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33103|回复: 129

杨剑书法篆刻2017年度网络展(2017.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5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杨剑书法篆刻2017年度网络展
(2017.9)

2017.4.11.杨剑于静远室治印(4).JPG
2017.4.11.杨剑于静远室治印

杨剑,字贞生,号禅石、静远室主,1960年9月生,江西广丰人。曾问学于胡润芝、傅周海、钱君匋、洪丕谟等先生,先后师从于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协常务理事、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届国际书法大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以及西泠印社第二届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楹联手卷扇面书法大展(三项)、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大展、首届国际肖形印大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四十余次。

荣获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银奖、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银奖、 “金龙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金奖、首届中国书坛“百强榜”百强书法家、《书法》风云榜(2009-2010年度)最值得期待奖。2012年12月19日《书法报》在头版以“提名青年实力书家”作重点介绍。
《书法报》、《美术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香港书画报》、香港《墨林》、《羲之书画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世界》、《书画艺术》、《书法赏评》、《当代书法家》、《诗书画》、《青少年书法》、菲律宾《商报》、日本《书道》、泰国《世界日报》、《亚洲日报》等百余种国内外报刊及中国中央电视台、泰国电视台、江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作品、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与画》、《篆刻》、《国画家》、《现代书法》、《书法艺术》、《中国文化报》等报刊。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等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珍藏及选送日本、韩国、美国、台湾、香港、澳门、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法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刻碑于泰山摩崖碑林等。

曾应泰国政府邀请,在曼谷市成功举办个人书法篆刻艺术展览;在福建武夷山举办放歌武夷——杨剑书柳永词作品展;在江西新余市举办杨剑、姚学智书法艺术展。书法篆刻作品曾在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北京匡德拍卖有限公司、北京百衲拍卖有限公司、浙江中财拍卖行有限公司、浙江瑞丰拍卖有限公司、浙江大地拍卖有限公司等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分别以较高价位拍卖成交。出版《杨剑书法篆刻艺术》(中国艺术出版社)、《放歌武夷——杨剑书柳永词作品展录》(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杨剑印存》(西泠印社出版社)、《名家书经典名篇丛帖——杨剑篆书千字文》(中国文史出版社)。应邀赴北京参加“笔墨江山”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荣宝斋水墨中国八家邀请展等。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边余墨
杨  剑

△记忆中我上小学时就喜欢写字,除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自己每天还要抄写课文。我的作业常赢得高年级同学的称赞:真写得好,比我们更强。

△有一次翻阅正上初中的大哥作业本,其中有许多象形字,如:山、水、日、月、火……等等,是什么像什么,这些汉字身上的神秘色彩,让我感到很好奇,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这些好奇却无法得到答案,无法知道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但这朦胧增强了我写字的欲望,渴望有一天也会写象形的文字。

△在偏僻的小山村读书,虽然喜欢写字,除了小学的大字课外,再也没有正规的写字教学了,所以我对教我大字课的吴廷汉老师始终心存感激,因为我觉得他的字写得特别好,并教了我许多写字知识,更因为每次他给了我全班最多的代表写得好的红圈“○”,给了我最原始的动力。

△因为在学校里字写得特好,从而有了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星期一期的大批判专栏、宣传栏的抄写任务,几乎让我全包了。虽然是抄写,但起到了熟练书写的作用。

△我最早看到字帖已是1977年12月了,当时我下放插队到生产队接受“再教育”,因当地一小学教师请了长假,我当上了代课教师。在学校办公室里我无意中发现同事有一本《柳公权神军策碑》楷书字帖,非常兴奋,随即央求同事借给我。课余时间,我那如饥似渴地临习字帖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按照现在的说法,那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古代法帖啊!

△后来更让我痴迷以至于废寝忘食的却不是书法,而是篆刻。那是我从部队退役回来分配到小学任教了。1981年暑假期间我翻阅在部队剪辑的《报头插图集》时,看到其中有齐白石的篆刻“夺得天工”一印时,遂有了学刻印的冲动。说干就干,在邻居的木工房开始用钢锯条自制刻刀、用杂木自制印床、用短木块削制章坯。刻出的第一方木印是我的姓名印“杨贞生印”,没想到刻出来的效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好,惊喜万分。此后的三四年间,我不分昼夜的刻啊刻啊,共刻了木印二三千方,有时手指被锋利的刻刀刺得鲜血淋漓。因为当时没有篆刻类的报刊、书籍、工具书,没有指导老师,仅仅有的是在部队时购买的《常用字字帖》(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所以竞不知刻印应用印石,当有人告知我刻印应该用一种叫叶蜡石的印石,雕刻时可控制力度的大小,使其自然剥落,从而产生金石味等等时,我不由大吃一惊:石头还能刻得了印?!

△我学习篆刻的启蒙老师是上饶胡润芝先生(已故)。他知识渊博,精国画花鸟,擅篆刻书法,富收藏。那是1981年12月,没想到刚自学二、三个月,我的八方木头印就入选了上饶地区首届卫生美术书法展,在展览上胡润芝老师看到我稚嫩的篆刻时,就向广丰县文化馆的美术干部打听,这是谁?多大年纪?篆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改正,如有学习上的问题可来信问我等等。正因为有了胡老师无私的提掖后学,学习上有困难时我就写信向胡老师求教,我的篆刻学习才逐渐步入正确的轨道,也由此开始了我们二十余年的师生之谊。而真正见面认识已是此后的1985年8月上饶地区书法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了。

△在此后的二三十年书法篆刻学习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师友的帮助。但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当属1993年11月前往上海拜访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先生。记得那一天前往钱老府上拜访,这是第一次有机会拜访名闻遐迩的名家,内心十分激动。钱府当时座落在重庆南路上,是一栋三层小楼,“无倦苦斋”在二楼,窗明几净,宽敞明亮,整齐有条理。钱老热情、平易。当我将精心准备的书法、篆刻作品呈请钱老批评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会招来什么严厉的批评。但结果不是这样,钱老看后对我说:“书法、篆刻都不错,在江西的山村里工作,能有如此水平,确实不易。你如果是在上海的话是会成名家的。”并欣然为我题写了“杨剑印存”,赠送了丹青墨宝,示范了刻印和刻边款的方法。钱老的一番话,无论是鼓励还是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书法篆刻无疑起到了鼓舞作用,其影响是巨大的。十几年来,每每想到钱老的教诲和鞭策,我都会充满激情。

△许地山先生认为做书虫要具备五个条件:身体健康,家道丰裕,事业清闲,志趣淡泊,智慧超群。我想做书家也一样需要这些条件,算了算,我似乎只具备了四个半。

△书界对使用毛笔各持己见,争论颇多。有人说:用毛笔应用狼毫笔,干净挺劲,没有半点拖沓虚假,见真功夫,宋代之前书家都是使用狼毫笔的。有的则坚持:羊毫笔锋颖长且软,变化多端,线条表达丰富,古人不是有“笔软则奇怪生焉”之论吗?我认为:使用何种锋颖之毛笔如同乒乓球运动员之使用球拍一样,有的喜用正胶,有的喜用反胶,有的喜用长胶,有的则喜用生胶,没有定则。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用得合手,能发挥其优势,打出好球,击败对手,赢得胜利。书法用笔之选择不也同此理吗?
临古是学习书法篆刻必不可少之手段。我以为学习好书法艺术和掌握一门手艺有着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哪一门手艺不是由师傅发蒙传承的?先学规范学技术,继承前人的经验后,再经过思考探索,方能创新。学习手艺如此,学习书法篆刻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

△临古就是学习技法,窃以为要有“庖丁解牛”之精神,求得法度精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熟能生巧,巧后生变,变为自我。

△临古不仅是吸收过程,并且是扬弃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风格积累及审美意识积累的过程。不光是吸收,还要善于扬弃,这就是要分辨什么是适合你的。

△临帖是收入,好比人的身体必须吸收营养,以增强体质。而创作就是支出,如果不吸收新鲜营养,光吃老本,再健壮的肌体也会难耐消耗,也会入不敷出。书法的临与创同此理。

△书法讲究笔墨功夫,需穷数十年之功锤炼。这就是笔墨涵养。笔墨是书法的骨与肉、灵与魂,是书法的立足之本。

△研习书法篆刻技法需要恒心与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方寸之篆刻,章法尤为重要。放眼生活中,古代园林与篆刻尤为相似。园林讲究布局合理,虚实变化,错综复杂,最后达到曲径通幽之效果。中国篆刻与中国园林可谓一脉相承。

△完白山人倡导“书从印出,印从书出”,首创篆书与篆刻互为营养,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文字,拓展篆刻之内涵与外延,开创刚健婀娜、古朴沉雄风格,因而雄视清代印坛,开启有清一代流派印风。余将努力践行之,虽如逆水行舟,当不遗余力。

△大凡篆刻开一代风气者,其篆书必是有大修为者,且其篆书和篆刻风格一致,互为融通,互相生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也。诸如邓石如、吴熙载、吴昌硕、齐白石即是。而当今不重篆书的修炼,只斤斤计较于技法越刻越工整越刻越匠气的印风实是舍本求末。



2017.4.11.杨剑于静远室学习中(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评杨剑(摘编)

包立民 著名书画评论家、传记作家,《文艺报》编审
杨剑是位多面手,既善于书,又精于印;既长于行草,又精于篆书。他的行草从二王入手,又对王觉斯(铎)、董玄宰(其昌)、文衡山(征明)颇多会心,笔下如行云流水,清秀飘逸。他的书作,以篆为多,也以篆为工。篆书是古文字,要写篆字,首先要识得篆字,记诵篆字,然后才能变通篆字,创作篆字。为此他刻苦研读《说文》,剖析《篆势》,强记博取,细加研习甲骨、金文及秦篆汉印的点划结体,长年累月在窗下摹写刻治,又通过“画成其形,随体截曲”和“皆取籀文,或颇省改”等特点加以梳理,孜孜矻矻二十余载。中国有句民谚道:“如果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杨剑终于将铁杵磨出了绣花针!(包立民《杨剑书法篆刻赴泰展前言》)

何应辉  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杨剑,江西中年书家之俊彦,书刻兼擅。篆书气势遒畅,笔致浑凝,出之以小篆体势而发之以大篆意趣,风姿端丽而气息古朴,在当今篆刻家的篆书中,并不多见。其行草则流怿俊雅意态舒和,于古代文人经典亦颇多会心。假以时日,杨剑艺术定当收获更大成功。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剑学弟以篆刻名世,总之功在篆隶。从予习狂草,重启门径,所得匪浅,亦可谓得之意外。倘以篆隶济行草,不亦善哉!

毛国典(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主席)
杨剑兄对书法传统有着深刻的领悟,学古不泥古,而是注重在内蕴上的解读、神采上的感悟,兼收并蓄,探幽撷微,对秦汉、魏晋、六朝碑版及唐宋元明清诸家均有涉猎,取精用弘,厚积薄发,所以其书法有着不同寻常的气息。

王冬龄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杨剑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看得出,杨剑在这一方面不仅有识见, 而且也能运用自如。杨剑的作品取法视野宽广、格调高华。既有直接取法甲骨文、篆籀的,也有诏版、魏晋、唐宋、元明乃至近人吴昌硕、黄宾虹等的强烈影响。既显蕴籍温厚,又恣情肆意、飘逸潇洒。作者的融会整合能力由此显露无余。(王冬龄《杨剑书法篆刻艺术》序)

张坤山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解放军书法院艺委会委员、八一书画院副院长
品杨剑之书法,其笔力遒劲浑厚,线条老辣挺拔,圆转自然,飞白相间,有所谓“屋漏痕”之感,“锥画沙”之意,入木三分,骨力骨气尽在其间。篆书的结体他没有照搬照抄古人,较之古人有了变化,而是加以合理吸收借鉴了秦砖汉瓦、封泥楚简、镜铭钱范乃至一些民间篆法的特点,融汇化合之后,在结体势态上塑造了自己的书体风范。总体看,他的篆书古意盎然,活泼自然,不张扬,不做作,一任收敛自如。他善于用篆书写长联,创作了大量有份量的好作品,对习篆者是较为适宜的学习和借鉴之例范。(张坤山:《传统为师  融汇自我
——著名书法篆刻家杨剑作品浅识》)

葛鸿桢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江苏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剑的篆刻不仅因为他深厚的篆书功底和古文字学养奠定了其篆法基础,而且他又在广集古印谱并深研文人篆刻流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明正通变。因此,他的篆刻用刀如笔,流畅舒展,刀痕中颇多静气,在古穆中追求静气,这是篆刻中远离匠气的关键所在,也正是杨剑的高明之处。此外,他的印章边款也极富变化,他不仅能将其所善各书体融入其边款之中,有时还将古朴的图案也渗入其中,开拓了篆刻边款形式的多样性。还值得一提的是,不仅仅他印章边款的长题,而且还有他书写对联时的长题,都颇具可读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艺术学养和文学修养。(葛鸿桢《熔铸金石探幽玄  博涉碑帖撷精微》)

细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他在篆书领域用功最勤。由秦篆上溯先秦石鼓、金文乃至殷商甲骨一路追摹研习,下逮清代后期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篆书大家,能得其苍润浑朴而不沾其习气,殊为不易。又能厚积而薄发,在其笔下形成多种篆书面目。时或偶作草篆,竟与秦汉间某种竹木简书暗合,饶有趣味。由于他深究篆法,故其篆刻作品亦出手不凡,神完意足。据其印章边款自述,其书法之金石气一得自于吴昌硕石鼓文,二得自于篆刻之力。由此亦可见其书法与篆刻之相互补益。(葛鸿桢《杨剑书法篆刻赴泰展序》)

周德聪   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书协主席、宜昌市书协主席
杨剑将主要心力倾注在篆书中,上自殷商龟甲文字,下至清代篆书诸家,广泛涉猎,取精用弘。尤其在大篆如石鼓文一系里摸爬滚打、上溯下探,使得他的篆书语言日趋丰富。圆劲、苍茫、厚实、朴茂的“金石气”在其笔下汩汩流出。他自言对吴昌硕所临石鼓文景仰之至,亦曾在追抚石鼓文的过程中对缶庐笔法进行悉心观察、颖悟与借鉴。这在他的一系列篆书作品中是可以得到印证的。
杨剑施刀于石,可谓稳、准。狠。稳是指用刀稳健,方寸天地驰骋有度,刀行石上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准是谓无论单刀、双刀,在力的推进之中都能将笔意较好地表达出来,或细腻,或粗犷,或斑驳,或苍茫,皆可刀随意至,情随刀生;狠,表现为奏刀大胆。巨印微印,均见刀法自然;深雕浅刻,俱显力度气势;阳文阴文,同臻浑劲之境。(周德聪《兰亭诸子批评榜——杨剑》)

胡华丁,浙江大学教授、山水画家、艺术评论家
杨剑先生的书法探幽撷微,兼收并蓄,对秦汉、魏晋、六朝碑版及唐宋元明清诸家均有涉猎,取精用弘,厚积薄发。他的作品,气息畅达,富含“势”的潇洒跌宕,又在审美“度”的把握上显其功力。他所陈述的书法语言,戒甜俗滑利,求质朴恬淡,以体现深邃的古典主义理想。如果把他积数十春秋,孜孜于书法创作实践的审美理想及其艺术追求放到时下书坛加以观照,不难发现,他对书法本源的探索意识和为此付出的辛勤劳作,达到朴质而闪光的境界。
杨剑先生的篆刻以雄厚的书法艺术为基础,给人以刚劲有力、古朴浑厚的感觉。他自幼爱好篆刻,及长吸取了历代印家之长,悉心揣摩前人各流派,特别是深入钻研了秦玺汉印,有清流派印,融会贯通,创造了自己别具韵味的独特风格。他的篆刻作品,或豪放倜傥,或婉约蕴藉,或古拙遒劲,或稚气盎然,或工整严出,或畸而有致,真可谓容大千世界于方寸之中,于方寸之中尽显神思匠心,拓展意境开一代新风。(胡华丁:《浅论杨剑书法篆刻艺术》)

袁道厚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原主任、青桐印社社长
杨剑君是一位成功的篆刻家,扬长于篆法,又从印外求印,择优传承作品,都融入到他的自觉的审美情趣之中,用之不竭的篆刻艺术三个高巅源泉(师古人、师今人、师造化),信手拈来,大小篆合用,以自身对篆刻线条消解相拥,势气共同整合,从而达到篆书与篆刻风格上自然生气。特别在刀法,浙派、海派的冲刀兼用,稳健爽利,以刀代笔的书写感及金石趣味。他新近创作的单刀走石的几方印章,恰如其分粗线细纹的顿挫含接,虚实残破,朱白效果,得以率真而浑然天成。他的印款形式亦十分丰富,真、草、隶、篆,朱白相间,记事诗文,情溢刀笔之中,朱墨相映而熠熠生辉。(袁道厚:《踏沙捉浪,禅石修远——浅谈杨剑书法篆刻艺术》)

王文英  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
刀笔合一, 是书法篆刻的境界之一。杨剑书法篆刻恰于此颇多意会。从其作品中,感受到其游走于书法、篆刻之间的优行自在。他的篆刻因书法而平添了许多书写的意味,而其书法,尤其是篆书,因了篆刻又有一种凌厉的金石韵味,更有一种凝重之气和古朴之美。前人所说“以刀代笔”,其实,是一种刀笔兼融,非刀非笔,又刀又笔的表现手法,以极富写意性的线条,来丰富和增强书法或篆刻艺术的表现力。杨剑的书法篆刻艺术,便具有这种刀笔兼融的特性,更有一种平和而率性,优美而古朴的韵味,巧夺与天工的意态,从而彰显他作为艺术家的个性追求。
    杨剑书法篆刻在当今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他能于时代风尚的背景中,把握自己的审美个性;在于他默默地坚守自己的审美追求,而不为时风时利所诱。也正因为有了像杨剑这样坚守于自己追求的书法家,书法艺术的百花园才可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可能真正地繁荣。(王文英:《竹杖芒鞋轻胜马——读杨剑及其书法篆刻艺术》)

李庶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刻字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晋中市书协主席
      杨剑于书法以篆书与行草为优。篆书以小篆为主而以籀文、金文笔法出之,格调隽逸,品位端凝,风格与神气约略二吴(吴大徵、吴昌硕)之间。用笔喜枯笔涩进,颇有金石气;起笔凝重圆厚,行笔多有细腻的提按顿挫、摆动摇曳的技巧,注重线形变化,收笔或注墨,或提毫而极少回锋护尾;转折处有捻管,有搭峰,有折笔,尽显纸上书写的笔情墨趣与时空韵味。结体端庄匀称,神态安详,轴线如冠冕垂旒,正中寓动;重心如力士搏击,高而沉稳。行草书颇见才情,而又于才情中见功力,走的是取法经典、融而化之的路子。(李庶民:《刀笔化作浑脱舞——杨剑书法篆刻说略》)

洪  亮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杨剑君的篆刻风格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主要还表现在他作品的文化性风格上。这是一种不追求强烈的形式面目,而个人的秉性、气质、学养自然流露在作品中,具有文化厚度和文化品位的风格。
说到杨剑君篆刻作品的文化性风格,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篆刻作品的边款,他的边款形式上丰富,篆、隶、正、草、行各体皆有,而且阴刻阳刻变化极多。更为之惊叹的是他的边款内容或诗或文,或记事,或抒情,美不胜收。(洪亮:《杨剑印存》序)


2017.4.11.杨剑于静远室(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拙遒丽  清新淡雅
──杨剑先生书法篆刻艺术赏析

上官甫贵

杨剑的书法篆刻曾应泰国政府邀请赴曼谷举办个展,这是中国的书法家们不太多遇的机会。个人艺术成就冲出国门展示他邦,足以说明其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杨剑就以其篆刻作品在国家级的各类大展大赛中频频获奖亮相。之后,逐渐在中国书坛耳熟能详,功成名就,硕果累累,著有《杨剑印存》、《杨剑书法篆刻艺术》、《放歌武夷杨剑书柳永词作品展图录》,并受到诸多方家学者的赞誉。近几年,《书法报》两度在“兰亭诸子”栏目作重点介绍,今年又荣登《书法报》“兰亭诸子批评榜”,受到广泛关注。

杨剑是一位广种博收的书法家,也是一位广交师友的书法家。他除了深研篆刻艺术,还广涉行草诸体并有独特个貌;他除了与古为徒,还于今北上南下访师问友。与国内众多书法篆刻名家有着密切的来往。这种“广涉广交”反映出杨剑又是一位真正能够海纳百川的书法家。

因此,他的书法篆刻艺术有着多维的美学内涵。

在篆刻方面,方寸之间,穷尽变化,是杨剑篆刻艺术之能事──密处紧敛而不拥塞,疏处空灵而不松散;着意细微之处变化,力求审美格局多元。例如:“耕读斋”,通过布局的疏密错落、笔法的方圆结合、转折的刚柔相济,使其在平实中翻读出丰富和清新。“几生修得到梅花”,这一作品的意韵变化,从内心世界和笔法刀法的技巧多重层面都力图表现主题的朴质芳香。其间意境的实现是作品的难度所在,杨剑以其娴熟的技法和富有内涵的线条形质作为意境转换的媒介。在充盈的章法中通过线条的丰郁和苍朴变化使作品漫溢出骄妍的气质。这与其说是“治印”,不如说是“治心”。

杨剑的篆刻艺术风格有一条主线──温厚质朴、古拙淡雅。围绕这条主线,他又掺之飘逸、峻拔,含蓄中兼容豪放,温雅中融合古拙。如“清风朗月”、“鸿朗高畅”,都体现出了这种多元的审美追求。这是他放宽视野,海纳百川的结果。在师承方面他远追甲骨、篆籀、魏晋、唐宋高古格调,近取明清近代吴昌硕、黄宾虹等艺术大师气势磅礴、劲健沉雄的苍茫意趣。在技法方面,他的独到之处是:取深刻刀法之果敢沉实,兼具刻浅之飘逸神采。取深刻但丝毫不见板滞──点缀之处轻盈洒脱;转折之处圆转灵活;断绝之处似断犹续;大胆入石、取势强劲;收拾时精细入微。所以,他的篆刻艺术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轻松自如、细劲秀逸的神采。

杨剑的篆刻艺术受吴昌硕的影响最大,吴昌硕是在清丁敬、邓石如、赵之谦之后另创一派的大师。杨剑对其的崇尚,是崇尚博览众长,浑朴高古;是崇尚冥会前人法度,而不袭陈规;是崇尚钝刀切石,妙趣横生。杨剑深有体会地说:“吴昌硕《刻印》诗中‘今人但侈摹古昔,古昔以上谁所宗?诗文书画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对我的艺术通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治印为“治心”,书法为“心画”。印人必须是书家,但书家未必是印人。杨剑以其篆刻、书法相映成辉的艺术成就生动地诠释着这点。

他的书法以篆书、行草见长。篆,远摹殷墟甲骨、商周金文、秦砖汉瓦;近悟明清各家之长。他的篆书既苍朴高古,又清新自然。苍朴,体现在他的苍辣的线条形质上和凝重、苍茫的墨色变化上;清新,体现在他的篆书结构谨严中不失疏朗遒丽。稍作纵势摆布的造型使众多的长线往纵深方向发展得以实现抒情的效果;贯穿始终的中锋用笔在起笔收笔时常常以方笔深入或淡出,在获得篆书技法的同时又打破技法的程式感。所以现场观察他书篆时用笔真正做到了“不为笔奴,只为笔主”,用笔极其轻松自然,但又笔笔遒劲、入木三分。这种能力的实现,除了创作心态上的不刻意、无拘无束,还有对篆书结字的高度精熟以及准确把握篆书的抒情倾向,即:风格取向。什么样的风格决定了用什么样的线条语言。杨剑是在树立古拙而又清新的风格中采用朴实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窥见他的审美能力、书外功夫、意境转换与实现能力非同一般。

从篆刻转向篆书,从一种书体转攻另一种书体,其间的转换需要诸多方面的意识伴随──一是力度和速度的转换意识;二是指力、腕力、臂力的转换意识;三是线条质感的转换意识;四是风格定位的转换意识;五是审美意趣的转换意识;六是线条语言的综合意识……在这些错综复杂的链接中,在价值取向上,杨剑没有迷失方向,没有被某些浮躁的“时风”所影响,而是仍然咬定传统经典不放松。

他的行草书,取法乎上,师从二王,博取孙过庭、米芾、黄山谷、董其昌、祝枝山、文征明等,取二王秀逸之神采,借孙、米等笔法之意趣。用笔方圆结合,提按变化丰富,格调高华。

杨剑作书,很有思想,理性的思考和敏锐的融合与把握意识极为自觉和强烈。就行草创作方面,他把握着两大关键问题:一是不将个人书风凝固,二是不将个人书风随波逐流;融合着一个核心要素:帖学线条语言的整合与运用。

故他的行草书创作保留着一种自我“微调”和创变的空间。当笔致从容,速度放慢、节奏平和时,则清丽端凝,遒劲妍逸;当笔致放纵,线条推移加快、节奏起伏明显时,则清丽洒脱,自然宕逸。既似凤舞琼花,又似泉鸣竹涧。他始终注意“度”的把握,既不偏离师承脉络,又不隔膜时代审美情趣,所以,我们在欣赏他的行草作品时,感到既俊逸洒脱又婉约蕴藉、既古拙苍劲又清新淡雅;仿佛春风拂面,沁入心扉。

(发表于《上饶广播电视新周报》2008年3月12日总第821期16版、《水墨兰亭》2008年3月20日总第63期头版、《东方散文》2009年第4期[总第8期]P32和彩页)


杨剑篆刻印屏《杨剑印留》(纸本70cm×68cm).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书画印
2017年度自选作品网络展
(2017.9)


杨剑工作生活照

2004.4.应泰国政府之邀,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杨剑作品展览在曼谷隆重举行,图为主持开.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书画印
2017年度自选作品网络展
(2017.9)


杨剑工作生活照

2007.6.7.杨剑于福建省武夷山青龙瀑风景区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书画印
2017年度自选作品网络展
(2017.9)


杨剑工作生活照

2009.2.2.杨剑在福建武夷山青竹碑林杨剑篆书柳永迎新春词刻石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书画印
2017年度自选作品网络展
(2017.9)


杨剑工作生活照

2009.4.13.杨剑在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抱一斋为周德聪先生治印(左二为周德聪、右一为王.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书画印
2017年度自选作品网络展
(2017.9)


杨剑工作生活照

2010.3.6.浙江省杭州市三塘兰园“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杨剑临习怀素《自叙帖.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剑书画印
2017年度自选作品网络展
(2017.9)


杨剑工作生活照

2010.7.19.杨剑在山东省邹城市零距离拜谒北周时期铁山摩崖刻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