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18-4-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6546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临帖也是一种放松手段,有形可借,在书写过程中多了几分依赖,不必事事躬心。+ Y) J1 _ g; e, o# P
抄书,可无所顾忌,可小心奕奕,可大开大合。一小段话,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它,亦可用相应的风格对此进行表达。5 g. J$ C! P2 Y; a- ]4 V9 L
在晋唐宋书论中,不乏以自然物像来描述对技法的理解的观点,后来关于书法技法的理论,被拆解成具体操作过程,人们对书法的理解亦渐变成从技术角度出发了,自然之味也愈远了。
5 c B8 S, `1 V* G# J% L1 k4 {( Z在技术上,由于晋唐放弃了对具体操作过程的描述,故其技术变化不可端倪,若以后世的技术观念去理解,终不得其门而入。
7 N/ | M4 X! ]晋唐名家作品,在观感上无论属于质朴还是妍美,核心都以自然为本。今人的“二王书风”,若属于技术宅出品,难称高书。6 A, b, {# H: w, ]! ?
普及,从技术上入手;提高,托物以寄情。
" g: d/ F2 p' P/ c/ s8 J一个人若强调临帖重要,他自己首先要临得似,要不然,就是睁眼说瞎话了。1 {. A& o, S; T" R2 D
临帖方面,我一直都在两个极端上交替进行,以汉碑、魏碑来体会生、拙、涩、厚这些偏重质朴的因素;以帖来强化精巧细腻方面的认识。" E' o) M" y$ N$ n% U' b" g; B
同样一个碑,由不同的人临写,各自风格往往相去很远。这是每个人的学养不一样,在看到同一图像时,理解不一样,通过毛笔描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可以是“书如其人”的佐证,从中亦可体现出学术修养在书法中的重要性。9 M6 j0 |: J' z- i' d, i* i
少儿习书,因人生经历少,对事物的理解停留在人云亦云方面,在学习书法时,只能依样画葫芦。
' P3 m" A) {! Y! x+ |5 n所以,书法水平的提高,技法磨练固不可缺,但到了晚期,拼的是学养,而最能体现学养的不是文章诗词歌赋,而是明理。
5 k- B, G5 R' {& h典型的“中国大叔”那种指点江山是刷存在感,与明理毫无关系,明理的要旨亦从精微中来,即对日常琐事的感悟。
1 k- Y( F+ D4 w2 T有人研究股票赚了钱,有人研究股票亏了老本;许多人爱好打麻雀,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赢钱还亏了钱呢。
: N% J0 w+ p7 F# s; x0 x: s人人都在拼搏,最终是富人总是比穷人少,如果你将书画爱好看成是一种生意上的投资,那就要承担亏本的风险。
5 B5 }$ l5 e% r P2018.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