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272|回复: 2

浪淘天地入东流,余人又挟风远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8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书法创作人 于 2018-3-18 09:20 编辑

17.12.10 001.jpg
清代、梁启超、诗《太平洋遇雨》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诗人介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很多新词,像现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政治,经济,科技,组织,干部”等等很多词汇,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学术成就】 启9.jpg 启10.jpg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
  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他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启8.jpg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诗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变法宣告失败,诗人逃往日本。第二年,即1899年,诗人往游美洲,乘船过太平洋,遇雨有怀,而写下这首七绝。
【诗作赏析】
  这首诗据说是在革命斗争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作者写此诗作为联络暗号用的。
  诗的起句就点题,并表现出一股恢宏的气势:天宇之大,一雨能够延绵亚美二洲。也就是说,在太平洋上遇到的雨,既洒落在此去之美洲上,又洒在已离之亚洲上。此去的美洲如何,暂时按下。已离之亚洲,则令诗人浮想联翩,绾今及古,于是以“浪淘天地入东流”承接,第一二句联系紧密,结构更显紧密。而第二句把雨中的亚洲大地那种壮阔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设想那洒在亚洲中华国土上的雨,必定激起滔天巨浪,滚滚东流,“浪陶天地”,这是何等的气魄,“入东流”,则又指明了了天地运行的真理,也预示着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定当掀起一波铺天盖地的巨浪。而这句诗又自然而然地与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怀古》)联系起来。但诗人并不苟同于坡仙的怀古伤今,于是转出新意:“却余人物淘难尽。”“却”字关联上句,使本句意思格外突兀:自信自己虽是戊戌劫余的人物,但决不会像千古风流人物那样,瞬息即被历史之波浪长流所淘尽。但也就是这种突兀,更能将作者自己与古代的风流人物之间那种反差体现出来,于是,诗的最后一句“又挟风雷作远游”,便表示了自己壮志未泯,此番远游美洲决不消极逃遁,而是另有一种风雷大志包藏胸中。风雷本是一种自然天象,风雷大作则宇宙震颤,以往的古诗中常用以表示大有作为之意,而作者正是要借风雷这种惊天动地的现象来表明自己立志开创一番宏图伟业的决心。此句在这里,出自一个在戊戌变法中遭到惨败的重要人物之中,这种反差更震撼人心。
         整首诗托雨写志,表现了作者并不因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失败而退缩,胸怀远大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由平常的景带出不平常的情。立足于太平洋之上,遥视亚美二洲;身处政治逆境之中。而思及古今,更展望未来。境界开阔,情怀高远,有一种奔放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书法艺术】 启1.jpg
         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他的书法艺术,初崇唐楷,后攻魏碑及汉代隶书,其取法北碑的书法理念深受康有为影响。梁启超的书法,属于学者类型,但又与一些以行草见长的学者型书家不太一样。他在文、史、哲方面的成就太高,再加上他作为政治家的声名显赫掩盖了书法家的声望。梁启超在北碑上有相当高的造诣,在隶书创作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
明清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士人多研究书写端正匀称的馆阁体。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笔力遒劲,结体端庄严谨,是他们书法入门的必修课。梁启超出生于晚清年代一个半农半儒家庭,新会又是个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文化之乡,他从小受父辈悉心教育,十二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因此,少年时的梁启超也依乡例进行书法入门,接受传统的严格的训练,打下了欧体楷书的深厚基础。 启2.jpg
         1890年,梁启超18岁,受业于康有为主办的万木草堂,攻读经世之学,时逾数载。康氏是中国近代书学史上提倡碑学且卓有造诣的书法家,1889年写成《广艺舟双楫》,这部碑学理论,在晚清碑学中兴时期,给碑学作了一个新的总结和发展。梁启超既从师康有为,书法方面也自然要受其“扬碑抑帖”理论的影响。同时,具有革新思想的梁启超也并不满时下的靡弱书风,他试图冲破陈陈相因的桎梏,另出新意。因而在创新意识的基点上,康梁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在书艺实践中,也是沿着这条路子走的。在临池上,康氏选择圆笔一路的魏碑下功夫,得力于《石门铭》;而梁氏则向方笔为主的魏碑进取,如《贾思伯碑》、《龙藏寺碑》、《张猛龙碑》、《高贞碑》等。
          1898年,康梁“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在日本的14年间,梁启超未辍翰墨,继续研习魏碑。梁启超楷书艺术的升华期是在晚年。“戊戌变法”时,梁26岁,此后的20年,他虽不辍临池与书法研究,但由于晚清朝庭的腐败及民初政治的动乱,他一心救国,积极投身挽救中国的伟大事业,不得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到1918年(46岁)才离开政治舞台,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任教,同时潜心整理、研究文、史等各种学术源流。保存下来的梁氏墨迹和手稿,很大部分都出在这段时期。
          梁启超早期的欧体楷书是写得相当精妙的。在1910年至1911年,他曾用欧体小楷手抄康有为的诗集《南海先生诗集》用以出版,深得康有为的赞赏。梁启超晚年的楷书欧体特点仍隐约可见,但已逐步向魏碑雄强、劲健一路的风格发展了。他取唐代楷法和汉隶笔意融入魏碑,刚柔相得益彰,形成了劲健而俊雅的艺术风格。以碑帖相融的创作方法,别开新路,自成一家。 启3.jpg
         从梁启超晚年的一些楷书来看,其横画、竖画多下笔方利,收笔圆润,撇捺之伸展等均具《张猛龙碑》之特征;有些撇画又向上回锋收笔,横画出现波磔,隶意尤存。
         梁启超在书法艺术方面,不独楷书有深厚的造诣,而且行草书也写得相当精妙。清末至民初,中国书坛继阮元、包世臣著书立说,倡导碑学,康有为再著《广艺舟双楫》推波助澜,尚碑书风形成高潮。继而碑学与帖学并重,互为交融,遂形成一股新的书法潮流。其中行草书随着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得到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民国时期后,由于行书书写便捷,抒情达意,更是得到文人以至一般人民群众的广泛应用。梁启超的行草书艺术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发展的。
          大家知道,梁氏一生著述甚丰,包括政治、哲学、史学、文学、经济、教育、新闻、自然、地理、法律、宗教、伦理等等学科,其中重要著作一百多种。有人计算过他一生著述(包括信函数千件)足有2000多万字,如果以他40年的写作时间完成,平均每天至少要写2000字。据载,梁氏一夜就写成了7000字的《国民筹还国债问题》。这样,对于梁启超来说,行书自然是他从事著述、信函交往的主要书体。 启4.jpg
           梁启超行草书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民国前(即梁氏38岁以前),为沿袭阶段;一是进入民国后,为升华期。
            梁氏的青年时期,也就是他拜谒康有为为师之后,其行草书临池要数中唐颜真卿《争座位帖》及《祭侄稿帖》用功最多。梁启超1899年致犬养毅函(原件藏日本冈山县博物馆,由日本坂出祥伸教授复印寄赠我市梁启超研究会),粗观全篇信笔疾书,一气呵成,行气章法自然流畅,无矫饰凝滞;细看其用笔圆转、外拓,锋毫变换精到自然;字体姿态飞动。这些都与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稿帖》惟妙惟肖,如出一手。可见,梁氏在此之前对行草书的书写技巧,已非常熟练和精到。及至1903年,梁启超书赠竹友先生的行草书四屏(原件藏新会市博物馆),在用笔方面保持了颜书上述二帖圆转外拓,而在结字方面,那宽博大度的体势显然是受到“康体”行草书的影响。往后的几年里,梁启超又转学初唐欧阳询的行书。在此之前,梁启超的行草书面目基本上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然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间,梁氏既受康有为碑学思想的影响,在广集汉魏碑版的同时,对北魏碑志广泛临习,尤喜爱方笔峻励、体态多变一类的碑志,尽管政事繁忙,奔波劳碌也未辍笔。从而为他中年以后个人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启6.jpg
         进入民国以后,梁启超行草书再由唐代上溯到晋代,宗法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和《十七帖》,追摹晋人遗韵。通过不断的实践、应用、探索,逐渐以方笔一路魏碑之体势和笔意融入行书之中,形成劲健而俊雅的自家风格。梁氏晚年在校勘所藏碑帖时写的行书跋语,是他这种书风成熟的标志(见《梁启超题跋墨迹书法集》)。这些跋语中,行楷互渗,魏碑体势明显可见;其用笔沉着稳健,方圆结合,轻重、徐疾、提按分明;既在每笔之中体现运笔的规范,又在结体中生发出丰富的运笔变化。 启7.jpg
          梁启超在书法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应载上不朽的一页。



启5.jpg
发表于 2018-3-1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又是“戊戌”年,1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予以拙文小念一下120年前戊戌变法的激流勇进者。“康梁”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是不可绕过去的两个争议人物。但在中国的书法界的地位,“康梁”更是举足轻重的!是无可争议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