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397|回复: 0

书法,即是写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是写什么?
众说纷纭,都是又都不是,很多都是外在的。
如果要确立对书法一个最本质的了解,
恐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的主体上,
那就是——书法是写人、写心。


作为一种精神活动,
“字”背后的文化和心性是超越了形而上的支配因素,
这个最显然的是佛门书法,
八大、弘一、良宽……,
他们的书法是实实在在地从内心生发出来的,
是写自己的心,
是写他们的向往与佛门的精神,
是字与人、人的信仰的统一。
古人讲“一字乃见其心”,就是这个道理。
《圣教序》是结构大师,
是“谋略”中的“奇谋”,是“平正”中的“险绝”。
它的每一个字都有“字眼”,就像下围棋的“眼”一样,
是生死存亡所系。


“字眼”是什么?
是字里边的空间关系,
这部分这么舒、那部分这么密,
二者所衬托出来的这个大的空间,就是字眼。
包括收放、大小、长短、宽窄、向背等等
这些关系都是构成“字眼”的要件。


看懂了圣教序,
再由此来关照历代经典,
你会发现中国书法造型的基本原理,
掌握了这个原理,汉字造型的变化就无以穷尽。
所以,写字要懂得“造眼”,
也就是要制造矛盾再协调矛盾,
这样的字才有生气,有看点。
就像社会的运转一样,制造需求再制造供给,
最后把二者 平衡,就和谐了。


书法的形神关系
书法就两个东西,一个是形,一个是神。
形是可见的,是外在形状和形态;
神是无形的,
是作品焕发出的精神气质与品性内涵,
汉碑百品,形貌相殊而神采各异即为此证。


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王僧虔讲:“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刘熙载讲:“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
都是一种把神至于形 之上的观念,
由形入神,是由技入道的过程,
也是窥探中国书法奥义之所在。
对书法的学习,古人以修心炼神为上,
今天从形入手,
但心里要明白最后的高度还是要炼神为上。


风格与变化
风格的形成就好比从“借鸡下蛋”到“养鸡下蛋”,
从模仿开始,慢慢地转化成你自己。
搞艺术,思想要活跃,要懂得“过河拆桥”,
传统给了你什么,
你要能马上对它进行转化,
再不断地取舍和调整,
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就是风格形成的过程。


“发现大于创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发现古人、发现今人、发现自己。
研究他们从哪里来,研究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要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拿过来提炼,形成自己的面貌。


书法,越写越难,
是因为它对综合的考量越来越强,
而变化和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变与怎么变也是一种考验。


用笔尖写字
全面认识毛笔的三个部分:
笔尖、笔肚、笔根。
这三部分的表现和功用是不一样的,
掌握好它们对于书法的认识和学习意义重大。


用笔尖写字是书法训练的第一关,
当代书坛的快、飘、滑、弱,
都是不懂得笔尖写字的结果。
完全静下来用笔尖写字时,
笔尖压住纸面,全神贯注,如对至尊,
那种周身的放松、平和与通透,
从脚根到身体,从身体到胳膊、腕,
再通过手指传达到笔尖,
写起来真正有太极练功的感觉。
排除了杂念,
这样的书写能直指灵府,
内心的微妙变化也能自然地反映到书写中去,
是一个炼神炼心的过程。


书法理论
“半部《老子》治天下”,
古代书论是历代书法思想的精华,不可不读,
而且里边的文字多是“理” 多于“论”,
体悟多于说教,更见珍贵,
宜常读常新,自证其正误。


被欣赏
艺术首先是要愉悦自己、打动自己、服务自己的,
然后再谈服务社会。
如果受外界干扰太多还想着取悦于人,
肯定不是纯粹的艺术,也找不到纯粹的自己。
与过去文人士大夫的精英书法不同,
我们现在书法的门槛很低,
你的字写完之后给谁欣赏、怎么欣赏,你要判断;
艺术是“寂寞之道”,
如果你的艺术受到没有经过审美教育
和实践的人的称许,你要警觉。
在欣赏者面前,
你可以架设一座桥梁,
找到欣赏与被欣赏的互动,但未必要认同。


教与悟
法可教,书法不可教。
要从精神的层面理解书法,
要思考、琢磨,要悟,悟是最重要的。


赵之谦很早就说过了,写字写得好的有两种人:
“三岁稚子”与“积学大儒”,
前者在于心性的本真,后者在于内涵的厚重。
所以,书法家是教不出来的,可以自学,
教和不教,交流很重要;
古人讲“屋漏痕”、“船荡桨 ”,
大自然和生活也可以教你,
外在的一切都可以教你,
关键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敏悟。


篆刻
篆刻有无限开拓的可能,
试想,
如果历代书法大家都从事篆刻会有多少种面貌,
所以,跟书法一样,
篆刻与心性相通,人的可能性就是篆刻的可能性。


篆刻是一种修养,跟写字有很大的互通性,
都讲格局气度,
讲造型设计、讲线条带来的审美意蕴,讲生命力。
近代巨擘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
他们金石篆刻的修养都很深厚。


篆刻主要是强调作品的完整性,
最关键的一点,不管几个字,
都当成一个字来刻,
要关注印面上这种对“白的控制”与“红的控制”,
字有“字眼”、印有“印眼”,道理是通的。
把空白的地方作为品读的对象,
你会读到很多,明白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90 收起 理由
行云流水9013 + 9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