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967|回复: 18

【2006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研讨会录音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006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研讨会录音整理】

说明:以下是根据2006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开幕研讨会录音整理,文字未经本人审阅!
时间:2006.10.26上午
地点:北京皇城艺术馆



周明华(书法网CEO):
作展览前,我们同七个群落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审视目前国内在书坛所作的展览,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即作展览首先是做学术。如何来做到学术呢?我们在作展览策划之初,就确定以邀请国内当代书坛在学术领域以及创作领域能够兼具的书家,请他们来做展览的学术主持。
我们在邀请学术主持时大体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方面就是在区域上,我们希望按南北为界,以此来涵盖全国,所以当时初步确定的就是南边两个学术主持,北边两个学术主持,这是一个考虑。第二个考虑就是对学术主持到底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当然是书法学术,我们认为我们所要请的学术主持必须在书法的理论以及书法的创作两方面都能兼具的,由此我们最终确定了四位学术主持人来担当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他们分别是:中央美院的教授邱振中先生,上海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沃兴华先生,山东艺术学校的于明诠教授,广西的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羽翔先生。那么今天到会的是四位学术主持之一的于明诠教授。其他三位学术主持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未能到场,但他们都对本次展览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将分别撰写学术主持文章,我们最后还要出版一本集子。
刚刚我简单讲了一下本次展览的学术背景。今天在座的也有一些媒体界的、理论界的甚至还有网络界的朋友,本次展览是本着“民主、民间、民粹”的原则展开的,希望今天的研讨也能在民主的思想氛围中进行。那么我们今天的研讨会现在就正式开始了。首先我把坐在台上的这几位老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著名书法家田树苌先生,右侧的这位是著名书法家宫双华先生,那边的是《美术观察》的李一先生。
现在我把话筒交给学术主持于明诠教授,由他正式展开本次二零零六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的学术研讨。大家欢迎于明诠教授。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明诠(【2006·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学术主持):
非常荣幸朋友们邀请我过来一起参加这个活动。
这次展览是这几年的展览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次,其实大家一走进这个展览场地,就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旗帜鲜明。全中国的书法群落联合起来,坚持“三民主义”即民主、民间、民粹,大题目就更吸引人,那天我在网上一看到那个“团结就是力量”就说这个名字是谁起的,这个名字特别好,非常响亮而且也很有意义。
这几年——应该说是新世纪以来——当代书坛的格局有些悄悄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更加多元,这种多元也象征着书法创作的真正繁荣。他们这个“民主、民间、民粹”这“三民主义”的三个词特别好:民主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精神,它拒绝艺术上的专制;民间我理解的它是一种立场,就是我们坚持这样的一种立场,能够保障我们思想和创造的自由,这是最可贵的,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没有什么比思想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更珍贵的;民粹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追求的是民粹,应该说是高扬起艺术圣洁、艺术至上的一面旗帜,这在当下非常有意义,它可以排除很多非艺术因素的干扰。所以这三个词我觉得是提的非常好的。
其实像刚才明华同志所说的,既然是“民主、民间、民粹”嘛,咱们也就没有什么台上台下,没有一定要谁来主持。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大家要充分的畅所欲言,我们相信这次活动能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发展起到一个非常大的、非常特别的、非常特殊的意义,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大家就自由发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宫双华(首都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学部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客座教授):
感谢书法网的邀请和朋友们的盛情。
这个展览我今天看了绝大部分作品,看完以后我的基本的感觉就是他的这种群体性、群落性,这种自由结合的彼此了解、互相欣赏,大家的水平一般都比较整齐,思想修养都是在一个相近的层面上,那么这样的一个集体他们必将要产生很多的优秀作品。这样集体性地在一起活动,对于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我觉得这些群落的基本状况应该是大体相近的,像永和书社,这里有我的同学,在与他的闲谈当中知道永和书社是一种轮流作执事的性质,也就是追求一种平等的精神,再有呢就是他们这个书社还追求一种学术的精神。书社这个群体的成员当中,大部分都有去各地求学的经历,注意学习,注意打造自己自身的修养。另外就是理性地对待学术和创作,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的这种着眼点重在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术出精品是有所期待的,再有就是他们也重视创作的理论,不是单一的搞创作,这也是非常难得的。另外,他们这个永和书社不拘于地域,注重开放性。那么像这样的一种社团的性质、群落的性质,他们能做到这些方面,这对中国书法当代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他的群体我想都有大致相近的这样一种状况,大家都是到学院、到各地的学校去深造过,甚至是有着硕士、博士学位的人。那么就是说现在搞书法的这个集体当中,他的这种学养的层面、修养的层面是越来越高了,就是从民众的、从大众化的走向精英的这样一种群落的发展,我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感到非常的欢欣鼓舞。
看了展览以后我觉得现在这七个群落,他们共性的方面一个就是非常注重传统的学习,我认为这七个群落中的这些作者都是在传统方面下过坚实的功夫的;另外就是强调创新;第三个方面是张扬个性或者叫彰显个性;第四个方面就是拒绝平庸;第五个方面就是追求经典。
在书法的风格方面,很难用一个什么风格来划分一个团体,那么我大体感觉到就是古越风、江南风、通州书法群落、五月书会、徐州集团军、雁阵书法部落和永和书社这七个团体,在他们各自的阵营当中,有的书法呈现的是一种豪放壮阔的风格,有的表现出的是一种高古奇崛的风格,有的是优美典雅的,有的是清新绮丽的,这些风格都是散落在这些集体当中的,有的也是能够写出多样风格的作者,修养是多方面的,这些现象都是非常可喜的。
由于这样一个群体的研究的存在,由于这些群落的存在,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认为中国书法在当代应该能够达到一个新的辉煌的顶点,这也是我期许已久的。另外就是大家共同倡导的“民主、民间、民粹”这样的一种精神是应该让人击掌赞赏的。刚才程风子在发言中说“拒绝平庸之作”这句话我深为赞许,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我祝愿这些群体不断地发展壮大、多出精品,在修养和创造这两个方面各自都表现出自己全部的才华,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的创作!谢谢大家的发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树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由于路上堵车来晚了一些,我就用很短的时间浏览了一下这几个群落的作品,我觉得还是非常动人的。我在书法这个队伍里开始走向老年了,但是我的心不老,我的心永远和年轻人接轨,而且我从年轻道友的作品中经常能找到激励,鼓舞我向上的欲望,促进我还要不断地往前走。
这种展览是我最喜欢看的展览,也是让我感觉最激动的展览。因为我们有些同道的学者们、有造诣的书法理论家们早就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我们这些年的书法还不能真正的独立,记得将近十年前沃兴华先生曾经在一个全国的中青年评展会上提出来,说我们现在这个书法老是附庸在文学的下面、美术的下面或者是别的下面,书法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能够跟美术、音乐、戏剧、雕塑平起平坐的独立的艺术。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尤其是现在年轻的一代书法家,你们其实正在做这个事情。因为我们中国书法家协会现在办的一些展览,我觉得还是旧的观念太多了,不能让这些年轻的书法家们放开手脚,就书法本体去探索、去张扬,总是在我们头上有一些紧箍咒,使我们放不开手脚。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的书法家们正在为这个历史使命而奋斗着、创作着,所以我也非常地敬佩你们,这是心里话。
基于上面我说的这个观点,我希望我们现在的这几个群落,以及一些其他的年轻书法家们,大胆地、放开手脚地在书法本体、书法的艺术形式上再作探索,努力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我大致看了一下这次的展出的作品,看了一下这次的作品集,概括地讲,基本上都是从传统中来的,但是每一个有作为的青年书法家虽然在他们身上能看到前辈大师的痕迹,而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创造。有几件作品我明显地看到有古人的痕迹,好像有一件作品我还看出来有明显的沈定庵的痕迹,但是百分之九十八九的作品都是非常有个性的,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我觉得现在的时代既然给了我们这样优越的、宽松的条件,我觉得年轻的朋友们还是应该放开手脚、胆子再大一点、创造力再更强一点,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出对得起这个时代、超越古人、有更大价值的、在历史上能够再辉煌一页的作品,我愿与你们共勉,但更多的还是向年轻的朋友们——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一(《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
因为一些原因来晚了一些,作品没有全看完,只看了一半,简单说两句。
我是来学习的,在这看展览比开报刊负责人会议舒服多了,到这来确实感觉到咱们这种艺术的气氛。
来之前呢,对这个展览我不了解、不清楚,来到了我才知道是这么一个部落集群的展览,由七个部落来搞一个展览,这倒是在书法的展览史上有点意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部落的集群美术界有过,在85新潮的时候,也是有好多的部落,在每个省都有一些集群,他们也联合起来做过一些事情。现在20年过去了,我们书法界也有了这种集群的意识,这倒是一个变化。因为很多原因吧,书法总是比美术界慢一拍,尽管慢,但我们有了,有了这种东西而且又提倡“三民主义”,这个提的很有意思,比80年代美术界当时的85新潮提的好。因为虽然85新潮当时也是为了解放思想,但是实际上那里面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学术霸权,存在着话语权集中到某一个地方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它主张思想开放,但实际上它在发扬民主这个方面确实是做得不够的。咱们现在的这个集群提倡民主,这个提法我觉得非常好。
还有一个我就感觉咱们这个展览是一个展览类型多样化的表现,就是说展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国家书协办的,有省市办的,还有一些由地方单位办的,而我们这个是由一个书法网络来办的。由《书法网》来召集七个群落到一块儿,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显示了媒体的力量——因为我是做媒体的,所以我对这种用媒体来和大家一块儿探讨书法这种形式非常赞赏——而且能把七个群落集中到一块儿,这也确实是不容易的。展览的具体操作过程我一点也不清楚,但是我想《书法网》肯定是有魅力的,不然的话怎么能把这七个部落的精兵强将、一方诸侯聚到一块儿来展出,我觉得这显示了媒体的力量,尤其是《书法网》这个先进的媒体,这个我觉得在中国书法的展览史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刚刚只看了一部分作品,又翻了翻作品集,不敢多谈具体的创作方面。但是看了这个展览也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咱们这是七个群落,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群落书风的问题。因为我没有仔细地比较,是不是每一个群落有它自己的特点,但说真的就我看到的这些还没有看出来。这个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中国古代,比如说南帖北碑,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地域的书风是比较明显的。在当代信息非常发达的社会,人与人的交流更广泛,还是不是需要每一个群落自己都要有一种书风,恐怕也不见得吧。因为时代在变化,群落和群落之间的这种竞争可能不在于一定要推出自己这个地方的一种风格,大概还是在书法的质量、品格方面的竞争,我想这可能是和古代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美术观察》很少看到书法,但最近好像看到了一些关于书法的问题,就是谈书法的当代标准,开了个座谈会,想通过座谈会达到共识,事实上也没有达到共识,因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各方都还在探索,可能当代标准的确立大概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有一点就是说近二十年或者说三十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共和国的书法的的确确出现了很多新的因素,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书风上,都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应该研究的。
通过今天这个展览也能看到很多的作品写得又好,和古人又不一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就在看这个展览,有几个朋友在墨法方面有一些探索,古代的实践和创作谈笔法谈的多,古代书法谈墨法的少,我是研究古代书论的,过去也有谈墨法的,但是少,不如画论谈墨法谈的多。现在我看有些朋友在墨法方面也许是吸收了绘画里面墨法的一些东西,其实这种吸收从明代以后就有了,一直到黄宾虹,但不太明显。现在有些同志已经在墨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这种尝试我觉得也很有意义。因为书法的语言太难了,书法想突破一点都很难,我常跟书界讲字比画难——书法比绘画难,因为绘画要是画不好有很多地方能遮丑,而书法是遮不了丑的。也就是说书法的语言相对来讲比绘画单纯些,这个单纯是很难的。我们怎么能够在今天再进一步地看书法的语言,这是我们该考虑的。我看到有些同志在章法上有一些探索,有一些新的想法,有的是在墨法上有一些想法,我看到有一些作品的墨法处理得非常有意思,这一点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就觉得时代毕竟不一样了,共和国时代——特别是当代——我们的确是应该有我们当代的书法,有我们高水准的、不同于古代的好东西。从这个展览里面我看出了很多新的气象,但因为我看的时间很短,也不敢多说,也可能说得不对,因为我和书法圈的朋友相对接触少一些,和美术界打交道多一些,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晓斌(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谢谢书法网给我们提供这个好的舞台!
这个展览看了以后给我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现:耳目一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感觉到这个展览就是尽情的发挥,比国展看得要过瘾,因为国展有很多条条框框,而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就是说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这一点是最难得的,这个群落展的初衷也就是这样的,就是说把大家的一些想法、一些智慧和对书法的探讨、认识通过这些作品展示出来,我认为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说从这些作品的质量和展览的效应来看,我觉得质量方面是很高的,比一个省展、国展我觉得不相上下,我是这么认为的。这个展览的场地,作品集的设计、印刷、排版等各个方面确实应该感觉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个类型的展览做得比较多,像全国百家精英展、南北精英联盟展,这次群落展也出台了。我觉得一痴做得很好,南北精英联盟展也是明华兄在这里操作的,这次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又上一个台阶了,这个作品集的分量比那个可能也要厚重一点,作品质量也要高一点,这是我的一点感想。
我的另外一个感想是,在这里面可能还有些作者没有尽情的发挥出来自己的水准。还有就是对传统的把玩能力可能还要进一步提高,因为这里的作品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说一幅作品很成熟、很完善的话,那就不是探索性的东西了,而是你个人的一些程式化的东西。
我祝这个展览圆满成功,同时今天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欢迎各位下次到湖南,到主席的家乡做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强(《青少年书法报》副社长):
这个展览的形式确实非常好,好就好在把我南北这几个部落中的最好的朋友都集中在一起了,我这一见全是亲人啊!
这次展览采用这种形式就比较轻松,大家把自己压箱底的、最发自内心的、表现了个性的作品都拿出来了,这种形式是最容易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的。以前我们参加的很多展览,在创作的时候都有一些隐藏,把自己的那种锋芒有的时候都要适当保留一些,让评委看了更喜欢一点,虽然我们不愿意做但是也没办法。而这种展览我们是完全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意趣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这个展览看得更真实、更有价值。
再一个这个展览好的是,一个民间的书法网把全国各地的精英组织在一起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邀请这么多部落的这么多人来到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举措,这些群落分布在全国各地,都是很基层的民间组织,可以说这些人创作起来、学习起来、工作起来应该说都不轻松,但大家就为了书法这个事业聚起来,都是非常投入的,并且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雅集、坚持一起来切磋,这种精神是非常让人佩服的。
我觉得这些部落还是应该强调这种部落整体的阵容,现在我感觉这里面很多部落还是成立的时间比较短或者大家一起活动的时候没有主题,所以这次展览的创作我觉得没有把地域特色和能够代表这个群落的特点发挥出来,显得大家还是有点拘谨,我觉得这种展览形式大家还应该放得再开一点,这是我对于本次展览的一点遗憾,因为毕竟这种展览应该写得更放一些或把自己的个性写得更充分一些,我觉得大家这次还没有把这些完全地展示出来。像南方的朋友反倒写得特别大气了,北方雄强的现在反倒比较细腻了,这虽然是南北兼容在一起了,但是我觉得地域的特色是骨子里的、是没法隐藏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写的时候还是应该再深入一点会更好。
这个展览我觉得从筹备到开展这么短的时间,又办得这么有效果,说明了几位策划人的能力,这个确实是不简单的,我在这里祝展览成功,也希望下次再办展览的时候把我们回龙观也加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中良(《中国书画》编辑部主任):
今天到这来首先是代表《中国书画》杂志社、代表我们的副主编张公者先生对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其实对书法群落的关注对我们来讲也是由来已久了,今年夏天在永和书社举办的展览中我也谈到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也做过类似的努力,曾经在《青少年书法报》做过一期名字叫做“中国书法自治区”的专题,其中介绍了四个各地的书法群落。这次书法网能够将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书法群落集中起来搞一个展览,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最大的意义我是觉得这种组织形式上的自由导致了作者创作精神上的自由,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大家可以没有任何的顾忌,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充分的表达出来,没有任何的名利的观念,创作上的***得到释放,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而且我觉得这种书法群落性的展览活动为大型的、更高层次的展览开辟了一种新的形式,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深远,它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邵岩(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家):
人的思想都有两重性,就是说它经常有不一致的地方,我想说两套话,一套话是赞美之词,说这个展览有多好,跟大家说的一样,是它的多元性,南北书体兼融的也非常好,从各个方面的探索也是比较到位,能够看得出大家的所思所想,这些都在创作上体现得出来。这些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但我觉得这样的话听多了不顶用,我倒想说说反面的话,提点反面意见。
吴冠中先生说过书法是一门暮气的艺术,就是说像夕阳西沉,是一门很没有力量、没有回天之力的艺术。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讲的话,当代书法发展的这二十年,通过中国书协举办的历次大展,包括近期新的书协领导班子成立以来的一系列展览看来,我们看那些评委和五六十年代的获奖专业户的作品,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书法的水平已经封顶了,十几年来没有多大的变化,所有的都是这样,不是哪一个的问题,很难挑出一两个作品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有变化的,当然这句话也有争议,是不是作品都需要这样不断地创新、不断的变化,那么像古人所说的“人书俱老”可不可以。现在从一些名家的作品来看,“人书俱老”是一种很危险的创作思路和理念,我们看不到他们的作品沿着一种风格一直走得特别好、非常成熟,而往往是到了六十岁左右有一个下沉,水平不如十几年以前,这是大家的共识。因为我们看不到、找不出来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既然没有代表作,那么这个书家在创作上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书家。
那创新又需要什么样的底气、什么样的后备营养贮备呢,不光是传统书法临摹、创作的模式,更需要的是接受现代艺术的构成观念,而现代艺术的构成观念也不是单纯的形式分析、形式构成,也不是有一些所谓教授的训练办法。几百个训练办法或其他方法我觉得都不能解决书法创新的问题,某些书家自身的修养都显得有点薄弱。有的总是写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不行,反复地创新、反复地改变自己的风格也不行,那么书法怎么样才行?我不知道。所以吴冠中先生说书法是很暮气的艺术,我们超越不了古人,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我们超越不了,但是我们还要做、还要去玩,所以我说现代书法家是很自恋的。
这是一种雅致的、个性化的、性情的东西,它没法跟当代艺术接触、没法反映时代精神、没法跟当代人文和自然的精神结合起来。前段时间我刚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当代水墨艺术展,包括很多大的理论家现在没有那么激进了,他们都很传统,写的文章也传统,观念也传统,是他们年龄的问题还是他们对艺术的反思?所以刚才我看到好多年轻人的作品非常有张扬性,这是年龄的原因,到了四十岁、五十岁呢?这种东西卖不了钱,养不了家糊不了口,当代艺术不承认你的,传统书法也没有话语权,你在这个圈里没有话语权也没有位置,你要改行、要画画、要卖钱的,你还要说坚持你的风格、坚持你的乌托邦是很困难很困难的,这是很难自圆其说、很难做到完美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群落的展览,我从心里说作品非常好,但全国有多少个。中国书法院办的展好好地挑一百个人写得不错的,里面还有很多写得不是太好的,这么大的中国也就是百八十个人,在那里思考书法的问题。所以说我们的年轻人不要陷得太深,要画画,要干点儿别的东西,然后回过头来再看书法会清晰很多,不是放弃了,而是清晰很多,一味的玩书法是玩不出来的。还有很多话要说,但不能再占用大家的时间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傅春衡(京华印社副社长):
我代表京华印社创作委员会祝贺大家!
我刚刚听了田老师的讲话也非常有同感,这些话就不说了,节省大家的时间。
第二点我是感觉由咱们媒体出面来组织这么多的部落在一起搞展览、搞学术交流,这种状况非常好,我为这种形式喝彩!一定要切实搞下去,它一定会迸发出新的火花、一定会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