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463|回复: 8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30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ADMINOPE=纪伟|红荆藤|奖励积分 6|.|1133349060]此文为网上“百度”出来的,看后觉得文章不错,尤其对初学创作的可能有所借鉴,特推荐给网友一读。如网友手头上有关于创作方面的资料,也望贴出来共享!
. \7 x7 w# r' B2 O鄢福初书法创作手记十则# k2 ]/ i( _8 A' |+ Z+ r# P$ |

9 L; X  `& V2 P# ]  “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诗人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境象组合在一起,留有空间,留下悬念,让人联想。书法亦然,看似无一字相连、体态殊异的作品,要通过节奏的变化与气韵的连贯,即所谓笔断意连,均可构成各种形象。无论小桥流水、冰川雪地、炊烟农舍、绝壁幽壑,抑或黄钟大吕、江南小调自然万象皆可一寓于书。
6 V3 l/ z" y; a8 y4 B6 i
8 D; f6 _; o6 w5 W  一日,赴长沙途中,车塞于长沙大道之南端,良久,颇有倦意,便开窗呼吸新鲜空气。见路旁一水果摊,摊后立广告牌,标示水果之名称、产地、价格种种。似为读书不多之妇人所书,字形歪斜不正,章法聚散弥漫。而整体看来,活泼跳跃,颇有奇趣,似观黄庭坚所开具之药方,傅山所书之狂草诗卷,章法上的随意布置谓“乱石铺街”,粗看杂乱无章,细则可观秩序,用墨润燥相糅,轻重相间,疾涩相生;结体倾斜欹侧,钩连揖让,有横风斜雨之势。当时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诚然,中国书法之集大成者,皆民间书法之集大成者,北魏墓志、流沙坠简、楼兰残纸,敦煌唐人写经、长沙吴简均为民间书法的经典。
7 g6 [' ?9 Y2 u  y  民间书法出自平民百姓之手。艺术源于生活。世间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人观公孙大娘舞剑,担夫争道,“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随处可生灵感,随处可见宝藏。. C  a7 e+ c1 C5 d3 O+ C

* w9 B7 M6 K- B& p  郑板桥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阳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也。”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这是艺术创作的三大过程:“胸中之竹”乃现实形象与书家思想情感交融所成,是形象与理性的结合体。这是艺术构成的决定性因素。意在笔先即是这个道理。
: m1 y5 Q1 h) R: k  人的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生物节律的影响,在一定时间,思维从高度灵活期(或兴奋期)到呆滞期(或压抑期)呈周期性变化,同时在一定环境中,思维因环境的心理适应程度而不断地作出新的调整。  b0 c- P5 l0 d0 y
  创作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下笔之先思维处于一种迷茫、模糊、不确定的状态,这时心理的调整尤为重要。根据作品创作的要求,有三种方法值得尝试。其一,回顾所阅古今经典作品,激发创作灵感。其二,改变创作环境,刺激视觉感官,以求“得来全不费功夫”。其三,冷静下来,清理思路,使形象具体化,或雄浑粗犷,如崇山峻岭;或灵巧清秀,如行云流水;或刚柔交错,如交响组合。当心理调整到主客观高度一致时,则心手双畅,下笔如神。
- k! A3 M3 y; T" K; s/ c8 d3 k3 p" X; g$ Q
  风格的形成与社会时代、个性特征、生活经历、艺术素养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在形式上,点画的形象,间架的构置,章法的处理,遂如其取法何人何帖何碑。同样,学书的经历,很大程度地影响个人风格的形成。然而,决定性影响风格的是对意境的追求。“境生于象外”,即“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种字外之功,发端于书家思想层面的境界超越,表现于书家思维方式的独到深邃与睿智,尤其在于对意境追求的一致性探索与坚守。/ l9 [; Q8 k/ @5 L
  清旷雅逸是我长期以来追求的思想境界,即阔大、清雅、疏朗、飘逸。司空图《诗品•旷达》云:“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黎行歌。”弘征简析为:“旷则能容万物,达则可贯大千。”如海纳百川,荣辱皆忘。世间万事,概无累。如此境界,心向往之。苏东坡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何等清旷高远,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地则大江,时则大千,景则乱石穿云惊涛拍岸,人则风流豪杰。如此宏阔,逸怀浩气,使人有登高望远、振臂一呼、与清风白云凌空飘游之感。唐僧皎然云:“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达到这种是似而非、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可谓高古雅逸,风神超迈了。/ S8 R% K. }- B# k
  意境追求相对稳定,审美情趣则自成体系,便可在浩如海的古今书坛,有目标、有选择地寻求知音,确定书家和作品。当锁定具体作品后,用同样的视觉和思维去审视、剖析、提取自己所需的养分。
8 b' J4 v1 |( z* N  大量的北魏碑版中,吾于墓志情有独钟,其疏野、清旷之风常常激起内心的波澜。在那似不经意的野趣中,感受清奇,仰望高古,寻觅超逸。3 v; f' e' T& a8 T) J  u0 U6 o
  怀素《小草千字文》与其《自叙帖》相比,一小一大,一收一放,一静一动,吾以为前者字字独立,引带含蓄,恬淡雅静,境界更高。
: {0 @" q; ?9 R/ i. a  风格,表现于形式,寄托于意境,来源于思想。% w5 m9 R( q/ C0 |# o; R; }( f$ B% O

' k8 O) r/ i1 E  康有为曾立下宏志:“千万年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这段立论虽自恃过高,正如他自己所述:“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然而,这一审美思想是极其博大的。
6 g! X* K; P9 p  y% e5 D8 \  北碑、南帖、汉分、秦篆、周籀,且不论其分类是否科学,但其总揽了中国书法的全部体系和内容。一个承载历史责任和创造未来思潮的书家,必须是传统之集大成而后自成面目者,不能凭一己之好恶,取历史之精华,而应以广博之胸襟,吞吐百川之海量,吸纳一切优秀成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8 X: z5 S+ k. c7 f5 B/ K1 e3 \& M
# v3 |6 f& f9 Q  笔之转换有三种情形:其一,笔画之延伸;其二,简省以后代表多种笔画之符号;其三,笔划之间过渡性的连带。
9 I2 }4 m$ J* h3 W  无论何种转换,皆为字形流动的载体。不得随意带过,字形取势,连带取妍。
; z0 h$ P* O( X9 B7 C: N4 s0 t3 w( ^
  观书要观“气”,“气”乃作品之整体品质和精神。吴昌硕自谓临《石鼓文》“临气不临形”,作画则画气胜于形,创作时对于“气”的全神贯注,表现在从大局着眼,所有细微枝节、个体因素皆服从整体需要,建构出宏博宽大的格局和营造出通畅连贯的气韵来。
" s- r' N, t+ _. H& g) g! ]9 w
& O" {. Z9 |- d/ G  临帖不在临其形,而在得其神。得其形者,技巧所为,得其神者,心之所至。欲得其形,惟知用笔;欲得其神,先悟其理;若悟其理,需用心读帖,以悟其精髓。
- _5 {5 W# {7 A; _3 y- K% D2 {  读帖如读诗,先通观气势,再观节奏和韵律,再剖析结体点线分布特征。
. j  @- a0 B- ?# F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刘勰《文心雕龙》提倡“神与物游”“神思方运”,孙过庭提出“翰逸神飞”“神融笔畅”。有畅其神,能悟其理,重在一个“悟”字。从直观感受到规律性认识,从典型符号到个性特征,从视觉层面到精神层面,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v# j- B, J# M( W/ n0 R2 q9 H8 _
  如此临帖,笔无虚发,事半功倍。
& b9 p: s; _9 c/ c( r4 g; @6 w% n: h
  人的体力有极限,脑力亦有极限。每到一定程度时,要超越自我,哪怕是细微之突破,诚非易事。
9 w; [. x! y1 m3 z  禅宗有顿悟之说。顿悟乃渐修所至。董其昌观王羲之《官奴帖》之唐人摹本时说:“抑余二十余年时画此帖,兹对真迹,豁然有会,盖渐修顿证,非一朝夕。”积虑二十余年,可谓渐修久矣。
$ P0 u# z" m9 a. L  R  “豁焉心胸,略无凝滞”,然顿悟并非渐修之必然,渐修不论时间之长短,经历之多寡,最终决定于顿悟前奏之思维裂变。每当一种特定的外界因素出现时,精神深处高度激奋与飘扬,瞬间内思维会凸现一种空前的自由,情绪会产生极其罕见的欢快与愉悦。于是一种崭新的境界清晰地展现在脑海中。$ u: `6 f, ?/ O& j' z9 Z
一日,观陆游《怀成都诗卷》影印本,见装潢将诗卷缩小,字的行气向左下倾斜,整幅闲雅自适,四周留有很大空间,是钤有两方收藏之印,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一种风啸秋林、广阔无垠的景象凸现眼前,让人亢奋不已,思逸神超。
7 P; b& \& T7 M- h8 F: ~5 m* P$ [4 e3 z" M  P
  余学书分三个阶段。1990年以前广泛涉猎各种书体,1991年至1996年研习魏碑,1997年以后书宗二王。
. _; I: H' U( q3 e$ s5 Q( `7 E6 q人有惯性思维,且极大地阻碍着创造性思维,近年来,接触二王系列的作品多了,追求法度严谨与灵动多姿的高度和谐,而魏碑规整雄强,体势开张,或棱角森严或转折圆劲,与二王的清逸巧势,在审美情趣上有很大差异和距离。从理论上看,事物的形态有大小、方圆、曲直、欹正之分,质感有刚柔、粗细、强弱、润燥之别,取势有动静、疾徐、聚散、抑扬之说,各种事物的多样统一构成和谐,所以诗歌中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绿与红、动与静、大与小的和谐构成千古绝唱。
/ U' C4 ]7 S5 I8 ~0 E! x诗人超常的想象给书法创作提供了参照。于是,重新将当年研习魏碑的习作审视一番,首先于点画中寻找代表性的符号。北魏《元绪墓》中“响”字耳旁一竖,给了我一个极大的震撼,起笔时,笔尖朝右上方入纸,侧锋铺毫顺势而下,至垂露处将笔锋下按向右折出,这种运笔方法,在运行轨迹上与二王恰恰相反。同样地,横的写法也可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别出新裁。在结体上,关注碑中收与放、疏与密、欹与正等多种变化,采用左右俯仰,上下移挪,转折果断,连带含蓄的方法。加重节奏,强化动感,因而婉转流动,疾涩互见,刚柔兼济,润燥浑和。" @  p$ u% \$ l$ o
  碑帖结合,南北兼融,大大地丰富了创作技巧,充实了作品内涵,提升了艺术水平。
5 f* o8 b! J$ _4 h( D% m$ O
发表于 2005-11-3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有心人啊!
/ j. @0 V2 d, b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3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4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奇文共心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配上图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8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好贴!体会文章都能有所借鉴,多发益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受益匪浅,受教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手记

诚是一个艺术家的真实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