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46|回复: 0

草人拙著:智慧的灯/第六章*第三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汉魏时佛教传播地区不广,信奉人数有限,信奉者大都是上层阶级。当时人们对佛陀及其教义的认识等同于黄老及其学说。(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黄老学说形成于东周战国时期,到战国中期至秦汉之际黄老学派思想极为流行。该学派继承、发展了黄帝和老子关于“道”的思想,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在社会政治方面,强调“道生法”和“无为而治”。到了东汉,黄老之术,特别是老子学派与新出现的谶纬学说相结合,便逐渐演变为长生不老之道。后来老子被道教尊为祖师、教主。)当时在汉地,儒家的教义已被视为汉民族的信仰,而佛教来自西方,一时半会难被普遍接受。但佛教却被北方各民族所接受,很快成为北方各民族及在北方的汉族共同信奉的宗教。
尔后,佛教在取得社会各阶层的信仰后,对消除种族隔阂、融合民族生活习惯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教,由于当时社会动乱,战争、杀伐连年不断,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佛教的因果报应、戒杀生,多积阴德等等为善言教,上被达官贵族所接受,下受广大百姓所欢迎,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至两晋,随着佛教的不断壮大,译经数量不仅超汉魏,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译经大都由国家举办,有专门译场和组织,经费由国家拨专款。从而涌现一大批义学沙门,即所谓佛教理论家。汉译经、律、论三藏大都是这个时期译介过来的,可以说,后来中国佛教宗派所依的主要经典,这时期基本具备。
当时,佛教传播中心有三处:凉州、长安、庐山。凉州是佛教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有许多重要佛经的翻译出自凉州。西域僧人到中国内地,往往先到凉州熟悉汉语;我国北方也有僧人到凉州避乱,因为这里还比较安定。鸠摩罗什在长安开创了关中中观学派,在关中地区形成一个传播中心,培养出一批佛教人才。慧远继承道安在襄阳的传教事业,在庐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佛教中心。慧远传教活动时期,东晋社会比较安定,其弟子遍天下。当时的慧远僧团不仅是江南佛教中心,在全国各地也具有十分影响力。
随着佛教思想大量系统地介绍到中国,这时期便有两大学派开始形成:一是般若学派,二是中观学派。在佛教势力转盛的同时,我国原有的道教也有了发展。两教为争取信众、争取上层的支持、争取更多说教的地盘,各自拿出自己的理论,互相批评攻击,这也是事实。
两晋与南北朝相衔接,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基本没变。东晋时的学风与南北朝的学风有着直接继承的关系,而佛教却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全面持续发展。据统计,南朝到梁(公元502--556年)就有寺院2846座,僧尼82700人,比东晋时寺院增加1000多座,僧尼增加3倍多。佛教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而统治阶级所以大力支持,根本原因是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基本教义为人所崇仰。但南朝和北朝两地的统治阶级在崇拜佛教的形式上是有所不同的:
南朝继东晋重视佛教义学,并在佛教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建康组建了专门译场,涌现出慧观、慧严等一大批学僧,继续影响着士大夫的思想风貌。南朝佛教到了梁武帝达到顶盛。梁武帝十分重视佛教,曾四次舍身同秦寺,又令臣下以亿万钱奉赎,广施财物;他兴建的大寺院,立丈八佛像,富丽魁宏程度在南朝是罕见的;他还明令禁肉食,食素食,还创立忏悔法,号“梁皇忏”等等。这些行动,大大促进佛教向社会纵深广泛流布。
在北朝,除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有过短期的毁佛外,其余诸帝还是相当重视佛教的。与南朝相比,这里比较重视兴办福业和禅行,义学以宣扬律己禁欲为主,并开始引进古唯识学说。至孝文帝时(公元471--499年),孝文帝为其父资福,度僧寺,且重佛义,认为《成实论》可以“释人染情”,所以十分推崇成实论师并为西域来僧建永明寺,组建了以菩提流支为首的译场,影响遍及整个北国。公元495年,迁都洛阳,于次年立少林寺,安居西域沙门跋陀。宣武帝(公元500--515年)即位之初,即为其父母营造石窟两所。此后经历代陆续营造,开创了规模宏大的龙门石窟群。孝明帝时(公元516--528年)在城内起永宁寺,中有金玉佛像10余驱,僧房楼观100间。有史载,当时洛阳有寺500多座。可是,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既联合又斗争的形势则更加复杂化了,而佛教却在这种情形下,持续扩大影响,并向多元化发展。
在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佛教的译经事业更加蓬勃兴盛。可以说,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史上产生译家和译典最多的时代。据《开元释教录》记载:从南朝宋永福元年(公元420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经南北8个朝代,计169年,共有译者67人,译藉750部1750卷。这个译经高潮,发端于姚秦鸠摩罗什译经集团(公元402--413年)的传译中心向多方发展:北方有敦煌、姑藏、长安、洛阳、邺城等;南方有建康、广州、豫章,还有沿江地区的江陵、襄阳、庐山等。这时期的佛经译介范围,比任何时候都要广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