意,但对于书写实践、书法奖赏等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所以,今后的论文评选在学术规范的要求上是否可以有所拓展?比如,放宽论文字数的限制等等,毕竟我们需要的是有新意、能独创的好的论文。
( n8 B6 A, n5 ~& T* g" E或许,《书法清口》让我们看到了书法批评和书法理论研究的另外一条路子。
发表于 2017-4-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