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雨悦

一起来学:书法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摹与创作
第一节  临  摹
   
临摹范本佳帖是学好毛笔字的必由之路。临摹的历史相当悠久。现今发现刻在兽骨上的原始汉字中就有两排相同的字,一行刻得好,一行刻得差。据专家考证刻得差的是学生临摹老师的“习作”。
   
“临摹”是两个不同概念的综合。“临”是对着字帖一笔一画地照着写;“摹”是影衬在字帖上摹写,又称描,这两种方法都是初学写字的方法。
[size=+0]一、摹  写
摹写有描红与影摹之分。
(一)描红
   
描红本,一种是实印红字,一种是印空心红字,目的是让初学者就着红色范字用毛笔蘸墨书写。摹习时要注意正确的执笔方法。书写姿势和正确运笔。千万不要为了与红字吻合而来回钩描,若有空缺处亦任其自然,无须补写或填实。描红的目的不是写得“像”,而是领会、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留下空缺,一则可以检验自己的进步情况,二则便于发现自己书写时的弊病,以便提高。
(二)影摹
将半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然后用描红法在蒙纸上书写,叫影摹。由于纸会渗墨,容易将字帖搞脏,最好先在字帖上蒙上一层透明薄膜,然后再蒙纸摹写。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直接将塑料薄膜蒙在字帖上摹写。可是,塑料薄膜是油性的,墨汁写上去会收缩变形。不要紧,我们在砚台里放一些肥皂,或将蘸墨的毛笔在肥皂上掭几下,问题就解决了。
   
摹写容易得古人的笔法及笔画结构的位置,对初学者来说是很必要的。
[size=+0]二、临  写
   
临写是将字帖放在面前学写字帖上的字。临写的字可比字帖上的字略大些,因为字小笔画细小,起收提按稍一动作墨易涨出。
   
临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读帖
   
“读帖”不是像读书那样看帖上所写的文字的内容,而是分析这本字帖的风格特征。分析一下笔画的起笔、收笔、藏锋、露锋、方圆及转折等运笔特点,结体的松紧、收放以及正侧、疏密等组字特点,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章法特点。读帖就像交友,第一次见面仅记大致轮廓,久而久之,只要一想起帖,帖中各字形象就立即在脑海里自然浮现。甚至每写一个字,帖上的字形就已出现在纸上,写字似乎成了摹字了,对初学者的帮助相当大。因此,我们在临帖前要养成读帖的良好习惯。
(二)对临
   
“对临”是对照字帖逐笔临写。初学者可选“米字格”或“九宫格”(见图  117)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样比较容易找到字帖上相对应的位置及笔画的大小。但它仅仅是初学者的扶手,不能依赖,基本了解并掌握对临方法后,应直接在方格内临写。

   
对临最好先易后难,先临简单易写的字,或按部首归类练习,然后再选临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具有典型性的范字,由浅入深,最后再按字帖上的顺序通临。
   
对临要求勤字帖。看一笔写一笔,对初学者来说容易找到正确的位置,但容易使笔画间的笔意联系隔断,因此最好将互为呼应的几笔一次完成。随着临习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减少看帖的次数,最后看一字写一字。
   
对临过程中,如发现某字没写好,可紧接着再临写同一个字,这叫连临。连临要在临前对照字帖找出上一个字的病因,然后再写第二个。如果连写几个仍不见效,且又找不出原因,可摹写一遍后再写。
   
一本字帖从头至尾临一遍,称“一通”。临完一通后可在末尾记上年月、姓名、帕名及第几遍,古人称其为“窗课”、“功课”。保留功课可以检验自己进步的轨迹。对临比较熟练了,可以进行意临。
(三)意临
   
意临,是看着字帖临出了自己的特点。意临是结束形似阶段后的新开始。描红、影摹、对临都要求形似,形似是解决“入帖”的技法问题,临得与颜真卿、柳公权一样,哪怕能以假乱真,还不是自己的字,是人家的“体’.所以光“入帖”还不够,还要“出帖”。“出帖”是要离开所临字帖的形貌,要遗貌取神。“意临”就是要在临习时掺入已意,或得其意而忘其形。这就像漫画家笔下的画像,一望便知是某人,但与那人的照片又不完全相同。意临出来的字与原帖的字相比,在似与不似之间。临帖而不全像帖,叫出帖。
(四)背临
   
背临是不看字帖,把帖的神貌在笔下反映出来。背临着要对此帖的技法熟练掌握,并能举一反三,甚至连字帖上没有的字也能写出来,而且风格基本相近。这时可以换帖了。
   
一般情况下,每天坚持临帖l-2小时,快则半年,慢则一年,即可完成入帖到出帖的过程。如果临了相当一段时间仍无法人帖,建议考虑换帖,找自己喜爱的字帖临习,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五)换帖
   
换帖的几种选择:
   
1.
同类帖的转换
   
同类帖,是指同一书家的不同碑帖。如果原先临颜真卿《勤礼碑》的,可改换成临颜真卿的《东方画赞》、《麻姑仙坛记》或《多宝塔》等。同类帖的转换,对同一书家风格演变有更深的理解。
   
2.
不同类帖的转换
   
不同类帖,指不同书家风格类的帖。如,改颜为柳,或改柳为颜。学颜、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笔法问题。可是楷书结构最完备当属欧阳询,故临习欧体对楷书结构的奇巧严密大有好处。但欧体写久了会刻板,也可临习一下阔绰温润的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以增其趣。
   
3.
为学行书作准备
   
如果练习楷书毛笔字的目的是为了练行书的话,那么颜、柳的楷书与行书毛笔字之间似乎有条沟壑,颇难逾越。它们之间的桥梁有二:一为禇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由于它的笔势极富变化,婀娜多姿,可以克服颜、柳笔画的板实僵硬,从中化出许多风格来,因此禇字被称为“广大教化主”。宋代大书家米芾就有“学禇最久”的经历。二是智永《真书千字文》。它实际上是行楷书体,与东晋王羲之行书一脉相承。因此也是由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桥梁之一。
   
4.
换临魏碑
   
魏碑是北魏碑版楷书,风格多变,与唐楷不同。临魏碑利于从唐楷中跳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但魏碑良莠不齐,不能随便乱临。初学者可选比较规整的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元怀墓志》、《张玄墓志》等。有些魏碑造像题记是石工直接操刀作笔刻凿而成,有不少错别字,甚至漏刻错刻的,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者才能借鉴吸收,不可拿来就学。
第二节  创    作
   
初学者临习任何一种书体如已到出帖程度,即可作创作的尝试。创作与临帖不同,临帖是拄着拐杖行走,创作是独立行走。意义不仅是对自己临帖结果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自己应变能力的培养。
   
在创作之前先要了解一下传统创作样式的各种名称及格式。
[size=+0]一、传统创作样式
(一)中堂
   
中堂是整张宣纸(三尺以上)竖挂在客堂正中的书画作品。中堂可书写一个或几个大字,也可写数行字,内容可写诗词古文或佳句,通常两边配挂对联。
(二)对联
   
对联是一种对偶语句,常配挂在中堂两侧或张贴在门框、门面上。对联的长度一般与中堂或门框半高的高度相近。对联的内容必须是联句,要求上下联对仗工整,一般有五言、七言联,而且往往是律诗三四句和五六旬的内容。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五言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七言联句。前句为上联,后句为下联。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上联挂在读者所见的右边,下联挂在读者所见的左边。
(三) 条幅
   
条幅又称屏条、条栅。常悬挂于厅堂两侧,往往多幅并列。其尺寸与单幅对联相仿,有三尺条幅、四尺条幅,或六尺、八尺条幅等,每幅写数行字,内容可以是诗词也可是文赋佳句等。
(四) 横幅
   
将整张纸横过来写,或将条幅横过来写的叫横幅、由于现代居室高度有限,故横幅是现代家庭装饰的主要选择。
(五) 斗方
   
横竖大致相等的方形书作叫斗方。斗方可装在镜框内,十分雅致,故又称镜片。
(六) 手卷
   
将数张横幅横接在一起卷起来保存,只供案头观赏的书画作品叫手卷。因其尺寸长,又称长卷。
(七) 册页
   
分页装裱的字画叫册页。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将单张小斗方装裱成硬的镜片,再将若干张镜片装在一个盒内。另一种是将若干张单片连在一起装裱成折叠式的本子。
(八)扇面
   
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种。团扇是在圆形或椭圆形的扇面里根据其形状书写几行字,字数长短不等。折扇是常用的上宽下窄可折叠的纸扇,为了布白的均匀,一般采用第一行字写得多、第二行字写得少的间隔方式写,使其上下匀称。也有根据扇面弧形写几个大字的。
[size=+0]二、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见图  1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见图118),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临--书法临摹到创作的桥梁

临摹是学习书法必不可少的途径。临摹是手段, 最终是为创作服务的。意临 是书法临摹过渡到创作的枢 纽,为临摹走向创作架起了 一座无形的桥梁,从而达到 将临摹学习应用到创作中的 目的。根据我近年的创作实 践,简单谈几点自己的认 识:
  一、意临是临摹的高级 阶段。 书法创作是以逼真的临 摹能力为基础的。没有逼真 的笔触模仿,就无法体验古 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 临摹基本上可分摹帖、临 帖、背临、意临四个阶段, 其中临帖阶段又是临摹中最 为重要的一个技巧训练单 元,通过书写实践,能很好 地掌握用笔、结构、章法特 点,为意临打下坚实的基 础。当前,有些人轻视准确 地临摹,批评这种亦步亦趋 地跟古人跑是没出息的表 现;还有一种人,观察能力 和表达能力有限,根本没办 法做到精确临摹,于是,他 们就想当然开口闭口大谈 "意临"。其实,这些连对临 技巧尚未掌握就自以为是的 "意临",与对临能力达到-- 定程度后的意临在今后的创 作应用中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的。
  二、意临是师法书法经 典的主体性体现。 意临是博取众长的环 节,是对取法对象的个性转 移,是比较高级的一个学习 过程,意临既要承接传统, 又要超越范本,在意临过程 中培养学习的自觉意识。通 过反复临摹的不断积累,从 而达到与原帖的精神契合, 融汇贯通,从"逼真"到 "神似"的意临是一个飞跃, 是一个高度。
  三、意临是衔接继承与 创新的纽带。 意临是以传统书法经典 为基础,进行多角度探索、 触发创新灵感、明晰审美取 向、形成创作风格的过程。 这里不妨以沈曾植作为从意 临过渡到创作为个案探讨。 如以爨宝子笔法临《皇象 帖,以碑帖结合笔法临王 羲之《十七帖》。用爨宝子 笔法临陆柬之兰亭诗四条 屏。褚遂良、虞世南两家书 法皆出二王,而面貌迥异, 沈曾植曾临褚、虞书法之四 条屏,笔法方圆并用,以己 意书之。后附数语尤值得注 意: "此二帖结体颇相近, 今临之,以证虞褚相通之 迹。"这样的意临与创作何 异。学书者若能从此中细细 休会,舍筏登岸,得鱼忘 筌,会大有收益。
  创新是建 立在对传统书法经典的深刻 理解的基础之上,即通过不 断地意临的衔接、过渡、演 变,形成个人风格的过程, 这样的创新才能达到内涵丰 富、基础牢固、风格突出的 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 香自苦寒来。"此内容书写的人很多,但不知为谁作,我最 早见到书此联者是清代的黄士 陵,这是读了卢保康书友的这 件横幅而想到的。 书法要入门,必须借鉴别人成果,或古人、或今人,或 师帖、或师碑,方能使自己少 走弯路,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获。顺便说说,笔者 曾遇到一位执著的书法追求 者,因他初学书法时,受到 "名师"指点,教导他书法要有个性、尽情发挥,不能蹈古人之辙。于是他每天临池6小时以上,从不临碑帖地发奋学书。
  数十年来,他虽然形成了个性,却不合法则。一次他将书作见示,我诧惜地说他白花了功夫,已积习难改,恐难入书法之佳境矣,真是可惜。由此想到在老年大学兼教,老同 志的老有所学刻苦精神可嘉, 临帖极其认真,但一经弃帖创作,平日之书写习惯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化于腕下。因而,年龄愈大学行草书愈难,学碑帖 未深入而创作,其书肯定是平 日信笔书写习惯的结体。所 以,此件书法作品虽然用笔上 非常痛快,书写顺畅,结宇也 准确,在学书上下过很多功夫,可惜的是,作者似未好好 临帖,创作多于学习,借鉴、 吸收不够。从款中得知此件已 是作者三年前旧作,如果三年 来还未认真临帖,一直这么创 作的话,今日再书此内容,肯 定依旧如此。个性、习惯、定 式一旦形成,是很难纠正的。
  这个个性、习惯如若是符合书 法法则的,有成为书家之可 能,若不合书法之法,至多也 只能算是书法爱好者。希望作 者能细致的临写碑帖,选最接 近自己书写习惯和个性的书法 为范,改正任笔为体的不良习 惯,其书必然大进。
  观其作品,就字论字而 言,基本符合书法结体规则, 没有出现结字上的错误,是此 横幅的可贵处。章法上也基本 符合要求,只是将"出"字写 成独立一行,有些突兀。主要 问题是笔法欠佳,看不出用笔 中的提按顿挫的变化,致使笔 下的线条平淡无变化。另外, 落款中的钤印也略显大,可用 小一些的印更合适。 点评:叶鹏飞(中国 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理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帖 认真分析

  古代的碑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少年后仍有那么多的人在临写?这当然有许多原因,但是质朴自然不做作,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书法发展到隶书,把篆书的对称美发展成为排叠美,横画成了主要的描绘对象,撇捺有了装饰美的追求。尤其是那些在庄重场合不使用的隶书,便显示了它的整齐、严肃、优美、大方,然而又不失其自然、率真、古朴,如《张迁碑》便是一件非常有名的汉隶作品。虽然它刻得不是太好,但大部分字仍然可以看出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书法家的高超艺术水平。我们在这里单说他流露出来的质朴自然与丰富变化的有机统一,比如在这通碑中有许多相同的字,以图例来说,就有“夫”、“令”、“为”等字是重复的。它们的点画都厚实而遒健,字的装饰美也很突出,在一起既显得很协调一致却又不呆板,何处何在?原来这些字在笔法、字势的统一下又有着微妙的变化,如两个“夫”字横划和撇、捺的俯仰、长短和起收笔的变化;两个“令”字的撇、捺弧势及其中三角空间的变化;三个“为”字中,每个字的起头,每个字的长撇,每个字的三个折笔,每个字底部的四点水等,都有着微妙的变化。这就告诉我们,临帖要仔细观察,深入分析,注意到统一中的变化,这样才能克服临帖时看不细,读不精,临不像的粗疏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诸上座帖》临习浅见
《诸上座帖》是黄庭坚草 书的代表作之一,身处宋代 "尚意"书风的大环境之中, 黄氏草书必然也会客观地反 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 在黄氏草书中便是用笔不为 成法所拘,恣情任意,线条 极尽伸展之能事,点画则相 对浓缩,结字雄奇,瑰丽多 姿,笔势飘动隽逸。从中我 们可以体会到,黄氏草书的 书写速度不像唐人那样迅疾, 书写时略加顿挫,在某些字 构或字与字之间放弃线条的 连续而着意于空间的布置。 这些对后世草书的发展影响 极大。 我临此帖,有下述三点 浅见。 一是线条有明 显的"涩迟"感。 黄氏草书中的长笔 画,大多数给人以 一种大幅度摆动的 曲折感,经过反复 临习,我觉得,要 写好这样的点画, 确需长时间的练 习,行笔时速度要 稍慢,使笔锋与纸 面的摩擦增大,这 样才能保证笔下的 线条波折自然,有 力度。切忌用抖动 笔管人为地造成线 条的"颤抖",以 免养成"习气"。 二是重视"点"的运用 及其变化。黄氏草书中"点" 的运用很丰富,如图中"不" 字就是用不同的四点组成, 临写时要注意观察这些点画 的长短、粗细、取势等方面 的变化,不同的点画用不同 的笔法,万万不可千遍一律。 三是黄氏草书的章法有 其不同前人的特征,那就是 不避讳地向各个方向伸展, 特别是横向的伸展,往往会 造成相邻的两个字互相穿插, 形成一个特殊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他又常常压缩字 构的某一部分使空间特别开 阔。这种疏密节奏的频繁变 化,增强了作品的动感。 以上三点浅见,仅仅是 从技法层面上对临习黄氏草 书的初探。至于黄氏草书中 所反映出的"萧散简远、神 闲意侬"的意境,恐怕我一 时半会儿还说不清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者报到来了

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雨悦 总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5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妙了,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画收藏小窍门

字画的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

  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彰,颜色要选择沉稳,与字画格调统一,应突出居室的高雅的品味。

  2.忌多求精不论您的居室宽大或狭小,都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悬挂字画,切不可将山水、人物、书法、风景一应俱全地悬挂于一堂,贪多求全,会使人感到庸俗、繁琐沉重。

  3.色彩应协调字画的色彩选择,一定要和居室、家具的颜色相匹配,才会给人以儒雅的感觉。否则适得其反。通常水彩画宜和淡色墙壁、家具配用,能营造出清新、典雅的情趣。板画和线条整齐、边角突出的家具相配,才能显得沉稳、洁净、整齐。

  4.采光合理字画悬挂应考虑采光合理。应将字画放在采光好,开阔的墙面上,像床边、迎面墙、书桌、茶几和沙发等低矮的家具上方,不能悬挂在角落或高大的家具旁。工笔画要放在向阳明亮处,写意的粗笔画可放在光线略暗的地方,否则,工笔画笔画细会模糊不清,写意的粗笔强烈刺目,有失雅致。

  5.高低合适字画不过挂得高过低,应挂在墙壁从上至下2/5处最适宜,因此这个高度与人直立的平行视线略偏高的位置,客人一抬头将字画尽收阳底,舒服、顺眼。

  6. 四季常换字画收藏较多,可以按四季有别的原则常换,一则免得字画挂得久,纸质风化变脆;二是有新鲜感又应景色变化。春挂桃花竞放、夏挂荷塘鹤影、秋挂枫红菊黄、冬挂踏雪寻梅,可以营造闲性逸志,也可反其道而行,夏挂梅花经雪,那么盛夏酷暑中会感觉有一丝凉意。

  字画永远艳丽的窍门

  1、梅雨季节不宜悬挂字画;

  2、勿将字画悬挂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 注意防虫防鼠;

  4. 不能用湿布檫拭要准备鸡毛掸子轻拭;

  5、一旦被昆虫咬破及时修补托裱。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展玩字画,宜两手提轴,顺势展开,动作宜轻缓。切忌用手托画背,以防使画幅折出痕迹。画轴应在卷紧之后,始可将画带事紧。

  画心用纸,从收藏的角度论,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最好,且皮料胜棉料,棉料胜竹料,厚纸胜薄纸,生纸胜熟纸。

  画心的保管方法。宜在每画心的下面,衬一层宣纸,然后用圆轴卷起,每10至20幅为一卷,存于书画橱内,不宜托心后存放。

  珍贵字画不宜存放推积太久,宜时时展玩。盛夏、梅雨及有煤炉的房间,均不宜悬挂字画。梅雨季节须曝晒书画。

  书画宜平放于盒、袋、匣、囊、套、函、柜、橱之中,不可竖放,更不可将书画裱件无次序地捆绑或堆放在一起。

  书画收藏的防霉防虫法:用少量樟脑、冰片等量溶解于80%的酒精中,配成溶液,再将吸水性强的纸泡在其中2至3分钟,取出阴干后,夹在书画内,即可有效地防止书画霉变、虫蛀。

  如果画幅不慎沾了油污,可在油渍处放一张湿润宣纸,用熨斗轻熨烫几遍,可将下面画幅上的油渍吸出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起来,收藏风的刮起便是这现象的见证之一。

  但与此同时,收藏品的选择也成了新兴收藏者的困惑。在此鄙人仅以自己的浅见供您参考。

  一、 要具有收藏条件

  1、 要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想在收藏的过程中从一窍不通学起,要负出的代价太大,切不可尝试。在决定收藏某种品种前一定要先学习一定的相关知识。

  2、 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

  不然在收藏爱好培养成后突然发现资金不足,使自己陷于遇到好东西买不起,放弃又不忍的痛心情况。所以收藏要量力而行。

  3、 要有坚强的后方支持。

  进行收藏活动前一定要得到家人的支持,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并且会得到众人拾柴火炎高的好结果,还能与家人一起分享收藏的乐趣。

  二、 确定收藏方向

  1、 了解自己的爱好。

  2、 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

  比如说家里的收藏空间、收藏条件、经济条件、收藏渠道等等。

  3、 不与国家政策相违背。

  比如飞机、武器、弹药等在我国是禁止民间收藏的。

  4、 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工作导致"玩物丧志",不涉及别人的隐私。

  比如照片、图片之类可以作为藏品,但哪些可以公开展示哪些不能,就涉及到道德问题了。

  5、 了解想要收藏藏品的升值趋向,当然非保值升值收藏品除外。

  三、 收藏方法

  1、 最常见的是到市场上购买藏品。

  2、 与藏友交换,所谓"欲与取之,必先予之"。

  3、 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收藏。

  所谓"真"指藏品的真实性,相信在此不必多言;所谓"善"指藏品的完善,残缺的美大概只适用于维纳斯,一般的收藏品还是越完整越好,比如邮票要成套,紫沙壶不要缺盖等;"美"当然是指藏品的审美属性,也就是说藏品的品相一定要好,不管藏品的经济价值如何,但它一定要有收藏价值,否则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现大致介绍一下藏品的品种:

  1992年我国评出十大收藏品;邮票,报纸,火花,烟标,钱币,参观券,字画,明信片,商标,纪念章。

  收藏品种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传统的收藏品以古为主,当今收藏品则古今并举,如新品种磁卡(电话,储蓄,证券方面),票证(布票,粮票)等,但仍以古为主。

  据近年来公开报道,我国收藏品种目前已达500多种,然而尚不及国外收藏品种的一半。有些品种在国内还是空白点,值得我们借鉴,如头发(可以鉴别民族和病症),指甲(可以鉴别病症和药用),指纹和唇纹(有刑侦价值)。再如无形收藏品,方言(人文学研究价值),鸟声(对病人进行乐音治疗),噪音(环保卫生)等等。

  在此仅为抛砖引玉之言,望广大收藏者及新生代的收藏生力军们不断发展、开拓"收藏"这片热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