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5 v/ Q' K- ]6 q9 T+ T2 ]
很多人就疑问写字为什么还要吼出来。其实,吼出声音,就是一种状态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来源于什么呢?就是我对书法的认知。书写,作为一种行为,忘掉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吼声使我不再顾及外界的干扰,使我更加地专注。8 X0 W" L# W e. z, N4 x
6 \; q/ h8 S! ^+ f- y) [8 B5 A* n
2 o* @( R @ K6 d/ R. C
; g9 ]9 d! s- v: p
. J* y& v& P. w' X. N& p
1 B- C, r' c* {* M) g B7 J3 `4 }3 k' w3 n- k
对于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线索以及现状,尤其是大字创作,很多人认为是井上有一之后形成的风气。而我认为并不一定是遵循井上的路径,就艺术的发展而言,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环境都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日本出了一个井上有一,我们中国就必须也出一个。就算井上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今天在中国形成的风气,也不会知道日本今天的书法界对他的认识情况。井上的影响到底能够持续多久,也很难说,到下一个世纪,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井上有可能不再像今天这样受追捧,这都是有可能的。
6 @* L. [7 X$ [1 G; x& z+ ]3 b: z! o; J7 z# m& P7 c
8 y5 K7 l7 R7 l
7 W) n2 |) L9 ^% b5 n! U' o/ t. t
: `( G% ?* k1 f+ N2 S6 g( g6 O! \8 l8 ]+ F7 l& N, o) O$ Z2 f3 q
8 |, v( ^8 L& ]1 i5 O1 O
6 `: y! @: L' L1 X( H
/ p0 T! x/ T& {) P6 e3 f3 p
5 _% k. ?. v# y7 f( R) `/ G) }% W0 e
9 q( Y# L0 c2 e+ J% U# e, P
, r- O; V ^5 r9 a1 {& E/ M0 B+ e- N" E7 V
我去日本,很多书店买不着井上的书,甚至连有关井上有一的研究著作都很难找到,而那些书店的老板和店员都摇头,显然,井上有一并不受他们的欢迎。我做这样的尝试和考察,对井上有一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时候,发现比日本其他书法家的要难得多。也就是说从这一线索而言,他们并不认为井上有一能够代表日本的书法。在日本,他们并不像中国人对井上有一推崇备至,他们对井上鲜有太高的肯定。海上雅臣是理论家,又有一定的资本,他有自己的偏好,不遗馀力地在全世界推广井上有一。这几年,海上雅臣在中国做的很多井上的展览,这是不是就代表大多数日本人也这样认为井上有这样的高度呢?不见得。中国也是这样,并没有太多人认为井上有一的高度有多高,主要还是认为他是一个另类。 6 s0 o6 |2 P" x5 G4 x% H6 {, f
" f: @2 M+ I# Y+ D; R0 b, ]- l5 n4 O; _5 i0 a m% z
2 }, ~, l& u4 f3 y" x L
6 {4 C; f. e! c9 F
& v1 w. m0 @9 u+ s; S0 v
# I9 k; l" Y4 }/ B' N: w5 Z6 D
( v0 K5 O# x4 ^0 _4 |9 U! H2 |7 T
- p- O& [$ e* e7 ?5 y0 U, P i
# H4 e! g! q( V+ q. f* t有很多人从这一个角度把我的大字创作和井上相比,认为我是跟着井上学,其实呢,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前几十年,中国的少数字书法创作,确实受到井上有一的影响,还包括很多的日本少数字书法家,他们的少字派当时做得很热。二战之后,日本社会的变化对书法家影响比较大,艺术家对自身存在的境况,以及外来的压力进行重新的认识,创作也带进了很多观念和西方的美术思潮。面对原有的传统书法,寻求新的生机,想改变原来的局面,所以形成了一拨人进行这种少字数的尝试。少字数作品的书写是完全脱离语言文字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书写汉字,长篇大论,对日本书家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少字数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这一问题。
* @! c; W5 i3 ^7 Q% o! p* [, ]4 G% \8 ~/ I8 d
3 i* J( L7 \* N1 a! B! o, a
! y* t Z, c! ?. ^8 @& \" X
! j0 _0 {6 _3 ?6 k+ s
; X, A3 W* u6 Z) ]( r
4 d' n$ L. {+ C; k
5 d/ t1 z6 u ^& J4 N
' p: U( ?* e/ B( r" f0 a$ G5 d. W5 Y0 `$ P, c9 q0 c
2 Z! q& V1 q9 t& B$ `
6 C# t" S7 ]/ y' B# y0 ~* @& h% D$ `- k% K% |
$ m0 M+ r) ]+ X
3 K7 K+ ~; q7 W: e
/ Y: k3 p1 ~9 S" s$ I% o
# u7 B* |, d1 q" g. j
8 z; \9 ~- Q" E1 M1 a5 P
( _5 c0 } R; K% s
* X/ u+ Y Z+ g/ \+ d* b现在很多的书法家大字创作,更加强调了空间意识和书写性,我在写大字的时候也是看重这两点,但是,可能还更看重意外之象。我在创作的时候,往往又受到状态的影响。状态也能够生成很多预想不到的、未知的效果。就是说,在创作之前,肯定会有一些预先的草稿,做好各种设计等等,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就由不得你想那么多了,更别想多完美了。甚至创作的时候,眼睛都不再看笔是怎么走的,也不管它走到什么位置,那时候就完全是用心在写一个字,成竹在胸。甚至在创作的时候,根本就不再计较它是否完整,书写过程中的这个状态,我认为比作品本身还要重要。往往因为过于注重作品的成功率,作品反而不能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创作是随时生发的,不是预设好的、不可预料的,这样的作品才是一个好作品。这也是我们和日本书家的差别所在。我认为井上有一书写的状态是很难受的,从他留下来的视频,可以看出他书写的时候,身体很不自然,拿腔拿调、故作姿态。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自己预设的作品完整性上。 + L4 [ i; Z- b& X) E
. L7 ]: F5 A# T3 [3 Q. J f; m& X' A* }4 z
+ U' D. c& t' p7 c$ w, g2 w
! m2 O- y4 Q5 o& ]; ?: Y
2 a' K7 l' x( @: X4 H) {1 `/ r" I, E0 C+ ~; f. A
2 Z. Z7 n; {# ~4 Z3 d! G
) J2 Q' _+ C; ]" w1 r; R& x6 }) v; x2 X, M. F' j+ G2 h# `
3 @3 q. `* q; h+ ?: r, v3 a
1 H A& g# t: Z! |- o0 Z: T
$ f' [ G# q2 g. N: G
: H7 V; W6 x( z- ]* S3 m5 \% H( \( Z
: i) W- k' v0 L' V
写大字,对字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艺术家对某些字往往是需要感觉的。汉字讲究结字,上下左右独体等等结构方式,就如排兵布阵。中国汉字讲究方圆,祖先创造汉字的时候,就对天地万物有所感应,比如阴阳,这是中国的文化源头。在当代,就大字书法的创作上而言,结字并不是随意的解构,完全利用视觉的叙事方式,也是很难完全解释清楚。虽然艺术家强调对某个字的感觉,但是结字的基本原理还是需要纳入传统的论述中去。我写的“嶽”字,就用了“破体”的方式来写的,上面接近楷书,下面就是草书,是一个楷体和草体结合的方式,这样的结字也是古代就有的,这都是没有跳脱出传统的审美。
% G* P' d! k; p% a/ R$ l3 q ) q, D4 i" m! @/ O4 q
前些年,我在玲珑塔做过《塔》字的创作展,也是我大字作品创作的萌芽期。那时候的作品写得很大,但并不是我现在的认识与探索。那时候的创作,也是在书写的材料上加一些丙烯等等,线条出来的效果两侧是光滑的,不像摩崖刻石的意趣。而肌理效果也是丙烯材料的,是材料决定的,效果就像一块铁板,线条缺少呼吸,缺少生命,很压抑,很冲击,现代性有了,传统性失掉了,已经不是书写决定的,更不是身体动作延生出来的。所以最近我的书写,就不再使用化学材料,纯粹是墨汁和水,就是为了更强调书法本身的原生。我写“塔”字,没有那么累,笔是拖着的,笔锋是拖着纸张走的,而不是逆锋而行,线条的质量就完全不同,这是我的一个变化。
- x" X. b2 z( G- i( [+ j8 z
' c8 V3 M; h6 w3 D- f
7 T1 m. q& g5 x; e% w2 s) x4 @3 b" u, f
) l) _1 C5 z5 c) \
% a2 [8 ?0 b% M) x9 S9 I
2 A& C9 e, k2 ?! ~
6 d0 j5 Z! V% Q很多人就疑问写字为什么还要吼出来。其实,吼出声音,就是一种状态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来源于什么呢?就是我对书法的认知。书写,作为一种行为,忘掉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吼声使我不再顾及外界的干扰,使我更加地专注。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事实上是一种排他性,完全的自我,从身体到内心深处,声音的宣泄有助于此。可以想象,假若我写大字,一声不吭,还写得很疯狂,这样的场面是很滑稽的。虽然吼出声音,有助于创作的直接进入,但还是不能排斥经验性的东西,更不是一种毫无功力的凭空表演。大量的临帖积累,大量的书法用笔和结构堆积,加上时下书写风气的熏染,作为艺术家本身,一下笔的时候,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带到你的创作中去。身体行动的经验性反应,遇到艺术家就要自我生成的自主意识,我的体验就是要发出声音。而此时此刻,就是忘我,至于作品,不完整往往占大多数,但这也是一种完整。
# K* V* w5 `* e- T8 j2 X
, q, A# d* g# ?3 z" {
+ P; K! Y. [9 Q2 C
) b& q( ~# g. O
) [ L, l9 R" ~8 U0 g% r6 q9 h, @$ `
+ s' f y# P4 `. V" E1 e7 A% R) j* y8 R5 K+ m9 X
古人记述通过文字这一主要媒介,使我们知道怀素、张旭书写时候的癫狂情况。虽然他们书写的字的大小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像今天这样大。仅就书写时候发出声音这样的历史实情,身体和书写的融合是有传统的,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保守。只是我们今天的记载呈现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从文字记载,变成了今天的视频呈现,并且在网路上流通,使得我们阅读文字的传统直接遇到,或者转到视觉和听觉上来,这样的感官是直接的。比如历史上书法和武术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书写与身体的哲学问题,今天我们面临的转变,不得不变成了艺术家的直接反抗和突破。仅就普罗大众而言甚至当代的知识人来看,他们对于传统书法的当代转变,甚至书法与身体的融合关系,显然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 h& N4 M' H! o! f2 h" ^& y
. k5 i1 W% [# v4 U0 q
( B8 ^) N7 b% t8 M
. e! f2 b: N: R. h; R5 b
' w; q7 Y5 x3 H" ~$ m1 p
书法原本如此
' ~ u+ i2 R5 [+ j6 ? F" g; t——曾翔老师尚艺书院讲座实录
6 F: J( V& D; ^3 y9 Q: i* }' ?. w& q& g/ \; I% ?
书法不等于技术,没有技术又不行,关键看你怎样处理,笔法、字法、章法,这是书法三宝,恒久不变。1 C+ f) ^& j5 N2 R5 N! Y
( S7 m! |1 J$ i4 P! _& {一 、笔法:
( V6 A, t; F% b7 q/ A2 h1、“笔软则奇怪生焉”,笔法我们一辈子也搞不清楚,有什么样的笔法便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 L7 ~! G0 S" K6 p; N$ c7 |5 b2、临帖容易出帖难,临像了就是复印机,学习书法的路有一千条,临的像不像不是重点,死临就是给前人做广告。3 }3 M# k! ]- _& F. ?
3、帖系基本由笔尖完成,碑系由笔肚和笔根完成。6 T( o# A2 L5 S+ Z' P% ~
4、笔尖体现秀美流畅、笔肚体现饱满含蓄、笔根体现苍茫雄强。' {7 S* i) r( v6 V; }3 }0 z/ |
5、提笔顶纸,既要提得起笔,还要顶得住纸,如锥画沙,屋漏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X) q# j. q- N9 d% G" M) |* v" K t
6、书法要闭着眼睛想,书法像做人,光做好人不行,主要看你会不会做坏人。学好有标准,学坏没标准,标准不好判断。* W7 t- `3 n8 m6 ?' W
7、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工具和方法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1 B9 Q0 m/ v, X2 h2 e ~* D2 u8、不研究当代人你就会落后,思想有多远,想象力就有多远,这个决定你走多远。
# v, i l: q- n+ _9、心静下来,速度慢下来,学会用心律写字,会出现新的意境。+ `, H$ s* z. r, W w8 o. Z
10、用什么样的笔法产生什么样的艺术,研究当代大家比自己蒙头书写强多了。
" _, I2 t0 F0 v; s9 k* @2 E/ b4 Q# |7 z' j+ d
二、字法:
; z1 c) L; }6 r l3 h: P8 I+ U1 s1、好的书法家首先是位汉字造形设计师,对字有审美造形意识。9 M$ [5 v1 }( w% f
2、照着汉印、秦玺去摹写,培养自己的造型意识。如很细致的临摹三五百个印稿会让你的造型能力直线上升,在方寸之间提高了你的审美能力。
5 Y* ~6 a( ^- n7 ?0 \3、不是所谓的五体皆精就好,把圣教序写好,什么都整明白了!一个艺术家用不着写太多,把方向选定,一两样东西就够一辈子了。
% m" Z2 T8 |1 a" `4、计白当黑你要明白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弄不懂这个问题,一切的字法都是胡乱造字。/ `. a% U9 e# B- m s5 E; I) d% [
# Z0 X" }6 M9 S: G
三、章法:
1 h4 k1 P6 H7 \9 b1、没有章法便是章法,状若算子便不是书,照顾整体牺牲局部。1 c1 ~& n/ h+ H1 Q w! H8 q
2、从来没有绝对的章法好坏之说,你写个小字在一张四尺宣纸上也是章法,你有了美的感觉,自然懂得怎么布局,写出来肯定高格,没有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鬼涂字。
( w& i% W, H+ P G
6 B% l! T; D) f8 g9 L四、其他:
0 x+ ~& l: I1 e$ H) p1、书法家应把书法作为一种修为方式,而不是一种生存门路。思想决定艺术道路的远近。积学大儒与三岁稚子能写出最自然状态。% t- R! L8 s. Q' T/ ^2 B/ C
2、笔法就是一根线,决定内心世界。技术是青春饭,懂得做减法就是高人。
+ R& e9 w( |! }# H& |3、规律是活学活用,绝不是照搬照抄。一个好的文艺作品既要有思想高度,又要有经济高度,不被市场所绑架,坚持坐几年冷板凳,艺术才能站到一个高度。/ K& v: Y. L+ s/ q9 K, H h' [: R, Y
! |: x- o! \2 ~( M
(董玮书法工作室学员聂海燕根据笔记整理)
6 y: I% L1 y! \9 D' E8 ~/ D3 F% _ ^1 F$ H1 a
! e" a# r: y! A/ T# n! z7 v' |# _/ u* |" o( e7 y! n4 ^2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