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朝花夕拾

中央电视台中国寿山石解说词全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寿山石:第六集《魅力传承》

故事发生于1930年,天津。

  一天,一个人抱着包裹走进了一家古玩行。

  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块田黄石。

  来人说,他急着用钱,希望能以200块大洋的价格将田黄卖给老板。

  老板刘东轩仔细看过后,不敢确定这是真货,没有接收。

  这个人又去了另外一家古玩行。没想到,老板却一口断定这就是田黄石,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以不足100块大洋的价格成交。

  听闻此消息的刘东轩暗自哂笑——心想这回恐怕他们会遭受损失了吧。

  一年以后,北京琉璃厂的几个古董商来到劝业场,他们消耗了大半天的时间一无所获,直到看见了这块田黄石!

  出乎刘东轩的意料,他们爽快地决定收购田黄石,而且一出手就是400块大洋。

  刘东轩吃惊了,难道是自己的疏忽不成?

  回到北京,古董商们按照行规,召集起北京古玩界的各大商号老板,大家一起竞拍这个田黄石。

  最后,这块田黄在业内的成交价就高达1300块大洋,更不用说它将来的市场价格!而当时北京市民最低生活标准每月才两至三块大洋,一个小学校长的月薪也只有40块大洋!

  此时的刘东轩真是懊悔异常,怎么自己从事了这么久的古玩交易,竟还是让一个真田黄从自己手中溜走,白白损失了1300块大洋呢?

  没过多久,刘东轩竟一病不起,抑郁而终。

  那么应该怎样鉴别田黄石呢?

  传统的鉴别方式有两种,一是从外观上入手,另一个是靠手感。

  我们先来看田黄石外观上的三大特征:红筋、石皮和萝卜丝纹。

  红筋,也叫红格,就是田黄石上这些红色的线条。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下来的石头滚落到溪里,再被埋入农田中形成的。石头从山上滚落时内部难免会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缝,裂缝在泥土中受到微量元素长期的侵蚀,就会形成红色或其他颜色的筋格。

  那么凭借这种红色的筋格是否可以鉴定出田黄石的真假呢?

  这块黄色的石头上面也布满了红色的筋格,但它却不是田黄石,而是产在福州连江县的“连江黄”。

  为什么其它品种的石头也会产生筋格呢?原因很简单,只要石头受到外力影响出现了裂缝,再有机会被埋进土中或落在水里,时间一久就会形成有颜色的筋格。

  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等石头都有可能形成红筋。

  独石是寿山石中一个大的种类,指因自然原因脱离矿脉,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石块。田黄石和掘性石都属于独石;田黄石和它们的区别在于产地。

  产在寿山溪流域的独石是田黄石;产在矿洞附近或者稍下一点上坡上的独石是掘性石;而产在其他地方的则被统称为独石。

  由于产地不同,田黄石和其他独石的质地也不同,田黄石的质地更加温润细腻。

  看来只凭红筋并不能断定出田黄石的真伪;而有些田黄石经过切割打磨之后几乎完美无瑕,更是看不到这样红色的筋格。

  田黄石的另一个特征是石皮,石皮是指石头受到外部环境中其它微量元素的长期侵蚀而在石头表面形成的一层外皮。

  同样,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都可能带有石皮,也就是说石皮和红筋一样,不仅仅为田黄石所特有;那么,萝卜丝纹是否是田黄石的独有特征呢,从外观上鉴别田黄石是否可以凭借察看它的萝卜丝纹呢?

  我们将一个萝卜纵向切开,可以看到一条一条很有规律的纹路,这就是萝卜丝纹。

  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叫高山石,它的身上也有这种类似萝卜丝纹的纹理。

  看来,萝卜丝纹也不是田黄石独有的特征,从外观上鉴别田黄石必须要综合考察它的三个特征,即红筋、石皮和萝卜丝纹。

  不过,高山石、都成坑石与田黄石的质地决然不同,所以,除了外观,手感就是鉴别田黄石的第二个方法。

  田黄石的比重在2.53到2.9之间,是寿山石中仅次于芙蓉石的石种。所以,拿两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放在手上,田黄石会让人感觉稍沉一些,这种手感,行话称之为“手头”。

  既然比重不同,也就是说石头的矿物成分不同,在科学仪器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是否还可以从田黄石的成分构成上鉴别它的真伪呢?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下来的石头滚落而形成的,它的矿物组成与它的母体寿山石一致,所以,科学仪器的测量结果并不能作为田黄石鉴别的惟一标准。

  除了田黄石,寿山石还有其他品种将近150个,每个品种的特性不同,雕刻表现形式不同,怎样才能更好地赏玩和鉴别寿山石,成为寿山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记载寿山石的文字,时间是寿山石开采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宋朝。那时,人们对寿山石的理解仅限于洁净似玉、柔而易攻。

  而到了清朝,1668年,自从福州公子陈越山将寿山石带到京城销售一空后,寿山石名声大噪,许多名人雅士开始争相收藏寿山石。

  时尚的推崇催生了第一部寿山石专作《观石录》的诞生。

  提起这本书的写作,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

  《观石录》的作者高兆是福州人,生于明末,明亡后无心做官,只是十分喜爱寿山石。由于生活清贫,高兆自己并没有多少寿山石藏品,他只能到朋友家中欣赏。

  朋友们的寿山石有的淡雅;有的空灵;有的娇艳。高兆欣赏得入了迷,长时间不愿将手放开。

  一个朋友看到他痴迷的神情,急忙命人将石头拿走,对他说:不能让你看得太久,因为石头会让你害上相思病。

  高兆很是留恋这些精美的寿山石,却又苦于不能时时把玩,于是,他只好用文字记录下它们的形状、色彩和特征。

  高兆将他看到的寿山石分为三个等级——神品、逸品和妙品;

  高兆同时代的名流学士们,将这些堪称神品、逸品和妙品的寿山石握在手中,揣在怀里,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进论辩识,揣摩和欣赏着彼此的收藏——这种赏玩方式成为清朝上流社会的时尚。

  高兆将这种时尚写进《观石录》中,不足两千字的《观石录》迅速在文人中间流传开来;仅仅过了20年,又一本寿山石专作出现了,这就是浙江萧山人毛奇龄所写的《后观石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观石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田坑、水坑和山坑的概念;并且指出当时的收藏家收藏,以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这种寿山石的分类方式和等级界定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毛奇龄还第一次以色泽命名寿山石,包括艾叶绿,羊脂白、蔚蓝天、瓜瓤红、虾背青、红粉、洒墨、蜜杨梅、杏黄等40种不同的名称。

  从那时起,丰富的色彩就成为区别寿山石与其它石种的鲜明特征之一。

  《后观石录》再次指出,人们赏玩寿山石最好方式就是把好石头放在桌案榻几旁时时把玩。

  经常把玩寿山石,人脸上或手上的油脂便会在石头表面形成油脂层,行话称为“包浆”;时间越久,包浆越厚,寿山石石质也就越稳定,呈现出的味道也就更加醇厚。

  如果没有时间经常把玩,现代人还可以用各种动植物油和矿物油来养护寿山石,以便让寿山石更加滋润。

  而好的寿山石敲击时还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当然,寿山石硬度小,除非是鉴别石头的好坏,其他时候要尽量避免石头之间的碰撞。

  《后观石录》所描绘的寿山石大都是经过精心雕刻的印钮,只有一个小晶玉特别。

  毛奇龄用整整114个字来介绍它,并详细说明它的来历。而这个小晶玉高不过8分,直径也只有4分。

  原来这是一个挂在扇子上的挂件;它不但反映了一种新鲜的寿山石赏玩方式,还见证了毛奇龄的一段人生佳话。

  毛奇龄被称为清初文坛奇人,博学广记,尤其爱挑战权威,据说他在读朱熹作品时曾扎个草人儿侍立身旁,毛奇龄把它当作朱熹,如发现作品中有不妥之处就责问草人儿,甚至还抽打它。

  毛奇龄60岁时纳有一妾,名叫“曼殊”,二人年龄悬殊,感情却很深厚,甚至毛奇龄78岁高龄时还与曼殊育有一子,被传为清初文坛的一桩喜事。

  毛奇龄曾为曼殊写下一篇《曼殊别志》,言辞真切,高兆看后深受感动,便将自己的一枚寿山石赠予毛奇龄为毛奇龄的深情所感动,还特别叮嘱一定要请著名的篆刻家刻上“曼殊”二字。特立独行的毛奇龄便将小晶玉改系在扇子上,随身携带,时时抚玩——不知寿山石挂件的风尚是否发轫于此。

  随着毛奇龄和高兆专作的普及,寿山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人们的争相追求带来了雕刻和开采的兴旺;到了民国初期,前朝的遗老遗少家底深厚,国民政府新贵腰包刚满,他们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诗词歌赋、古玩字画,一时间都成为他们迷恋的对象,具有特殊赏玩韵味的寿山石当然也不例外——正是在那时,寿山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三本专著相继出版发行。

  这里曾经是誉甲于八闽大地的私家园林“三山旧馆”,它最早的主人就是清末与陈宝琛并称“福州二老”的龚易图。

  龚易图雅好诗书和寿山石,每遇好书好石不惜以重金购进。从湖南布政使任上辞官归乡后,龚易图修建三山旧馆,将大通楼专辟为藏书楼,所藏诗书多达5万卷。

  “收藏岂仅儿孙计,有志都叫读此书”,龚易图1877年整理自己的藏书时写下这首诗,谁知一语成谶,这句话竟冥冥中预言了这些诗书的去向,或许龚易图不会料到,决定这批藏书命运的他的孙子龚礼逸,民国时期还写就一本寿山石专著,被永久载入寿山石文化史册。

  龚礼逸自小耳濡目染,除了书画,也深深迷恋寿山石,他与当时的金石家、书画家和寿山石雕刻艺人频繁交往,并亲自前往寿山村考察,1933年,年仅31岁的龚礼逸完成了1.5万字的《寿山石谱》。

  《寿山石谱》第一次系统地按产地命名寿山石石种,也第一次全面涉及寿山石的产地、历史典故和雕刻工艺,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寿山石文化专著,因此一发行便大受欢迎,200本全部售完。

  解放初期,龚礼逸将自己负责掌管整理的大通楼中的藏书悉数捐献给国家。现在它们仍旧完好地保存在福建省图书馆的典籍部中。

  文革开始后,已经捐献出家中世代相传珍贵藏书的龚礼逸万万没有想到,他自己的书画和寿山石等古玩竟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龚礼逸出生世家,却有着令人唏嘘的坎坷命运。现在,他的夫人,102岁的王孝莹老人与女儿生活在一起。

  龚礼逸收藏的寿山石早已所剩寥寥,只有一些充满着古旧风情的家具还在默默诉说着两位老人曾经经受过的风雨沧桑。

  这些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亲笔信。

  在这些信件中,徐悲鸿多是向对方求印,甚至还亲笔绘制印章的形状布局,请对方斟酌。这个在信中被徐悲鸿称为“薏芗兄”的人就是现代画家和篆刻家陈子奋。

  陈子奋是福州人,1928年,徐悲鸿应福建省教育厅长之邀去福州画画,恰巧30岁的陈子奋正在办画展。

  陈子奋与徐悲鸿就这样相识,两人成了好朋友。徐悲鸿鼓励陈子奋专攻双钩写生,并且亲绘一幅《九方皋相马》图赠给陈子奋,陈子奋赶紧刻了几方印章回赠,看了陈子奋的印章,徐悲鸿更加惊喜,称陈子奋的双钩白描和篆刻为“双绝”。

  陈子奋的篆刻被徐悲鸿推崇为“雄浑无过陈子奋者”,陈子奋为徐悲鸿刻了大量印章,据说,徐悲鸿一生用印有一大部分为寿山石印章。

  在与陈子奋的往来信件中,徐悲鸿还多次提到他最喜欢的石头就是艾叶绿。现在,廖静文还珍藏一对艾叶绿石章。

  徐悲鸿没能在心爱的艾叶绿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便撒手人寰,他在信中叮嘱陈子奋所刻的印章现在也难觅踪迹,只有这对图章穿过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一直守候在廖静文身边。

  1936年,陈子奋根据自己多年的篆刻经验,写就一本《寿山印石小志》出版,成为继龚礼逸的《寿山石谱》后,民国时期第二本寿山石专著。不久,张宗果所著的《寿山石考》也出版发行。寿山石文化研究的第二个高峰就此全面铺开。

  文革初期,龚礼逸的《寿山石谱》、陈子奋的《寿山印石小志》加上张宗果的《寿山石考》,三本民国时期的寿山石专著都被红卫兵焚毁,年近70的陈子奋听闻这个消息,连夜填诗:

  群书付大火,再买身无钱。细抄胜于读,自幼常灯前。寒病坐难久,眼视复隔烟。老来有何怀?聊以消残年。

  陈子奋想起自己曾经刻过的一方印章:钞当读。

  小时候因为家贫,只能手抄别人的书籍进行阅读;现在也不过是重新来过罢了——陈子奋鼓励自己的学生,书籍永远是不能被销毁的,只要用心,手抄照样可以学习,寿山石的文化一定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1982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寿山石专著《寿山石志》出版,随后,各种寿山石书籍不断涌现,并且走入人们的生活。

  人们还根据自己的文化环境,衍生出一些特别的寿山石赏玩方式。

  福州曾流传一种文字游戏,叫做“诗钟”,大致类似限时赛诗会,林则徐那首著名的“海道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即为诗钟游戏时所作。

  现在,一些福州老人将赏玩寿山石印章与诗钟聚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赏印诗会,虽然参与者有限,却也别开生面。

  而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甚至还有日本,赏玩寿山石还成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

  经过1500年历史变迁,寿山石形成了从开采、雕刻到赏玩的一整套独特文化现象;在它身上,还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泱泱不息的人文传统;

  每一块寿山石都是一方不同的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每一个人、每一块石之间,也都在时刻演绎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彩多姿的故事,也许,这就是寿山石长久不衰的魅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6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2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有图片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长,有时间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18 face18 em11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3 em13 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0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