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39|回复: 2

曾翔:写字为什么还要吼出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j3 k2 p, T" G% a/ B0 \/ f
很多人就疑问写字为什么还要吼出来。其实,吼出声音,就是一种状态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来源于什么呢?就是我对书法的认知。书写,作为一种行为,忘掉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吼声使我不再顾及外界的干扰,使我更加地专注。
) L) {1 U' V. ^" h9 i9 _3 G8 p/ Y
  k$ ~$ G* }, R, j0 U
: [5 |: _- L& a
% j, ^2 O: X/ x. @: [ 481134a518199d095bdfb8566a57833b.jpg
3 ]* x0 p; d* {* _# A) ?
4 a4 L3 a# V/ p. d% E) D
. U: a8 M- F. B+ U, X对于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线索以及现状,尤其是大字创作,很多人认为是井上有一之后形成的风气。而我认为并不一定是遵循井上的路径,就艺术的发展而言,中国和日本的文化环境都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日本出了一个井上有一,我们中国就必须也出一个。就算井上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今天在中国形成的风气,也不会知道日本今天的书法界对他的认识情况。井上的影响到底能够持续多久,也很难说,到下一个世纪,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井上有可能不再像今天这样受追捧,这都是有可能的。: J+ v4 D7 C; U0 a5 ?1 \

4 {$ k! k3 y( F. U9 q/ y
# O8 M8 r: ]$ k- o/ v6 g

8 V$ {! w& R. s* t) P" U
/ V) N; v% b2 q) R9 Z3 p4 l5 T1 f6 y* y* y& A9 x* w
1edba96b1a2747b89af06bf4691562de.jpg
7 v3 Y, P/ R- {" t" h  {% k$ m! V
% l. I$ n( A# U: W* W6 ?
eb79cd34c01fa66fd9fe76d7b4cb9fc5.jpg
- O6 ]* P$ K8 L. j/ n( ~3 w$ F: y* Z) c7 I( L: H9 |" [1 k
8 |* `+ u+ p* g- \9 z


7 w1 M& H' X0 O4 ]' a我去日本,很多书店买不着井上的书,甚至连有关井上有一的研究著作都很难找到,而那些书店的老板和店员都摇头,显然,井上有一并不受他们的欢迎。我做这样的尝试和考察,对井上有一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时候,发现比日本其他书法家的要难得多。也就是说从这一线索而言,他们并不认为井上有一能够代表日本的书法。在日本,他们并不像中国人对井上有一推崇备至,他们对井上鲜有太高的肯定。海上雅臣是理论家,又有一定的资本,他有自己的偏好,不遗馀力地在全世界推广井上有一。这几年,海上雅臣在中国做的很多井上的展览,这是不是就代表大多数日本人也这样认为井上有这样的高度呢?不见得。中国也是这样,并没有太多人认为井上有一的高度有多高,主要还是认为他是一个另类。


5 P9 B# ?1 ^- J, I* r/ A& B! `" K9 i
% Z+ F# y, }' C/ a, @0 a0 M- l/ p) p9 e, ]/ J
aba26e977fbb9914fbffad0e50e53090.jpg
0 _1 g$ @5 D2 m# h6 C3 `3 g( T
* ~' Z' T+ o: ]. V2 c/ _! M; q& J
: S4 ~* s' N4 J2 }8 [4 u* L b5b195e09fc93075281367bcd6c40d62.jpg
6 @9 Q& l2 \7 {# j( \% R6 Q
. A( H7 D; T' F: {7 \" |- T
3 j& o" @  G0 T/ U- _


; u2 C. o( t- U) {7 Z有很多人从这一个角度把我的大字创作和井上相比,认为我是跟着井上学,其实呢,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前几十年,中国的少数字书法创作,确实受到井上有一的影响,还包括很多的日本少数字书法家,他们的少字派当时做得很热。二战之后,日本社会的变化对书法家影响比较大,艺术家对自身存在的境况,以及外来的压力进行重新的认识,创作也带进了很多观念和西方的美术思潮。面对原有的传统书法,寻求新的生机,想改变原来的局面,所以形成了一拨人进行这种少字数的尝试。少字数作品的书写是完全脱离语言文字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书写汉字,长篇大论,对日本书家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少字数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这一问题。

* X# V4 D9 e8 s: ]+ t* W: y

. [/ B! P  \3 v& I5 }
; Y1 \& `2 s8 {+ s$ D c077ff7d2d5dad730d439587ba9137d1.jpg 7 M# E  {$ u9 f# P$ o. Y. r

  `5 Q' x) Z& I/ n; W  l# L1 G! R0 @. E6 d# D
% }- e" J1 H! d6 ~6 E3 o  e
f70f9ddee91632d9bab16bdfb6b63d9d.jpg   L! W& b8 u1 Z. l5 T  ?+ Q

6 E! U3 k+ D8 O. j& _6 t6 J$ s8 Q  l6 q- h* j5 z) P4 v% D. i( G- J
6 W' @5 x: i  V3 \. _9 [, ]

5 W; u  h" j; i3 ~
- C8 S# K1 L/ E0 }8 A* p$ M4 d3 b) @ b8bab2a1137332d34fe355cdb6d3fc5d.jpg ( Z0 ^6 B. g& U

# Z# [/ f! Q0 j- \; h  p1 [
( }& i# M- R- P% d
% H3 ^. @# e4 u 7fdafca6cb4e138c0ffac0c04f9edcfb.jpg
9 P0 B3 I# T, {+ a0 w+ T0 L
5 ~9 m1 t  p1 _5 P7 ^


8 F, T5 Q- c7 b" M" M; I, o) ~现在很多的书法家大字创作,更加强调了空间意识和书写性,我在写大字的时候也是看重这两点,但是,可能还更看重意外之象。我在创作的时候,往往又受到状态的影响。状态也能够生成很多预想不到的、未知的效果。就是说,在创作之前,肯定会有一些预先的草稿,做好各种设计等等,但是,在创作的时候,就由不得你想那么多了,更别想多完美了。甚至创作的时候,眼睛都不再看笔是怎么走的,也不管它走到什么位置,那时候就完全是用心在写一个字,成竹在胸。甚至在创作的时候,根本就不再计较它是否完整,书写过程中的这个状态,我认为比作品本身还要重要。往往因为过于注重作品的成功率,作品反而不能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创作是随时生发的,不是预设好的、不可预料的,这样的作品才是一个好作品。这也是我们和日本书家的差别所在。我认为井上有一书写的状态是很难受的,从他留下来的视频,可以看出他书写的时候,身体很不自然,拿腔拿调、故作姿态。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自己预设的作品完整性上。


& M+ H. F6 l5 [& u+ D' i# q, ~- I% i" i- n
6 [4 y4 j) P& w
fbd7a00964995de625bbbaa13a1487ba.jpg
4 I$ {5 o6 o( o  D
% K. u' |. w, O: \" x' i: ?2 s3 ^6 Q8 @

8 o& A8 r: T+ S, R) ?; y/ x0 \ 40724c8446e4ac1859b1e8bfdfb2a533.jpg ) Z! F2 }" X5 J7 A

5 q' v" i; K: l* R& R1 Y/ U( F# {8 j; _# |- u3 J! Y* W

. d9 ^9 d: }  D; s- d% D% z  u& j
10ea9b15d806aa0af9a418562b4ccc90.jpg
; W( s3 B3 |6 a! e0 ~+ y0 ?* \' ^3 }$ g8 T- N


/ [; t/ Q9 V4 O9 {写大字,对字也是有要求的,因为艺术家对某些字往往是需要感觉的。汉字讲究结字,上下左右独体等等结构方式,就如排兵布阵。中国汉字讲究方圆,祖先创造汉字的时候,就对天地万物有所感应,比如阴阳,这是中国的文化源头。在当代,就大字书法的创作上而言,结字并不是随意的解构,完全利用视觉的叙事方式,也是很难完全解释清楚。虽然艺术家强调对某个字的感觉,但是结字的基本原理还是需要纳入传统的论述中去。我写的“嶽”字,就用了“破体”的方式来写的,上面接近楷书,下面就是草书,是一个楷体和草体结合的方式,这样的结字也是古代就有的,这都是没有跳脱出传统的审美。
3 ~$ o' T* a8 ~( x# h


+ E: B  ^( @3 R) l! e6 q前些年,我在玲珑塔做过《塔》字的创作展,也是我大字作品创作的萌芽期。那时候的作品写得很大,但并不是我现在的认识与探索。那时候的创作,也是在书写的材料上加一些丙烯等等,线条出来的效果两侧是光滑的,不像摩崖刻石的意趣。而肌理效果也是丙烯材料的,是材料决定的,效果就像一块铁板,线条缺少呼吸,缺少生命,很压抑,很冲击,现代性有了,传统性失掉了,已经不是书写决定的,更不是身体动作延生出来的。所以最近我的书写,就不再使用化学材料,纯粹是墨汁和水,就是为了更强调书法本身的原生。我写“塔”字,没有那么累,笔是拖着的,笔锋是拖着纸张走的,而不是逆锋而行,线条的质量就完全不同,这是我的一个变化。
9 n+ }( }* |. e* G
9 t* W) I# I  C


; x. A" y/ C/ T) |+ M( U b450b318b83bd1278f166a4a41d3b4dd.jpg
- v% r- j$ U, L- l- q  ?2 H5 N
. i! J1 d: I. O5 E6 C
/ i. ~" Z, L; r# k* V7 l


6 z2 F9 j$ K: d% W3 A很多人就疑问写字为什么还要吼出来。其实,吼出声音,就是一种状态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又来源于什么呢?就是我对书法的认知。书写,作为一种行为,忘掉自我,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吼声使我不再顾及外界的干扰,使我更加地专注。艺术家创作的时候,事实上是一种排他性,完全的自我,从身体到内心深处,声音的宣泄有助于此。可以想象,假若我写大字,一声不吭,还写得很疯狂,这样的场面是很滑稽的。虽然吼出声音,有助于创作的直接进入,但还是不能排斥经验性的东西,更不是一种毫无功力的凭空表演。大量的临帖积累,大量的书法用笔和结构堆积,加上时下书写风气的熏染,作为艺术家本身,一下笔的时候,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带到你的创作中去。身体行动的经验性反应,遇到艺术家就要自我生成的自主意识,我的体验就是要发出声音。而此时此刻,就是忘我,至于作品,不完整往往占大多数,但这也是一种完整。! M: E% o, L: Z& s6 s- h
6 V+ D* N+ |7 J4 m/ n8 L8 _- L

. Q  ~6 f: {" t% ?* h8 ~
1feeac29358de1bda07879fa1e09b8ea.jpg
: H) z( P5 h/ N5 z" ]& H' C5 m5 b& P; e/ p. E
& c6 n5 }) V5 C1 G% v


9 L5 n6 ~% `7 f; L( A1 q古人记述通过文字这一主要媒介,使我们知道怀素、张旭书写时候的癫狂情况。虽然他们书写的字的大小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像今天这样大。仅就书写时候发出声音这样的历史实情,身体和书写的融合是有传统的,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样保守。只是我们今天的记载呈现的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从文字记载,变成了今天的视频呈现,并且在网路上流通,使得我们阅读文字的传统直接遇到,或者转到视觉和听觉上来,这样的感官是直接的。比如历史上书法和武术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书写与身体的哲学问题,今天我们面临的转变,不得不变成了艺术家的直接反抗和突破。仅就普罗大众而言甚至当代的知识人来看,他们对于传统书法的当代转变,甚至书法与身体的融合关系,显然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9 z) V/ T5 K, L: _  r. Y9 }

$ V" R0 ?. a& v/ f* T  b 372181f57f01aacf3c6a4422eba082a7.jpg $ C9 U$ y& a9 w1 x6 P0 e2 D

4 s7 J5 r& T" x2 ~3 b: k
# [; O9 ?3 H( {' @书法原本如此* @+ Q* x) T% r! z+ w/ i+ W
——曾翔老师尚艺书院讲座实录

- u4 X8 D% r/ x2 \4 N) d5 B; S6 G+ M0 [7 ~8 a4 C+ Z( d
书法不等于技术,没有技术又不行,关键看你怎样处理,笔法、字法、章法,这是书法三宝,恒久不变。2 T. `. U0 g( E  B% [* U+ j

" p5 @% Y9 T  m6 E$ |" d一 、笔法:) L8 ^3 d9 e; ^3 e' d: K* T' N7 O9 R
1、“笔软则奇怪生焉”,笔法我们一辈子也搞不清楚,有什么样的笔法便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 i# c- T# \# v0 m$ g5 P2、临帖容易出帖难,临像了就是复印机,学习书法的路有一千条,临的像不像不是重点,死临就是给前人做广告。
# D* ?) ^# N% x) F8 R3、帖系基本由笔尖完成,碑系由笔肚和笔根完成。0 }; \: v2 [3 U
4、笔尖体现秀美流畅、笔肚体现饱满含蓄、笔根体现苍茫雄强。3 ^& u2 k# q8 k
5、提笔顶纸,既要提得起笔,还要顶得住纸,如锥画沙,屋漏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H; P! `1 n  r0 ^' D! K6 D
6、书法要闭着眼睛想,书法像做人,光做好人不行,主要看你会不会做坏人。学好有标准,学坏没标准,标准不好判断。
8 b' Y* a& x- n7 V  l' z  K6 K7、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工具和方法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 r2 g! U" D) v9 J3 A% O& [8、不研究当代人你就会落后,思想有多远,想象力就有多远,这个决定你走多远。
8 o6 E4 y* d9 S7 @8 _  g0 k9、心静下来,速度慢下来,学会用心律写字,会出现新的意境。
1 _% V6 S+ A4 s  s% `: B2 l10、用什么样的笔法产生什么样的艺术,研究当代大家比自己蒙头书写强多了。1 r. j8 b9 ^6 u3 Y; t+ S

7 i# J+ J9 l8 w( w! Z7 ?二、字法:# }5 ]4 \8 u& t5 z
1、好的书法家首先是位汉字造形设计师,对字有审美造形意识。
4 ]: s& @' i- ~0 W8 g/ b9 _' a2、照着汉印、秦玺去摹写,培养自己的造型意识。如很细致的临摹三五百个印稿会让你的造型能力直线上升,在方寸之间提高了你的审美能力。2 x5 G4 T# i0 ]( V' Z1 p' j
3、不是所谓的五体皆精就好,把圣教序写好,什么都整明白了!一个艺术家用不着写太多,把方向选定,一两样东西就够一辈子了。
2 ~8 ~* q5 z# I4 B) z4、计白当黑你要明白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弄不懂这个问题,一切的字法都是胡乱造字。) Y6 d8 y/ W2 i% Z6 G

1 j+ A0 l6 O+ g. t8 T  E$ L三、章法:9 d1 x% _: [* U7 A2 h+ P& k
1、没有章法便是章法,状若算子便不是书,照顾整体牺牲局部。
9 P0 X# Q8 u. ?4 `4 T- y/ V2、从来没有绝对的章法好坏之说,你写个小字在一张四尺宣纸上也是章法,你有了美的感觉,自然懂得怎么布局,写出来肯定高格,没有这种感觉,写出来就是鬼涂字。( b6 @. Z6 l. v/ U: v: O. n/ N
: d2 o6 W0 C) l8 K1 G" O  K0 A, `5 o
四、其他:4 v$ j1 I6 h: `) o# h
1、书法家应把书法作为一种修为方式,而不是一种生存门路。思想决定艺术道路的远近。积学大儒与三岁稚子能写出最自然状态。
" x$ ~. M3 N, b2、笔法就是一根线,决定内心世界。技术是青春饭,懂得做减法就是高人。# ~6 U" s, N. ~2 [+ f; l
3、规律是活学活用,绝不是照搬照抄。一个好的文艺作品既要有思想高度,又要有经济高度,不被市场所绑架,坚持坐几年冷板凳,艺术才能站到一个高度。
6 I( F7 n. m' t/ Z0 W$ b/ l
9 K2 S% o7 w& L% B# q* C( @) Y
(董玮书法工作室学员聂海燕根据笔记整理)
( i2 T* O/ R5 y( a" L  E; l5 E5 t! L5 D* h+ w' i0 P
6 V6 e# x4 d+ s; Q  Y1 V* c" d* K. B
% A9 ?4 _, b9 a
发表于 2017-9-23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鬼画符啊
2 y$ M8 n3 o" p8 P% k' s! P3 L& C  @+ m5 |9 p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丑到了极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