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老柴

渊 源 与 流 变 ——“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4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晚了,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羲之传论

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

此数子(钟繇、献之、子云)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动作!拭目以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渊 源 与 流 变 ——“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渊 源 与 流 变 ——“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组委会已经陆续收到作者的稿件
DSCF08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年轻人学习的大好机会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举措,帖学是书法的正宗。强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
采访王镛先生

   

中国书法院系列研究展之一“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征稿启事在专业报刊刊登后,引起了广大书法作者的极大关注,部分书法作者打电话到中国书法院,想进一步了解这次活动的一些具体情况。笔者就广大书法作者所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先生。

    问:除了这次的“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之外,中国书法院还将开展诸如“简牍帛书”等系列研究展。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
    答:中国书法院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的。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书法热”发展到今天,已经趋向冷静与深入。如果说以前是在面和横向上展开的话,现在则是在朝点和纵深的方向进行挖掘与开拓。随着对书法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深入,社会发展引起的书法生存环境所发生的改变,还有各门类相关艺术及中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以及各种书法遗迹的出土与发现,我们对书法传统的解读是否会产生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在书法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对传统的学习与借鉴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书法发展到今天,在前人的基础上,当代书法人对经典的阐释与解读又有哪些新的发展与贡献?这些经典的精神又是如何表现在当代书法创作上的?中国书法院开展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就是对当代人思考、理解、阐释传统的一种展示与检验,用简短的两句话概括就是:深入学习传统,重新审视传统;促进当代书法创作。

    问:与以前的一些活动相比,中国书法院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一系列活动的学术性?
    答:我就以这次的“渊源与流变——‘二王’与帖系书法研究展”为例来说明,因为以后的系列活动可能会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后进行一些调整,但大体的框架是不会改变的。与以前的一些活动相比,我认为这次的学术活动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与以往的一些综合性展览,以及分书体展览,还有以书法外在幅式划分的展览不同的是,这次是主题性的研究展,学术性可能会更有保证。只有集中一个问题,才可能将研究与创作引向更深层次。
2.        参展作品的产生机制不同。这次展览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特邀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在全国范围内提名50人,它保证了国内高水准的作者能参与到里面来;二是自荐作品,由作者自荐投稿,由艺委会从中选出50位参展作者,它保证了真正的有学术质量的好作品不被遗漏,当然,这有待于书法作者的积极投稿。这两种方式产生的参展作品,我想其学术质量是有保证的。
3.        参展的人数少,确保展览的作品质量和学术层次。而且,每人有三件作品,可以比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4.        注重临习与创作的并重与结合,立足创作研究。只满足于模仿,对艺术书法而言,只能是初级阶段。
5.        这次展览还有一部分是古今名家临习“二王”帖系书法的作品,既是对前人学习成果的简单回顾,也是对“二王”帖系书法发展过程的梳理,以便对其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启发我们的思考与创作。
6.        本次学术活动还将整理出建国以来有关帖学研究文章的目录索引,这项工作将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将为我们呈现建国以来帖学研究理论发展的清晰脉络。
7.        本次学术活动还将由参展者提供临帖或创作自述一份。这些由作者提供的资料,或许达不到纯粹理论家们的理论高度,但由于是创作者的亲身体会,可能会从区别于理论家的角度呈现出对“二王”帖系书法的理解,因而弥足珍贵。
我想,上述这些足以保证这次活动的学术性。

问:这次展览还将评出“羲之奖”10名,而且中国书法院还要把这个奖一直办下去,并有把它办成书法界一个权威奖项的决心。请问,“羲之奖”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奖项?它的评选程序、机制是怎样的?如何确保它的权威性?
答:“羲之奖”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主要表彰系列专题展的优秀作者,当然,这个奖励更多是精神上的,是一种荣誉。评选针对每次系列展的作品,由中国书法院研究员组成的艺委会经充分讨论后,通过投票产生的,具体细节我们还在进一步的讨论完善之中。奖项的权威性取决于作品的高质量,要保证高质量,更取决于投票过程的严肃、民主和每位评委的眼光和艺术良知。我想,任何奖项的权威性不是举办方说权威就权威得了的,也不是创立之初它的权威性就能确立得了的,其权威性将由评选出的作品来体现,并在时间的推移中确立。我希望中国书法院的“羲之奖”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奖项。

问:临习作品有什么具体要求?创作与临作的关系怎样把握? 尺幅有什么要求?
答:这次展览的临习作品,我们主张以实临为主,不能掺杂太多的己意。临作的尺幅尽量接近原大为好,如要超出,范围也不能太大,比如王羲之的手札,你临成了八尺幅的,那肯定不行。创作的作品一定要与临习的作品有较大的关联,你可以抓住所临的某一特征加以演绎,但比如说,你临的是董其昌的,创作却是王铎风格的,那肯定不行。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次展览,呈现大家从临习到创作转换的能力,而不是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这点大家要切记。至于创作作品的尺幅,征稿启事里已经说了,横不超过四尺,竖不超过六尺。我认为:从临摹转换到创作,这不仅是对作者基本能力的考验,更是一个挑战。无论展览作品是好是坏,都会为当代书法的现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议题。
问:征稿启事中所提到的要提供一份500-1000字的临帖或创作自述,您能具体谈谈吗?
答:这也是这个展览不同于以往展览的特点之一。具体包括很多,每个人对帖系的作品和创作都有不同的认识,要求一切从学术角度出发,也不用太拘泥于字数,总之要有利于别人了解你对帖学的理解,通过你的阐释让别人对二王与帖系书法有更深的认识。就临、创的感悟,我具体谈几点,仅供参考:
1、        对二王与帖系书法的认识和思考。
2、        对帖学技法的探讨及对帖学书法审美的认识。
3、        对帖学书法创作思路的体会。
问:有作者问,“二王”与帖系书法范围太广了,能否举些代表书家,以便他们好选择临习的范本。
答:确实如此,“二王”与帖系书法的资料浩如烟海,占据了一部中国书法史的绝大部分。但其中也良莠不齐。因此,我们临习时主张选择已经被历史检验并被确立为代表书家的经典作品,而不赞成选择偏门、冷门的作品来临习。代表书家很多,我们选择有可靠代表作品(或摹本、刻帖)流传下来的, “二王”及其家族,是重点在他们之前的张芝、钟繇也可算进来,接下来是隋唐的智永、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张旭、怀素等,五代的杨凝式,“宋四家”,元明清的赵孟頫、鲜于枢、杨惟桢、文征明、祝允明、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我还是强调那句话,选代表性大书法家的,选经典的,作品不要选偏门、冷门的。

问:还有作者问楷书能否参加这次展览。
答:“二王”一系虽然行草书偏多,但也有不少的楷书作品传世,只要是属于这个系统的,当然也在参展的范围之内。

问:展览完后,这些作品会如何处理?
答:这次展览,每位作者有三件参展作品,展览结束后,除一件留中国书法院收藏外,其余两件退还作者。当然,收藏的这一件,中国书法院除颁发收藏证书外,还要付一定的收藏费。
                                      (采访人  肖文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