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454|回复: 24

众说纷纭话流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找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关于流行书风的文章供大家学习讨论。凑在一起也挺不容易的
7 u9 q4 N+ Y1 S2 n6 w' D/ f7 Q; Q* y" j/ Y" f9 X  H; S  H/ `7 p
流行书风的冷思考 - K* ~6 Z) {, w; s, D

- _5 i% j0 O# }, E- g0 e* f2 H1 `# _- X' Y, Y2 v# b. y! Z

* [" I( f9 r0 Q" i  z. B # f  a' n$ s4 B# O& A. }9 U0 v+ a
             □王书成
  s' g3 s  l3 ]9 |8 K5 o# ]# i$ }7 h. l0 G; Z9 X* p5 W% R7 r
  整个世界变的越来越小,自由、开放的时代气息弥漫着这个社会。很多东西常常让位于喧嚣的城市、便捷的商业信息,艺术好象也是。年轻人的急功近利,在流行书风的诱惑下扼杀了对艺术的冷静和执著。他们感觉好象可以放弃传统,大胆地创新了。去年在北京举行的流行书展,毋庸置疑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一些年轻人自我感觉要成“家”了,这就不好。3 P3 y$ U3 }# T
  冷静下来思考,流行并非坏事,纵观历史,书法史也是一部书法的流行史。流行至今的颜欧柳赵、扬州八怪等等在当时也是流行之物。但其流行并流传至今是因为其流行的有价值。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时代的潮流,开创了艺术的新高才得以流传千古。时下的流行又如何呢?不可否认,去年两届的流行书展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灵动的创作技法,对传统结构习惯的打破与重构,给人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作品充满老辣的天真,趣味十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此次展览具有可贵的价值。但社会上对主流流行的追求,因掺杂了名利等因素而变了味,不再珍惜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成了名利的附庸。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从而走向了极端,使自己钻进了死胡同。从甲骨文到唐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现手法、理论体系及传统的欣赏习惯,其中包含了几千年沉积的精华,书法创作就如同建造大厦,传统就象大厦的根基。大厦的形式设计再有价值也离不开扎实的根基。脱离了根基的线条点点,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书法家了。可能这正是年轻人追随流行书风的原因吧。那些渴望摆脱古人,又想另辟蹊径、超越古人的追随者的所谓作品根本称不上是中国书法,也只不过是张充分反映其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白纸罢了!
' ^5 {1 ~- A& j7 A  回首流行书展,年近九旬的上海书家赵冷月先生的作品将书法传统内涵与当代的时代气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创新法则中求突破,不拘一格,主宰了时代的潮流。笔者认为艺术需要这样的流行——根植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潮流。这样才能使艺术永远充满活力,充满***,从而开拓艺术的新视野,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我们必须摒弃流行中的一切其它功利因素,使流行永远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5 o% [. N9 Z  N" ?; r1 x5 B
  当然,目前流行书风流行的还不够,缺少理论的精髓,缺少典型的笔法。因此,流行书风还有待于书法工作者的努力,从而把流行书风的精髓和价值展现于社会,流传于后代。相信通过书法界的探索,流行书风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流行书风?

何谓流行书风?简言之即“消解”传统,抛弃汉字的固有造型,玩弄一些支离破碎,歪歪扭扭的噱头,故意讨“丑”卖乖是也。其作品有的点画臃肿,结体混乱,线条如死鳗浮塘,烂绳泡水,甚至还乌七八糟的盖上十几只印章,却自诩为“创新”;有的则表现得心如枯井,面如死灰,还美其名曰“逸笔”。这类伪“创新”,伪“逸品”的泛滥,反映了当今书法界一些人精神麻木,心灵枯萎到了“危险”的程度。" i' ?) k% e2 P. Q
关于书法创新,我们的先贤早已作过精辟概述:“有传统无创新,书奴也;有创新无传统,书盲也;既有传统又有创新,书家也”。事实正是如此,没有一个杰出的传统书家不是创新家,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创新书家不是传统的继承者。因此,不可能有离开传统的所谓“创新”。流行书风极力消解传统,主张抛弃汉字,胡涂乱抹,另辟蹊径创新。所创作品新是新了,但不叫书法,而是非字非画,荒诞不经的“天书”。人们对那些丑怪荒唐的“天书”不买账,“流风”者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别人的审美认识水平不高,还处在低层次。更有甚者要做“时代的先驱”、“书坛的灵魂”,以为这个时代不搞“流风”就会“东施效颦永远没有出息”。
% i1 W6 _# [* ^8 k1 U如果流行书风仅仅作为书坛中的一种风格存在,倒也不妨一谈。但有些人要“领时代潮流”,当什么“先驱”,做什么“灵魂”。于是,大加鞭挞和排挤其他书风,连他的老祖宗——书法传统也要骂个狗血淋头,什么奴书俗书、低格调、无品位,是无能的表现等等,这就显得不正常了。中国书法历经三千余年,各种书体均臻成熟,其内涵亦更加博深,后人要在书法创作上超越前人,确实很难。流风者以“识时务为俊杰”,知难而退,传统的搞不了就“消解”和“抛弃”,艺术作品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他就给人留下丑的印象。反正画人不成就画鬼,因为鬼谁也没见过,想咋画就咋画,这就恰恰证明了流风者的无能。至此,其始作俑者的“醉翁之意”也就昭然若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正在退潮

——第三届流行书风展观后
! i3 g$ q, V' j$ S3 e( P. N
1 f7 ~# L. m1 W7 G7 u徐树文 - {* ~$ d  r& u
! o2 r0 @8 _3 O' w3 |
/ G# r; |# C* G) W0 n
参观了第三届流行书风展后,朋友们自然要议论一番,谈谈感受。大家的普遍感觉是第一届具有震撼力,第二届尚不错,第三届则不过平平。导致如此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人们习惯了这些面目,已经视觉疲劳?还是朋友们的期望值太高未得到满足?或者是流行书风正在退潮,发展中暂时出现停顿?为此作者不得不做一些思考。 2 t9 x( s' G  k5 _' v1 P4 D6 [$ z
一、理念和理论支持 2 z1 z; R% \. H+ O# k. I
流行书风应该是引领时风的标志,这应该算是书法界的一个共识。那么引领时风就首先应有引领时风的思想理念和理论文章,并以其作为流行书风创作和发展的纲领。尽管第二届流行书风展辅之以论文集,但理论缺少系统性,仍属一人一个观点,一人一种看法,形不成对流行书风深刻的理论指导。 6 b6 @' A; T. a1 v
为了梳理其基本理念,我们不妨从每届流行书风展的前言中去探索。在第一届作品集的前言中,提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正在进行着一场空前深刻而又伟大的变革,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审美观念,……。”第一段说明了流行书风的思想来源,作者认为思想深刻,实事求是。第二段到第五段则基本上是围绕创新问题来讲的,论述非常精彩,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
, M8 i) H  c4 T$ N《第二届流行书风展作品集》中,有关理念和理论的内容有:“此次评选工作,凸显了‘学术立场’和‘民办机制’两个特色……”。贯彻了‘植根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的十六字宗旨。还有一个要点算得上与思想理念有关的内容是:“对明显模仿他人的作品说‘不’!” 0 P. M; Y$ T* O7 U
第三届前言除了重复第二届前言中的内容外,没有新的思想和理论。 - L5 [( @. j0 e* e4 _: q
比较三届前言,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届热情洋溢,有相当的认识高度,使人信服。第二届从本质上讲只提出了“学术立场”四个字,有一定的新意,可惜语焉不详,未展开讨论。学术一词“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地学问”《辞海》。试想“学术立场”在书法作品中如何表现?这且不论,就理论而言,比第一届一点新意也没有。
6 m0 }0 E) V( ^3 C4 {9 X+ }1 ?作者认为,流行书风最致命的弱点本就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说流行书风美,不能只凭感觉,感觉虽然是审美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解释美又是难上加难,但正应象其它艺术一样,即使人们从根本上仍然无法说清楚美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分歧严重,可毕竟人们对其作了不懈的努力,尽力去解释、评论了他们。譬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诗歌、小说等等。甚至传统书法在这方面也作了不懈的努力,著作评论不仅非常之多,而且思想深刻,特别具有系统性。而流行书风正是缺少这方面的学术性,能见到学术性较强的文章太少了,就连主持人在内,也没有作到学术性。这是流行书风能否向前发展的极大障碍。当提到对明显模仿他人的作品说不,这在理论上还值得商榷,但较之全国展,确实有新意。这种苛刻是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 n4 Q3 q# A: M9 C3 J二、主持人作品 3 h: p! L. B" c+ a$ z" x
比较而言,主持人作品的水平还是高人一筹,就其所表达的思想认识和技法仍属一流。但最可惜的是他们极力主张创新,不断否定自己,提倡“撕下一层层带血的壳”。这个要求对一般人而言实在是太难了。正因为这一点,反对流行书风的人做不到,所以他们竭力反对流行书风。也正因为这一点,书法界才佩服流行书风的创造者们。可从连续三届流行书风展主持人的作品来看,他们的思路没变,创作方法没变,也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他们是不是也结了壳?
% V" l% t/ J& i+ C1 h% T  J我们很佩服主持人的创新精神和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可是如果他们不再变了,不再创新了,思想逐步僵化,那么还能引领时风吗? 9 h& U7 W; A, g! @: C( d; X
所谓时风,应该是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着的新鲜风流,如果这股风不再流动,死水一潭,时风怎么引领?如果硬要说“昨天的流行,今天的经典”也有一定意义。那么我们就会问是不是三五年就要出一批有历史价值的书法经典?这个结论我正在怀疑。再说前言中说:“他们愿意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去探索、去创造、去走进永恒的历史”。用这句话来衡量流行书风展,就主持人而言,是他们没有好好地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或是已经江郎才尽。   e; [/ {+ v/ y6 u! S5 y
事实上,任何一门艺术,玩个花样并不难,如果让每个主持人不断变化面目,写几十种不同风格的东西,这难不住他们。难的是能从理论上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美在何处,是美的哪个层面。难的是得到同行中高手的认可。
. x! j: P) J0 C每种新的创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创造,不仅要从高级的思维认识和理念出发,而且要辅以相应的技法支持,也就是说要有自有的、独特的和相对熟练的技法语言来表达。只有如此,才能说创新是成功的。这一系列的要求,如果要达到较为完美的地步和层次,即使是极其聪明的人,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几代聪明人的努力,所以我能理解主持人的苦衷。然而做为一个欣赏者,总想看到主持人们的新突破,这也是书法界的期待,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共性。我常思考,一个艺术家一生,应该有两三次打烂和重塑自己,古人说的老来变法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恐怕难成大器。
7 }; O; ~! P( y) J( a) t, ^7 D三、整体水平的认识
7 f/ m  e! h2 U$ V) w) X一个书法展览的水平,既反映了一群作者的水平,也反映了评审者的水平,也许更重要的是评审者的水平,特别是提名展。论其原因,一是评委随其理念上个人的好恶,决定了可入选者的范围,也决定了展览选择什么样类型的作品,同时也就构筑了展览的基本框架。更重要的是评委的审美眼光,会形成下届展览一般作者的风向标和指路牌。由于评委的作用,提名的作用,来稿跟着评委的思路走,再加上流行书风中的中坚人物和关键作者,他们也和主持人一样,未出现新的面貌和新的创作方法,所以整体水平稍逊前两届。再加上欣赏者心中的期望值太高,以及人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作品所引起的视觉疲劳,就整体而言实属平平。即使展厅中有几件引人注目的作品,也改变不了整体形象。总之,创作理念单薄,不外乎空间构成和结构变形手法,前景不容乐观。 ) W- I" J2 R7 b! m! M0 e
四、民办机制 9 H6 k7 g9 p* c- ~6 A
随着民间财力的增加,中国的文化事业不再完全由国家机构承办,对艺术家而言,实在是天大的好事。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不能不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由于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资,长期以来,也掌控着艺术的走向和变化范围。特别重要的全国展、青年展、新人新作展,单项展,看起来名目不少,但掌控者一也。思想僵化、权威过重、民主不足,严重地扼制了艺术的正常发展。民办机制的介入,开创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新纪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人们不再是一元思维,有了更多的奢望,给就艺术论艺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是从提名制本身,尽管它来自西方自由、民主世界,但先天就具有一种狭隘性。具体表现为山西只有一位作者参展,有的省份也极少,甚至没有。这显然不应是流行书风应有的实际状况,极大地背离了流行书风这个概念。 . B4 V" G. g/ `' h) r3 V% T* w1 t7 ?
好在主持人们在这方面已经觉悟,他们的思想表现极为开放。他们“设想在下届征评展时,评委由参展的作者提名。”且不说他们是不是真能这样做,就是能这样想也是伟大的,因为这是要让出利益的,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表现,是人格、人性美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 B2 g' H2 g6 K五、结语 : S* a' m2 f/ c# r( H! K
真正的艺术家渴望有一个纯洁的艺术环境,就艺论艺是至高无尚的境界。第一届流行书风展上,这种势头很旺,给书界带来了幻想。但是政治、经济、文化不容许它脱离社会实际,因此,在第三届流行书风展中,也有类似于全国展的一些弊端,这也正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又一种解释。 / s7 e. @. J- V: |* l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三届流行书展缺少新的建树。冠以流行书风展,应该不断充实新思想,有新的举措,有新的看点。所以说流行书风正在退潮并不过分。退潮并不可怕,也说明不了流行书风就会式微下去,我们只是期望流行书风的下一个高潮尽早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流行書風與經典書風

  5 m  h) g( q+ h
  
5 }+ L0 P7 l( {3 j4 ]7 j4 u5 \# M3 b  
" n* I2 q/ ?1 f3 S& `+ @  □蕭 沉
( t. P' ?) |2 R( ^" _/ i& P  
) z) i2 U, _! W! P- q  
) H) x9 ~% F) s* O  ?  " m1 d# R5 J  Y2 e  j
   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態度與人生觀,是休閒,鬆弛,對一切事物皆無須板著面孔對待;是討厭做作,崇尚隨意,全面張揚個性,且將與他人一樣視為恥辱……這樣一種人生觀與生活態度,其實也影響或滲透到書法乃至一切文化藝術領域,從而也隨之產生了相應的表現。“流行書風”其實也與音樂界的民謠歌曲或搖滾樂-文學界的嬉皮士或口語化-美術界的新文人畫或非嚴肅性表現-電影界的玩世類影片或賀歲系列-時裝界的休閒風格或自由品位-建築界的SOHO或簡約主義等等一樣,是“休閒”思想在各領域不謀而合的同類表現,它產生並存在於這個時代,應當視為合理。2 c3 S5 f' x+ @: N) l2 `
  * o. J1 K) F, \' J, P! Q9 g
   然就傳統的經典書風而言,流行書風可能因過於追求“休閒”或“隨意”性,輕視對古典書法基本功力的扎實學習與積澱,重在讀碑貼而不重在臨碑貼,重在動腦而不重在動手,故在實際書寫效果上廣為經典書風的書家們所不齒。可流行書風的書家們在學習古典書法基本功力與法度等方面,其實也並不認為自己就是白菜,只是不願意如經典書風的書家們那樣常年亦步亦趨地臨習古人或在此方面“浪費太多寶貴的人生與精力”,更注重對漢字書寫新視覺-新結構-新造型-新氣質-新品位的研究與探索,換言之也就是更加主張“創新”,這就使得經典書風與流行書風兩大陣營的書家們彼此對立的局面越發嚴重,甚至已達到相互仇視的程度,大有“道不同/不相與謀”的味道。6 s; n. g) C, W+ j- p
  9 T( ~. @! K- k; `1 c+ p
  我既不貶流行書風,對經典書風也異常尊重,並以為二者之間其實並不矛盾,只是需要我們能找到“同一把尺”來作為二者共同的審美標準,才可化干戈為玉帛。這把尺不難找,這把尺我以為就是“難度”二字。
' j! Q$ N8 s- `6 i5 G  / K: N! I" u# ?7 t4 M/ I/ ]/ ?! l" G! }
  一切有價值或令人感到非同一般的事物,都應具有常人所不能為之的“難度”。這個“難度”,就經典書風與流行書風兩類書家群體而言,也是互有難度的。以田英章與王鏞二人相比,田英章嚴謹的歐楷法度-整肅如同電腦字庫範本般的功力,王鏞顯然無法望其項背;而王鏞那看似隨意-閒散-不拘細節的“賴樣兒”,那“醜中有美”的收放,對田英章來說,一樣很難找到感覺。許多經典書風的書家們鄙視王鏞之類的流行書風,說“自己拿腳就能寫成那樣”,其實他們心裏知道,根本寫不****家那樣子,因為王鏞的那一手“賴字”也是練出來的,沒個十年八年的功夫,你也寫不“賴”。而且即使寫得很“賴”,你也寫不出那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賴味道”,因為那味道不僅是“賴”,也還有“雅”,賴中有雅,這樣的字寫起來當然有難度。/ M5 A2 l6 t" f; N# u: M" }4 E
  
( Y" P9 ]$ s9 L: \9 B; K7 k$ P6 ^8 B   經典書風,在清代以前也大有追求“流行”或“另類”者,相對於他們那個時代的主流書風而言,與其相左便可看作是流行或另類。比如唐有顏魯公(裴將軍詩),五代有楊凝式(韭花帖),宋有黃山谷(松風閣詩),元有楊維楨(真鏡庵募緣書),明有張瑞圖-祝枝山-徐青藤,清有王鐸-傅山-金農-鄭板橋-伊秉綬-何紹基……他們的字,既帶著古人的影子,也有著自己特殊的長相。我們完全可以將他們理解為今天的“流行書家”,而今天的流行書家在欣賞與研究古典書風方面,其實也更多地是在關注上述這些有點“另類”的古人,並以他們作為自己書風的形式與理論依據。3 v3 h0 S# r% R2 S. G
  
4 O# l/ o+ j9 L* d# @; L" U   漢字這東西,把它寫周正寫漂亮了是一種標準,把它寫出味道寫出脾氣寫出性格則又是一種標準。就草書而言,賀知章的《孝經》可謂是標準周正的典範;而徐青藤的《送汪倫》詩卷則又可謂是張揚其狂放不羈的個性表現。同在元代,趙孟頫固守二王,剛柔相濟無出其右;而楊鐵厓晚年變法,出二王外,雖被劉璋視為“未合格”,卻也不得不稱讚他“清勁可喜”。所以,流行與經典,如同白菜與蘿蔔,只要有人愛吃,就有其存在的價值。當然,有人或許也愛吃屎,那就另當別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断想

石 开3 M2 \5 Q5 _" ?( K, A6 I

3 `1 N( C: P6 b* R# @: Z( A书法家有明显两类型,一是承续型,一是表现型。承续型的以复兴优良传统为已任,先前的沈尹默、白蕉便是,新近的张荣庆、曹宝鳞、黄淳、孙晓云便是。表现型的早些有康有为、于右任、徐生翁诸家,当代沙孟海、林散之、王蘧常和今天的刘正成、王镛等人都是。
) |6 W% H' M* I6 f# C3 `4 v: `0 h* Q' i
承续”并非与“保守”划等号,“承”字固然有全盘接收遗产的味道,但“续”者却不无开拓之意。因此,承续型书家也追求自家面目,也讲个性,只不过这个性须在适度范围内而已。表现型书家也讲继 承,也用功于各类碑版残帖,但他们以张扬个性为最终指归。看来,追求个性的程度大小是两类书家的分野,彼此并无水火不容的矛盾。 - [, F* W7 l, p+ ?6 h" M
8 O- `" _6 e) S6 j  @
个性在中国文化里历来得不到完全正面的肯定,而制约个性的诸如“中庸”、“正统”之类却是历来大行其道的。因此,一部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史在在下看来是对个性采取张扬还是抑制,妥协还是挣扎的诉求史。3 M+ b4 n2 b+ Z* c' {

; l& p/ s6 \' R6 k1 x因此追求个性的明确和肯定,流行书风的作者几乎无一不是表现型的书家。
3 H3 p0 ^1 x8 B" b( H# V/ V! H; ?写古人,像古人并不太难,写自己,写个性也不太难。难的在于先找到古人精华的共性,并将此共性化为无形的气味声影,再设法依附在自家的个性里。“根植传统,张扬个性”是流行书风最简单明了的概括。说它是宗旨、是追求、是形象都成。
  T$ q" j+ s. ?/ p, p- d6 C) i6 w# L7 E+ g: I% _/ \) R
要成为流行书风的优秀作者,依在下的意见至少必须具备三种能力:理解并消化传统的能力,结构变形的能力,形式构成的能力。而这三种能力也是当代造型艺术家都必须具备的。
6 y" K' `! ?- \, ^$ T2 r; f* i7 W- j, Q- u8 K, Y) h
流行书风最大的隐患是雷同。因为此中作者艺术理念的相似,吸取传统养份的相近,和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事实,所形成的个体面目难免有趋同的倾向,个体间的个性差异很难悬殊,这是个大问题。当然,这也是“书风”本身的局限,因为既成“风”,必是群体共识使然。 ----既如此,流行书风作者群之间的“物竞天择”将更激烈参与其间,将更具挑战性,也更锻炼“体魄”更利于开发智慧。如果是这样,也未尝不是好事。
( P* _1 ]: s* |7 a) R* |
  {1 h% k2 o* g% ~% G1990年,在下受聘参加第三届中青年书展的评选工作。惊讶于怎么会有那么多作者写一种似碑非碑,东斜西歪、不大连缀的行书,几位评委呼之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字”而非之。该届评选采用张森提议的满分为10分的评分制,在下当时拿不准此类书风的褒贬,一概给以6分完事。会间与数位评委谈及此书风,得出共识:该书风没有近亲,却有“奶奶”四位,他们是康有为、于右任、徐生翁、谢无量。而在下对 谢无量没有好感。
# B, `1 d/ f- A. ^- ]& ^: \0 g
1 {, h! S8 i( c+ s" k9 z10年过云了,该书风在成长,在下也在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书风浅议

流行书风浅议
' A6 U1 h8 F& _3 {6 l% {
2 ?2 G. ^5 p- c- z一、何为流行书风$ V5 u: _' G& F% A$ l4 m  C1 d
  “流行”一词的本义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史记.晋世家》:“天灾流行。”后来其义又被引申为指疾病传播过程的一种表现。即在一定时期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时发病率的均值。[1]在辞书上并没有“书风”这一词条,从字面来看,则应该是指“书法风格”的缩写。
  L, A. u& Z# r( ^0 G; J! e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古希腊,它的最初含义是棍子、柱子和雕刻刀。后来,引申为语言风格,如修辞或演讲的技巧等,进而扩展为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样式的风格。风格一般含有修辞、笔调、文风、文体等多种相近的意义。直到18世纪以后,风格才开始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含义。在西方对风格进行系统研究,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风格理论有表现主义的风格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的风格理论以及新自然主义的风格理论等等。在我国,由于古代传统思维的特点,重直观、重体悟、重关系、重整体,所以我国古代的风格概念往往不像西方那样强调其内涵和外延清楚的逻辑构成,它有多种含义。但这并不是说古代的风格概念完全是含混和没有明确对象的。风格首先指风度、品格;其次指艺术特色;第三指仪容、风度。# |' v2 x. M7 H! I
书法风格是书家及作品的外在风度、神采与内在品格、气质的和谐统一。书法风格的形成,标志着一个书法家艺术生命的成熟,对风格的追求、探究,是每个书家终生奋斗的目标。具体来说,书法风格的主要含义有:首先,指书法家的风度品格。其次,指书法作品的风骨格力。再者,指书法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总特色,是书法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如果要给书法风格下个定义的话,它就是指书法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书法家在书法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统一于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书法风格是书法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衡量书法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 r% T2 v8 f% u% ?通过以上对几个概念的阐释,顾名思义,“流行书风”就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的书法风格。由此可以看出,这与当代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提出的“根植传统,面向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2]的宗旨在理论上基本是一致的。
+ S7 W  Y* i) D- F' S: V* Q 3 h6 ~& s9 L3 }: [* e
二、流行书风为何流行/ }. {4 n5 U0 W1 U2 Q, |
流行书风之所以流行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 Y: @' P) k: {' t' k+ V第一是时代的原因。虽然书法艺术的迭变与朝代的更替并不一定同步,但各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和书法家却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明显或不明显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这是勿庸置疑的客观事实,所以书法艺术也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某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3] 林散之先生在其《书法选集》自序中也写道:“审事物,无不变者。变者生之机……书法之变,尤为显著……时代不同,体制亦随之而易,面目各殊,精神亦因之而别。”流行书风的形成,的确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面目各异的。不同时代所形成的流行书风各有特点。流行书风的种种传承与变化体现着“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4]的必然规律。时代嬗递,书风丕变,应和着时代的脉搏,才会成为书坛上的时代骄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流行书风的倡导和影从者,他们主观上大都也是在探求适合我们现在这一特殊时代的书法风格。[5]
* O/ C  {9 o0 P$ F+ \- f第二是书法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今天的书法进一步摆脱了实用性而愈加重视其艺术性。原因大致有二:首先取决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基本方面,现在人们书写的任务主要有硬笔来完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印刷业的日益推广,人们使用毛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艺术实践。其次是书家创作意识的加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并没有明确的创作意识,即便是被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是书家的即兴之作,并不是为书法艺术创作而创作。而当今的书家,他们有明确的创作目的,他们的作品甚至是经过精心安排、设计的,是为创作而进行的创作。
) ~: ]* y  p0 Y, Q$ e第三是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地下文字的考古发掘为勇于探新的书家提供了取法的文字对象。以往传统的学书方式都是取法晋唐等先贤名家法书,多少年来一贯如此,而现代受到各种新思潮影响的书家对这些名家法书产生了一种本能的逆反心理。这就像吃饭一样,尽管大鱼大肉很好吃,但天天吃、顿顿吃,肯定是会吃腻而生厌的,这时候如果给你来点野菜,你肯定会觉得非常的爽口。所以大家就纷纷改弦易辙,以期望从地下出土文字和民间书法中汲取营养。尽管每个人的个性并不一样,但因为所取法的对象大同小异,所以每个人的面目自然难免雷同。
! ~. j5 l) E; g0 v第四是展览和比赛效应。近二十余年来,各种书法展览和比赛此起彼伏,尤其是两年一届的国展和中青展对书法流行书风的流行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展览和比赛中,某种风格的作品的到了专家的认可或者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那么效仿这一风格形式的人马上就会一哄而上。对艺术的评判,其标准往往是不能量化的,所以书法展览和比赛的评委往往也有自己偏爱的风格,为了获得好的名次,参展和参赛者往往会投评委所好,纷纷追摹评委的风格。更何况还有些评委存在着党同伐异的故意呢?所以说展览和比赛也是流行书风之所以流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8 [; l5 ^0 \' u7 R% C( K; W- ?
( z" ?! F0 d& x/ k6 c) O三、流行书风在何处流行% C7 g7 I- n7 }9 P6 V2 r/ y4 h2 {
流行书风主要在这几种人中流行:5 S. W' l5 w$ {1 ]& l/ }
第一是具有良好的素质,且勇于开拓创新者。从中国书法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书法风格。如:秦朝君临,严谨整饬的小篆也就成了大一统的“指示性符号”,李斯的“颂书”首开了御用书风之先河;盛唐以后,书法方陡起旋风,“颠张醉素”以狂纵的笔情墨意,把草书这种最善抒情的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宋人书法尚意,不甚拘于法度,尽管“苏黄米蔡”个个俱有所师承,但都竭力“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这是受了当时“禅意盎然”,更求意志自由的风气影响所致;明清以来,一方面是因袭而来的“馆阁体”上升为所谓“正统”,另一方面则是激起决绝的“逆向运动”,黄道周、傅山、王铎等人树立了反叛馆阁体的旗帜……在当代流行书风的几位倡导者中,王镛先生不但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善于从民间书法和出土文字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而且又具有与时具进的开创精神,所以他能成为所谓流行书风的领军人物也是时代使然。' D% u$ U5 I3 b) j* G
第二是盲目追随者。对于艺术上的每一个成功者,其后自然会有一大批追随者,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这些追随者中,他们并不具备成功者的条件这倒还罢了,可悲的是他们往往并没有自知之明,盲目地效仿几位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既没根植传统,也没面向现代;既没张扬个性,何谈引领时风?充其量只是几位流行书风倡导者的克隆品。
  Y& C4 i. W+ I5 R& h' D第三是急功近利者。因为流行书风的确过分强调形式,带有很大程度的制作倾向,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可以速成的。事实上也真能速成,我曾见过一位流行书风大家的书法作品挂历,上面有一副他四岁的儿子的作品,如果不注明那是一位四岁儿童的作品,我想你肯定不会怀疑那是那位流行书风大家的作品。连四岁小儿竟能写出这样“绝妙”的作品,这对那些没有书法基础,或者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急功近利者何尝不是一条中南捷径?将会对他们产生多么大的诱惑啊!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写流行风格的作品比较容易在比赛、展览中获奖。在中国人眼中“奖”很重要,它不但能使人捞到名,往往与利密不可分。
1 I; T& j: ^9 A' j5 y. J
/ \- C) x/ M6 H+ d$ j' F四、流行书风能流行到何时
9 ^5 @- D+ d4 o书法虽然不能反映时代的客观世界,但时代的精神、社会风尚等等带来的审美形态变异,必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书法家的思想感情、风度气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书概》所云:“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同时,由于书法艺术的共时性特征,使人们很容易把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书法意识、观念、审美要求,视作天经地义,无可替代,从而在一定的时代使书法家对风格的追求具有趋同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使他们的书法在总体上呈现出时代的特色。流行书风与时代风格相关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的书家,一个时代又有一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康有为在《广义舟双楫.本汉》中云:“夫古今风气不同,人生其时,辄为风气所局,不得以美恶论,而美恶亦系之。”所以流行书风本身没有什么错。
9 i% d3 V) Q1 u2 X$ i* i8 e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当代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只是用当代的意识对传统书法的一种嫁接。他们将中国的传统书法嫁接到了当代新思维、新形式、新风格的根茎上。犹如米丘林的苹果梨或梨苹果,本质的不确立,使它的内容无法定型,所以流行书风的盲目影从者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而没有自我。以王镛先生为代表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无疑是水平很高的大家,他的高水平是因为他不但具有很好的传统功力和现代意识,而且又有超越同辈的艺术敏感性。但以他为代表所倡导的流行书风从长远看又是无力的,犹如苹果梨、梨苹果最终又变回梨或苹果,流行书风的盲从者,无不因传统书法、现代思潮的巨大而不可抗拒的惯性与引力,游离其中,要么滑入或被拉回传统书法的轨道,要么滑向另外一个极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的流行书风并不是传统与当代的有机结合,而只是一种并存,甚至可以称之为怪胎。如果说流行书风在它的某些倡导者那里,因其天才,这种结合还不太刺眼的话,在他们的追随者身上,怪胎的感觉便日益明显。奇异的结合可以生出奇异的怪胎,但怪胎长不大,长大了也无法繁衍后代。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所倡导的流行书风可称为骡,它们是传统与现代的杰作,骡子可能比马比驴更强健,但骡子却是绝后的。流行书风的倡导者成功的只有以王镛先生为代表的一两个人,在他之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王镛。流行书风的倡导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成功了,但他们所发动的革命并未成功,流行书风实际上没有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Q/ R  p+ |" p" Z: p) g6 @
( K1 ^" E5 k1 ?: v% k
巴人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可是当代书法史的第一手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篇放在一起读真好,正反各执一词,还都能说到点子上更是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就是典型的传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