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05|回复: 0

唐代、柳宗元、诗《渔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18-0125 045.jpg
唐代、柳宗元、诗《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人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仅47岁。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诗作介绍】
  《渔翁》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山水诗,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这首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两首诗一静一动,珠联璧合,完美无缺地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该可算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两篇杰作。
【诗作赏析】
  这首《渔翁》诗写于作者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而被贬职,谪居永州期间。永州地处湖南和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地处荒僻,了无人烟。与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寓居在龙兴寺。生活极端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残酷的政治迫害加上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感到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然而贬谪生涯的遭遇,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诗中描绘了日出前后湘江上景色的神奇变化,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独来独往的渔翁的形象,让人不禁想起《江雪》里那个在千鸟飞绝、人迹罕至、头戴斗笠、寒江独钓的渔翁的形象,虽然场景不同,但是我们都看见了看似悠闲自得的渔人,那无处排解的孤单寂寞,有几分自嘲、自况的味道。诗篇同时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坚守自己耿介人格,这样一种孤高自赏的高尚情操。“渔翁”远离尘嚣的喧哗,脱离俗世的牵绊,独自一人徜徉于山水之间。渔翁的形象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外化。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在诗人给我们展现的这样一片静美的山水形象,但是,诗人却把笔墨的重点落脚到了这个枕靠流水,以水为生的渔翁身上,柳宗元在青山绿水那么多形象中,为何特别注目渔翁的形象?关于“渔父”的形象早在相传为屈原所作的《渔父》里面就曾经出现过,描写过,屈原忠信而被放逐到潇湘之间,而屈原流放之地,就是湖南的南部。时代不同,而风景依稀,面对前贤试文,三湘风物,柳宗元是否为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遭遇与屈原有绝大的相似之处?是否屈原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操守触发了诗人发幽谷之情?当然在《渔父》一文中的渔父形象,他是作为屈原的反衬而出现的,渔父在那里是作为一个高洁放达的隐士形象。柳宗元在这里不是自比为屈原,而是自比为渔翁,我们从就完全可以从渔翁的生活情趣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影子。“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样传统的儒家思想不可能在柳宗元的灵魂深处打上深刻的烙印。士大夫往往在人生坎坷,仕途失意后,钟情诗酒,寄情山水,在天地自然,艺术佳酿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位渔翁的居处在“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诗人就如同这不问世事,高绝浮华的渔翁一样,沉迷在这青山碧水之中。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斑竹。这些事物在传统的诗词赋意象中虽然凄清寂寥,悲苦哀怨,却都象征着高洁,而这恰恰是诗人生命存在的价值所在。
  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曾游遍了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下了后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借山水以写幽怀。如果将这首诗与《永州八记》做一个参照式的阅读,这一对照式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看清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孤清高洁的情怀,他笔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诗人这一时期特有的审美印记。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朝雾亦散,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青翠的山水之间依然是宁静的,山间完全不见人的活动,更何况那夜宿在江岸高崖下的渔翁呢?正当此时,忽然一声欸乃摇橹声还有那渔人模糊的渔歌自山中水流中悠悠传来,人未见声先闻!然就在这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仔细寻觅,一睹高士风采容颜之时,那本已飘渺的歌声却又更加飘然远去了,于满目绿色之中消失了踪影,只留下这一派山水的纯美,静谧。诗的首联如果是虚写,那只是诗人自己打听到的或者是诗人自己的想法,那么颔联里描写的则是诗人自己面对山水时看见和听见的,虚实结合。“欸乃一声山水绿” ,是说刚从梦中醒来,从渔歌中回神时,幽人远去,寻觅者心中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但是却惊喜的发现,这山似乎更青了,水似乎更绿了。歌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增添了活泼的人的气息,使山水也从夜晚的休息状态中活了过来,激发人心对于山水风物感受的细腻。声不闻,人更不可见,更向何处去寻觅渔翁的踪影呢?当诗人回头遥望,只见清江滚滚,渔翁已伴孤帆去,空余远影天尽头。渔翁的行踪缥缈虚无,衬托出他的超然于世。晋朝著名的山水诗人陶渊明所向往的归去后的“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隐居生活,在这悠然境界中再一次体现了出来。此诗高绝之处,在于写景写人均简洁而神奇,自然成为是柳宗元的杰作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