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67|回复: 1

文汇报:今天的国画艺术正面临书法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8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6 `5 z2 O: j+ N: @
        . r, p# S! n, ~  b" d! c0 G7 Y
d49c25a9934faacfa40b40ca7eae7bf4.jpg + _7 W% b5 r( \- B* k2 {- j+ S
% B( L5 X! B/ u' g/ L
        上图为赵孟頫《饮马图》局部
6 z6 N+ p/ k, N7 J5 c; N
        
8 j- z% G' r6 w( m+ |2 | 4eef9c8e528c3a504a0aed839f32d61e.jpg ' {# l7 L3 R) m& U

3 l5 i& ^9 W3 Q' r1 k" e
0 |1 I8 |1 ^# n+ m, D        元代的赵孟頫既是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他提出“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理论,将书法笔意技法融入绘画中。
1 D1 z9 M, B. [3 Y/ m# z
& v2 g) P6 i/ Y% A( t0 u" v
9 S  t& O% j8 t1 z1 }
7 g1 M/ y) n3 ?
        也许不是危言耸听:当下的国画艺术,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书法危机。一位著名国画家在参与全国性的中国画评选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画创作的方向以及对传统的认知似乎出 了问题,意笔完成的作品极其稀少,甚至不见笔墨。
* |- x) q) e. P( j3 k1 ]
& W5 x& W0 i% p! |) ~  a
: Z) m4 r# E! B" l0 E5 X8 M$ U4 f' ^7 h
d507ed8acc2ae5b76702be33bd34e276.jpg ! c) T$ |9 P" P/ q2 W

+ s$ a( R1 b# H2 @3 L. u- I4 y. W' w( _
, ^! h9 \. H, Q, I6 {

, ^. E! |+ e+ A8 r

2 Y5 R8 _* @: ^( w        一言以蔽之:曾几何时的国画“常识”,正成为中青年国画创作者和美院学生普遍忽视、缺乏的一种修养。这不能不让人担忧。中国画所具有的厚重且富于变化的书法用笔哪去了? 飞扬潇洒、直抒胸臆的写意性笔墨哪去了?
( K6 g/ c& f! \/ q) C) x% r4 w' K# D- p# l2 \) Q+ ?3 c; [
4 S" {9 u9 m' B! B& ?
        忽视了书法临习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天许多国画创作者们的作品呈现出以下几类倾向:5 @" O; K/ _- f, C1 V2 J- \: {! g
6 y9 H) Z* `- N) E7 v" e. v, k
2 D3 c& @0 @- ^) ?8 A2 U+ P4 s6 q3 X

! {$ J$ N, @2 |" W2 y* ]
" |" _( B6 W3 Y* @  J1 G( W5 Z b080175a7f761eb9777a3de604e11577.jpg 7 g; G. I( n5 g/ h1 Q

5 i* O  [3 Y" ~4 {5 v$ M
  F; ~' C* F8 n( d& x
8 S) k* g7 o7 N; r+ \1 u  n: V% @5 P6 W# f* a, x$ T
! `; o& R2 l4 L" g: P/ e9 ?
        一是见墨不见“笔”。
2 A+ a* \, E) h0 N2 V! g此类画作尤其多见于时下流行的当代水墨类展览。创作者们擅长以水墨晕染来制造水墨淋漓的视觉效果,追求画面的肌理感,而画面中的线条非但不多而且缺乏笔力。殊不知,缺少用笔的水墨,只虚有其形式,而无实质之内容。这样的画作更倾向于西方绘画,而非中国画。. e  F3 c+ \: ~. V) W. ?
7 K. ]* Y3 S- z0 U, `6 A

6 I; f  e' Q+ X        二是工笔描摹代替“意笔”。
* d' V' W" @" w9 v' J8 e笔者观看近几届全国性美术展览与近年美院的毕业生作品展发现,频频出现细笔勾勒、写实性的工笔描摹作品。其实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笔,不是笔法与墨法的结合,看不到有力度、质感的墨色线描,不过是倾向于机械的描与磨罢了。+ \. j. C$ A( s! _! W

# e& Q' m& @, O  \

  w, j# U9 C& t0 N        三是缺乏对书画形制、题款的基本常识。
' d% y2 a: r9 o$ J) B如今的青年国画家很少在画面题字了,即便题、落款也常常胡乱题写一通。例如,行文的书写顺序左右颠倒,落款时间把干支纪年写成公元纪年,钤印的位置不合传统书画规制,更有“不堪入目”的题款,毁掉一幅佳作。
5 X/ O. q+ S3 j/ e) O1 K6 j
  y5 M* ]3 o# ^1 C
, w! f4 S, N4 M- L 9b3ce0a8171fbd9261ae35da44a8613f.jpg
7 A5 \: ^+ Y( t# o2 ?' ~) Q: B3 R# ?
+ W3 I. n% O, L9 l2 z7 R! s9 j0 \& l8 ~; N* r/ u5 f4 Z
9d60bd4c7dabc7274108aa07301ea432.jpg
, z$ w- a- B$ O* Q  W- r; v8 m
# L! D2 H; `& f7 n4 g0 d; [6 u" j4 a        之所以认为这样的现象令人担忧,是因为书法对中国画至关重要。国画家陈家泠先生回忆陆俨少先生的教导,曾多次谈到这一问题,指出写字和画画同样重要。写字是在练气韵和力度,书法对他的国画创作起到重要作用,并提醒国画系的学生一定要勤加练习书法。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也曾直言,西方艺术的基础是建筑、音乐,而中国艺术、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是它的书写性。
- y0 H2 g/ x  F  B3 T5 o/ p! d; k' c; E* L8 J% \- K# g+ h
2 A6 R( ~* p* K0 _2 b
2 [; ~+ j1 ^' q
6 [, u6 s; J9 {" I/ l. E7 S
6cfc5fc6f37adfc863538e8b2293fd44.jpg
# d8 t- G0 g' U1 G4 S8 A$ A
9 W8 U, X( N' P* r7 B7 }4 W: z! R: ?, x$ }8 J2 R

  Y4 [1 |/ s! G; {3 `' O( o$ B; Q  Y2 p$ A1 k
1 I2 m" V. m! A9 N
        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重视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以线的造型、力度、质感,来传达对象的生命性、精神与灵性。这也恰能解释,为什么传统的中国绘画少见色彩。在中国画家眼中,色彩会分散画作的神。有的画家甚至宁可仅仅依靠无法涂改的墨色线描进行创作。线条的表现力,具体落实到用笔的表达上。而对于画笔的自如掌控,正源于画家的书法修养。到了北宋文人画时期,这一特征更加明显。文人画家自小开始临习碑帖,并学习汉字书体的演化,包括篆、隶、真、草、行等书体的临习与体悟,并将书写的体悟,通过富于变化的书写性用笔体现在绘画创作中。到了元代,赵孟頫更是提出“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理论,将书法笔意技法融入绘画中。' _* a" N# M& P9 x7 ?  U  f; ?% V
& n9 g, r3 \  u; @/ }  S2 i
* n! t0 c' k2 B& X) d! X

; j" N) [: e1 A5 g
+ n& M7 M% ]9 s1 y b46534163fcf0742fd5bf61f1dcd8386.jpg * y# x* \. k" E2 L2 U) \' ]( C
8 L) d8 W/ S' [

  {: e9 J2 I2 ]+ ^; C& [
0 P2 D  z- u7 ^/ }  j( L" n, B
  x0 M6 C  B1 s& x. C, U

) Y; i% I# H6 v1 A. I2 W  q% a( S: Y        也正因为如此,在过去师徒制言传身教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古文字、诗词格律、金石书法等等,都是学生的必修课。然而在今天的国画教育过程中,学生却很难具备这样的素养。尤当步入计算机时代,日常的汉字书写也被电脑所代替,对书法教育造成莫大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青年国画家和美院学生很少重视书法的学习和书法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画好画就行,书法并不重要。此外,几十年来,我国美术学院普遍引进的西方教育模式,对国画的造型方法和用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致使人们忽略了国画教育中对书法书写性和写意性的重视。
8 ~5 B9 u5 [  X9 E/ `7 k( D
5 m/ ?' P3 p, M/ w6 |
( e: T% b/ K8 W5 o2 o6 Z# G- i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的形式语言固然需要发展更新,而作为中国画创作基本功的书法仍然不该被今天的人们所淡忘。中国画中的书法用笔以及书写性、写意性,正是中国画独特魅力之所在。
; d+ K& W1 K1 |- `, i& p1 N9 ^) P, |
! @7 ^9 e* T1 }( p/ W- K; O! ^

/ V) c8 e- h9 I6 _) o: u

2 \: {( D+ O5 k' i# Z+ c) R文| 黄青
' [) i% S, K  ?% Z1 G/ B
$ M' Q9 F7 r/ x4 H
发表于 2017-8-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为“色彩会分散画作的神”的想法是多余的!没有笔墨色彩从哪里来出神。要知道:神,在书法中生于笔墨;绘画中生于色彩。重要的不是笔墨色彩,而是当知什么是神!
0 s6 f4 a2 Q: E/ E" T! }& V9 p
来自小程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