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660|回复: 8

转贴:薛元明:走过2005——书坛回顾与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好像有人贴过,好文章不怕重读4 V0 N+ T) K8 l1 |. {
6 u5 K' r& E* g0 S

; M/ T' R5 q. x& q+ V! W$ _; L走过2005——书坛回顾与展望
8 @" T3 W# `" |6 d/ S1 v  H, r. S* C
【薛元明】  @% x! Y0 ?$ m- Q

& h9 `. L9 \, V! ^2 Q & E: B# g# t, v2 A3 _# T
2 {* ~8 E1 g$ N% K' i# G% V% N
9 V6 K4 m9 V$ R6 O
3 e" N; K& W* h9 Z
启功——偶像的黄昏
9 i6 _# K. @2 I$ h( b
9 ~4 ?  l. S  r: J2005年,启功驾鹤西去,随即就有人宣称书坛进入无大师时代。启功身上具有当代诸多书家所缺乏的而又最重要的一点——修养和学识。但将启功评定为“国学大师”,还有待商榷。无论从学识还是人品来衡量,启功都堪称当代书家楷模和典范,但他和陈寅恪、王国维、梁漱溟、梁启超、马一浮和熊十力等大师在国学领域内的建树相比,还存在距离。
( B* D8 |7 j% z+ ]. p* K0 ^' y9 Q% a% o( ^
启功被推为“国学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反衬了当代书家学识修养的浅薄和寡陋。% C7 M6 \" u- }. k/ A6 X

9 S& I% K5 E. u% F沈鹏——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 {, [/ M9 j* T2 r- L! d2 N) V' A: i% P0 w
沈鹏先生刚刚卸任中国书协主席,走过了颇不平静的五年。沈鹏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出席开幕式,那飘动而凌乱的白发以及瘦弱的身躯,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沈鹏先生骨子里是个地道的传统文人,使得他在驾驭整个复杂而庞大的书协机构时力不从心。他在任职其间题写的各类展标和书名没有人确切统计过究竟有多少?!有时确实是无奈的应酬——书协主席在一般人的眼中,并不是学术和艺术,而是偶像和象征。
& H: c9 [- T/ Q% s' e1 }" O. p$ Y0 A/ E
沈鹏卸任之前慷慨捐资,设立“书法媒体奖”,泽被书坛。
+ s5 m! S2 o/ o+ N/ X# `! R: L" e+ p+ j* f/ L; n
刘炳森——谋事在人,成事在天4 n/ {$ M' F9 ]$ Q  \3 l5 y# E
9 u! J& r' v1 J  J  T+ {
适逢壮年的刘炳森正准备大展宏图和大显身手之际,天不假年,突然撒手人寰,有运无命,时运不济。莫非真应验了那句宿命论的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刘炳森出任中国书协主席,时下的书坛格局则是另一番迹象,目前串红的“流行书风”和“艺术书法”之类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会被束之高阁,对于书法发展本身来说,未必就是好事。从创作方式来说,笔者从内心里并不认同所谓的“流行书风”,但是从“思维方式”来看,却意味着多元探索的开始,艺术价值之外尚有探索价值。
2 l- q& p; X; }# r- a2 F- q$ R9 R; |9 i5 B
刘炳森猝然逝世改变了当代书法的发展进程。
/ j7 n& b+ C0 |2 i9 D# L& r: x3 j% y
张海——明天会更好# R5 ?+ c8 H$ R6 H4 e: [: b
, Y; R9 [/ U& ?. g
张海当选为中国书协第五届主席团主席的消息刊载于各大书法专业媒体,结束了自刘炳森去世之后,书坛一度扑簌迷离、似是而非的各种道听途说的传闻。2006年正好是国家“十一五”计划实施的起点。回顾河南书协二十年的发展,张海功劳无法抹煞。就书法创作来说,张海当年一手隶草风行,也是书坛中不多见的,多年来不断求索进取、持之以恒,治学精神堪称楷模。$ b& X+ P' ^6 H0 [5 j" ^

  d# v) z! X- F% f& o. q& X+ F5 t张海走马上任,是21世纪书法发展新时期的开始。, V. a0 l; v- W. n

' e' Y4 m2 O+ b. k3 H. y王镛——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2 b) C" K" t4 S* z

! q+ H4 I) y4 Z! _当下书坛,稍具书法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王镛的大名。如果不知道王镛,说明对书法是个外行,还只是一个票友,并未真正入道。王镛成名具有相当的优势,坐拥京华之地,俯视天下、睥睨群雄,执教中央美院,涉猎书画印很全面,而且齐头并进,风格统一。为当代书画大师李可染的研究生,出身名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尽得风流,遂一时竞相模仿成风。2005年,王镛做出惊人之举,辞去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与中国书协告别。头衔有无对于目前的王镛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可口可乐老总曾经说过,即使公司全世界的资产一夜间化为灰烬,第二天便可以起死回生,因为“可口可乐”四字已经成为品牌,品牌最有效的资产。名气于书人则类似。王镛即使没有任何虚衔,王镛依然是王镛。
4 F/ f* a. J1 r  j  a
2 r* Y8 H! L; N/ K王镛虽然退会,仍旧是书人关注的热点。
8 g3 D* v; {/ }. w! u, j( f, z
! f5 M7 J; m0 A+ T8 Z$ ^; A1 X张飙——一个“王朝”的背影' A" R( ?: \9 U& N, N

+ g; q, ], v! y& P' K4 o$ O笔者前段时间在某书法网络读到“呼风唤雨话张飙”的帖子,足见张飙能量之大,一时无二。最近读第50期《青少年书法报》有关书代会报道中的新闻花絮,描写张飙却是“在书代会结束后一言不发,匆匆离去,只留下一个逐渐消失的背影”。5 n" S  n" e" p+ a& L
6 o! R0 @2 ?1 D* |, L
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从未像张飙主政时期这样频繁炽盛,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不放过任何闲置资源,整个书坛像一架被开动的机器。各项冠名展览纷纷出台,从乡镇书法到秦皇岛大字展,从公务员杯到反法西斯,所有的纪念日都被利用起来。张飙主政时期所举办的展览与以前期相比,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像中青展变成青年展,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真正得到实惠的是评委。张飙乃搞政治出身的,谙熟各种措施的利弊和对于人性弱点的把握,但是各种恶评从未停止过。物极必反,过多的展览必然降低含金量,消解展览的权威性,是一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行径。
9 t2 [( i! q0 U% f' [$ p3 ?0 R3 e( \, Q" \- G  V
书坛应该扭转这种展览泛滥的局面。, ?$ l7 k. }4 S2 U

/ [3 b' Z$ l2 o$ _) d! c刘正成——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 Y  B8 d2 d' U% o
- c3 Y; O1 g9 l% ]6 c7 U, L
刘正成不但以前,即便如今,也一直未曾离开过书人的视野,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各路媒体慑于书协威严而三缄其口、沉默是金,但在当下信息流通迅疾便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刘正成失去《中国书法》阵地,随即创办《中国书法在线》网络,继续传达自己的声音。刘正成虽意外出局,但他所倡导的展览模式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改变的是刘正成失去了话语权。不管怎样,刘正成对于当下书法的贡献无法抹杀,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刘正成所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尽管存在谬误和错讹之处,但对其中的正面效应应给予肯定。
7 G/ |4 x2 U5 t& J% d: }
: j, l/ c6 G7 [6 d5 ^. [( b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有关刘正成平反的消息。平反极其尴尬,或许可以恢复刘正成的声誉,但对于书协组织而言,已经是匆匆过客。这对于刘正成来说,才是最大的遗憾,但有些许安慰的是,网上最近有了新的资讯——刘正成担任国际书法协会主席,不知是悲是喜?!9 G/ `, ~% J) i/ f
8 f' w" s9 G* ]) Z4 h9 F3 o& `1 v2 R
尉天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4 }, r- r" M2 {, N
9 f6 d' Q, E9 l, \9 @7 V. h; d+ @
最近有关尉天池收取烈士纪念馆招牌巨额润格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南京有关报刊也介入并报道——不管前提如何,尉天池收取润格乃凿凿之实。应该说,书家收取润格是情理中的事,成艺艰辛,任何劳动都要付出成本,书法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劳动,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物质需求成为生存必需的时候,自然无可非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仍然不能排除一些特定事件。上述情况尉老不应该收取润格。烈士已经捐躯,九泉之下倘若有知,将难以瞑目。傅山数百年前已经说过:“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纵观历史,每个时代的思想和行为皆由杰出的文艺家最初实现,有责无旁贷的道义和责任,理应成为思想典范和道德楷模。因此,对艺术家修养的要求,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要求。尉天池收取烈士纪念馆招牌润格与这种道德要求实在相去甚远。现在的书画家流行将印章放在老婆手里存着,这也是避免应酬过多的方法之一。但漫天要价的时候,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轻重缓急。艺术创作需要个性,艺术家也要有个性,但个性只是个体精神的特行独立,而非行为举止的目中无人。+ h  F2 M: j+ e8 Q$ @
: n- C' S0 X4 }& C) k6 i" W
目前有一种解释说,尉天池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取润格费的,实在难以自圆其说。书家收取润格时,是会考虑作品的使用位置,如果将作品放在公共厕所、浴室仓库和自行车修理铺中,即使润格再高也难以应允。尉天池所题写的招牌中明明有“纪念馆”三字,难道会一声不问?退一步来讲,即使尉天池先生可以不问经济人,是不是从来不读书,不看报,对这样的新闻一无所知?如果真是这样话,那他所强调的书家修养从何而来?$ F* X/ m( ^6 w0 a6 [: n+ H) T$ c
: M( u$ l% [( ^  Q2 J
尉天池先生书法较之七、八十年代愈发张扬,渐渐失去原有的沉着和大气,变得油滑浮躁,徒有其表。笔者留心了一下,连书写内容都日益单调,很多是“熟诗”,最多的是“远上寒山石径斜”与“胜日寻芳泗水滨”,难怪说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岂不悲哉?!
# [8 i$ M* S2 a' A
: F& U$ L; I) Q4 p( k) t2 I唐双宁——想说爱你不容易; s* i, h  n# f& O$ ?, h7 x% B: n

/ c; s3 P. S+ R. D1 r; Y, g2005年中,书法专业传媒至少有五次整版隆重推荐唐双宁,包括个人讲演及书法创作等,其中也有名家客串捧场,但结果却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最终招来一片批评声。5 t$ e& I  t+ @2 A; y

2 y: B: X* m" c因多种原因,当代书法实用性逐渐减弱,与艺术表现存在有限分离。书写技巧不过关,艺术表现能力必定减弱。“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书写者的笔迹都不同,都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因而便出现一些以恣意为个性,认为毫无技巧便是超越技巧的书家,遂导致书家标准模糊与失落,这是当代书家泛滥的最主要原因。旧时很多书家皆高官大僚,王右军与张长史分别是书圣与草圣的官衔,颜鲁公、苏轼和黄鲁直等也无一不是高官,但在当下不可能再出现。关键是科举制度已遭废弃,“学而优则仕”,通过科举可以实现“货与帝王家”的梦想,书法自然得到空前重视。社会分工和制度进化使现实状态下的书家在工农兵学商等各个行业分布,书家本质角色已然置换,过去当官从政者本质上仍是读书人,失意时候尤其明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比古今,全然不同。& u4 J4 O7 `5 O- v: D  M
8 W* ^# C) G" J  r+ y: t; o' ^
对于唐双宁书法评价的态度,实质上意味当今书坛批评的进步,是一件好事情。
- Z; s3 O: y! [  t. [; j9 a4 M/ P; L+ E
百年西泠——我欲伤悲不得已7 S) h/ J0 b" h8 q$ Q  i% N

, i0 \. P+ K( a( }2005年,是西泠印社成立100周年的日子。百年沧桑,百年风雨——依然“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展望全国书法热中,印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如今大多偃旗息鼓,唯独西泠巍然屹立,百年不倾。自成立以来,社长是关乎印社发展的大事,能否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式人物确实非常关键。西泠成立伊始,社长空缺,十周年之际公推吴昌硕为社长——“社敢何长?一耕夫来自田间。”可以说,吴昌硕是西泠到达颠峰的关键人物。吴昌硕在海上得享盛名之际,同居沪上成鼎足之势的尚有王福庵和赵叔孺。赵叔孺一时门生众多,却最终没有忝列社长之职。从创作上来说,吴昌硕属于创新派,赵叔孺仅为改良派,因而不能和吴昌硕相提并论。而对于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来说,虽然他活到1960年,却一直未曾担任社长,自然也不会推荐风格近似的擅长元朱文创作的赵叔孺担任社长。此后历任社长有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与启功。启功之后,社长又缺。吴昌硕之后的社长中,马衡作印不多,张宗祥更是罕见,但都是大学问家,对于保护和发扬西泠印艺有筚路蓝缕之功,但因创作上薄弱,遂难以达到举世瞩目的高度。沙孟海篆刻先师赵叔孺,后忝列缶庐门墙,一生风格未曾定型,对印学史贡献巨大,较马张二位创作要高,却远未达到类似吴昌硕的高度。及至赵朴初和启功,一生没有进入西泠,虽然担任社长,更多是社会影响,类似于荣誉职务头衔,对于篆刻界的号召力很有限。
' ]. }1 m1 B  S' d1 d. M( W
& I) r, [8 K' }西泠目前最需要的是一位可以和清民先贤相颉颃的优秀印人担任社长。
  O' {5 Q. u, P& i3 J8 P+ K3 o; ~7 |) H, L8 o3 z9 i7 u$ I- j
名家不名——怎一个“俗”字了得!1 |  R' v9 Y+ [8 ~. V2 ]3 x

1 C/ w% q! g6 `/ p% g; ]+ w有关书法“俗雅之辩”常见诸报端。虽然“俗”的标准很难整齐划一,但在审美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指向。但“俗书”并非是俗人之作。(某些大家,学识不可谓不富,才情不可谓不高,但笔下格调因多种原因而呈现俗气格调,非本文探讨内容)“唯俗不可医”——江湖气、村气、酒气、狭隘气、病态气、世俗气等,不一而足。当代书坛,充斥着大量的俗书,负面影响尤其恶劣的则是一些名家创作。每逢书展大赛,总会有一些特邀作品,其间俗书不在少数,名与实水平极不相符。《中国书法江湖网》中有一“当代俗书排行榜”的帖子,列举了一些当今书坛的名家大腕,俗书满纸,如欧阳中石行书起笔油气,缺乏沉着之力,特别是捺画收笔,柔弱无骨,故作姿态。林岫作书,结字单调,千字一面,缺乏骨力。钟明善作书,入纸提笔尖细,甜媚单薄。王冬龄草书追求笔势连绵,失之油滑。……  ]* f. s  e0 g/ @/ W- z5 c

4 w/ X6 u% T3 M. {7 b9 w俗书之害猛于虎。
) l6 }# q( a. ]& {( z
7 n% m6 z+ l% z6 a. X+ ~0 v6 B展览大赛——我不知道风往哪边吹9 u3 B2 U$ G/ v4 \- Q! }; o- g
! x0 O" [7 p" ]5 D( f2 ~8 p( ]- v. ~; j% N
展览是目前书法最主要的生态方式之一。书法也从书房品茗时,掌间案头赏读把玩的精神娱乐方式变成直接互动交流形式。笔者认为,应将展览摆在合适的位置上,一味躲避展览、游离展览之外,否定展览的作用,是不明智的,而一味依赖展览、迷信展览,也是不可取的。目前各种展事五花八门,网络更是为书人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交流平台,使得目前书法展览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但在多元中自然会出现一些“杂音”。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目前个人办展就和上街买菜一样方便,从而呈现出愈多愈滥的趋势,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实在不多。
( P- o, Q- f) N% L9 T7 E, |
- l2 J7 y$ \4 a时下的展览大赛只是热闹而非繁荣,标准模糊乃至丧失。
! @! p2 y- U4 P$ n5 [9 Q4 q' `; H
" _' Y0 j2 y2 ~" @" u# Q网络天地——走进新时代
1 j2 p. l! ^! x2 ]" \9 I1 x# e4 _1 Q4 F1 y+ Y  ^
技术更新变革带来迅疾的交流方式,网络的勃兴对于书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交流迅疾便利,使得书人在衡量自身艺术创造时具有一定新的优势,可以享受到更多信息交流资源。说话者的身份可以被掩盖,在话语表达权上更多体现个人意志,在这样的形势下,尤其对于当下没落的书法批评而言,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另一方面,网络导致技术成为主导力量,人文精神流失。在技术时代,书家越来越趋向于批量生产,艺术个性消失,信息海量而难以辨别真伪,这些都是目前所要直面的。
7 f5 f  e- b0 p4 \0 u0 a3 E- L9 S+ |  n- J. L
网络的兴起使书坛出现了一批网虫、大腕和新贵。
/ a2 A0 U  ^! x  Y1 R- j+ M" ^  ^; m( g: `
书家书者——乱云飞渡仍从容
) O, E  ~. D0 ^" C" {4 f5 N' J; l3 K# y0 I( u' ^
当今书坛,一些书坛名家自有了名声之后就迅速走下坡路,关键在于没有正视现实,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目前一些处于“基层”的书法爱好者,为了实现鱼跃龙门的梦想,更是费尽心思,以求一朝鱼化龙飞。实质上,书法归根结底是人的心灵和修养,自我意志和心态的培养塑造。经济社会中强调物质至上,对书家的士大夫心态有极大的摧残,目前书家更要坚定信念,保持平常心,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立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对于自己的艺术信念和主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方能修得金身正果。1 P! {1 o4 ]# p0 e" U

. Q! p! r0 q9 d' C4 r书法本质上是一种修养的自律行为。学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Z4 T: t( d, S

* v5 X) \0 B. o; A2005年的书坛展事风起云涌,适逢书协换届,因而极不平凡。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网络滥觞,对书法产生很大影响。科学技术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存在着巨大隐患,精神的困窘逐渐呈现端倪。也就是说,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书法仍然不可缺少,因为艺术的作用无可替代。假如牛顿不出现,可能会有马顿或羊顿,因为苹果总会掉到地上,万有引力终将被发现。而书法创作则不一样,如果没有王羲之、颜真卿和米芾,书法史将会黯然失色,书法史中有些人是专门为书法而生的。书法发展史由不可替代的个体灵性构成,新的天才出现不会使过去大师黯然失色,就如林散之的光辉不能掩盖米芾的不朽,高二适的出现不会令怀素失去价值。在技术工业化使社会生产处于批量的规模经济阶段,随即而来的是个性和差别的逐渐消失,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趋同与一律整体化最终将扼杀人的想象能力。单调和雷同是书法的大敌,使书法丧失最宝贵的创造力。书法艺术的追求过程,正是为了使人的个性不消失,保持个体灵性不被淹没在公共话语群中。步入2006年之际乃至今后,书法必须承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 O* ?; C$ I' E
# n( F) m, w# V4 v' r(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南民族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叶武的博客看到后转贴过来的! U( ~# j# M4 M4 y/ x1 C# E
http://blog.shufa.org/blog.asp?name=pwsh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青少年杂志发了,删节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囊括点东西挺多,概括点不无道理,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室尊者 于 2006-4-21 10:02 发表
! Q9 q( p2 f1 [2 z7 b/ @在青少年杂志发了,删节很多。

/ R. a" D1 t* Y& e+ `* q( p. N1 K6 b& Y1 ~1 F: Y1 D
编辑都胆小,怕惹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宫也有此想法,下一步咱也照猫画虎,弄一个试试,而且这个念头老宫也动过,主要是时间不允许,公司、税务、合同,催款……忒累,况且匆忙出来的东西有些对不起观者,再酿酿,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薛的文章越写越好了,可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过瘾!期待多发一些这样的好帖应。——愚砚6 P7 w" p* H# s9 a9 r! b  j

* ?. Z; \1 q$ c/ w2 E[ 本帖最后由 jinyang123 于 2006-4-28 21:1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30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kao shenme dongx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