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584|回复: 7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有三个要点:是否对,是否熟,与及是否能表达感情个性。「对」与「熟」是同一层次,感情个性表现是更高一个层次。" h2 T/ _. e. V" o9 v9 P6 C+ c8 T
书法追求美,由有文字开始,就自然存在。书写是讯息传递,在传递讯息的同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要写得美些。由发明文字开始,不知经过多少年,有人发明用柔软的兽毛写得美,渐渐用许多兽毛结成圆锥形的毛笔,毛笔有弹性,可以提按,能把平面的文字,表现立体的活动韵律美。文字最初用硬物刻在甲骨上,渐渐用笔墨写在木简、竹简或布帛上面,东汉以后,纸张续渐流行,在魏、晋时代,纸、笔、墨的制作,己然成熟,书体方面,篆、隶、楷、行、草也己完备,书家能够集中在笔法上,追求美的全面发展。 " W% W" D( Y0 k
要表现书法的美,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要尽量利用纸、笔、墨的物理性,及人体的生理结构,另一方面要能表现自然生生不息的韵律。墨要细而亮,纸要吸墨,纸面要与笔锋相磨擦,微有阻力但又不妨碍笔锋运转,笔要圆而健,能饱含墨汁由笔锋中央下注,笔锋要尖而有弹性 ,能铺开又能收敛。运笔时不能只向一方拖,必须圆转,八面开锋,即有序的把四方八面的侧锋都用到,圆转一周,笔锋自然而然回复中正。这由四周而定中心的实践,正好体现八卦、五行的太极思维运动原则,(请参考本网页「太极思维的内容」)。 8 o" _3 ?7 z2 a% W" ?5 }  m% Q$ N
八卦、五行的运动原则,是阴阳围绕中心作立体交替活动的表现,这阴阳的活动韵律,正好由腕来达致。用五指执笔,擫、押、钩、格、抵,可使笔管夹在五指中央,不偏不倚 ,方便笔锋向四方八面运转,执定笔管,五指便不要动,动要由腕圆转,腕底两骨向着桌面交替升降,带动笔锋作点画。要写好一点,要由中央落笔,有序的作往上、下、左、右、前、后运转,运转一周后,笔锋又回到点的中央。这样的写一点,不但饱满圆润,而且富有立体动态韵律,与自然阴阳相济,生生不息的势态相类,使人感觉美。(请参考本网页「总论 - 论势 ,兼论书法之势与太极拳之势」)。写完一点,笔锋因作有序的八面运转,锋的四方八面受力平均,笔锋自然保持垂直中挺,为写下一笔中锋落笔做好准备,这在笔诀上,称为如「印印泥」。 9 C: `  E! E; p% B/ j& c5 n& B
积点成画,书家写画,不会拖笔而过,而是不断转锋写点,由多个相连的点结成一画,所写横画除左右动外,尚有前后动,写竖画除上下动外,还有左右动,有前后的横才能平,有左右的竖方会直,这笔诀称为如「锥划沙」。腕的两底骨交替升降,总是以两底骨中间为中心,所以整个字上、下、左、右、前、后,就自然有一个依附的中心,以结成一体,表现出精气内敛,神不外散。 # s" O% \: G5 \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由腕以肘为中心的荡来支配,所以要悬腕,而肘又要比腕略高,腕荡有肘为中心,使字与字之间虽因腕的起伏而不一定齐整,但整行总的气势是直的,像饱满的水滴在墙壁上下流,虽左右动荡而常直下,笔诀称为「屋漏痕」。再配合肩的开合,把一行一行连结成一体。肩、肘、腕、指,顺着人体的生理结构,互为中心,环环相套,腕在自转时,指以腕为中心公转,同时腕又以肘为中心公转,这时肘也在自转,同时又以肩为中心公转。公转的行程虽短,但转动与中心是明确的。公转、自转的结合,笔锋自然不断的作"S"形曲线翻动,由点而画、而字、而行、而篇,环环相套,一气呵成,自然结构紧密,神气完足。所以唐代孙过庭在《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样的结构,是立体的对称平衡结构,比用眼去衡量,或光用手去调整平直更准确,这样写出来的书才是立体的,活的,流动的,富有韵律,而却又是规矩森严的。颜真卿的楷书每个字看来好像不大方正,但整体的配合,却是出奇的平正,就是这个原因。
5 A+ P. B, f! [/ B5 x* Q9 w' R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思维总结出这人、地、天、道、自然的法,是不同层次的阴阳相济,能把握住阴阳相济的原则,就能效法天地,与道相通,自然而然(请参考本网页「太极思维的内容」篇)。书法所追求的法,也就是这阴阳相济之法,能掌握此法,便能书出自然生生不息之势。能控制手腕阴阳交替,笔锋作"S"运转,自起自倒,自收自束,开敛相间,才能阴阳相济,过此关,则书而能法道、能法自然之势。书法的法,是与自然、与道相通之法,书而依此一定的法,才是书法,依此法而书,才是法书。书法的对错,是客观的,依法而书是对,不依法而书是错。所以孙过庭说:「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汉代自纸、笔、墨的发展成熟以后,由汉、魏的锺繇、张芝,到晋代王羲之、王献之,隋代智永,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柳公权、孙过庭,五代杨凝式,宋朝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代代相传的,是同一笔法原则,并不是王羲之有王羲之的笔法,欧阳询有欧阳询的笔法。元朝赵孟頫所追求的,是这「千古不易」的笔法,明朝董其昌所冀得的,也是这「自起自倒,自收自束」的笔法。不依笔法而书,不能与自然、与道相通,由书法角度来说,写得更好看,也只是写字,不能称为书法,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这是书法家与善书者的最大分别。 ; v4 s; n' A- k5 {- Y$ C
有了对的笔法,仍有一个熟练问题,晋唐名书家,笔法熟到不得了,随便一点下来,几分一秒之间,笔锋己划了一个"S",出了八面,转了一周。看似平平无奇写一横,其实手腕已转了三四个"S",积点成画,而且藏头护尾,把笔锋藏在字画里面,笔法在他们手下已成了本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自然而中。要有这种熟练程度,非有正确承传,而又勤于临池不能成家。书家墨迹,楷书固然笔笔合法,快速如行书、狂草,也快而不乱。孙过庭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书而依足法度,一丝不苟,才是书法。否则临写得再熟,外形与某大书家如何相似,若不是依足笔法而书,也只是善书者。 $ V; h: z8 h: D( T
学习笔法,一定要在思维与熟习两面痛下苦功,缺一不可。孙过庭《书谱》说:「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学规矩不易,少年书法精英,虽得笔法传授,但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焉,虽勤于临池,却慢慢走向字形布白,所谓「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学成规矩,而又思通楷则,则能从规矩理解原则,能掌握原则,才能跳出规矩,不为规矩所限,到时便可以「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锺张而尚工」,可以自由表达个性 ,发挥感情。书法规矩有如爵士乐,爵士乐最讲求个性与感情的发挥,但又有那一个爵士乐大师,不是对拍子、节奏、音准这些客观要求滚瓜烂熟的呢?   Y: t7 v) `1 |( e  M
有了笔法基础,学规矩,入规矩,然后出规矩,才能把修养、情操、悲天悯人的情感,以富有自然韵律的笔法,用文字形象表现出来,书品才高。至于作品是否受人喜爱,便由观赏者主观的喜好来判断。一般来说,以平和中正为上,但欣赏险绝的大有人在,至如妍丽整齐,或剑拔弩张,虽然抢眼突出,但终不耐看。如果没有深厚的笔法基础,便去追求感情、个性的舒发,写出来的文字,是无法则的线条组合,与书法不属同一范畴,不能用书法的角度去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有严谨的笔法,纯熟的技巧,与及高尚的情操与品味,便是上品。稍有不精到之处,如败笔,感情舒发不畅,便等而下之,不是大书家应有的了。
+ M+ m, Q: N5 K) g2 ?唐人尚法,笔法到了唐代完备,法规森严。凡事阳极则阴生,成熟的结果是笔法自唐以后便走下坡。宋人尚意,行书意韵胜前人,但笔法己不如唐人严谨。宋太宗喜好书法,将内庭所藏书法精品,刻版成《淳化阁帖》公诸于世,一时举国风行,乃至当时的日本、朝鲜。可惜《淳化阁帖》本身选本不纯,混杂了膺品,而且因为阁帖翻刻太多,法书原貌己不可见,笔法开始混乱。到了元朝赵孟頫、鲜于枢,己成仅有懂得笔法重要的书家。明朝只有董其昌精研笔法,但仍未能「自起自倒,自收自束」,笔法凋零。清朝三百年,笔法基本失传,加上科举考试必须的「馆阁体」流行,几乎没有一个书家能继承笔法,书法艺术大走下坡,唯有放弃二王以来的帖学传统,向碑学寻求,希望直接能由汉、魏篆隶碑刻中找出路。 8 Y$ n; }( k4 {4 d  Y* b; x% a/ Q  _5 H
近人沈尹默,是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曾继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学问深厚。沈氏是大近视,读碑帖时要捧到鼻前才能看清楚,这样做也有好处,近代影印技术兴起,许多在过去难得一见的名迹,都容易找到印本,勤愤精进的沈氏,在极近距离下,检视照片墨迹笔法细致之处,对照前人书论,细心研究,见人所未见,而且不惜放弃己建立多年的书写习惯,勤临名迹,验证笔法,终于在五十多岁找到了笔法真谛,明白到正确笔法的客观规范。并且著书立说,写了《谈书法》、《书法论》、《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及《二王书法管窥》等等多篇笔法专论。
! O+ \- g' K+ z$ b8 m* l; N沈氏发表笔法论文在五十年代,在那个时代要畅所欲言不无限制。第一,当时的书家都不懂笔法,也不明白笔法的重要,沈老总不能说人人都不对,只有他自己对。有人问起,也只能称别的书家为「名家」,而自称「法家」,这个苦心大概到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明白。第二,笔法渊源于中国传统的太极思维学问,在五十年代的上海,没有那个文人,会用这么古老的思维概念去讨论问题,只能用浅白实用的语言去解释笔法,没有思维概念为后盾,楷则笔法很难说清楚,甚至会流于僵化。
+ o# m6 t& k  G2 P4 Z沈老自己笔法精熟,继承了中断数百年的笔法,也教出了一大班学生,成为现今上海书法界的主力。虽然这班学生中,学懂笔法的仍如凤毛麟角,但最少己种下笔法复苏的种子,再经一两代有心人的努力,书法要回复其光辉活力,为时不远。笔法这东西,已明白的觉得不难,但要是不通笔法,书法知识面再广,用功再深,名气再大,也只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偶有佳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身手相畅,控制自如。更何况虽然「思通楷则」,仍需努力「学成规矩」,才能实践笔法。学书如学小提琴、围棋,过了一定年纪,思维再通,也练不成大器,练习书法较好些,三、四十岁才痛下苦功也会有成功机会。 + D8 L+ U, b$ `3 U1 C9 M) w
今日书法界大谈创新,在创新之前,先要搞清楚甚么是书法、书法的本质是甚么、那些是书法、那些是书而无法。能正确的继承书法,才能谈书品的高低,才能讨论创新。如果连基本笔法也不懂,写出来的只是受过书写训练的文字,或者是无法无天的墨迹线条。不是书法,面目再新颖、效果再震撼,也是徒然。其实书法与世界的抽象视觉艺术潮流,并无矛盾之处,只要学懂笔法,纯熟到成为书写本能,到时要由新角度表现抽象的艺术境界,是修养层面的问题,不是笔法技术问题。在绝大部分书法名家未通笔法,与及多数书家对书法本质不大清楚的今天,要讨论或实践书法创新,意义不大。如果当音乐演奏家都不懂节奏、音准,却花费精力去搞创新,则只会出现一个情况:乱。这大概是今日中外书法界的写照。
发表于 2004-1-6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书法是用来愉悦心灵的,表现个人感情和思想的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本文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过既然文章谈的是笔法,怎么能冠以“书法的本质”这样的题目呢?书法的本质显然不仅是笔法问题,至少还有结体(按赵子昂的说法)。
2 U" _7 [" E8 n7 `  u给狂兄题个建议,既是转贴当注明作者或者出处   ^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7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人整日与笔墨纸砚相伴,写字必然用毛笔,这才练成了印印泥,锥画沙,折股叉,屋漏痕。其代价是被画穿,池水尽墨,八缸水顷尽,退笔成冢。这对今人来说实在是太高难度了。
7 T7 Y  v2 x  G) v我们能否在作品的气韵上下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我想,书法总要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规定中进行的书写,书写是书法的最后底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31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偶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3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下面引用由映雪斋主2004/01/07 11:33pm 发表的内容:$ @1 b- H. x+ [2 m. s% _: v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人整日与笔墨纸砚相伴,写字必然用毛笔,这才练成了印印泥,锥画沙,折股叉,屋漏痕。其代价是被画穿,池水尽墨,八缸水顷尽,退笔成冢。这对今人来说实在是太高难度了。
' G: K! k: s4 }我们能否在作品的 ...
   不高!不是有好多人都在做吗?但有的人想走捷径,就有了老兄你这样的想法,哈哈---% `5 e+ {6 X' i
   我看还是要下点功夫好啊!下了功夫尚且还下不好,何况不下功夫呢?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书法的本质

名家不懂笔法,时代的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